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裡面婦女兒童優先獲救,這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矛盾嗎?
三等倉和頭等艙在逃生的優勝劣汰競爭中的決定因素是財富還是體力等?
PS我只是單純問問階級和一些道德上的因素和所謂的優勝劣汰矛盾嗎?沒想要歧視啥的~多謝指教&>_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女性是種群的基礎。一個種群如果成年男性佔大多數,這個種群很快就會滅絕;而一個種群如果絕大多數是女性,這個種群能很好的延續下去。所以保護婦女兒童應該是存在於我們基因中的一種本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優勝劣汰,因為成年男性生存幾率高的種群都滅絕了。
個人認為,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泰坦尼克,甚至是更加一般化的船隻遇難婦女兒童優先獲救的情形當中,則有著更多「人」的因素。
在自然選擇的情形中,物種之間、甚至個體之間都是彼此競爭的關係,都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而競爭,這才會產生出「物競」而「天擇」的結果:適者生存。但是,在加入了「人」這一因素之後,結果就有不同了:人的社會性和倫理性使得弱者有了更多的生存機會,在這個案例中就是體現。
因此,社會科學當中的選擇和自然科學當中的選擇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就是因為「人」的存在。但是這種道德的因素帶來的選擇和自然選擇之間並不是矛盾的,只能說二者處於不同的適用條件下。
個人意見,歡迎拍磚。
==========================我是分割線===================================
剛剛點開評論才看到原來@采銅老師已經早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嗯我還需要繼續學習啊......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法則,而人類社會的顯然不應該這樣,其實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思潮,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事實上,人類社會的法則應該是優勝劣不汰,人類之間的競爭有其道德底線,因此文明社會的各類制度都迴向弱者傾斜,比如兒童,黑人,婦女,殘疾人,智力障礙者。
我只能說樓上那些答案根本就是本本主義,咱來說說現實中真正的人ok?在做出婦女兒童先走的情況下,當時有誰能未卜先知,船一定會沉沒?當時不過是進水,所以老爺們覺得自己硬漢比婦女兒童更生猛選擇讓她們先走。至於把婦女兒童作為生命的延續來看待,這個觀點太搞笑,這不過是條豪華郵輪,不是諾亞方舟好吧。從實際情況來說,就像上面說的,當然頭等的走的多,在現實面前道德和生命很容易抉擇,例如范跑跑同學,別拿道德綁架別人,聖母不好當,請及時查看肉絲的未婚夫。在生命危機時刻,適者生存是本質,婦女兒童先走是口號。
為什麼要把絕對道德主義和功利道德主義的討論,和達爾文理論的科學成果來對比,這根本不挨著。
這就是人之所以為人啊!
優勝劣汰那是大自然的原始法則,普世價值卻是人類文明的體現。如果都優勝劣汰了,那人類何必要有醫療、要尊重殘疾人呢?身體有病基因有缺陷的讓他自生自滅就對了。又何必要尊重生命、倡導和平呢?反正你死了是因為你太弱。又何必保護女性的性自主權呢?反正我身強體壯適合繁衍對方就理應被強姦……樓主想下如果不顧及人類文明只由著自然法則,那這個世界得是多麼的恐怖殘忍野蠻呀!
矛盾。所以人才是人,不是動物
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叮完人的蜜蜂為什麼會死去?站在物種進化的角度,叮完人的蜜蜂存活才能保持自己的後代延續。答案是蜜蜂是群體性動物,一隻叮完人的蜜蜂很有可能感染其他病菌而導致整個種群滅絕,而在蜜蜂進化的過程中一定有的個體是叮完人之後存活,不過這樣的個體存活的結果是導致該存活蜜蜂所在的群體全體覆滅,故該特性沒有保存下來。回到問題上來,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是群體動物,忽略掉道義上的幫助,優先維護有生育能力和未來強大個體的群體才能長盛不衰,我相信在人類進化史上肯定有遇到險境成年雄性優先生存的例子,不過像上面提到的一樣,這樣的群體被自然淘汰掉,特性無法保留下來。
首先回顧一下具體數據:
1912年4月15日的凌晨,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掙扎,泰坦尼克號最終沉沒在冰冷的大西洋中,1502人罹難,只有705人得救。在這個史詩級的悲劇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被流傳下來,那就是船長Edwin John Smith下令讓「婦女兒童優先」登上救生艇。由於當初設計時認為泰坦尼克規模巨大,不會出現沉沒的場景,救生船座位數量遠小於乘客的總數,造成最終男性的死亡率遠大於婦女兒童,女性的倖存率達到74%,兒童52.3%,而男性只有20%。 這個結果使我們驚嘆於西方社會的利他主義傾向,對紳士精神充滿憧憬和敬仰。而西方社會本身也對此非常認可,甚至現在不少機器學習的教學課程中,常常會拿泰坦尼克號上男性和婦孺倖存率數據作為樣本進行演算法的測試和檢驗。(下圖是機器學習的比賽網站Kaggle上的演算法例子)
但這樣的利他主義的行為常常令我充滿疑問,究竟是怎樣的人類情操發展和社會文明動力才能讓有更強力量的人們甘願集體地放棄優先生存的權利呢。要知道即便在相信普世價值的人權的社會裡,也會認為「人生而平等」,這種平等是不分男女的,按照這種邏輯,讓婦女兒童先走從社會根本原理上也是找不到基礎的。即便求索宗教精神,認為兒童經過洗禮有更少的罪孽,也無從把這一權利推演到女性這一群體。 如果說是考慮到人類的綿延或者社會總體利益,那麼這一說法在一次沉船事件中就更難解釋了,數百名婦孺無論如何都不會影響到人類群體的綿延;而(歷史上)那些男性通常有更多創造財富的能力,他們的倖存應該在經濟學上更有利於社會總體財富的增長。
其實不光我有這樣的疑問,許多經濟、社會學家都有這樣的問題。 瑞典學者Elinder就把1852年至今的18起嚴重沉船事故進行了一次匯總的統計,得到的結果使人不得不重新看待我們這個由真實人性構成的世界。如下圖:
在18次重大海難中,有11次婦女兒童的死亡率是遠高於男性的,尤其是其中部分海難中,由於大家爭先恐後地登上救生艇,甚至阿克提克號發生過婦女兒童無一能倖免的情況。這18次海難中有5次艦長下達了WCF(婦女兒童優先)的指令,只有在兩次強力執行的情況下,婦女兒童的倖存率才大幅度超過男性,其中一次就是泰坦尼克號。所以泰坦尼克號不僅僅是一次慘絕人寰的海上悲劇,同時也可以說是文明社會秩序在突發情況下的一次傑出展現。
根據統計,在大多數海難里,船員和艦長的倖存率才是最高的,其次是男性,之後才是婦女,最後是兒童。至少從統計意義而言,婦女兒童優先不是歷史的真相。
在泰坦尼克號事件里,艦長的WCF(Women Children First, 婦女兒童優先)命令得到了強力貫徹,船員們甚至用鳴槍的方式確保男性遵守這個指令,這個指令本身可能被過度執行,以至於原本還可以有300多個空餘的救生艇的位置根本沒有男性有機會坐上。在泰坦尼克海難兩年以後,發生了另一次死亡超過1000人的海難事件:盧西塔尼亞號被德軍潛艇魚雷擊中,(也許當時的人恰恰反而從泰坦尼克事件里汲取了某種意義的教訓),所有人爭先登上救生艇,顯然成年人更有競爭力,最終有94名兒童(75%)隨著沉船葬身大海。當時的畫家Spear Fred為了諷刺婦孺成為戰爭犧牲品,製作了Enlist這一畫作,一個年輕的母親懷抱著嬰兒在這次海難事件里逐漸沉入水底。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都相信歷史上「婦女兒童優先」這個說法的呢。
首先,最初知名的WCF是出自1852年Birkenhead號船失事過程中,艦長下令船上所有士兵列隊直立,讓婦女兒童優先登上救生艇,船上的士兵忠實地執行了這條指令,婦女兒童全部生還,而整船只有不到35%的人員倖存。這一英雄主義精神的行為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讚譽。不管是社會各界的評論還是藝術創作都受到了顯著影響,下圖是畫家Thomas Hemy當時創作的「BirkenHead的失事」的作品,描繪了當時的軍人在關鍵時刻站得筆直,讓婦孺從容離船的場景。
此後的許多艦長接受的教育里,也包括了這一充滿騎士精神的圖景。由於海上的生活封閉而且危險,船長的高度權威是秩序井然的基本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德高望重的船長的任何決定都會得到支持,相信如果假設他們下令老人應該優先,那麼老人也會得到優先照顧。
其次,由於社會文明的發展,脫離了溫飽憂慮的人們越來越注重照顧那些不幸的人,在車上都有老弱病殘專座、殘疾人專用的電梯和車位,都是為了彰顯社會擁有超越個人總和的價值,讓不幸的人不簡單成為失敗者。所以這是現代社會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而刻意突出部分歷史進行教育更多人的方法。就好像我們突出三歲讓梨七歲砸缸等故事,不是因為這個現象在歷史上是常見的,實際上更是因為這些現象很少見,所以根據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選擇性地放大某些歷史素材,讓我們對古人都能做到的事情感覺到自慚形穢。可以說泰坦尼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無論是所謂精英還是民眾,我們都願意相信「婦女兒童優先」這一詮釋。 如果作為人類的整體沒有經常出現這些光芒閃耀的瞬間,沒有這些讓我們充滿自我犧牲精神的道德準則和英雄事迹,總是讓茹毛飲血、殊死爭鬥的故事充滿我們的世界,那麼作為人類相比那些野獸,我們還有什麼自豪和尊嚴呢。人的自私也許是天性之一,不過,整個人類發展史本質上就是文明消滅野蠻,合作戰勝自私的過程。
總之,知道真相併不是鼓舞我們反對支持「婦女兒童優先「。我們的生活中經歷著各種平常,不變的事情要比變化其實多得多。但這種平常並不影響我們區分出那些偉大的瞬間,認可那些我們知道是更好的、更有尊嚴的行為,並進一步去弘揚、推動,讓這些偉大瞬間逐漸成為社會的常態,正是這種貌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的日積月累,讓我們有了新的共同的選擇、共同的堅持、共同的信念,讓我們擁有一個更好的世界——甚至,讓這個世俗的社會更接近於傳說中的天堂。
當生命受到威脅時,大多數人性的恐慌會被無限放大,同時人性中的那一點惡也會浮出水面,當他們知道救生艇只能容納一半數量的人逃生時,這時頭等艙和下等艙的乘客心理上道德上其實是一樣的,頭等艙的人會用錢解決(這和下等艙乘客的行為沒什麼兩樣),而下等艙的人會不顧一切達到上救生艇,在這完全沒有道德可言,當時的情況下勝者只能是頭腦清醒又不乏能力,且為達到目的不折手段的人
恕我直言,以上全都答偏了。重點在於災難不夠大,而且來得過於迅速。可以看看在我國三年的時候,死人非常正常,而且還是慢慢死去,差不多才體現出適者生存的樣子。否則很多時候「人性的一面」會表現出來。
這是一個抨擊男權的女權電影。如果世界上其中的一個人和世界上其他的所有人,這兩方必須死一方。在這種情況下,死哪一方都是等價的。因為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在自己死或別人死之間選擇。這和有多少人是沒有關係的。
我們是人
你愛看看,不看就當扯淡
======分——!社會達爾文主義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首先拋出以上兩個觀點,想必都聽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適用於植物 獲得優厚的生存空間與營養 於是繼續生存的機會凌駕於其它種類之上,引證在人類生活上 優者生存 劣者被淘汰,是為天命 又何必去向強有力而能幹的人抽稅去津貼弱者 與天理相反行為!無意義的延長應受淘汰者的苦痛!利他行為:生命主體(動物,植物與人類)總是採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資源,最大限度地擴展與自己存在利益相關性的他人的生存規模,提升他人的生命價值,延長他人的生存壽命的過程。
兩者不能同一而論,婦女兒童優先獲救是文化發展的法則,優勝劣汰是生物法則
沒有了孩子和愛人,一個人會孤單!
婦女兒童優先獲得生存權是一個種群的群體決策,是一個普遍規律。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是等同個體或群體之間的競爭規律,兩者並不矛盾,也沒比較性。
生存能力弱的人先保護起來,讓生存能力強的人聽天由命,生還率應該還不錯,如果生存能力弱的聽天由命,那就死光光了。
這道題高中有學...適者生存,優勝略汰只適合自然社會。人文社會中這樣的理念會導致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記·禮運》古老卻永遠年輕的人類價值
推薦閱讀:
※最怕你們上來就綁架
※道德總原則:關於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問題?
TAG:道德 | 自然 | 「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 | 社會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