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寫史書偏向於人物小說?
中國的史書例如《三國志》《資治通鑒》都是非常宏觀系統的,哪怕作為小說的《三國演義》也給人概覽全局,但是日本特別戰國有很有名的書例如《德川家康》都是偏向於人物小說,甚至連人物傳記都算不上,更別提史書。
中國的史書例如《三國志》《資治通鑒》都是非常宏觀系統的,哪怕作為小說的《三國演義》也給人概覽全局,但是日本特別戰國有很有名的書例如《德川家康》都是偏向於人物小說,甚至連人物傳記都算不上,更別提史書。
以人物為主線寫故事的文體叫"紀傳體",不叫"人物小說",紀傳體和編年體的概念是初三語文陳涉世家教的,你這課睡過去了高一語文燭之武退秦師至少會再提一次,我現在很懷疑題主到底有沒有完成義務教育。
舉個資治通鑒當反例我不說你什麼,畢竟資治通鑒是編年體,站在上帝視角寫東西說"宏觀系統"沒什麼錯。問題你又舉同是紀傳體的三國志幾個意思?陳壽寫的書各個人物傳記中對於一些共通事件的說法都沒統一,以赤壁為例到底曹操是被人火攻還是自己燒船撤退語焉不詳至今尚有爭議,你是怎麼得出三國志"宏觀系統"這麼清新脫俗的結論的?"日本戰國特別出名的書"不等於"日本戰國史",在漢字圈裡三國志通俗演義比三國志出名得多,也沒見誰拎著小說當史料的,給小說扣個史料的帽子拎出來打,說人家寫得不宏觀系統,我倒想問問山岡庄八和司馬遼太郎哪兒得罪你了。題主混淆了小說和史書。中國的《三國志》,《資治通鑒》這樣的古代史書對應的是日本的《日本外史》,《大日本史》,《六國史》這類古代史書。而你說的《德川家康》這種現代小說應該對應中國的《康熙大帝》,《乾隆皇帝》這種現代小說。
以下介紹一些日本著名史書(不包含民間物語,如《平家物語》、《太平記》之類):
《古事記》,全書由漢文撰寫,為日本現存最早的史書,於和銅五年(712年)由太安萬侶奉元明天皇之命編撰完成,記載了自神代起至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帝)間的歷史,但是記載的可信度有限,寫作水平不佳。《六國史》,為奈良、平安時代大和朝廷編纂的六部官修正史的統稱。分為《日本書紀》、《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記載了自神代起至第五十八代天皇(光孝帝)間的歷史,六部史書由漢文撰寫,為編年體史書。記載詳實可信,但是略瑣細,部分內容由於朝廷的政治目的的需要,而出現了不符合史實的記錄。其文筆水平相比《古事記》大有提升,但是仍有僵硬,生澀之感。
《四鏡》,包括《大鏡》、《今鏡》、《水鏡》、《增鏡》,為從平安後期至室町前期的四本歷史物語,由日文撰寫,採用兩人對談的形式描寫過去的歷史,雖然並非正式的史書,但是可補正史之遺。
《百練抄》,為日文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冷泉帝至後深草帝間的事迹,共十七卷,前三卷逸失。本人未曾閱讀過此書,不予評論。
《吾妻鏡》,一名《東鑒》,為變體漢文撰寫的編年體史書,為鎌倉幕府官方史書,記載了治承四年(1180)至文永三年(1266)間八十七年歷史,題名「吾妻」日語中原為東國之意,此處指代鎌倉幕府,其作者不可考,為鎌倉時代最重要的史料。該書記載詳實,然而立場偏頗,且多記載將軍執權之瑣事,如某月某日參拜神社,又某月某日出獵等,過於瑣碎。該書所使用的變體漢文理解甚難,解讀吃力。
又清人翁廣平閱讀該書後,參考數十種日本國史料,著成《吾妻鏡補》,其書雖有謬誤,也可一觀。《梅松論》,由日文撰寫,貞和五年(1349)成書,描寫鎌倉幕府統治的後期和足利尊氏開創室町幕府的過程。本書由老僧講故事的形式敘事,主張足利家的正當性,以對足利將軍家榮華的祝福結尾,為南北朝時代北朝方立場的重要史料。
《神皇正統記》,由日文撰寫,是南北朝時期南朝亞相北畠親房所著,記載神代至南朝後村上帝時期的歷史,宣揚南朝正統論。該書本人未曾閱讀,不予評論。
《信長公記》,為由日文撰寫的半傳記式回憶錄,成書於戰國時代,由織田家臣太田牛一撰,描寫戰國大名織田信長的生平事迹,全書從織田信秀崛起寫到本能寺之變。由於書中描寫的時代為作者所親歷,故而可信度高。然而文筆較劣,讀來有如流水賬,可讀性不佳。
《甲陽軍鑒》,由日文編纂的江戶時代甲州流軍學書,被稱為日本第一兵書,由軍學家小幡是憲根據武田家臣高坂昌信等人的遺稿,加上自己的研究體會編纂成書。該書為江戶初期的著名軍學家、甲州流創始人小幡是憲根據武田家的老臣高坂彈正等人的遺稿,加上自己的研究體會編纂成的。該書主要記載了戰國時代大名武田信玄與武田勝賴父子的事迹,記載翔實,然而細節上頗不可信,史料價值有限。
《本朝通鑒》,漢文編年體通史,江戶幕府下令編纂的官修史書,由林羅山、林春齋父子編撰,記載了神代其至後陽成帝間的事迹,全書共310卷。全書較尊重史實,而避開了對人物的評判。
《大日本史》,漢文紀傳體通史,由江戶時代水戶藩主德川光圀主持編纂,自1672開始編撰至1849最終完成,對江戶時代史學作出巨大貢獻,還在孕育出被稱為水戶學的新思想。本書記載了神武天皇即位至南北朝終結的日本歷史。書中本紀七十三卷,列傳一百七十卷,志一百二十六卷,表二十八卷,共計三百九十七卷(另有目錄五卷)。文筆在日本漢文著作中較為優秀,但是比之唐土經典著作仍有欠缺。
《德川實紀》,由日文編纂的江戶幕府官方記錄,編者為奧州儒學者成島司直,以江戶幕府的日記為基礎進行寫作,成書於嘉永二年(1849),並獻給幕府將軍德川家慶,為研究江戶時代歷史最重要的著作。本人未曾閱讀該書,對內容不作評論。
《日本外史》,漢文通史,由江戶末年大學者賴襄(賴山陽)所著,全書二十二卷,講述自源平時代至德川氏的武士興衰史,成書於文政十年(1827),翻譯成日文發行後對日本社會造成了巨大影響。本人認為該書是日本歷史上最優秀的史書,雖於細節上與史實有一定出入,然其記載詳實,思想深刻,詳略有致,文風瑰麗,可謂是日本古代史籍里唯一可稱「引人入勝」的史書。特別是其文筆不但在日本古代漢文著作中足稱第一,在世界漢文著作中也屬於第一流水準,不遜於《史記》、《通鑒》,學日本歷史者不可不讀。圍觀小學生被打臉,幹啥不好非來知乎裝逼。。。
不搞東亞史日本史 吉川弘文館那幾套也夠你看了 汗
首先你真的知道編年體史書和紀傳體史書的區別么,還是說你還沒學到陳涉世家和項羽本紀(?_?)。。。其次你真的分得清文學色彩較重的小說和真正意義上的史書么。。很簡單,賭俠明朝那些事和明實錄就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不同(?_?)
《德川家康》《豐臣家的人們》《霸王之家》等等都是小說啊小說!!!
司馬遼太郎山岡庄八都是小說家啊小說家!!!估計題主就看過這幾本書,總結規律還是太早了
哈哈哈,看著題主被打臉自己也覺得好疼。其實啊,我倒覺得題主確實代表一類人,歷史小說的一大特點就是循著歷史這條線,有依據,有生髮,所以總會給人一種史書的感覺。並且,一般人接觸歷史都是從這些通俗讀物入手,所以有這種誤解也著實正常。當然,什麼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之類嘛就是題主自己讀書有所偏狹導致得了,是不是多擴展下閱讀圈就好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