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故事會》雜誌的主編,你會如何運營這本雜誌?
01-31
蟹妖。
直到08年故事會仍舊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故事類刊物」。
根據04年的調查(當時故事會月銷量470萬冊),50%讀者來自農村。
對於這種符合底層閱讀者需求而存在的讀物,故事會近年來最大的衝擊不是來自網路閱讀習慣的改變,也不是各種詳細分類小說月刊的湧現(如推理、驚悚等系列),而是09年羅玉鳳的一席話。這也變相凸顯了「一粉頂十黑」的威力。所以,擺在故事會面前就兩條路:
1)專司擴展自己的底層讀者群,並儘力為之服務。
在各地郵政體系內外爭取能給提供良好的雜誌「落地權」,讓城鄉結合部乃至村鎮一級的地方也能夠隨便買到刊物。擴展自己單期獨立故事的版面量,減少過多篇幅的連載(因為主要讀者群都不是以訂閱為手段獲取刊物的),取締一些重複冗餘的欄目(如詼段子、笑話、幽默世界、阿P系列幽默故事),整合掉部分對於主要讀者群價值不高的欄目(職場故事,海外故事,外國文學故事鑒賞)……2)將單純的紅綠半月刊詳細分類,綠刊保留為原底層讀者群服務,紅刊改為專營現階段廣受都市購刊讀者愛好的類型。適量加大對紅刊的作者投入,自行包裝部分寫手,邀請部分著名寫手加入寫作連載。內容與刊物微博、著名寫手微博集體互動,適當增加單期銷量。增期網路運營,增加盈利手段給讀者群體。將較早的過刊內容免費放出給app共享,補充開拓受眾源……
剩下的再細就要收費了^_^改回月刊,把老套情節的故事扔掉。
一app
在三線城市或者農村依然保持定向銷售,路線盡量保持不變,保持2年左右時間,隨後減少刊物發行量,改變路線
在一二線城市,改走品牌博物館路線,以收藏兒時刊物為主,建立主題咖啡館或者圖書館
請鳳姐成為形象代言人
雙月刊改半月刊,找好定位。我覺得定位在退休人士就不錯。同意樓上,取消那些同質化的笑話段子欄目,年輕人笑點高,老年人又看不懂。
多加入溫情的,情節邏輯合理的故事。尤其是要刺激那些有文化的剛退休的人來投稿。多組織線上線下活動。
作為一本雜誌,不應一個勁地迎合讀者,而要讓讀者被雜誌社指引。其實不是近幾年網路衝擊吧,一直以來,故事會就是很草根的讀物。記得小時候,沒上學前,我媽給我定故事會,認字用。後來到了三四年級之後,就不准我再看故事會了。所以,我覺得沒必要一味的去把它往上面拔,如果能守住最底層的那部分閱讀群,不是沒機會的。神曲路線,真的可以借鑒。除了順應大勢推出移動終端APP,還可以搞搞O2O嘛,電子版紙質版對接,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廠區密集區搞搞讀者俱樂部,民工(稱號可以換成更中性點的哈)閱讀會之類的。總而言之,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最重要。
網路閱讀的大趨勢已形成,再不行動故事會只能進博物館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