科普特正教會究竟是不是基督一性論?如果不是它和基督一性論有何異同?

如題,查百度百科說科普特正教會就是基督一性論,但是別的一些資料上說科普特正教會並不承認自己是基督一性論,在遊戲CK2里對科普特正教會的描述是基督合性論,請問科普特正教會究竟是不是基督一性論?如果不是和基督一性論有何異同?


首先,在歷史上科普特教會無疑是帶著一性論派標籤的,但是,這個標籤無疑也是被別人貼上去的。

科普特正教會的官網上(The Coptic Web)對「神人二性」這樣說明:

科普特教會從來不相信被迦克墩委員會所刻畫的基督一性論!在那個會議中,基督一性論意味著相信一個本質。科普特人(一直)相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神性是完美的,他的人性也是完美的。不但如此,他的神性與他的人性是統一的,這個性質稱作「聖道的本質」。這是重申亞歷山大城的聖徒區利羅一世(Cyril)先前的教導。科普特人因此相信:「人」和「神」的二性是「沒有交融、沒有混亂、沒有變更」 地(在耶穌基督身上)統一。這兩個本性「沒有片刻或瞬間分開過」。

一方面,科普特教會並不承認自己是一性論派,另一方面,東正教和天主教會卻強調科普特教會是一性論異端。最後導致了宗教分裂。

為什麼呢?很簡單。就跟文革時要批鬥某人時先要給對方扣上一頂反動派的帽子一樣。而一性論正是那頂大帽子:

埃及和敘利亞等東方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然而被羅馬帝國征服後,他們長期被納入帝國的統治體系之中。羅馬人利用行省制度對他們加以統治。進入拜占廷時代後,統治階層依然延續著對該地區人民的壓迫。以埃及為例,本地的科普特土著居民承擔著繁重的勞動,而統治民族卻「佔有著一個僑寓的、做官的上層地位,橫加在埃及社會之上。」在其他一性論盛行的地區也有同樣的問題,雙方在政治上長期以來的不平等地位為矛盾播下了種子。除了政治矛盾之外,統治與被統治民族之間還存在著更為尖銳的經濟矛盾。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農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城市發展水平與帝國其他地區相比也較高。5世紀中期帝國內人口超過1萬的城市只有30餘座,這一地區就有16座之多。面對如此富庶的地區,拜占廷統治者加緊進行盤剝。在建都君士坦丁堡後不久的332年,皇帝君士坦丁就制定了麵包配給機制,而糧食的主要來源就是埃及。當年埃及為君士坦丁堡無償提供了24萬人的穀物,而首都人口當時尚不足這個數目的一半,許多來自埃及的糧食又被用作了再出口,除此之外,埃及還要向帝國輸送酒、肉和糖等副食。而帝國政府更是巧立名目對東方各省份徵收重稅。5-6世紀拜占廷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500-600萬索里德(拜占廷金幣單位),而從埃及一省得到的稅收就有200萬之多。

面對政治和經濟領域的雙重壓迫,東方地區被統治民族的反政府情緒日益高漲。他們利用一切機會與政府作對,而宗教也是武器之一。而基督一性論爭端不過是一次更為激烈的新表現。對於東方民族來說,拜占廷的統治對於他們來說在政治上是外人的壓迫,在經濟上是外人的剝削。他們自己支持基督教會中的異端,是他們表達民族獨立願望的工具。在帝國和正統信仰攜手並進的時候,分裂主義和民族主義則和「異端教派」結合在一起了。

由此可見,基督一性論爭端不僅僅是簡單的教義爭端,而是當時地中海世界各民族之間文化、政治和經濟矛盾集中作用的結果。造成在拜占廷帝國和東地中海世界引發了長達兩個世紀的動蕩,而且是整個社會參與的大衝突。參與到這場爭論和衝突中的不僅僅只有神學家和教會人士,而是廣泛包含社會各階層的人民。

這種暴力性在很多情況下都和反抗拜占廷政府緊密結合,暴力衝突事件的針對對象經常是受官方支持的地方領導者,如行政官員和主教等。尤其是迦克墩公會議的決定傳到東方各地區之後,更是將當地的暴力衝突推向極致。在埃及,憤怒的人群攻擊政府機關,當軍隊試圖鎮壓時,群眾用石塊反擊,最終竟將士兵們趕入薩拉皮斯古神廟內活活燒死。在幾年之後的另一次暴動中,亞歷山大里亞人民將皇帝委任的主教普羅特里烏斯殺死,並將其屍體遊街示眾後燒為灰燼。

一位教士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的情況:「全埃及人民都陷入一種離奇的瘋狂之中,全都失去說話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一律只能像狗一樣狂吠,用自己的牙齒撕咬他們手上和胳膊上的鮮肉。」同時,類似的衝突在東部各地區都有爆發,如在耶路撒冷,一性論信眾焚燒城市,驅逐主教,民眾自行選舉一性論派的教士為新主教,並抵抗皇帝派來的軍隊長達20個月。

若非阿拉伯人征服這一外力因素的介入,動蕩的局面恐怕還會一直持續很長時間。這一特點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帝國內的社會與民族矛盾過於尖銳,在宗教爭論背後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前,衝突不可能自行消解。而從直接原因來看,則與拜占廷統治者失敗的宗教政策密切相關。在基督一性論爭端剛剛出現的時候,拜占廷皇帝沒能意識到這次異端的特殊性,也沒有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將問題及早加以控制。而在爭端開始激烈的時候,馬西安皇帝選擇了按照以往對待宗教爭論的經驗召開宗教會議,並將一性論簡單作為異端加以鎮壓,不但沒能緩和宗教爭論背後的複雜矛盾,反而將衝突從神學領域蔓延到整個社會層面。

雖然482年《聯合詔令》頒布後形式一度有所緩解,但是拜占廷統治者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還只是著眼在調解神學爭論本身。更為嚴重的是,進入6世紀之後,拜占廷的皇帝們或因為個人信仰,或因為政治需要導致宗教政策頻繁變化,對一性論信眾採取了時而拉攏,時而打擊的政策。這帶來的惡果就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不再是「公正」的仲裁者,這樣更加深了東方一性論信眾對帝國的不信任感,加之原來就存在的深刻社會矛盾,進而使一性論信眾和中央政權之間形成了永久的鴻溝,二者的矛盾最終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當7世紀的皇帝伊拉克略試圖進行最後努力,提出性質類似《聯合詔令》的「兩性一意論」後,卻再有沒能收到任何效果。這樣,複雜的社會矛盾和失敗的宗教政策導致基督一性論爭端引發的社會衝突以廣泛、極端和持久的方式爆發出來,從而給拜占廷帝國和東地中海各民族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其中最為直接和明顯的就是東地中海地區各民族對拜占廷中央政權離心情緒的加強。

對於東方各民族來說,長時間的衝突與對抗讓他們將基督一性論爭端與拜占廷中央政府對他們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和宗教迫害聯繫在一起。仇恨不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反而在逐步加深。最為明顯的例證就是,當7世紀阿拉伯人的鐵騎征服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等地區後,他們發現當地原先的拜占廷臣民們熱情地歡迎新的統治者。埃及和敘利亞地區保存下來的史料都證實了這一點。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塞奧菲盧斯就熱情地稱頌阿拉伯人是「一個強有力的民族,他們能夠保護我們基督的教會。」

而在談及舊主拜占廷帝國時,他們完全就是另外一個語氣。艾德薩的歷史學家馬太厭惡地形容拜占廷人「只會監視臣民是否信仰異端,在大敵當前的時候,他們只會帶來麻煩和爭端。」

這種強烈的離心情緒對拜占廷帝國7世紀後永久喪失東地中海地區大片領土有直接的影響。除了對中央政權的離心情緒外,一性論衝突的另外一個重大影響是加速了東西地中海世界,尤其是宗教界和知識界的分裂。拜占廷帝國4世紀立國以來,西部帝國的拉丁語世界和東部帝國的希臘語世界就存在著一定的隔膜。而以羅馬為代表的西部教會和東方教會在許多信仰的問題上更是格格不入。基督一性論爭端讓羅馬和亞歷山大里亞為代表的東方教會的矛盾更加尖銳化,進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不信任。到了5世紀後,許多東方的神學家和學者對於西部事務已經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

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5-6世紀東部帝國的幾位教會史學家索卓門、蘇格拉底、塞奧多利特和埃瓦格里烏斯在他們的作品中幾乎很少涉及西部教會事務,而對於諸如奧古斯丁這樣重要的拉丁教父更是隻字不提,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東西地中海世界的知識界開始走向了分裂。這種隔膜和分歧在日後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加重,而以基督一性論爭端為代表的一系列拜占廷帝國早期宗教爭論和衝突無疑是1054年東西方教會徹底決裂的前兆。

最後,基督一性論爭端導致的社會衝突還對東地中海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獨立起到了促進性的作用。基督一性論被拜占廷官方定為異端後,以埃及為代表的東方教會開始走向民族教會的進程。而埃及的一性論信徒在451年後正式停止用希臘語進行禮拜,從而產生了拜占廷帝國統治下的東方民族中第一個民族化的教會。

科普特正教會被定為異端,與其說是其神學思想出現嚴重錯誤,毋寧說是在政治鬥爭中的結果。迦克墩公會議歸根結底是一次不公平的會議,並且雖然在會上科普特正教會被譴責為異端,但其實它的基督論的思想在嚴格意義上只是表述上存在問題,而在大的、基本的論點上,並沒有偏出正統基督論思想——基督擁有完全的神性和完全的人性。

直到千年之後,科普特正教會才被平反摘掉了「一性論派」的反動異端大帽子:

自從1980年以來,希臘正教與科普特正教開始恢復對話。雙方同意,許多在「基督論」上的爭執都是由於使用不同的文字造成的,其實兩者所宣講的教義並無不同。在1990年發表的共同聲明上,他們這樣說:

「根據我們對基督論的共同決議……我們現在已經清楚地知道,兩個家庭(派別)都一直忠實地保持著相同的正統東正教對基督的信仰,且完整而持續依循了使徒的傳統。」

梵蒂岡方面也承認科普特正教會是正統基督教之一,並非異端:Pro Unione Web Site

http://wikipedia.hhdgoogle.com/wiki/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主要強調在基督身上的神人二性在同一位格中的統合,但在其論點中否認該說法是在支持基督一性論。

可見,科普特人對耶穌基督的認識其實並沒有偏差。他們在千年的宗教迫害中還能堅強地站立,不禁令人敬佩。

這些歷史上的神學爭論純粹是門戶之見,沒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不過在宗教人士看來,這種希望打破宗派主義的想法同樣危險,這些基本教理所根據的是聖經,那是不能妥協的。

最後再說一個笑話:

  一個人走過海旁,看見另一個人想跳海自殺。

  他走上前去勸說「先生,不要跳下去!」

  那人問道:「為甚麼?」

  他說:「生命是美好的嘛!你是無神論者還是有宗教信仰?」

  那人答:「我有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回教還是基督教?」

  「基督教」

  「羅馬天主教還是新教?」

  「新教」

  「我也是新教呢!聖公會還是浸信會?」

  「浸信會」

  「太好啦!我也是浸信會,你是Baptist Church of God還是Baptist Church of the Lord? 」

  「Baptist Church of God. 」

  「真是太奇妙啦!我也是,那你是原教旨的Baptist Church of God還是改革派的?」

  「改革派的」

  「1879年的改革派還是1915年的?」

  「1915年的改革派。」

  那人朝他屁股一腳把他伸進海里:「異端!去死吧!」


我想問下啥叫基督合性論~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基督教 | 宗教 | 宗教哲學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