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能否駐世一劫,如果駐世會如何?
佛陀能夠住世一劫的說法,應該源自巴利經藏 長部 大品 大般涅槃經 阿難請求的談說。起因是這樣的:
佛陀在即將涅槃前對阿難說,當佛陀初現正覺時,波旬曾經勸導佛陀般涅槃,然而被佛陀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沒有被教導而拒絕了,並且表示除非佛陀教法能夠被廣泛流傳,否則不般涅槃。然後在佛陀涅槃前三個月,波旬又一次找到佛陀,提起當年的這茬,說現在佛陀教法已經被廣泛流傳了,請佛陀般涅槃。然後佛陀答應了波旬的請求,決定三個月後涅槃:
『大德!現在,請世尊般涅槃,請善逝般涅槃,大德!現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時機,世尊說過這些話:「波旬!我將不般涅槃,除非我的比丘弟子們成為,……(中略)除非我的比丘尼弟子們成為,……(中略)除非我的優婆塞弟子們成為,……(中略)除非我的優婆夷弟子們成為,……(中略)除非我的這梵行成為成功的、繁榮的、廣大流傳的、人多的、廣大的,在天與人中被善說明。」大德!現在,世尊的梵行成為成功的、繁榮的、廣大流傳的、人多的、廣大的,在天與人中被善說明。大德!現在,請世尊般涅槃,請善逝般涅槃,大德!現在是世尊般涅槃的時機。』
當這麼說時,我對魔波旬這麼說:『波旬!請你不用操心,如來不久將般涅槃,三個月後如來將般涅槃。』阿難!現在,就在這裡;在價玻勒塔廟,如來正念、正知地捨棄壽行。」
然而阿難聽到佛陀即將般涅槃,隨即請求佛陀住世一劫。因為佛陀曾經在王舍城耆闍崛山、王舍城喬達摩尼拘律樹、王舍城盜賊崖、王舍城毘婆波世山七葉窟、王舍城仙吞山坡的黑岩、王舍城寒林蛇頭岩洞窟、王舍城溫泉園、王舍城栗鼠飼養處的竹林、耆婆的芒果園、王舍城嘛瘩姑七的鹿野苑、毘舍離屋跌那塔廟、毘舍離喬答摩葛塔廟、毘舍離七芒果樹塔廟、毘舍離多子塔廟、毘舍離沙愣達達塔廟、毘舍離價玻勒塔廟等地多次提過,如果佛陀願意,那麼佛陀可以住世一劫:
「大德!我在世尊面前聽到、領受這樣:『阿難!凡任何人已修習、已多修習四神足,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當他願意時,他能住留一劫或一劫剩餘的時間。阿難!如來已修習、已多修習四神足,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當他願意時,他能住留一劫或一劫剩餘的時間。』」
不過阿難請求了三次,被佛陀以不是請求的時機而拒絕了三次,拒絕的理由是這樣:
阿難!以前這不是被我說過嗎?與一切所愛的、合意的分離、別離、異離。阿難!在這裡,那如何可得: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為的、敗壞之法都不要被破壞,這是不可能的!而, 阿難!凡壽行被如來捨、吐、釋放、捨斷、斷念、捨棄,被[他]決定性說的話:『如來不久將般涅槃,三個月後如來將般涅槃。』者,因為活命的理由如來再收回,這是不可能的。
因為佛陀在答應波旬之前,阿難並沒有在佛陀的啟示下請求佛陀住世一劫;而佛陀答應了波旬,自然也不會為了活命就反悔。另外從佛陀的話中也可以看出,因為無常,佛陀離開我們也是必然的——這是一個切身證悟無常的修行者應該具備的正見和態度。
佛陀住世一劫會怎麼樣,這是無法想像的事情。但是生生世世的永遠留在輪迴里渡眾生恐怕只是個美好的意淫。
一個簡明扼要的回答,一個引經據典詳細的回答,夠了。可以看《親近釋迦摩尼佛》這本書,這樣會對釋迦摩尼佛生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住世一劫會怎樣只能想像了,可能會給更多人講法,讓更多人解脫吧。或者,等等《大佛史》( ??ω?? )?,說不定有這個相關內容,賢友們已經和尊者編寫了幾年了。
一劫是指壽元戒,當時的壽元應該是一百年左右。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如果佛駐世一劫,整個世界將是另一番樣子!
首先,一個活生生的、接近長生不考的人,存在於世界上,只要時間足夠長,全世界都會聽聞到他的名號,其存在本身就足以影響全世界!
佛陀的教導會傳遍整個世界,無數的人修習佛法,無數的人不遠萬里親見佛陀,甚至佛陀本人都有可能週遊世界,佛陀本人成為一個神聖的符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家長生不老啊,僅這一點有誰比的上,更何況其精深的佛法呢。
世界會注重精神而非現在的注重物質,整個現代文明、科學技術可能不會出現,相反,各種神通事件、超自然事件是司空見慣。
另一方面,幾乎肯定會出現許多其他的神異人士建立宗教,和佛陀教法不同。
關於佛陀是否能做到駐世一劫,答案是肯定的。以下內容摘抄自阿含經。
【佛三次告訴阿難,佛有能力駐世一劫】
如來坐已。阿難敷一小座於佛前坐。佛告阿難。諸有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餘。阿難。佛四神足已多修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如來可止一劫有餘。為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阿難沒有領會,什麼也沒說】
爾時。阿難默然不對。如是再三。又亦默然。是時阿難為魔所蔽。曚曚不悟。佛三現相而不知請。
佛告阿難。宜知是時。阿難承佛意旨。即從座起。禮佛而去。去佛不遠。在一樹下靜意思惟
【波旬請佛入滅】
其間未久。時魔波旬來白佛。佛意無欲。可般涅槃。今正是時。宜速滅度
佛告波旬。且止。且止。我自知時。如來今者未取涅槃。須我諸比丘集。又能自調。勇捍無怯。到安隱處。逮得己利。為人導師。演布經教。顯於句義。若有異論。能以正法而降伏之。又以神變。自身作證。如是弟子皆悉未集。又諸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普皆如是。亦復未集。今者要當廣於梵行。演布覺意。使諸天人普見神變
時。魔波旬復白佛言。佛昔於郁鞞羅尼連禪水邊。阿游波尼俱律樹下初成正覺。我時至世尊所。勸請如來可般涅槃。今正是時。宜速滅度。爾時。如來即報我言。止。止。波旬。我自知時。如來今者未取涅槃。須我諸弟子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乃取滅度。佛今弟子已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今正是時。何不滅度
【佛答應波旬,三個月後入滅】
佛言。止。止。波旬。佛自知時不久住也。是後三月。於本生處拘屍那竭娑羅園雙樹間。當取滅度。時。魔即念。佛不虛言。今必滅度。歡喜踴躍。忽然不現
魔去未久。佛即於遮婆羅塔。定意三昧。捨命住壽。當此之時。地大震動。舉國人民莫不驚怖。衣毛為豎。佛放大光。徹照無窮。幽冥之處。莫不蒙明。各得相見。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有無二行中 吾今舍有為
內專三昧定 如鳥出於卵
……(中間內容省略)
【佛告訴諸比丘,自己三個月後將入滅】
爾時。世尊即詣講堂。就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證。成最正覺。謂四念處.四意斷.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汝等宜當於此法中和同敬順。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我法中宜勤受學。共相熾然。共相娛樂。比丘當知我於此法自身作證。布現於彼。謂貫經.祇夜經.受記經.偈經.法句經.相應經.本緣經.天本經.廣經.未曾有經.證喻經.大教經。汝等當善受持。稱量分別。隨事修行。所以者何。如來不久。是後三月當般泥洹
【諸比丘驚愕】
諸比丘聞此語已。皆悉愕然。殞絕迷荒。自投於地。舉聲大呼曰。一何駛哉。佛取滅度。一何痛哉。世間眼滅。我等於此。已為長衰。或有比丘悲泣躃踴。宛轉[口*睪]啕。不能自勝。猶如斬蛇。宛轉回遑。莫知所奉
佛告諸比丘曰。汝等且止。勿懷憂悲。天地人物。無生不終。欲使有為不變易者。無有是處。我亦先說恩愛無常。合會有離。身非己有。命不久存。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我今自在 到安隱處
和合大眾 為說此義
吾年老矣 余命無幾
所作已辦 今當舍壽
念無放逸 比丘戒具
自攝定意 守護其心
若於我法 無放逸者
能滅苦本 盡生老死
……(中間內容省略)
【阿難請佛駐世一劫,連續三次】
爾時。賢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叉手白佛言。唯願世尊留住一劫。勿取滅度。慈愍眾生。饒益天人
【佛責怪阿難,早幹嘛去了…】
爾時。世尊默然不對。如是三請。佛告阿難。汝信如來正覺道不
對曰。唯然。實信
佛言。汝若信者。何故三來觸嬈我為。汝親從佛聞。親從佛受。諸有能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餘。佛四神足已多習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餘。為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爾時。何不重請。使不滅度。再聞尚可。乃至三聞。猶不勸請留住一劫。一劫有餘。為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今汝方言。豈不愚耶。吾三現相。汝三默然。汝於爾時。何不報我。如來可止一劫。一劫有餘。為世除冥。多所饒益。且止。阿難。吾已舍性命。已棄已吐。欲使如來自違言者。無有是處。譬如豪貴長者。吐食於地。寧當復有肯還取食不
對曰。不也
如來亦然。已舍已吐。豈當復自還食言乎。這個無法回答,所知不多
推薦閱讀:
※根本佛法:苦集滅道----佛教《大本經》解讀 佛經解讀示例一
※關於佛教的派別
※作為一名佛教徒,應該如何面對死亡?
※關於原始佛教「無我」觀念是哲學解釋還是實證學說,以及輪迴觀念和無我觀念的問題?
※證得涅槃是否意味著業報清零?
TAG: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