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劉明偵4年完成碩博博後這件事情?

想進一步理解這個人到底牛到什麼程度


我就問一句,什麼叫完成博後?


今晚無聊剛好也是做鈣鈦礦的,獻一下處女答,知道的信息量有限,說說自己的看法,勿噴

應該是一年前就看到這個新聞也和朋友聊過,首先女神屌不屌,屌!本身考到牛津Snaith HJ大牛組就很屌了,兩年讀完,更屌!

首先科普一下她導師Snaith HJ,現在鈣鈦礦做的最好的幾個組之一,物理系,人挺年輕的相對,本身已經挺屌,乘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風口浪尖之後,文章發的飛起,從能查到他的文章里,有他名字的算,半年一篇nature, science妥妥的,像nature communication,Jsc,Adv Mat那些一年不知道多少篇.

然後英國博士一般3.5-4可以讀完,至少我認識的基本4年以內,牛劍ic三年讀完的人比你想像的多。(英國本科學的基礎比較紮實,博士選幾門課題相關方向的課就行,所以上課時間節省了年限相對短,這個是個人觀點)

So,還是首先女神很屌,但是不要神化她。 第二也不要酸人家啦,我不認為這是運氣,首先人家可以考到牛津大牛組,自身本來就有完成這個水平文章的實力,大牛組本身半年一篇n,s有一篇落在了她身上我不覺得是運氣。加上大牛組裡面老師給了idea本身容錯率就相對低,儀器真的好很多進度比一般快我覺得正常。科研裡面馬太效應本身就是存在的。

當然比起全合成之類很多博士三年才一篇Jsc的苦逼,納米發的比較快影響因子是比較高,但是nature主刊試問多少教授一生髮不了一篇呢

女神本科EE,碩士工業管理?我覺得並不影響,鈣鈦礦電池這方面本來就是多學科交叉,物理化學EE化工...背景都可以做。

然後女神是博士博後3年,一篇nature一作,五篇二作,當然可能還有做完沒有發出來的還查不到...

好啦,上面都是偏題了...女神到底牛到什麼程度,有人拿楊培東來比較是黑嗎,我覺得楊大神比她導師Snaith都牛吧....但是我覺得女神拿百人回國應該是有餘了,浙大的陸...文章沒有厲害太多吧也千人了。 但是能不能成為像楊大神那個level的人,還要看回國後在儀器和合作都比較差的情況下,能不能自己有好的idea,能不能繼續發高水平文章吧。

就醬,學沫比較懶,第一次回答,想到啥說啥沒啥邏輯求輕噴

滾去學習了,說不定好好學習以後可以去Prof Snaith那打打雜呢...


看到steven zhang那條轉發自新語絲的留言有點忍不住想說幾句。那篇nature的文章屬於一個啟發性的工作,給整個行業指出了將perovskite應用在製作平板電池上的可能性,取代了原來大家普遍考慮的只能將其應用在多孔介質上(類似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染料)的想法。可以說這篇文章的意義在於徹底將perovskite電池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新類型的電池。另一方面,文章發出的時候業內還沒有開始重視perovskite電池的hysteresis(正反掃描得到結果不一樣)和stabilized power output(穩定輸出功率)偏低的問題,因此當時的文章只發JV掃描結果完全可以。另外,劉明偵同學後續的工作就有在研究相關機理和解決這些問題。事實上,她後來有一篇並列一作的文章就在討論這個事情(DOI: 10.1039/C4MH00238E (Communication) Mater. Horiz., 2015, 2, 315-322)。因此,這顯然不是文中所說的「這也是老闆沒有給她博士後位置的主要原因」。據我所知,老闆是想讓她留下來做博後的,回國完全是劉明偵的個人選擇。

在牛津這邊讀博士的中國留學生里,劉明偵是我見過的工作最努力刻苦的同學之一,而且很快的進入了科研的節奏(比我快多了==)。她能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領域搶先發文章並且兩年博士畢業完全是個人實力和努力的結果。對此我毫不懷疑。

這一封在新語絲上面的留言可以說別有用心,稱之為誹謗也不為過。另外,這篇留言的落款just liu讓我感覺非常有趣。事實上,在劉明偵讀博士這幾年組裡並沒有幾個中國人,準確的說只有三個,而姓劉的就只有她和我這個與她同年入組的博士生兩個人。您寫這個liu是想暗示什麼呢?

Steven Zhang先生,請不要誹謗別人還向我潑髒水。這個鍋,我不背。


是她牛津同學院的好友。明偵讀書做研究很用功,從早晨做實驗到凌晨是經常的事情。情商與智商都很高,學術與生活都很精彩的人。她專業平均是3.5-4年。2年能畢業基本沒聽說過(除了她)。之所以去成都,有她自己的考量,但並不表示她沒有去排名更好學校的水平和能力。

新聞稿也不是她自己寫的,博士後能不能讀完這麼低級的錯誤明顯是大學宣傳自己搞錯的,把這也歸在她身上,不太公平吧。


利益相關:美國某校化學PhD在讀。非全合成,非能源材料。

今天看到剛出爐的青千名單,劉明偵和我同年出生已經是榜上有名,祝賀她!

回答問題:如很多答主所說,英國的項目比中國以及美國都要快很多,所以她25歲博士畢業我並不驚訝,我PhD畢業時也將不到26歲,我還是4年本科+5年博士讀下來的。她那篇Nature剛發表的時候我就拜讀過,確實是引領風騷,想必她是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花了不少精力才做出如此成果。然而,事實是,能發Nature,創新性的確很重要,通訊作者是誰更重要,在學術界的人都懂;話又說回來,能夠進入大牛組,以及能被大牛指定去做某項目,本身也是一種能力,這是不用去為黑而黑的。我很贊同某些答主說的,評價一個人的水平高低,不能只看一篇文章,科研更講究系統性,需要時間去沉澱去積累,單純一篇一作文章(即便它是高引用次數的Nature),兩年就博士畢業,平心而論,我個人認為受到的培訓不夠,還是需要進一步打磨的,這也是某些美國的老師很不齒英聯邦國家培養的博士的原因。劉明偵的家庭背景不得而知,保守估計中產家庭以上。我個人認為電子科大如此急於引進她是有以下幾個因素:1)有高引用的Nature文章,而且現在perovskite solar cell正是最火的領域,她可以短時間內給電子科大帶來很多文章/專利,相比之下C-H活化、MOF都弱爆了,參考EES炸出NPG出Nature Energy(雖然業內人士知道能源材料的含金量,但是業外人士不知道);2)有名校光環加成;3)有噱頭,可以炒作,參考劉亦婷、章澤天等人的成名(說句實話,我這個人比較孤陋寡聞,在此之前我雖然聽說過電子科大,但真沒想到它是985、211,還以為是類似隔壁的技術學校);4)有高顏值(開個玩笑),可以增加電子科大的diversity(這個應該是的,電子科大難道有很多妹子?)。可以理解電子科大的良苦用心,但是我個人覺得太著急了,當然也祝願劉明偵能在電子科大大展宏圖!

最後,想對那位大談特談媒體利用中外差異以及導師是第三作者的答主說,您是真的不用硬答的,您就是十萬八千里之外的外行。順便感慨一下社會的功利性太強,能堅守基礎研究的科學家真的很少了,請大家多多關照他們。認識不少從有機博士轉去做材料博後的,博士期間苦逼成狗,博士後期間極其風生水起文章(一作)數蹭蹭蹭狂漲。大概等我找教職的時候,MoS2、black phosphorus、perovskite都成過眼雲煙了。


鄙人看來,只有一篇工作,即使N、S,只能算一般牛人。直接給正教授,炒作嫌疑略大吧。

一般評價科研成就,都是在一個固定的方向上持續作出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比如Heck搞7篇JACS都是唯一作者,這才是大牛。

還有,從h-index角度,只算一作的話,縱使單篇過千引用,劉不過是1 而已。

希望她以後拿出後續的更加有說服力的工作來證明自己。


跟的大牛,有idea,正好輪到她做,做實驗運氣也不錯,半年就成功了,並且perovskite大熱,一篇nature一作博士畢業。看她發展吧,目前貌似她只有這一篇一作誒,牛津博士一篇一作就能畢業了啊,雖然是引用一千次的nature,但是博士不是做一次成功實驗就能畢業的吧,要系統地研究一個方向,積累很多理論和實驗才行的,她是超人嗎。2013年發了一篇後就沒有一作了誒,她的成果呢?

如果這篇論文是她自己的idea,那說明她還是有實力的,不然還需要以後獨立的成果來證明。張遠波哥大博士還六年畢業呢,雖然他是直博。我不相信她比張遠波還牛。實驗類的博士,兩年積累不了多少經驗的吧,她的理論和實驗技術怎麼樣還有待觀察。

總而言之,看她以後怎麼用一作和倒數一作的牛paper打我臉吧。

另,perovskite solar cell的發展還是未知數,新聞里也不用吹那麼牛吧,2017年就正式邁向市場?高成本和低穩定性擺在那兒呢。


其他的不了解,看她的主要工作,那篇1000多citation的nature paper,她是一作,文章最後是這麼寫的:

Author Contributions  M.L. (Mingzhen Liu)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al work, data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planning. The project was conceived, planned and supervised by H.S. (三作) and
M.J.(二作) The manuscript was written by all three authors.

除了感嘆她命好,還能說啥呢……


運氣,也是科研實力的一部分


這個答案掛了兩年,很有意思,業外的人留言說我酸,業內的人默默點贊點感謝,說明科研的神秘感挺強,十年後我們在google scolar上再搜搜她的大作吧。

————————————————

看到最近新的回答和評論,都在納悶一篇Nature憑啥不行?我解釋一下,一篇Nature作為學生很好,邁出成功第一步,讓人期待後續工作,但從劉的文章來看這幾年就止於這一步了。作為教授甚至學科帶頭人不夠,何況這篇文章贏在新巧,不贏在深度高度。以學術為生,長期連貫的思考和研究是必須的,一篇論文定勝負那是高考的思想,說明圈外人還是把學術當成考試而不是職業,一個學術人要以連續豐富的學術成果證明自己,只以一篇新材料paper應聘教職除去行業背景能講的東西是比較蒼白的。

從她發過的paper來看,唯一確定的是她的熱蒸發用得不錯,學術水平沒有其他可圈可點之處,去成電也算比較匹配吧。

兩年後看這個判斷還是對的,劉離開了Snaith沒有再出過像樣的paper,如果劉的學生上知乎的話,希望能介紹一下近期實驗室的成果猛打我的臉。

另外不混學術圈的人就不要來強答了,英國的碩博項目快是出了名的,至於畢業條件肯定跟國內不同,更多的是老闆認可你的工作同意畢業,而不是拼文章數這些硬性指標。

————————————-

在補充一下,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劉做的個啥,還有鈣鈦礦電池是個啥,那你們根本無法理解她的職業瓶頸和去電子科大的影響。

簡單的解釋:鈣鈦礦電池現在火得不要不要的,但是劉的工作屬於行業早期工作,當年很新很亮眼,但是業內人知道這個工作只是用極端的方法展示了這種電池可以很棒。之後業內電池工藝基本固定下來了,劉的工作跟這些方法基本沒什麼關係。所以我說劉不是做鈣鈦礦電池的,她是個做熱蒸發的。她去電科大做鈣鈦礦我完全不看好,但是她去做熱蒸發工藝我還覺得有點戲。

—————————————-

我研究過鈣鈦礦電池,第一時間讀過劉的大作,也借當年這波熱點在熱門期刊上發過幾篇文章畢業,對這行也算知根知底,畢業後就果斷轉行了。

當初寫這篇回答時我還在學校,回頭看言語比較重,圈外人難以接受,圈內人覺得痛快,現在把語句改得溫和點,少招致一些非議,因為畢竟很多圈外人自動為劉站台。

學術圈範圍廣泛,有的領域門檻高,有的領域門檻低,新材料領域屬於後者,就是本科生髮Nature我也不會意外。

———————————-

今天突然被不少人點贊,是電子科大發生啥事了么?


博士一個點就夠畢業,而且水博士很多。劉在牛津出來博士在海龜博士里應該水平算高的了。

電子科大直接給教授是最近流行的一種做法,不少985老的副教授不提,直接從外面搶年輕人升教授了,電子科大這方面更明顯一些。

應該說這種做法是有政策支持的,不能一概而論成關係論。

電子科大地理位置一般,如果不給得條件更好一些,恐怕搶不過東部沿海的學校。

這個做法對大量國內有成果的副教授算不算公平是另一回事暫時不用管。

拿這種傑青回來做教授,是否能直接提高學校裡邊某個創新點能力,起到帶頭人的作用。

我個人表示懷疑。

不過另一個方面,這些年輕人回來當教授,在學校里肯定也不算是最水的教授。

所以也沒什麼不妥當的地方。

希望各位學神們能珍惜機會,做出成績。


一大波家庭條件不錯的學生即將奔赴英國讀本碩甚至博....


利益相關:牛津PhD,跟當事人見過幾次接觸。

博士期間有一作nature是否優秀,不需要多解釋。稍微有點常識的研究生都該承認頂級的成果就是天賦努力加運氣缺一不可。樓上部分答案過於強調運氣和家境是否有些其心可誅。牛津的學生如果靠家裡有商界或政界背景就可以出成果的話薄衙內幾年前應該是院士了。

牛津的博士成果如果出得快,兩年半到三年畢業也是有的。拋卻一作nature只談多長時間畢業的話劉博士算不上什麼大神。至於四年完成碩博博後什麼的,我只能說本身是寫文章的人坑了劉博士。博後本來就是臨時工而已,20年是做完,1個月也可以做完,無需計較太多。

補充一個小故事,去年坐到倫敦的飛機的時候偶然聽到有人聊天提到牛津,就側耳偷聽了一下。兩個大媽斬釘截鐵地說牛津的學生家裡要麼是做官的,要麼做生意的。做官的都是貪官,做生意的全都偷稅漏稅。咳咳,大家開心就好。

不匿了


成功需要運氣,沒有沒有運氣的成功。

失敗也有運氣,沒有沒有運氣的失敗

平庸也有運氣,沒有沒有運氣的平庸

總結:運氣無處不在


從新語絲了解到此人。以下轉自新語絲。

成都電子科大九零後青年千人「女學神」劉明偵的笑話

  方先生,

  最近媒體一直在炒作九零後「女學神」,成都電子科大新晉教授劉明偵的偉

績。為了幫助她不要在錯誤的路上滑的太遠,特寫此文。

  關於劉成名的在《自然》上發表的有關論文,就是一個笑話。劉的貢獻是提

供了原始測試數據。然而在測試時沒有標定儀器。犯了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老

板後來發現了問題,讓她重新測試。直到她畢業的一年多時間裡,測試結果極差

(0-3左右). 論文還是發表了。這件事情,課題組的同事都知道。這也是老闆沒

有給她博士後位置的主要原因。

  順便說一下,劉號稱自己是牛津的博士後。老闆只是在她畢業前給了一點兒

生活補貼。在這以前她一直是(唯一的)自費博士生。在英國博士後是一個工作。

她能出示工作簽證和工作合同嗎?這也是為什麼她在答辯後就立刻回國了。

  我很擔心國家把這麼大的榮譽和資金投入到基礎如此差的年輕人身上。

  Just Liu


我是做科研的,我可以在這放下一句話,劉明偵絕對不可能再做出任何有價值的成果,事實已經證明了一半,她回國後有出過像樣的論文?如果你真的深入了解一下她,你會知道,nature完全是靠她老闆的idea和她組裡的積累出來的成果,跟她本人的能力沒有任何關係。當然了,這句話一定會被外行人士噴。內行人士知道,那篇nature的結果很差,但是仍然發出來了,原因是這玩意是第一個做的。國內過於看重影響因子,事實上做材料的你不發幾篇nature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材料的。她所在的那個組發nature就跟灌水似的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