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段時間內,是什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1.不要用個人或者他人的個例,除非具有代表性,沒有代表性的事沒多大意義。

2.先排除先天因素,例如家庭經濟,個人體質。客觀環境的理想化。

3.就好比人和人都在干同一件事或者都經歷著同一樣的環境,某段時間後卻突然發現,你和另一個人已經有了差距,或者已經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畢業幾年,有的同學升值加薪,領導器重,老闆賞識,路越走越寬廣,而有的人卻在原有的位置上沒有多大進步;同樣是做人力資源行業,有的人年薪百萬,有的人月薪上萬都困難。這種巨大的差距是怎麼來的呢?

這裡,我想跟大家講一下今天我參加某大型HR論壇的感悟。

論壇在位於北京市黃金地段的悠唐皇冠假日酒店舉行,聽著名字,我都覺得好氣派、好國際范兒啊,彷彿自己能出入這樣的場所,儼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感覺。

我邁著豪邁的步伐,昂首挺胸步入會場。

論壇是分會場進行的,不同會場有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演講嘉賓,這些參會者可以自由選擇。我拿著日程安排表左看右看,發現上午有個會場是英文演講,是一家外資公司的總監級別的負責人Ian。為了顯示自己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我毫不猶豫直奔那個會場。

Ian開始做演講,我發現我居然可以七七八八聽得沒有什麼障礙,雖然有幾處因為我走神沒太弄明白,但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內容我是聽懂了啊!頓時心裡很驕傲很得瑟,自我感覺特良好,甚至還開始替周圍的人操心,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聽懂啊,可能不是每個人英語都很好啊,能堅持聽下來真是要給點兒鼓勵啊。

Ian的演講進行到半個小時之後,留了個問題,給了大家五分鐘的討論時間,然後請出兩位參會嘉賓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趁著這五分鐘間隙,我偷偷給帥帥的Ian拍了張照片,發了個微薄,寫道:在認真聽Ian講課。我還回了幾個朋友的微信、QQ留言,還調侃了下忙到不可開交的閨蜜。等我回過神來,Ian已經在邀請人做分享,我就想啊,這麼多人的場合,Ian你又不懂中文,別人要是想分享,那不是要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講英文么,多難為情啊,而且如果發音不好啊、卡殼了多丟人。再說我感覺,沒有那麼多英語好的吧。

結果一個30多歲的女士站了起來,簡單地介紹了下自己,然後用流利標準的美式英語跟Ian做了分享交流,Ian甚至為她鼓掌,可是我有一處沒聽懂!我的第一反應,這不會是論壇找來的托兒吧?接著另外有一個男士,來自HP,也積極的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雖然英語發音沒有那麼標準,可是明顯遣詞用句水平都是比較高的。

那一刻,我認識到,可能很多人不但聽得懂,人家還能說得很好。

只有我自己,像個傻子一樣,盲目自大,覺得別人不如自己!

Ian的演講結束之後,很多人去了其他會場,我怕去別的會場沒有座位,索性就沒有換,繼續在原會場呆著。過來一個約30多歲的男士,看到我旁邊有空位,徵求我意見問我能不能坐在旁邊,我慢悠悠的抬眼看了他一眼,回了句:「可以」,就繼續玩手機不說話了。另外的演講開始了,講的是供應鏈體系下的培訓問題。我沒接觸過太多培訓,對供應鏈更是一無所知,我甚至覺得供應鏈跟物流沒有很大區別。講師開始講解供應鏈的具體內容,我聽了聽,不懂,又有點兒犯困。我開始想出去溜達溜達,去其他會場看兩眼。我旁邊的男士開始突然問我,剛才她講的,你懂么?我沒好意思說實話,支支吾吾的說,恩,有的懂,有的不太懂。然後他開始小聲跟我探討起來,完整的供應鏈是由哪些部分組成,什麼是最重要的。他用手機拍照,把課件記錄下來。我後來才知道他是做培訓的,工作十餘年了,現在是公司人力資源部的高級培訓師。供應鏈他也不是很了解,剛才有些地方他也沒聽明白。我小小的內心開始有些平衡,覺得我不懂這些也沒什麼了,反正我也不是做供應鏈的,情有可原么。

下午論壇結束的時候,我又碰到了他,他跟我講,下午他又專門去那個會場重新聽了一遍,然後跟講師聊了很多,終於把這部分徹底弄清楚了,並且他還做了筆記和錄音,以後可以時不時拿出來複習。

而我,上午沒聽懂之後,吃了頓午飯就把這事兒給忘了,他跟我說這些的時候,我愣住了。

今天來做演講的嘉賓,有很多牛人,他們工作履歷輝煌,業績突出,事業有成。

可是,我最大的收穫,不是來自演講的具體內容,而是身邊這些同行的工作態度。

一項工作,要想做的比別人好,比別人更優秀,是要自己用心做功課的。除了更努力,沒有捷徑可走。光芒都是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努力才會散發的。

大家做同樣的工作,我是晃晃悠悠,一不留神就做了井底之蛙,還覺得自己已經挺不錯了;而有一些人,他們踏踏實實學知識,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轉化,成為了越來越優秀的人。

我們,就這樣被人家甩在了後面;他們,就這樣跟我們拉開了差距。

所以人家升值加薪,年薪過百萬,都是有道理的。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能力,他們對工作的態度,都值得更好的職位和更好的薪水!

就像一位演講嘉賓跟自己的老闆說,I pay myself,不是誰都有這樣的底氣和自信的。

現在開始努力吧,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真的腰桿挺直,牛氣地跟老闆說: I deserve it!


是因為眼光的不同。 前兩天和一個同學一起走,見他拿了個很女性化的手機,於是我就問他手機是誰的?他告訴我是前面那個挺漂亮的妹子掉的,我說那你趕緊還人家啊。他給我說:「如果我現在去還手機,妹子給我說聲謝謝就完了,但如果我等妹子著急忙慌的打電話來找時我再還她,說不定就會是她請我吃飯交換qq成為朋友,然後我就有機會了。」瞬間受教啊!!!!


最近為了公眾平台特刊讀了上百篇各種新老文章,觸動最深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竟可如此之大。然而造成這種差距的,恰如余秋雨所講,並非出身、財富、文憑、機遇云云,而是志向、信念…所鑄造的生命的質量,是一切源自心底的迫切的願望。

數不盡的風華正茂,從二十齣頭到三十而立,有些條件極好,可每天著眼不過吃喝消遣;有些哪怕暫時看來毫不起眼,卻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里渾身散發出熱情引人的力量。當兩種狀態均以文字的形式攤開眼前,不難預測十年、二十年後的天上地下。

吳曉波有篇文章叫《時間讓你與眾不同》,裡面講述了名滿天下的羅丹孤獨清淡的勤勉生活。當被問及如何能夠找到一個要素定義自己的一生,他說,「應當工作。只要工作。還要有耐心。」

聖經里寫,【我以使你成為有快齒打糧的新器具。-賽四十一15】。一條值五塊錢的鋼鐵,如果作成蹄鐵,可以賣十塊錢;如果作成細針,可以賣三百五十塊錢;如果作成小刀,可以賣三萬二千塊錢;如果作成鐘錶上的發條,可以賣二十五萬塊錢。可想而之,區區一根鋼條要值到這許多錢,是需要多少磨鍊。

主用最精細的產品諭指他的信徒,使我們緘默、安靜、堅忍;而我們所親自選擇的生活里的一切,又如配有最鋒利刀具的車床,通過對我們理想與信心艱難的錘打、鍛琢,讓我們慢慢蛻變。

「與眾不同的東西,往往在製造的過程中是枯燥的、重複的、和需要耐心的;

與眾不同的東西,是以無比寂寞的勤奮為前提的,要麼是血,要麼是汗,要麼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


有一次和一個學霸大神聊天,談到考研的問題。

我:「你要考到XX財經大學嗎?」(XX財經大學是答主所在考試大省中響噹噹的大學)

大神:「不考,太LOW」

好吧我這顆玻璃心碎了一地……=????(???*)這所大學可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大學啊。

也許這就是差距。

======分割線======

早上8點給大神發了張圖,大神一整天都沒有回我。?_?

也許高冷是大神的必修課,同時也是和我等小渣的差距。

總之還是淚奔。T^T


其實 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被老師和學校重複灌輸一個誤區

99%汗水+1%運氣=成功

其實也就等於

99%可控因素+1%不可控因素=人之間差距

其實錯的厲害,我覺得至少要對半,因為人之間的差距的本質真的就是運氣,是境遇。

我們舉個栗子,比如兩個小孩ab,都是一樣的普通孩子,a上小學遇到了一個特別對口味的數學老師,b沒有。那麼a可能會有很大的興趣去努力學習數學,而b沒有。

所以看見了么?有時候努力和運氣是一個逆向思維,我們是先有運氣才會努力而不總是先把努力都拍桌上了然後說你給我點運氣。哦,我這裡說的運氣不一定是好的,它只是一種隨機性,其實也就跟命的意思差不多。所以,有時候,運氣真的不僅決定了差距,還決定了人生格局。

但我想重點說的是為什麼要認清運氣的重要性,因為它影響你的心態。不承認運氣會讓人鑽牛角尖總想人定勝天贏不了就自責就無法面對。

其實很多差距都是你窮盡一生無法彌補的,比如智商,比如天賦。

生活最好的就是求仁得仁,多關注自己想幹嘛,差距這個東西,你越想著它它越遠遠的甩開你。因為你在追尋別人的腳步,頂多能做到快追上了,卻決定不了腳步的方向。

這時候,老生常談一句,愛攀比真的比較容易迷失。


表面風光無限的人

背後一定比你努力

— 1—

不久前,著名網紅王思聰在微博上回答了一個問題,瞬間引起十幾萬人圍觀:

王思聰僅僅用了四個字回答,引來十多萬網友圍觀。最後,網友花五千買了四個字,而王思聰和提問者一天就賺了廣大網民十幾萬,真是「一字千金」啊。

於是我不由得想起,在我過去從業的這幾年中,我被無數次的問到類似這樣的問題:

「我對時尚很感興趣,有什麼學習的方法嗎?」

「感覺你品味都很棒啊,各種風格都玩得轉,怎麼做到的」

「生活圈子小,很沉悶,覺得自己沒自信,怎麼破」

「幫我改造一下形象唄,給個方案來」

……

我們生活中,總是有這麼一部分「伸手黨」,向你提出一個很籠統、很寬泛的問題,卻希望你給他一個具體的,詳細的解決方案。

此時此刻,我只想回那四個字「熟能生巧」。

但我每次,基本上都會把問題具體化:「你想要什麼樣的形象?」。

然而他們會告訴我:「好看的就行」、「你覺得我適合什麼呢?」、「我自己也不知道」……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翻了個白眼,作為導師,我最怕聽到這種話。因為問這樣問題的,都是對自己很不了解的人,換句話來說,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求助,才能讓別人幫到他。

他們覺得自己只是提了一個要求,但並不知道,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一個專業的形象設計師,心裡要思考的是身材比例的修飾、如何選單品、服裝如何搭配、配飾的挑選、適應的場合……

就好比很多人覺得攝影師拍張照片只需要按幾下快門,但是卻不知道,一張好的照片,需要做到曝光準確,焦點清晰,景深到位,光照合適,構圖優美……這些條件。

像這樣的童鞋,一開始,我會跟他們解釋,什麼才算是好的形象,以及他可以從哪裡開始入手,逛那些店鋪,看那些品牌,還一一發了圖片給他作為參照,最後推薦了一些適合新手入門學習的書籍和資料。

有個我很好的朋友,我甚至專門抽出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去帶他逛街,手把手的指導。

結果他告訴我:「這些衣服有點奇怪喔,之前沒穿過這樣的,不太適合我吧……」,我說,如果你用自己原有的審美觀去選衣服的話,那不還是在原地踏步嘛?這樣不會有任何提升的啊!

他聽完,若有所思,似懂非懂的說,讓他自己回去再想想,研究一下。

— 3 —

後來。他依然時不時的會問我一些理論性的問題,還給我發了很多所謂的乾貨。題目類似於《X分鐘,教你從路人變大神》、《男人都必須知道的XXX個時尚tips》、《乾貨 | X個關於XX的技巧》……

不是說這些東西真的沒有用,我從中找了一篇比較適合新手學的,說你可以照著這篇文章自己去試著搭配一下,同時,也勸他將搜集「乾貨」的時間,還有下班、周末打遊戲的時間,拿去多逛逛那幾家我推薦的店鋪,按照我說的款式去試幾套,然後拍幾張照片發來給我看看。

他答應了,但時間過了一個月,我也沒看到他有什麼行動。

我專門問了他,可他說自己很忙,沒時間出去。直到最近,他跟我抱怨,說自己的形象一點也沒改變。他說明明自己認真的學了很久,看了很多「乾貨」,還是沒有任何進步。

學習任何一種能力,老師可以把會的都教給你們,但這並不能代替你自己的實踐,就像那些「乾貨」一樣,如果你只是停留在「看」的程度,僅僅從思維上弄懂它的話,那依然只能是「聽過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學游泳,你需要親自下水;學唱歌,你得真正的開口發聲;學炒股投資,先別說賺不賺錢,起碼你得自己開個賬戶先做幾筆交易買賣吧?

— 4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看一年,不如做一天。你需要的只是,立即行動起來。

讓我最無奈的是我見過太多跟他一樣的人,無論是學習時尚還是別的事,總是興沖沖的下了決心,又落魄的收尾。

計劃要健身的人,辦的健身卡卻只用了幾次……

計劃要讀書的人,書卻躺在柜子里蒙塵……

計劃要學造型的人,衣櫃里還是自己原來那些陳舊的衣服……

他們總是有著太多的借口,「有拖延症」、「明天再去」、「沒有天賦」,即使他們從未有一天真正努力過,卻會告訴你,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我在早期開始接觸時尚這個領域的時候,那時也並沒有什麼系統化專業化的理論學習,就是從周末的逛街活動開始的。

那時我們幾個愛臭美愛裝逼的兄弟們,大家都很樂於分享,哪裡有好貨,哪裡有潮人的聚會,我們就會樂此不疲的約上一個時間,去「掃街」,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總結出一套方法和理論。再後來,跟隨國內頂級大師學習專業時尚造型設計課程,才正式走上時尚之路。

高手和菜鳥,都絕非天生。區別只是做事情的態度而已:高手想到什麼,就去做,不怕失敗,不怕做錯,也不忌諱別人嘲笑;而菜鳥總是說,還沒準備好,猶猶豫豫,瞻前顧後,始終停留在「看懂、聽懂」的階段。

所以,當別人已經到了詩和遠方,他就只能在原地彷徨咯!


《是什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如果排除了先天因素, 剩下的只能是後天因素了.

但是現實中, 差距往往是先天因素,後天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如果排除了先天, 那就毫無代表性可言.

舉個例子, 中學的時候, 班上的同學常常會想, 為什麼某某同學成績那麼好?

但是別人又勤奮,又聰明,成績能不好么?


核心原因其實就一個:境遇。


由於題主沒有給出具體情況,所以答案只能是:各種原因


上面的回答顯然過於樂觀,你需要明白,不同人的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經夠累了,而且還沒得選

努力?拼搏?你讓一個得了不可治的病的人去比拼一個身體超好的人試試?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心態。對待生活的態度

選擇。為自己的選擇努力


種子,每個人攜帶的種子差很多。


推薦閱讀:

在富二代同樣很努力的前提下,如何縮小與富二代差距?
為什麼有的孩子就比同齡的孩子機靈,知道該討好誰,知道誰比較好說話啊?還知道怎樣做不會惹老師生氣?
如何看待與生俱來的智商差距帶給人的壓迫感?
中堅九校新生如何縮小與清北復交同學的差距?

TAG:時間 | 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