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槍擊爆炸事件會引發什麼後果?
11月16日更新:美國已經和俄羅斯在協商了,我最新的專欄文章:《G20峰會,奧巴馬為什麼要找普京談談?》,內容如下:
最新的新聞消息,G20峰會間隙,奧巴馬和普京特意私聊半小時,探討了敘利亞問題和打擊「伊斯蘭國」的問題。
會面之後各方給出的說法如下:
美國白宮方面透露,奧巴馬與普京在工作午餐的場合交流了35分鐘,內容主要聚焦在敘利亞問題上。兩位首腦都認為,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需要由敘利亞人民來主導。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的進程需要在聯合國的協調之下進行磋商。
普京的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Yuri Ushakov)在土耳其度假勝地安塔利亞(Antalya)20國集團峰會場邊告訴記者,在反「伊斯蘭國」作戰的戰略目標上,莫斯科和華盛頓彼此雷同,兩國的看法非常接近,但在策略方面則仍存有差異。
而根據俄新社報道,奧巴馬在與普京的「熱聊」過程中,對國際上打擊敘利亞境內「伊斯蘭國」所做的努力表示歡迎,呼籲俄羅斯集中精力打擊「伊斯蘭國」。
歐盟的意見是怎樣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語氣堅定地指出:「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協同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對於這一點,我沒有絲毫懷疑。」
也就是說這次關於奧巴馬和普京的會面,美國、俄羅斯、歐盟的共識是要打擊「伊斯蘭國」,考慮到去年「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和歐盟、美國鬧翻臉,這次達成共識可是難得一見的景象,為什麼此前一直給俄羅斯冷臉的美國和歐盟這次要這般恭維和抬舉俄羅斯呢?筆者認為,這跟俄羅斯在中東影響增強而美國在中東影響減弱有關。
中東地區是亞洲、歐洲、非洲的交界,是世界的咽喉地帶,同時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石油當下仍然是人類的主要能源,影響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開車要石油,打戰要石油,基建也需要石油。在美國獨霸世界的今天,控制了中東地區就是控制了世界的脈搏。美元是美國世界霸主的基礎,而石油以美元計價則是美元世界貨幣的強力保證。美國參與中東事務首選是扶持親美勢力上台,如果親美勢力不堪大用,解決不了問題,那麼美國便會直接派出軍隊改變局勢。
中東地區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信徒都想建立一個包括整個中東的伊斯蘭國,海灣戰爭初期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是如此,今天的極端伊斯蘭分子建立的「伊斯蘭國」也是如此,這是他們的夢想。可是這個夢想與現代文明的普世價值觀格格不入,「伊斯蘭國」的出現對於現代世界文明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說是」邪惡勢力「也不為過。他們的目的並不是自己發展,而是強迫世界和他們一樣,不惜使用一切手段,甚至包括毀滅世界。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基督文明和中東地區的主流伊斯蘭文明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說從體量上前蘇聯曾是美國的最大對手,那麼中東地區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則是美國最頑固的敵人,為了遏制伊斯蘭文明,美國幫助以色列建國,扶持和改造沙烏地阿拉伯,堅決打擊伊朗和伊拉克,以期消滅極端的伊斯蘭文化,代以經過西方改造的溫和伊斯蘭文化。
基於以上多方面的原因,中東地區一直被美國視為核心利益,戰略重心向中東傾斜,美國在中東的參與可謂是一舉多得:第一,美國獲得了相對廉價的石油資源;第二,控制了中東的局勢,遏制了反美勢力的壯大,保證美國自身的安全。第三,保障了美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其他各國需要石油,無法跟美國激烈對抗(這點俄羅斯可能除外,俄羅斯自己就是產油大國)。為了維護這些利益,美國不惜參與或發動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既然這樣,為什麼現在美國似乎在中東地區沒有以往那麼強的存在感,要跟伊朗和解,反美的「伊斯蘭國」也遲遲沒有被美軍消滅呢?
其一,美國過去深陷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雖然戰場上損傷不大,但是要維持當地秩序耗時長久,時不時美軍還得承受「人肉炸彈」襲擊。軍費也是個問題,2003年至2011年的伊拉克戰爭令美國支出逾1萬億美元軍費。而據美國有關機構測算,阿富汗戰爭總耗資也要以萬億美元計。曾經在柯林頓政府中擔任預算事務官員的美利堅大學教授戈登·亞當斯說,針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每年將花費150億至200億美元,平均每月花費12.5億至17.5億美元」。美國雖然是土豪,但這樣一筆大額的軍費還是很難承擔的。
其二,自從美國近年來的「頁岩氣革命」之後,美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速度大大超出想像,產量增長之快使美國的「能源獨立」不再是天方夜譚。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已經超過了1000億立方米。在過去的5年里,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長超過20倍——從2006年僅為其天然氣總產量的1%,到2010年增長至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20%。
美國不僅不再需要進口液化天然氣,而且用自身液化天然氣快速替代柴油,以及在頁岩氣開發中意外收穫的大量頁岩油,也使美國對中東石油的需求直線下降,2010年美國對中東地區石油依賴只有8000萬噸。有關專家指出,依靠頁岩氣的開發利用,在未來的10年里,美國不僅可以一改天然氣大舉進口的局面,實現全面的自給自足,還有望成為液化天然氣出口國。
「頁岩氣革命」使得美國對於中東能源的需求降低,客觀上也影響了美國參與中東事務的積極性。
其三,筆者認為還有一個原因,美國即將於2016年進入大選年,對於奧巴馬政府來說,此時已不是採取激進政策的好時機,把總統任期安安穩穩地過完要比作出一個對未來美國5到10年影響未可知的決策要好得多。
因此,美國不太可能像以往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派那麼多軍隊參與中東事務,奧巴馬不想自己背負讓美國陷入戰爭泥沼的污名,在這種情況下爭取與俄羅斯合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今年9月30日,俄羅斯正式開始在敘利亞境內展開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空襲行動。美國及歐盟都認為,俄羅斯更多地是在打擊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而非「伊斯蘭國」。其實這句話反過來也適用,俄羅斯認為,美國和歐盟更多是在幫助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而非打擊「伊斯蘭國」。筆者在之前一篇文章已經提到,美國和俄羅斯都是在採用一種「老虎趕羊入豬圈」的策略,首要目的不是吃掉羊,而是收服豬。
當然,這是在法國恐怖襲擊之前,在法國發生的嚴重恐怖襲擊是對全世界、全人類的挑釁,在此之後,恐怕打擊「伊斯蘭國」的重要性將上升,畢竟敘利亞政府和反政府武裝有談判組成聯合政府的空間,而「伊斯蘭國」極端分子滅絕人性,直接挑釁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毫無談判餘地。「伊斯蘭國」危害極大,它是一種政教合一的組織,單獨的政府或單獨的宗教都沒有這麼大的危害。「伊斯蘭國」對於不認同他們的全部要殺光,即使毀滅世界也在所不惜,這是他們深入到骨子裡的追求。對於這樣的組織,基本很難進行改造,只有全世界聯合起來清除這一危害全人類的「毒瘤」。
奧巴馬找普京談話的目的也正在於此,當下打擊「伊斯蘭國」最狠的是俄羅斯,既然現實情況美國無法出動大規模軍隊主導中東局勢,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聯合國框架內協商解決了。對美國來說,強則美國大兵,弱則聯合國,這可是跟中國「強則自古以來,弱則擱置爭議」有異曲同工之妙哦。
這次奧巴馬和普京將敘利亞問題和打擊「伊斯蘭國」放在一起探討是因為敘利亞的問題要解決,「伊斯蘭國」也要打擊,後者是治標,前者才是治本,只有讓敘利亞局勢穩定,讓敘利亞政府恢復行政能力,才會讓極端伊斯蘭思想失去生存土壤。然而現在「伊斯蘭國」勢力已經壯大起來,僅僅依靠當地政府打擊恐怕不夠,只有其他國家聯合打擊「伊斯蘭國」,為治本贏得時間才是正道。
而美國無法出動大規模軍隊打擊不代表不打擊,從這次法國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來看,馬上消滅「伊斯蘭國」已是刻不容緩。我們看到,法國已經決定派唯一的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於11月18日從法國啟程,於12月中旬到達波斯灣後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這中間有1個月的時間給國際社會達成一致,相信法、俄、英、德、美、日等國家會達成共同出兵消滅「伊斯蘭國」,然後安排敘利亞政府和反政府武裝會談組建聯合政府的共識,美國會參與,但可能不會承擔主力任務。「美國和俄羅斯戰略上相同,戰術上不同意見」說的可能是彼此的分工。
不管怎麼樣,這次普京大帝可是出夠了風頭,在網路上流傳著普京的「抓到恐怖分子就地擊斃,機場遇到就在機場擊斃,廁所遇到就淹死在馬桶里」的段子,去年G20峰會因為「烏克蘭問題」普京被冷遇,沒人跟他說話,氣得普京提前離場,今年各大國領導主動找普京聊天,普京的存在感爆棚,加上俄羅斯民意支持率持續上升,可謂春風得意。
11月15日更新:事情很嚴重,後果比較大,我的專欄文章:《法國恐怖襲擊帶來的後續影響》,內容如下:歐洲移民政策可能會收緊
法國之所以這次會出現恐怖襲擊,跟歐洲開放接收敘利亞難民有關係,歐洲之所以願意接收難民一方面是出於國際道義,另一方面可能跟人口不足有關係。由於經濟水平提升帶來的生活觀念的改變,歐洲人大多不願意生育更多小孩,歐洲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較低迷,加之歐洲覆蓋全民的優渥社會福利政策,政府的負擔很大,因此歐洲急需更多的勞動力人口來提供社保資金來源,自己國內的人不願意生那怎麼辦?只好放鬆移民政策,鼓勵非洲和中東地區的移民。
移民就帶來了很多不安定因素,比如文化、宗教,對原有居民的干擾等,這次的襲擊者據說是移民到法國,從法國出去接受培訓,再回到法國實施恐怖襲擊的,同時接收難民導致法國安全檢查、維護治安等能力下降,給了恐怖襲擊者提供了很大的漏洞。這次極端恐怖分子似乎是直接針對法國總統,先用體育場外的大爆炸引出總統,然後在總統出體育場的時候實施爆炸,但幸好法國總統轉移得夠快,否則還會釀成更大的國際事件。
這次事件發生在法國,但影響的是整個歐洲,不要忘了事發當時法國和德國還在進行一場足球友誼賽呢,接下來法國還將和英國進行一場足球友誼賽,這是英法德一家親的象徵。雖然歐盟內部英法德等國各自都想自己的影響力最大,但「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此時此刻正是需要歐盟內部團結一致的時候,歐盟國家可能會收緊移民政策,至少會重新反思移民對本國造成的影響。
美法和俄羅斯進行妥協,聯合國派軍隊
首先可以肯定,歐盟的主要大國如德國、法國、英國等是會站在一起的,這次恐怖襲擊不僅僅是對法國的行動,更是在打歐盟的臉。ISIS宣傳是由於報復法國在敘利亞的轟炸,但法國此前對ISIS的轟炸並沒有多少成效,而俄羅斯普京大帝一出兵,立馬有成果,普京因為出兵敘利亞支持率創新高,達89.9%。
實話實說,此前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俄羅斯、法國首要的目的並不是打擊ISIS,而是穩住各自支持的政權。俄羅斯支持敘利亞現政府,美國和法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政府,打擊ISIS更像一個出師有名的幌子,實際跟蔣介石圍剿紅軍用的是一樣的策略,即將名義上要圍剿的趕到實際要對付的勢力地盤,這樣就有借口把正規軍帶過去收他們的權,蔣介石用這招用得很順溜,若不是突然來個「西安事變」,蔣介石几乎要成功了。
在敘利亞問題上也是類似的,美國和法國名為打擊ISIS,實為轟炸敘利亞政府軍的地盤,鞏固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控制,俄羅斯名為打擊ISIS,實為轟炸敘利亞反對派的地盤。如果敘利亞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沒有辦法和解,ISIS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在俄羅斯、美國、法國都干預的情況下,各方從大局出發組建聯合政府是唯一的路子,否則這樣沒日沒夜地消耗,搞亂的是整個歐洲(敘利亞是歐洲的門戶),搞壞的是歐盟和美國的關係(深受敘利亞問題危害的是歐洲,對美國只有一些道義上面的影響)。
歐盟和俄羅斯共處歐洲,俄羅斯前不久就被ISIS用炸彈炸過飛機,雙方達成共識應該問題不大。所以這個事情的關鍵在於美國了,如果美國願意妥協,幫歐洲兄弟們一把,那好說,聯合國軍馬上就會到來(地面武裝應該會是歐盟為主),或者由敘利亞聯合政府軍隊出面打擊ISIS,但這個耗時太久,法國等歐盟國家可能等不了那麼久。如果美國不為所動,希望出現一個動蕩的歐洲(對美國超級大國地位可能產生挑戰的有兩個,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歐盟),那麼歐洲兄弟們和俄羅斯可能會走到一塊去,自己來打擊ISIS。
美國妥協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此一來勢必會組成聯合國軍,各家先合作把ISIS消滅掉,然後再坐下來談。如果出兵的事情拿到聯合國來投票,中國應該會投贊成票,畢竟反恐是國際共識,還有個俄羅斯兄弟在那呢,但中國不大可能大規模地派遣軍隊,頂多就一維和部隊,這次恰逢日本自衛隊解禁海外行動的權利,對日本來說是個很好的練兵機會,以實際行動證明軍事正常化。
這個事情很可能在即將舉行的土耳其G20國峰會上達成共識,G20國峰會主要是討論經濟問題,但時值法國大爆炸,峰會舉辦地土耳其連著歐洲和敘利亞,全球主要國家領導人都在,不就敘利亞問題溝通是不太可能的,至少要交換一下意見,為後面的聯合國大會做準備。
中國南海壓力減輕
近段時間,美國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中國身上,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針鋒相對,美國多次到南海來製造話題,此次APEC會議將在菲律賓舉辦,美國和日本極力鼓動菲律賓將南海問題列入議題,而中國在菲律賓保證此次峰會不談論南海問題的前提下才安排領導人親自參與APEC會議。對美國來說既要維持自己在中東和歐洲的利益,又要在亞太地區當好日本、菲律賓等國的帶頭大哥,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法國恐怖襲擊發生之前,美國基本上只是要面對俄羅斯和中國兩方面帶來的壓力,在恐怖襲擊發生後,歐盟也會給美國施加強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就必須進行戰略抉擇了。顯然中東和歐洲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區,是當下利益,不容有失,而亞太地區美國只是提前遏制中國壯大,是長遠利益,何況中國和前蘇聯還不一樣,中國是一個有著和平友好傳統的國家,歷史上中國對外的戰爭大多都是出於反擊,並非主動出擊,現在的外交政策也是如此,一個經濟強大的中國對美國來說利和弊還很難說清楚。
多說一句,世界上可能沒有幾個大國的國民像中國國民這樣寬容、愛好和平,你看法國等歐洲國家在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近幾年各地的持刀砍人恐怖襲擊展現出來多麼傲慢的態度,等到他們經歷類似的事情時,中國人民還是第一時間表達同情和支持,貧窮的非洲理都沒人理,只有中國送去大量的援助,幫助修鐵路、建工廠、發展經濟,奧巴馬還在中國修建的非盟中心大聲地譴責中國,這不搞笑么?私以為,中華文化才是世界問題的解藥,像現在這樣強的欺負弱的,弱的報復強的,世界局勢會一直動蕩,直至爆發世界大戰、核戰爭然後一起走向毀滅。
回到正題,美國有比較大的可能性將戰略重心轉回到中東,尤其是敘利亞問題,這邊APEC會議給菲律賓小弟一個面子,短時間內不再繼續在南海問題上糾纏,台灣問題上幫一把國民黨,不至於把台海關係搞得太僵,解決ISIS,敘利亞問題利益分配好之後再回來對付中國。
以上只是個人的分析,如果事情照著這個方向發展,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中國和日本、菲律賓的關係,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關係都會得到緩和,但事情會不會向這個方向發展,誰知道呢?也許美國的政客們腦子一熱,不給歐盟面子,執意要維持一個爛攤子,也未可知。
安利一下我的專欄:「南山快評」,一個原創雜文專欄,聚焦經濟、歷史、軍事、台海關係以及國際政治等領域熱點話題,理性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歡迎關注。
知乎專欄:南山快評 - 知乎專欄
微信訂閱號:「南山快評」(nanshankuaiping),掃描二維碼關注。
這不是恐怖襲擊。
這是一場戰爭。德國和英國一定會有「唇亡齒寒」之感。帶來的影響是整個歐洲的。
這件事之於歐洲,不亞於911之於美國。1、法國和歐洲的難民政策會收緊。
大量恐怖份子,隨著難民潮湧入歐洲,顯現出社會治安和恐怖襲擊的嚴重後果。難民政策會收緊。
目前已經多個國家收緊了難民政策,其中瑞典恢復了邊境檢查,儘管只是10天時間,是歐盟國家裡面恢復邊境檢查的第一個國家。2、法國和歐洲的穆斯林政策會收緊。
法國幾年前公布政策,不允許在公開場合佩戴明顯的宗教標記黑頭巾(把臉包起來的)(也包括了猶太人的小白帽)。最近一個地區公布政策,學校食堂不提供清真餐,這個政策是投石探路的意味。這些都是收緊穆斯林政策的標誌。其實,歐洲主流社會對於穆斯林一直比較警惕,精英統治階級也有一些或明或暗的限制措施。
明的限制:瑞士全民投票,不允許建設帶光明塔的清真寺(感謝胡鞍鋼的指正)。 東歐多個國家表態,不接受穆斯林難民。暗的限制:希望穆斯林作為低端勞動力,社會階層固化,讓你們穆斯林無法真正融入法國,沒有社會上升通道。舉一個例子:在法國和德國政府部門,警察法院公務員隊伍里,阿族和土耳其人多麼?
似乎德國很少,法國情況不清楚。
3、申根政策面臨考驗,但是不會正式改變。
在難民危機中,根據申根政策,難民登錄第一個國家以後,做檢查登記以後,就可以自由前往歐洲其他申根國家。申根政策面臨考驗,但是僅僅因為難民危機而導致申根政策作出改變,也不可能。因為申根國家明白,難民危機是暫時的,可以考慮暫時的邊境限制措施,而無需對申根條約做長期性的根本改變。4、敘利亞政府是受益者。
ISIS 組織會遭受致命打擊,敘利亞形勢得到緩解,敘利亞政府迎來好消息(有利於背後的中俄利益)。(阿薩德在窯洞里,把土煙扔到地上,抬頭說:感謝日本。不不,說:感謝巴黎。
不對,不應該是這樣的。重來。阿薩德在足球場通道里,面對記者,深情的45度角仰望天空,說:天亮了。)ISIS發展這麼快,有大國博弈的意味。美國、歐洲希望通過ISIS 去進攻敘利亞(作用是敘利亞反叛軍),去牽制土耳其(利用庫爾德問題),去把火燒到伊朗。
ISIS 的作用,在美歐的眼裡,雖然是恐怖份子,但是一石三鳥,是安插在阿拉伯世界裡面的第二個以色列。可是,ISIS 本質上是反人類的,恐怖主義,繼續發展下去,美歐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前有俄羅斯客機墜落事件,美歐正在高興;後面就引火燒身,在歐洲大本營發生這麼嚴重的事情。損人不利己的事,西方做的很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法養虎貽患,希望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結果德國轉頭進攻法國和英國。
很多人認為西方國家不會,因為他們是民主國家。
什麼是民主?民主是一幫人合在一起用科學的投票方法解決內部問題,民主是保護自身利益的,民主是內生性的,跟局外人沒有什麼關係。民主只有跟自由、平等、博愛相結合,才不會變成惡魔。5、美國目前是受益者,但是在玩火。
美國遠離中東,難民危機沒有受影響,恐怖襲擊除了911之外,沒有受影響。美國親手導演敘利亞內戰,卻坐收漁利。
為了打倒美國口中的獨裁敘利亞政府,不惜利用反人類的恐怖份子的力量。這就是美國,這個民主國家全球旗幟的另一面。從這個角度來看,911的歷史也有可能再次重演。---------------------------------------------------------------------------------(4.5問題是大而化之,歐洲國家對於敘利亞和ISIS的態度可能不同,各個國家不同,目前消息不充分,先大膽推測,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討論補充)謝邀
1. 法國國內的穆斯林還是會鬧一鬧,但是沒有什麼卵用2. 法國政府會緊一緊,但是依然沒有什麼卵用3. 極右派會是下次選舉的大熱門估計會影響到世界局勢,已經不是單純的恐怖襲擊了,導火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