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說,希特勒在軍事上的魯莽無知加速了納粹德國的覆滅?

希特勒在戰爭中後期做出了一系列的錯誤決策,尤其是對軍隊的直接干預,使德軍屢次錯失戰機。


準確說是

希特勒在軍事上的自負導致了納粹德國的覆滅

拿破崙說過,愚蠢而勤奮的人應該滾蛋,希特勒在軍事上,恰恰就是這樣的人


如果希特勒魯莽無知,盟軍就不用花那麼大力氣去對付他了。

他實際上非常強,判斷力相當不錯。

然而他無法彌補國力上的巨大差距。


實名反對御風的答案 他的答案有些太個人傾向了 就想好好說一下這個問題 苦於文字版資料書都在家 而明天考試是天王山之戰 絕對不能掛的一科 準備熬夜背書 所以暫時寫下大體 倉促之餘只是臨時下載了電子版古德里安回憶錄《閃擊英雄》 拿了一些資料作為佐證(引號內容)如果有其他需要 資料證據1月15號以後考完看情況補

----------------------------------------------------------

首先我認為這個問題是需要按節點算的 如果按全程來看 可以說沒有希特勒就沒有德國早期的勝利

我們只談軍事方面 暫且不談早期推動裝甲改革 讓托麵粉的機器成為日後叱吒風雲的陸戰之王 從二戰真正的決定性軍事決定講起 首先批准了曼施坦因的阿登進攻計劃 這是德軍早期勝利的重要一步。

「在1940年5月間,英法聯軍所能使用的裝甲車輛一共約有4000輛;而德國陸軍在當時所有的裝甲車輛則只有2800輛,這還包括裝甲偵察車在內,當真正攻擊的時候,所使用的車輛不過2200輛而已。」——《閃擊英雄》

這是當時的核心戰力對比 在這種情況下 直接搬用當初的硬碰硬拉鋸戰計劃是很難勝利的 果敢的計劃和閃電戰出色的威力 奠定了德國早期的勝利

「我絕料想不到,希特勒既已批准了勇敢的曼斯坦因計劃,又在我表示意見的時候,一句反對的話都沒有說,居然後來竟會突然叫停。我原先的判斷實在是大錯了,第二天上午即見分曉。 」

但是希特勒畫風突變 可以說第一個嚴重失誤出現 舉世聞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

關於敦克爾頓 古德里安記載如下

「假使當初最高統帥部沒有突然制止第十九軍的前進,那麼敦刻爾克早就已經攻克,而且勝利的成果也非現在的所可比擬;假使當時我們能夠俘虜到英國遠征軍的全部兵力,那麼未來的戰局發展恐怕也就很難預言了。無論如何,像那樣一個大規模的軍事勝利,也可以使外交家多了一個討價還價的機會,不幸得很,這個大好機會卻給希特勒個人的神經質弄糟掉。他以後所發表的理由,說因為看到佛蘭德平原地區河川縱橫,所以才命令我的裝甲軍不要冒險前進——這實在是不成其為理由。」

關於希特勒突然叫停 我影響中有很多種說法 有很多學者也談過 感興趣的可以搜索下 我就不多贅述了 但是放走英軍30W生力軍 可能就是2戰一個轉折點之一 或者說埋下了日後的伏筆

————————————————

然後是發動對蘇戰爭 有很多當時記錄表明希特勒首先是一個仇視蘇聯的人 所以這次開戰本身可能就不理智 我們來分析下

「希特勒曾經痛罵過1914年決定德國政策的領袖人物們,說他們沒有能夠避免兩面作戰。可是今天當對英的戰爭尚未結束之前,為什麼他居然又出爾反爾的,突然想起來對蘇聯開闢第二戰場呢?所有的軍人們都曾經一再地勸告他不要重犯這個錯誤,而他自己對於這個意見也一向表示同意。」

在古德里安看來 希特勒此時開戰很不明智 由於之前放走英軍的決策 此時開戰相當於雙線作戰 日後也是如此 從《隆美爾戰時文件》看 德國前期靠著隆美爾的出色表現在二線戰場 雖然以多打少獲得了勝利 然而當隨著戰事進展 德國就後繼乏力了 東線也一樣 而且早期不重視北非戰場 給的隆美爾軍隊太少 也是把戰爭托成消耗戰 從早期一個連突進500里 到日後一個軍團節節敗退 個人感覺很大程度輸就輸在了消耗上。 對此古德里安給希特勒的評價是——「對於海權的意義甚至完全不了解。」

「於是希特勒說:「假使我早知道你那本書裡面所列舉的蘇聯戰車數字是真的,那麼也許我就不會發動這個戰爭了。」」 可以看出來那時候希特勒低估了蘇聯的力量 開戰是個人喜好的一次莽撞舉動 日後出現了後悔傾向 這可能是希特勒第二個嚴重問題 和蘇聯撕破臉 悍然雙線開戰

——————————————

當然戰爭初期打的很順利 打的蘇聯措手不及 德軍勢如破竹 結果過冬的東西德國後勤都沒怎麼準備 又是一個隱患

之前有答主說打下莫斯科有什麼用 還有打基輔的壞處 古德里安如是說

「於是我就扼要地把向莫斯科進攻的利益,和向基輔進攻的害處,都逐條講了出來。我說,就軍事的觀點而言,當前惟一的問題就是徹底擊敗這個屢戰屢敗的敵軍。我又解釋莫斯科的地理價值,說它和巴黎是完全不同的。莫斯科在鐵路、公路和一切交通上,都是蘇聯的心臟;在政治上它也是一個頭腦;同時它又是一個重要的工業區。所以佔領了它,不僅會對蘇聯人民造成重大的心理打擊,同時全世界也會為之一震。我又提到士兵們的態度,他們除了想向莫斯科進攻以外,其他均非所欲,而且他們老早就已經在做種種的準備。我又特別指出這個勝利才是具有決定性的勝利,在敵人主力被殲滅之後,再去佔領烏克蘭的工業地區,那才真是易如反掌。因為一旦我們佔住了莫斯科的交通中心,那麼蘇聯人再想從北面調兵往南方去,就會感到十分困難。

我又指出中央集團軍的各部隊,現在的位置正適宜於向莫斯科進攻;若是要轉向基輔方面發展,那麼一定要首先浪費相當多的時間,才能夠把全軍調向西南的方向,那個方向無異於是對著德國打回去。換言之,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向,而以後若是再想進攻莫斯科的話,那麼部隊就又需要一步一步地打回來,從羅齊維特沙(Lochvitsa)到羅斯拉夫爾,其間的距離就有275英里之多,所以我們的兵力和裝備都會受到很大的消耗和損毀。我又把我這個兵團所要經過的道路情況描述了一番,並以烏涅恰附近的情況為實例。要是向烏克蘭進發,則每多走一天的行程,其補給問題也就會多增加一分困難。最後,我又提到假使這個作戰不能夠像計劃中的那樣迅速地完成,那麼就會進入惡劣天氣的季節,其困難更會不堪設想。到了那個時候,再想去對莫斯科做最後的一擊,則時間就已經太遲了!我的結論是呼籲大家注意,不管怎樣考慮,不管別的方面是如何重要,但是只有一件事才是真正需要的——在軍事方面達到具有決定性的戰果。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也都會迎刃而解的。 」

希特勒在會議上給的解釋是打下基輔有經濟方面的利益,而非軍事方面的理由

打基輔也引發了之後很嚴重的問題 拖長了戰爭時間 進入蘇聯的冬季 其可怕不必多說 還不說德國之前那麼樂觀 沒怎麼準備過冬的東西 那時候靠什麼打贏。這是第三個我個人認為的嚴重錯誤 掉頭打基輔

——————————

之後的戰爭希特勒無論在東線還是北非 都很大程度上強調寸土必爭 不讓退 促使了許多悲劇的發生 北非隆美爾離開後的那段 我並沒有看過具體資料 但是從隆美爾自己後敘中 曾提到過希特勒讓軍團死戰 並不同意撤回那批經驗豐富的士兵 最後結果是團滅 東線也如是 這種過於武斷的決定 應該也算是希特勒指揮的一大弊端

——————————

明天還要考試 今天暫且修改下 看起來好像不那麼混亂了 不過並沒有什麼硬料 我個人看來希特勒如果不多加干擾 真的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 戰爭中後期德軍的參謀總長連分線戰場都不能決定 希特勒個人干擾實在太嚴重了 恩 若果有比較主觀 或者資料出錯的地方 歡迎指出來哦 畢竟第一次這麼正經的答題 謝謝辣~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希特勒是搞藝術的,富有想像力,能打破常規。所以初期他用人用兵能收到奇效,但也剛愎自用,這也是獨裁者通病,專制制度必然,其對古德里安,曼施坦因使用前後期截然不同。不過最主要應該不是希指揮問題。納粹的意識形態和德國的地緣形勢是其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吧


不能,斯大林格勒戰役前,誰會想到德國會失敗,如果美國沒參戰,哪還有西線戰鬥,如果不救義大利哪還有北非的失利,我覺得希特勒恰恰是在政治上的犯的錯誤遠大於在軍事上。


上帝要他滅亡,先叫他瘋狂。正因為德國之前的瘋狂導致了他的成功,後期則是因為他的瘋狂導致了他的失敗。前期的得手完全是運氣與西方的妥協。然而運氣並不會一直在他那裡,西方大國也不會一直妥協。


現代戰爭的複雜程度已經超出了1個人能通盤掌握的範圍了

許多重要的技術問題是很反直覺的。遠不是拿破崙時代的戰爭

所以我覺得德國的領袖決斷體制是有問題的。希特勒這個人又剛愎自用。

與經濟系統一樣,我覺得現代戰爭系統的合理運作也需要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最高決策應該主要由各方面專家組成的協商會議來解決。我相信未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二戰時這種趨勢體現得還不是特別明顯。德國的失敗主要原因還是國力不足。同時挑戰2巨頭,


跟這個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交戰雙方都有聰明人也都有傻逼,所以在戰略和戰術上沒什麼誰更高明,成敗只和一個有關,就是你一個人乾的太大了,超過自己的資源和地緣的極限,從北非打到英國到蘇聯,後來美國海參戰,這還用那麼麻煩的分析么,能贏才有鬼了,如果要是單幹的話,除了美國沒有能跟德國有一打,連打成平手的都沒有,要知道二戰後期,德國的彈道導彈和噴氣式飛機已經出來了,放在今天一般的國家都打不贏,而且如果做事不激進的話,最後他也就成不了希特勒了,也就沒二戰了搞不好。就是因為他夠魯莽,你今天看到的才是一個世界級的戰爭,不然最多就是小規模地區衝突,在歷史書里最多一頁紙20個字「無恥之徒希特勒,吃喝嫖賭欠下3個億,和他小姨子跑路了,--------」。


感覺德國佬沒有打贏,更多還是因為石油產能跟不上啊。總結歷史問題總是找個人原因未免有些太草率了。


盟軍在二戰後期有刺殺希特勒的計劃,放棄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是前線軍官表示保留希特勒可以減少盟軍傷亡。


我覺得,是一把雙刃劍,既導致了德國的快速崛起又導致了快速滅亡。

我相信國運,很多看似頭頭是道的分析都是馬後炮。


四二年之前元首沒有任何錯誤,莫斯科佔領了又如何,在當年拿破崙佔領了莫斯科結果呢,沒有元首就沒有閃電戰就沒有隆美爾也沒有德國的復興初期的巨勝,贏了的時候功勞不是他的,輸了就都是他自己的責任?有這麼不要臉的嗎?如果沒有元首德國的各個名將會出名?罪只有一項戰敗!!


我覺得希特勒對很多戰役第一次的干預都是很恰當的 但是後來就完全是經驗主義了 就比如這個包圍圈問題


鬥地主老是挖,不輸才怪。


當時德國和毛子接壤。。希特勒打波蘭,打波蘭的時候你說毛子能坐得住?你算算歷史上有幾個國家在毛子的領土上和毛子硬碰硬贏了?


推薦閱讀:

「Heil Hitler」是什麼意思?如何翻譯?
成吉思汗、希特勒、亞歷山大、秦始皇,他們有什麼不同?
如何看待元首?如何看待民主共和即正義,獨裁專制即邪惡?
如果元首出生在中國,他的人生會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

TAG:德國 | 戰爭 | 納粹德國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