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能讓那麼多人虔誠信仰,對於營銷來說,其模式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

如題


宗教和傳銷比較像,和正常的營銷差的很遠。

首先是畫餅,餅要夠大,輕易不容易被戳穿,還要有吃到餅的榜樣。於宗教是死後上天堂,往生極樂,證得涅磐之類,榜樣就是神通或者神跡之類的,即便是把智慧放在首位、宣揚神通不敵業力的佛教傳播的時候也少不了各種神通來讓信眾相信,而於傳銷是發財。可以當下驗證的餅比較吃虧,所以肉身成仙的道教追隨者相對少,即便想相信的人也會覺得難度太大。佛教雖然也有即身證果的法門,但也給根器鈍的芸芸眾生留下了往生極樂或者輪迴修行的後路,就高明多了。傳銷在這方面天然吃虧,因為發財肯定是現世的目標,所以要找很多榜樣來忽悠。但不管怎麼樣,要給人希望,傳銷的人也知道賺錢的是上層,但他們總有「只要拉的下線足夠多我也能發財」的希望,希望和貪慾或者恐懼(宗教中對於永生的許諾,就是針對人對死亡的恐懼)結合,精神力量非同凡響。

然後是思想和行為控制,越成功的宗教或者傳銷,對信徒的思想行為控制越嚴越多,儀式性的東西越多。行為本來就會塑造思想,而一大群人用同樣的行為模式生活,本身就會產生強大的凝聚力,由不得你不信。一個下線的生活方式都不干預的傳銷組織,肯定統一不了思想,分分鐘自己就瓦解了;一個這也無所謂那也不禁忌的宗教,看著就沒有神秘感和神聖感。如果讓你按規律祈禱禮拜,遵從特定的禁忌和習俗,或者每周信徒聚在一起做禮拜告解之類的,使命感和神聖感蹦蹦蹦的就上來了。此外,一定要把信徒、下線從生活方式上就和其他人區分開來,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不一樣的,這樣一來不會被其他人拉回去,二來也增加了內部凝聚力和使命感。

再次要盡最大可能利用人的非理性心理,把神秘主義,蒙昧主義,從眾心理,群體壓力等東西最大化利用。教堂那麼高大宏偉,佛像如此法相莊嚴,看著就神聖得不得了。宗教裡面各種強行和科學接軌的解釋,還有所謂經文背後的隱秘教義,和傳銷組織把人民大會堂的柱子數量都說成是國家支持他們的暗示,說到底也是一個手法。而最終消磨懷疑和刨根問底的理性的,還要靠不斷的重複和群體的羊群效應。說多了自然就信了,信的人多了自然更多人信了。

而為了達到上述目標,一定要有嚴密的組織。傳銷組織嚴密就不用說了,成功的宗教一定有教團,領袖,各層級的教士和教團的紀律(戒律)。只有有組織才能控制人不讓人離開,才能更好的傳播宗教和拉下線,必要的時候才有戰鬥力。

最後摘錄一段我很喜歡的宗教經文里的故事吧。阿含經記載,釋迦牟尼有一次在山頂和弟子們說法,指著山下的大火對弟子們說:比丘們,看到山下燃燒的森林了嗎?弟子們說看到了。釋迦牟尼接著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這樣的熊熊烈火在燃燒,是貪婪、嗔恨和愚痴的火焰在燃燒。所謂涅磐,就是清涼和火焰的止息,是貪婪,嗔恨和愚痴的止息,一切煩惱的永久止息。

多少宗教,以卓絕的智慧和哲理開頭,最終淪為徒子徒孫們的迷信和精神鴉片。


國內某些公司和人,老喜歡把銷售和宗教做比較,無非是些說爛的話。宗教的傳播大多從婦女開始,陌拜、邀約、團契禮拜(相當於會議營銷),這些銷售公司就照單全收,還從中吸取「精華」,不斷鼓吹公司的理念,給員工和客戶進行洗腦。

要我說,對於營銷來講,應該學會避免宗教上的一些方式。宗教和營銷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在於,宗教是精神上的,而營銷必須有產品的支撐。當一個公司以宗教的方式進行營銷,那是什麼?那就是傳銷,是類似以傳播成功學為生的公司。


平等,股權,分紅,外罪化,集體生活,

及時回報(特別是地位上的、無成本的精神獎勵),

有規律有密度有強度的組織學習,

提供實現價值的保證和信心,

成員通過努力能獲得群體認同,並成正比,

提供自圓其說的、完善的、道德制高點的價值觀使人精神充實,

創始人必須真正具備倫理上的覺悟優勢並真正欣賞和信仰自己的理論。


宗教營銷高明之處!1、經營人的慾望,而不是經營產品;2、描繪來世的場景,來引導今生的行為;3、不僅推銷到個人,還感召一起傳播!


任何一個公司能靜下心來用千把年時間營銷都能封神。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基督教本就是一個大公司。無本萬利。


最值得學習的是:

全世界古往今來想要開宗立派的人多如牛毛,真正成功的只有那麼幾個。這個淘汰率比公司破產率還要高。

所以,別想不切實際的。你以為你懂了,其實你真的不懂。


陌拜、邀約、團契禮拜(相當於會議營銷)

這些都是外在形式,有些宗教,連這些形式都沒有。

而宗教歸根到底,是精神層面的生活,

當你覺得自己在這宗教練習中,獲得生命,個麼,自然虔誠,自然可以為之不要命。

這些,恐怕是沒有精神生活的人,無法理解的。

簡單說,想知道宗教如何忽悠的,自己來參加嘛。


所有產品和服務的成功營銷的要素是共通的,失敗則各有各的原因。幾大一神教並非早期有商學院高才生幫教主策化,但能從無數早期迷信和崇拜派別中生存並發展千年,最成功的一神教其運作模式一定恰巧最佳地符合了營銷成功要素:

1,成功創造需求

基督教的主要「產品」之一是罪人信教能贖罪,死後進天堂。但這樣只有少數確實有罪的人對入教感興趣,客戶群成小眾市場。但一個亞當夏娃偷吃禁果帶來原罪的故事創造了巨大的需求,人人生來有罪,因而人人需要主的救贖。不買其產品和服務---不信主,原罪得不到洗脫,一輩子遵紀守法樂善好施也要下地獄,市場一下子大太多了。

2,成功擴展客戶

宗教不是科學,無法證明天堂地獄的存在,無法重現任何其宣稱的「奇蹟」,在已有判斷力的成年民眾中傳教難度大。如果是由父母灌輸給兒童,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前提是信教者有子最好多子。所以天主教禁墮胎,連避孕都違反上帝旨意;某教可娶四妻,娶越多,生越多,信徒增越多。這是個一旦有了起步群體就自動繁衍擴展的系統。

3,成功維持客戶

維持客戶比發展客戶更重要,如奢侈品公司大投入做廣告希望自已的品牌成為客戶身份的象徵。而唯有宗教做到了讓自已的品牌成了客戶身份。相信寶馬車的張三還是張三,可相信耶穌的李四身份成了基督徒,相信穆聖的王二身份成了穆斯林。當一個品牌與客戶身份合二為一,不是身份的象徵而成了身份本身,客戶就不容易放棄這品牌因為這如同放棄自己。

教義中明確背教者要下地獄,如果有教徒不怕這潛在危險,那還得面對現實威脅:某教教義還規定叛教者死,人人得而誅之。所以這是一個只進不出的系統。

4,成功建設推銷員隊伍

營銷戰略中銷售隊伍建設是個難點,如何招聘推銷人員?如何激勵推銷人員?一神教極為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其方法是把每一個客戶都自動轉化為推銷員。這些推銷員有著巨大的動力和激情進行推銷,不是為年度目標或獎金考核,而是為了拯救他人的靈魂與命運,自己得到主的救贖(成為某教信徒),可身邊還有諸多「盲人」,因不識主。正向命運的懸崖走去,只要告訴他主的真理就能讓他得救了,是舉手之勞,也是偉大義舉。

5,成功的市場定位與品牌管理

在千年之前,一神教已認識到與其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讓客戶去認識和相信很多的神,記住複雜的諸神的標識,分工與功能定位,不如鮮明地打造一個品牌 -- 全知全能的主。

經書由不同的人在漫長的中古世紀創作編集而成,但未經系統性,規範性,一致性整理,經千年之後,其與現代社會的相關性已遙不可及,其與現代科學的一致性早已南轅北轍。但一神教牧師清楚地認識到自已的定位,不是去與物理教師競爭如何解釋世界,不是去與律師競爭法條的邏輯性一致性。宗教品牌的價值不再是品牌所代表的內容,而是「神喻」,是千年不變。

如果與時俱進,刪除修改不合時宜不符科學常識的內容,不斷按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更新版本,那麼大幅修訂後的2017新版還是「神喻」嗎?內容也許靠譜了,但一個千年的品牌毀了。

6,成功的流動資金管理

無論天堂多麼美好,信徒在天堂的生活多麼富有,也不論主多麼愛你,所有什一稅、贖罪的錢等都需現世交納,不可寬限到來世。而大成本的產品和服務的交付包括某教鑲滿寶石的大床、瓊漿玉液、幾十個處女等只能死後交付。這種現世收錢死後交貨的資金管理模式是一個業務能經營發展千年的法寶。永遠沒有資金鏈斷裂風險。


洗腦!洗腦!洗腦!

怎麼洗?

人們依賴宗教是為了離苦得樂,內心安定。

營銷的目的不應該只是單單賣產品,更應該為客戶解決問題為目標,間接的賣產品與服務。

但放在國內市場的話確實有點亂。

因為國人有事才燒香拜佛,平時誰管廟門朝哪開啊。

營銷的雙方也一樣,都在尋求「一槌子買賣」。誰管你長期不長期的。不誰咱就換。


推薦閱讀:

TAG:市場營銷 | 信仰 | 宗教 | 宗教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