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3):怎麼找到優質信息?

大家好,歡迎來到認真想的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系列課程。在上節課中,我們學會了如何評價信息的優劣。在這節課中,我們會介紹一些獲取優質的工具和技巧,從而提升大家的信息搜索能力。

如何積累關鍵詞?

我們大家都是漢語母語者,都會說中文。但是,我們中文水平也有高下之分。有時候讀中文,就像是讀外語一樣,完全讀不懂。這是為什麼呢?

以維基百科上的「人工神經網路」詞條為例:

結構(Architecture):結構指定了網路中的變數和它們的拓撲關係。例如,神經網路中的變數可以是神經元連接的權重(weights)和神經元的激勵值(activities of the neurons)。

激勵函數(Activity Rule):大部分神經網路模型具有一個短時間尺度的動力學規則,來定義神經元如何根據其他神經元的活動來改變自己的激勵值。一般激勵函數依賴於網路中的權重(即該網路的參數)。

學習規則(Learning Rule):學習規則指定了網路中的權重如何隨著時間推進而調整。這一般被看做是一種長時間尺度的動力學規則。一般情況下,學習規則依賴於神經元的激勵值。它也可能依賴於監督者提供的目標值和當前權重的值。

上面這段文字,我讀起來很吃力。比如,「結構指定了網路中的變數和它們的拓撲關係」。這句話中的「拓撲關係」在我的眼中,僅指物理形狀的幾何性質。一個球和一張紙以及一個甜甜圈就是有著三種不同的拓撲性質的物理結構。而變數只不過是一個數值,數值又不是物理形狀,怎麼會有拓撲性質呢?沒有拓撲性質的變數,怎麼會和其他變數有著拓撲關係呢?

之所以讀不懂這些中文句子,就是因為我的計算機科學知識儲備量很不夠。哪怕每個詞都認識,整句話聯繫在一起,就不知所云了。我對編程所知太淺,不知道這些話具體是描述什麼樣的計算機程序結構。要想完全讀懂這些句子,需要等我實際去編寫人工神經網路型的計算機程序,有了親身體會後,才能夠明白它們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

再舉一個例子,下面這段文字是Thomas Nagel在《紐約書評》上的某篇書評中的一段話: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ype and token comes from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word 「tomato」 is a type, of which any individual utterance or inscription or occurrence in thought is a token. The different tokens may be physically very different—you say 「tomayto,」 I say 「tomahto」—but what unites them is the perceptual capacity of different speakers to recognize them all as instances of the type. That is why people speaking the same language with different accents, or typing with different font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假設你不懂英文的話,你是讀不懂這段文字的。不過,即便你懂英文,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這段文字,因為它還涉及了一些語言哲學的知識。比如,如果你是第一次知道type和token的區分,那可能一時半會兒無法理解這兩個東西是什麼,有什麼不一樣。其實,type指的是種類,token指的是個例。「大大小小」這個詞里,有2個type,但有4個token。「啊啊啊啊啊啊」這個片語里,只有1個type,但是有6個token。

綜合看來,我們的思維能力就像是語言能力,它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辭彙量,二是語法。思維語法能力就是各個學科的方法論和理論模型,而辭彙量就是各個學科專業術語和關鍵詞。也就是說,我們積累的關鍵詞越多,掌握的方法論越多,我們的思維能力就越強。

問題來了,我們都想要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都想要積累更多的辭彙量和方法論,那該怎麼做呢?

大家是怎麼學外語的呢?我們是怎麼積累外語辭彙量的?是買一本英漢詞典或英英詞典來背嗎?

背詞典是一種效率很低的辭彙量積累方式。積累外語辭彙量的方式和積累漢語辭彙量的方式是類似的,就是實際使用這一門語言。遇到生詞先不要查,聯繫上下文猜一猜是什麼意思,然後再去查一查是什麼意思。

換言之,積累辭彙量的方法,就是終身學習。「學會如何學習」是認真想下一個課程模塊的內容,旨在讓大家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從而更快更好地積累辭彙量。

回到「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中來,以不常用漢語詞為例。當我們遇到一個不認識的漢語詞時,就會去查它的意思。比如,「望舒」就是月亮。「含睇」就是含情脈脈地偷偷看。「陟遐」就是出遠門。「夜闌」就是夜深。

一些新出現的漢語詞的用法,也需要查找。「十動然拒」就是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不明覺厲」就是雖然不明白但是覺得很厲害。「人艱不拆」就是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累覺不愛」就是太累了,沒有力氣再愛下去了。「么么噠」是表示親吻的擬聲詞,也用作問候語。

一些學術專業辭彙,也要查找之後,才知道意思。「具身認知」就是強調人類的認知功能離不開這具肉體。「形而上學」就是哲學中專門研究存在本身的部分。「事件視界」就是以黑洞為中心以一定長度為半徑劃定的一個區域,這個區域里所有事件都不可能被外界觀察到。「豹貓」是一種體型和家貓差不多大但是身上有像豹子一樣的斑點的野貓。「水椰子」是一種水生棕櫚樹的果實,像果凍一樣呈半透明狀,有點甜。

辭彙量的積累是一輩子的事情,著急是沒用的。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遇到不認識的詞,只要用智能手機或電腦等可以聯網的設備,使用一種叫做「搜索引擎」的工具,去搜索這些漢語辭彙,就能查到許多相關信息。

如果網上查不到,那書里或許會有。朋友知道我不懂計算機科學,於是就給我推薦了周志華寫的《機器學習》(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我還沒讀這本書,但待讀完後,相信自己的漢語辭彙量又會有所增長。看到那些用漢語表達的人工智慧相關知識後,自己就不至於每個字都能看懂,但看不懂整句話了。

知識傳播者和智商稅榨取者的區別

既然提到了關鍵詞的積累,那我們順便討論一下, 那些真心實意傳播知識的人,和那些只想要榨取他人智商稅的人,有什麼區別?

讓我先解釋一下「智商稅榨取者」是什麼人。這群人頭腦里的概念辭彙量比我們要多,其思維語法能力也比我們要強。我們很羨慕他們,於是,他們就對我們說,只要我們交錢給他們,他們就會幫我們提升辭彙量和語法能力,讓我們達成和他們一樣的效果。

如果僅僅是收費傳播知識,那還不構成「智商稅榨取者」。否則的話,整個教育行業都是老師在榨取學生的智商稅了。「智商稅榨取者」是個貶義詞,說的是一群壞人,這些人收了我們的錢,但並不會真心把那些最重要的關鍵詞告訴我們,也不會把最重要的語法規則描述得清清楚楚,讓我們學個明明白白。他們只會教我們一些表層的關鍵詞,一些表層的語法規則。最重要的底層關鍵詞和語法規則,被他們當作自己的商業機密,絕不外傳。

真心實意傳播知識的人,絕不會藏私。這些人很樂意告訴我們所有底層關鍵詞和語法規則,很樂意把他們幾十年的功力都傳授給我們。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很樂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免費獲取的形式公布出來。只要我們的信息搜索能力足夠強,就能免費找到這些最優質的信息。

知識傳播者和智商稅榨取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在創造新知識,然後傳播給全人類,而後者試圖阻礙人們獲取新知識,然後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賺錢。

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課程模塊,就是希望能讓大家有足夠強的區分能力,去分辨知識傳播者和智商稅榨取者。同時,也希望能提升大家的信息搜索能力,去主動找到那些優質信息的傳播者。

另外,還需要補充說明一點。「蠢」和「壞」是兩個獨立的維度。「智商稅榨取者」只是壞,他們不蠢。但有些人很蠢,但是不壞。這些人會參與到信息傳播中來,雖然傳播的大部分都是垃圾信息,但我們要對這些人秉持寬容和善意的態度。因為我們自己很多時候就是這種蠢但是不壞的人。

練習:反思一下,看自己有沒有曾經善意地傳播過垃圾信息?

以我為例。我自己偶爾就會發現自己在傳播一些考慮不周全甚至完全錯誤的信息。最近一次是沒有足夠重視經濟學帝國主義。

比如,我爸住在長沙,他認為在長沙的新疆人大多都是壞人,就是那種賣切糕且強買強賣而且逍遙法外的人。於是,我就從自己的腦袋裡掏出心理學知識,跟他講了講樣本的代表性,提到了可得性啟發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和代表性啟發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結果用處不大,他還是認為在長沙的新疆人大多都是壞人。所以,我就覺得我爸不擅長理性思考。

後來發現,是我自己還不夠擅長理性思考。從行為上分析,我爸僅僅是認為賣切糕的新疆人屬於惹不起但是躲得起的人。當我們一起去蘭州拉麵店時,我們並不會躲著那些新疆長相的店員,這些身在長沙的新疆人不是壞人。也就是說,我和我爸都能在行為上做出明智的決策,只是我爸不像我一樣,能說出一大堆心理學專業術語。從經濟學帝國主義的角度看,人是有限理性且偏好各異的經濟人。每個人都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根據當時收集到的有限信息,發揮自己的有限理性和智力,做出了當時很符合自身利益的判斷和決策,採取了當時自以為很明智的行動。當我冒然指責我爸不擅長理性思考時,其實是我自己還沒有發現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沒有提出合理性的經濟學解釋。

也就是說,我誤以為說不出科學原理就是做不出明智的決策。其實,人們完全可以在不懂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憑藉經驗與直覺,做出非常明智的決策。

接入全球互聯網需要高科技工具

接下來我們來看怎麼利用互聯網等渠道獲取優質信息。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有很多優質資源是中國大陸地區的朋友們無法接觸的。為此,我們需要通過一些技術手段,才能夠享受全球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我使用的是某付費工具,效果不錯。大家可以自行尋找別的工具。如果要用我這個工具,也請自行尋找下載途經。需要邀請碼的朋友請單獨問我。一般來說,免費的工具都不太好用。

如果你不使用能讓你接觸全球互聯網的工具,那麼下面推薦的這些資源,有部分無法使用。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

搜索引擎可謂網路世界的入口,它能讓我們通過簡短的關鍵詞,搜索到更詳細的複雜信息。學會使用搜索引擎,能給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不會使用搜索引擎,在這個信息時代,簡直寸步難行。

谷歌是目前最好的通用搜索引擎,建議大家在付出一定代價後使用它。

下面是一些使用技巧,請使用英文輸入法:

搜索特定格式文件:filetype:pdf 關鍵詞 (filetype冒號後面接文件格式名字,就能搜索包含「關鍵詞」三個字的pdf格式文件,把pdf改成xlsx就能搜索xlsx格式的文件)

嚴格限定關鍵詞:「關鍵詞」 (用引號限定某個詞,就不會啟動搜索引擎的模糊搜索功能)

搜索帶有關鍵詞A且不帶有關鍵詞B的信息:關鍵詞A -關鍵詞B(英文減號可以幫我們去掉不想看到的關鍵詞)

突然忘了關鍵詞中的某個字:關*詞(星號可以代替某個片語中的字元)

同時搜索關鍵詞及其近義詞:~關鍵詞(波浪號接關鍵詞可以搜索這個詞及其含義相似的辭彙)

站內搜索:site:stats.gov.cn 關鍵詞(site冒號後面接網址就能實現站內搜索)

更多技巧,請搜索「谷歌使用技巧」這個關鍵詞來自行學習。

另外,如果你在使用這些技巧時失敗了,那可能是沒有注意空格。

對於網頁信息,我們可用Ctrl+F實現頁面內搜索。這個功能相當重要,聽說90%的人不會用,那真是太可惜了。比如,假設你想要到國家統計局網站上查找數據,你打開了stats.gov.cn這個網址,但是找不到怎麼查數據。此時,你就可以同時按下Ctrl鍵和F鍵,搜索「數據查詢」這個關鍵詞,就能找到查詢數據的地方。

而且,大家使用搜索引擎時,只輸入最重要的關鍵詞即可,不用輸入整個句子。比如,如果你想要知道孔子的出生日期,你可以直接搜索「孔子 出生日期」(關鍵詞之間用空格分開),而不是搜索「孔子的出生日期是哪天?」。

練習:反覆使用上述搜索技巧,直到自己很熟練為止。

搜索學術文獻

學術文獻是最可靠的信息之一,它是我們上節課提到的一手信息。讀文獻也絕非研究者的特權,每個人都可以去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獻來閱讀。接下來,讓我為大家推薦一些可以搜索到學術資源的搜索引擎。

就論文或著作質量來看,一般來說,被引用量越多,說明這篇論文或著作越重要。優質期刊上發的論文一般都是優質論文。經過同行評議的期刊論文通常比學位論文要優質。博士學位論文通常比學士或碩士學位論文要優質。

谷歌:google.com(個人常用)

谷歌學術:scholar.google.com(個人常用)

ResearchGate:researchgate.net(可以免費下載到研究者們分享的文獻等資源,了解同行的研究以便相親交友)

百度學術:xueshu.baidu.com(偶爾能直接下載到論文)

百度:baidu.com(之前提到的谷歌搜索引擎使用技巧,也可以用於百度)

Wolfram Alpha:wolframalpha.com(這是個神奇的網站,能查到的東西太多,我一時不知如何介紹)

中國知網:cnki.net(似乎可以在淘寶上買到低價賬號,可下載很多論文)

國家圖書館:nlc.cn(在北京市紫竹院公園公園附近,免費辦讀者證就能免費下載到論文)

練習:請大家搜索到美國哲學協會於1990年發表的一份用德爾菲方法對批判性思維所做的研究報告,下載到pdf格式文件。

這份文獻的名字我不直接說,但光是知道「1990年」、「美國哲學協會」、「德爾菲方法」、「批判性思維」這些關鍵詞,已經足夠大家搜索並下載到這份pdf文件了。

視頻平台

和白紙黑字的書籍以及論文不同,視頻更加生動形象,大多數人都很愛看。

我們能在各類視頻網站中搜到許多值得認真學習的視頻,如講座、課程、紀錄片等等。最值得推薦的視頻平台,可能就是YouTube(youtube.com)視頻網站了。這是我自己經常用的網站,上面有很多優質內容。如果我們的頭腦中積累了大量關鍵詞,那就能搜索到這些優質內容,夠學一輩子了。

練習:在YouTube上找到CrashCourse這個訂閱頻道,隨便看一個小視頻,並談談你的感受。

語言學習

如果不懂語言文字,那我們就是文盲。對於文盲來說,也就無所謂信息素養了。英語是地球上最通用的語言,很值得我們學習。下面這些工具對於語言學習會有幫助。

多鄰國:duolingo.cn(有手機App,可學習多國語言,免費,聽說很好)

扇貝:shanbay.com(有手機App,免費和付費都有)

百詞斬:baicizhan.com(有手機App,免費和付費都有)

Anki:ankichina.net(有手機app,這個軟體不僅可以用來學習語言,還可以用來記憶各種概念。比如法律專業術語,神經結構功能,心理學效應,歷史事件,等等,只要自己設置就行)

在線詞源詞典:etymonline.com(個人常用,強烈推薦)

韋氏大學詞典:merriam-webster.com(個人常用,強烈推薦)

漢典:zdic.net(個人偶爾使用,很推薦)

練習:使用在線詞源詞典查找「dictionary」和「benediction」這兩個詞,判斷它們是否有共同的詞根。

編程學習

我不懂編程,但編程是一門很有用的技能,所以為大家介紹三個網站,它們來自我朋友們的推薦:

codecademy:codecademy.com(可以學習如何編程,全英文,免費)

Scratch:scratch.mit.edu(可以讓兒童級別的用戶學習如何編程,全英文,免費)

GitHub:github.com(可以看到別人寫的代碼,獲取一些開放資源)

大學課程

像哈佛、耶魯、牛津、劍橋、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大學,它們為其學生設計了最頂尖的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能在這些學校學習,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榮譽。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這些學校上課。

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遺憾可以或多或少彌補。因為互聯網上有許多免費的視頻課程,它們由全球頂尖高校的教師主講,這群人就是具備開放精神的專業信息生產者,他們很樂意與他人分享自己創造的知識,而不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

我自己就是一位重度MOOC用戶,認真上過幾十門課,在結課證書還免費時就拿了二十多張證書,挺有紀念意義的。聽說,一些人還會把結課證書寫進自己的簡歷中,對於找工作可能也有幫助。

下面就給大家推薦一些網路上的大學課程:

網易公開課:open.163.com(免費的視頻錄播課,許多都有中文翻譯字幕,很推薦)

超星:chaoxing.com(成立於1993年的老公司,能找到許多學術課程、講座的視頻資源,免費和付費的都有)

學堂在線:xuetangx.com(優質MOOC平台之一,無需安裝高科技。我上過幾門課,體驗不錯)

edX:edx.org(優質MOOC平台之一,需要安裝高科技。我上過幾門課,體驗不錯)

Coursera:coursera.org(優質MOOC平台之一,無需安裝高科技。我上過幾十門課,體驗不錯)

中國大學MOOC:icourse163.org(優質MOOC平台之一,無需安裝高科技。我上過幾門課,體驗不錯)

中學課程

中學是大學的基礎,然而很多人並沒有在中學打好基礎。為此,我向大家強烈推薦可汗學院(khanacademy.org),這是一個完全免費的學習網站,其內容也不僅僅是中學知識。如果大家英文不是很好,那可以在優酷、網易公開課等平台上能找到可汗學院部分課程的中文翻譯版。

優質講座

講座像是碎片化的課程,而課程則是體系化的講座,兩者的區分有時並不明顯。我經常聽TED(ted.com)講座,上面有全球各個領域的專家的演講,相信你也會喜歡的。

百科全書

理論上,百科全書由各行各業專家撰寫,其可信度是有保障的。百科全書與科普作品不同,它不會刻意追求趣味性從而犧牲嚴謹性。而且,百科全書與專業著作也不同,它的目標讀者是非專業人士,所以不會寫得太難懂。由此看來,百科全書是了解百科知識的入門佳作。

《中國大百科全書》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2009年4月16日正式出版,總計32卷(正文30卷、索引2卷)、6萬個條目、約6千萬字、3萬幅插圖、1千幅地圖。其精裝版售價總計5000元左右。我們現在能買到的是第二版,第三版正在策劃中。

我自己更常用網路百科全書。網路百科全書的優點是更新速度很快,缺點就是不夠權威,因為它由全球各地的網友們所撰寫。注意,網友當中也有專家級的網友,所以網路百科全書中的詞條並不總是比實體百科全書要差。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網路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wikipedia.org(個人常用)

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某些經過專家審核的詞條可供參考)

斯坦福哲學百科:plato.stanford.edu(個人常用,詞條的發布需要經過同行評議)

網路哲學百科:iep.utm.edu(個人偶爾用,不錯)

A+醫學百科:a-hospital.com(聽說不錯)

MBA智庫百科:wiki.mbalib.com(聽說不錯)

萌娘百科:zh.moegirl.org(可以查到網路流行語的用法)

教材與專業手冊

教材(Textbook)和手冊(Handbook)都是非常可靠的信息來源,兩者有時也沒有清晰的區分。

給大家推薦的《心理學與生活》、《邏輯學導論》、《微觀經濟學》、《傳播學概論》等書籍,都是教材。教材的作用是培養專業人才,所以教材上的信息一般都是權威可靠的。而且,教材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它面向的讀者是不具備相應知識的學生,所以其可讀性也很強,不會太難懂。

專業手冊則是面向研究者或從業者的參考書,當人們有需求時,就拿起這些特別厚的手冊來查一查。所以,手冊的特色就是很全面,但是它的目標讀者是專業人士,一般讀者很難讀懂。比如,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就引進了一套科學哲學手冊,我的書架上有其中的兩本,一本是《愛思唯爾科學哲學手冊:心理學與認知科學》,另一本是《愛思唯爾科學哲學手冊:一般科學哲學(焦點主題)》。這兩本書我都沒怎麼讀過,需要什麼信息時,可能會去根據目錄和索引頁主動去查。

如果大家喜歡藏書的話,那可以把各個學科的教材和手冊都買來放在自家書架上,平時閑著沒事就可以翻一翻目錄,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一讀。比較好的手冊都是英文版,搜索Handbook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Handbook of Psychology、Handbook of Philosophy、Handbook of Economics等關鍵詞就能找到很多手冊,專業性都有保障。

手冊和教材一般不會囊括最新研究,因為最新研究比較有爭議,可能會被進一步研究所推翻。所以,手冊和教材中的信息一般都很客觀、中立、全面、保守。如果想找最新研究成果,那需要和相關領域的專家直接溝通,效率才最高。

中國大陸地區的朋友如果不方便買英文書,那可以去下載電子版,然後將其列印裝訂成書。這樣的書擺在書架上,會讓我們有一種全球最頂尖的知識都觸手可及的錯覺。之所以說是錯覺,是因為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都是別人的知識,只有存在自己大腦里的知識才是自己的。要是不具備一定的預備性框架知識,我們也讀不懂專業手冊或教材。知識就算擺在那裡,開卷考試我們也找不到答案。

另外,嚴格說來,使用電子書的這種做法是在使用盜版書,不太恰當。不過,我覺得如果是為了教育和研究這種公益性事業,小規模使用盜版書也沒關係,只要不翻版銷售即可。其實,主要原因是,英文版的教材和手冊真的都太貴了。

科普網站

學術論文和學術著作本身有一定閱讀難度,因為它是由科學家們寫給其他科學家同行們看的。而科普作品則是由具備一定科學素養的文字工作者們所撰寫的,其目標讀者是普通大眾甚至低齡兒童,它試圖在趣味性、通俗性、專業性這三方面取得平衡。

我自己很喜歡科普作品,不過我個人更多是看科普書,科普網站看得較少,不過下面這些網站都很不錯,值得大家多花些時間學習。

Edge:edge.org(強烈推薦)

Big Think:bigthink.com(強烈推薦)

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american.com(強烈推薦)

丁香醫生:dxy.com

果殼網:guokr.com

泛科學:pansci.asia

問答社區

有時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早有人上網問過,還有人給出了不錯的回答。下面是給大家推薦的三個網路問答社區:

知乎:zhihu.com(我自己常用,大量垃圾信息和少量優質信息並存)

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大量垃圾信息和少量優質信息並存)

Quora:quora.com(優質信息與垃圾信息並存)

新聞網站

新聞就是記者對最新發生的事件的報道,而新聞評論則是資深記者對某個事件做出的一番解讀與評論。騰訊的今日話題(view.news.qq.com)是我看過的新聞評論欄目,個人覺得挺不錯的,連同讀者評論一起,很適合作為批判性思維訓練材料。

大多數新聞於我而言都是不值得閱讀的信息,因為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不需要第一時間知道那些新聞。如果某些新聞真的很重要,那「第二時間」也會知道。但是,我的情況可能是特別的個例,不值得大家模仿。所以,還是給大家推薦一些聽說來的優質新聞網站,如下:

BBC中文網:bbc.com/zhongwen/simp

路透中文網:cn.reuters.com

華爾街中文網:cn.wsj.com/gb/index.asp

財新網:caixin.com

鳳凰網:ifeng.com

網易新聞:news.163.com

統計網站

這個世界太複雜,所以我們需要統計學。人生也是如此短暫,所以我們更需要統計學。

統計學不是一門無趣的數學分支,它是收集、分析、解釋數據的一門科學,是每個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所必須的技能。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統計網站,它們的用處很廣,既可以幫你完成你的研究,也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

中國國家統計局:stats.gov.cn(個人常用)

世界銀行公開數據:data.worldbank.org.cn(個人常用,可查到許多指標的國際對比)

其他國家:data.stats.gov.cn/gjwz.

各級政府都有自己的統計局網站,下面只是四個例子:

北京市統計局:bjstats.gov.cn

陝西省統計局:shaanxitj.gov.cn

湖南省統計局:hntj.gov.cn

長沙市統計局:xatj.gov.cn

練習:查找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歷年的變化,特別關注中國、蒙古、韓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德國、馬來西亞這幾個國家。

政府網站

各級政府部門都有相應網站,可以查到許多政策文件的原文,下面只是兩個例子:

中國政府網:gov.cn

中國教育部:moe.gov.cn

企業信息

一些朋友可能需要查找企業信息,下面這些網站或多或少有些用處: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gsxt.gov.cn

天眼查:tianyancha.com

IT桔子:itjuzi.com(可查到許多互聯網公司信息)

雪球網:xueqiu.com(可下載到上市公司財報)

圖書館與優質書籍

如果說互聯網是一座信息寶庫,那麼圖書館則是信息寶庫的精華版。雖然給大家推薦了很多好網站,但我自己更多是通過閱讀書籍而不是上網來獲取優質信息。

閱讀是一項令我受益終身的好習慣,花錢買書絕不會令我心痛。因為我知道,這錢花得特別值。就花這麼點錢和時間,我能學到別人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經驗。說真的,我想不出還有比這更幸運的事情了。除非電影《黑客帝國》中的腦機介面技術能實現,我們往大腦里插一根數據線就能輸入知識和技能。否則,至少對我來說,閱讀是我最好的學習方式。

我的房間里密密麻麻堆滿了書。它們的數量還在不斷增長。這些書不是娛樂小說,而是專業著作或通識讀物。它們是我最寶貴的財富,無論搬家到什麼地方,我一定會帶著它們一起走。

在緒論課中,我們已經推薦過許多優質書籍,以後還將推薦更多優質書籍,這裡不再多說,而是分享一些關於讀書的經驗之談。

1.磨刀不誤砍柴工,方法論書籍要優先閱讀。

2.批判性思維書籍、邏輯學書籍、統計學書籍、科學研究方法類等書籍,就是最好的方法論書籍。

3.完成了方法論書籍的閱讀之後,我們頭腦中搭好了一個思維框架,接下來就需要往裡面填充內容。內容分為專業知識內容和通識知識內容兩種。

4.專業知識內容盡量通過優質教科書和課程以及專家級老師來獲得。通識知識內容則可以通過科普書、百科全書、通識讀物、講座等形式來獲得。前者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後者算是如虎添翼。核心比外圍需更認真對待。

5.通過教科書,我們可以完成基礎專業知識的積累。接下來就是閱讀學術著作、手冊、論文,來提升我們的專業知識水平。這是個漫長的過程,大家可以慢慢享受知識給你帶來的樂趣。

6.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用急於一時。選擇那些對你來說既非太難也不是太容易的書,它們能鍛煉你的能力又不至於把你壓垮。每天讀一個章節,堅持下去,就已經很不錯了。

7.可以試著加入一些讀書會或學習型組織,和他人一起閱讀、學習,一起寫讀書筆記,做讀書報告,分享自己的讀書體會。在交友的同時,互相促進,砥礪前行。

注意,書籍確實是優質信息的集中地,但90%的書依然是垃圾書。而且書籍比起網路上的信息有個缺點,那就是不夠新。最新的信息,等到寫成書和讀者見面,一般也要一年以後了。

練習:找一本適合你的邏輯學教材和一本適合你的統計學教材,並說說它們為什麼適合你。

如何獲取更多優質信息源?

實際上,關於優質的信息源,大家可以自行去向身邊的高手請教。比如,假設你是一位剛入行的娛樂記者,那你可以向公司中的資深娛樂記者們請教,問:「前輩你好,請問,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娛樂記者,哪些網站、App、公眾號、書、人、組織等信息源是我需要關注的?哪些好用的工具是我不容錯過的?」

同理,假設你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優秀的程序員、優秀的設計師、優秀的化妝師、優秀的教師、優秀的學生、優秀的主持人、優秀的詩人、優秀的編輯、優秀的產品經理,優秀的會計等等,你都可以向身邊的大牛朋友們請教,問問他們是從哪裡獲取優質信息的,然後你再模仿他們的學習對象和途經。

很多時候,光是模仿那些優秀的人,已經能讓我們取得巨大的進步。如果還要進一步超越他人,就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了。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世界頂級專家,並且成功模仿其行為,那已經很了不起了。舉個例子,Willard Quine是世界頂級哲學家,那他是如何成為世界頂級哲學家的呢?天賦異稟這些基因因素我們就不說了,Quine主要是在數理邏輯領域有極強的能力,並且將數理邏輯應用到哲學中,再加上一些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東西,於是就有了Quine的一整套思想。那麼,如果你也想要成為世界頂級哲學家,那你可以先具備極強的數理邏輯能力,然後從某個非哲學領域中取材,比如物理學、數學、心理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語言學等學科,將這些學科中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哲學中來,就可以了。這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

說回我們的正題。我們建議大家找身邊的高手去請教優質信息源。很多大學生也正是這麼做的,他們經常向教授請教有什麼好的文獻或工具。很多職場人士也有一個直屬的領導,這位領導也會向你傳授他的經驗。

大家不用擔心那些高手朋友們不願意向你分享好用的工具和優質信息源,就我所看到的,優秀者總是愛與他人分享好東西。如果一個人誤以為自己頭腦中的信息是自己最寶貴的秘密,不願與他人分享,那隻能說明這個人還不夠優秀。

有些人想要維持自己信息處理能力的優勢,挖一條保護自己的護城河,建起高高的城牆當作信息壁壘。實際上,那護城河和城牆只會限制城市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互通有無的高速公路,而不是一個又一個信息孤島。

不過,如果你身邊暫時沒有此類樂於分享的專家級朋友,那你可以上網找找,也許能找到一些靠譜的KOL,或者叫大V,或者叫知識網紅,或者叫知識IP,或者叫公共知識分子。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在網路上找到很多具備開放精神的優質信息輸出者。

另外,就我個人觀察來看,90%以上的知識網紅都是智商稅榨取者而不是知識傳播者,大家要小心謹慎。

練習:請你找一些身邊的很厲害的朋友,或者上網找也行,向他們追問,有哪些好的信息源或工具,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注意強調領域。成為一位優秀的化妝師所需要的資源和工具,與成為一位優秀的哲學家所需要的工具,肯定是不太一樣的。

以我為例,在這節課中,我給大家推薦的這些信息源,其中有一小部分就是找身邊的朋友推薦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在我們不擅長的領域,向專家求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麼樣的人是值得信賴的信息過濾器?

剛剛建議大家向身邊的朋友們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不過,我們身邊的朋友有很多,哪些人是可靠的信息輸出者,哪些人的建議不夠可信呢?

引用自己的一篇名為《虛假的真話》的文章里的部分內容,如下: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正能騙到我們的,不是那些故意的謊言,而是這種虛假的真話。騙子要麼利用我們的恐懼心理,騙我們把銀行卡的錢轉到騙子的賬戶下,否則就會被凍結。要不利用我們貪便宜的心理,先給點小利,然後再連本帶利地騙回去。只要我們小心提防,了解銀行系統的運作常識,也知道些基礎的經濟學原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那我們就不會這麼簡單地上當受騙,甚至能完全免疫這種騙術。

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當他人別有用心地欺騙我們時,我們也許能察覺。但當他人真心實意地欺騙我們時,我們卻無法識別。假設一位母親得了病,兒子花費重金求得一偏方,然後給母親熬藥服下。結果母親當場死亡,因為那幅偏方本沒有經過大樣本的雙盲檢驗,其中還含有大量有毒成分。我們能說,是這位兒子故意害死母親的嗎?當然不是,這位孩子是真心實意地給母親服下了一劑毒藥,希望她能早日康復。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錯誤,都是由於這種虛假的真話導致的。同學真心實意地給你講解一道題的解題思路,結果考試時你倆都錯了。朋友斬釘截鐵地告訴你炒股指南,結果你倆都虧了。老闆滿懷信心地領導公司開展新項目,結果公司破產了。

大家可以看出,我們的親朋好友並不總是最可信的人,他們雖然不會故意騙我們,但可能因為能力有限而無意中騙了我們。所以,真正可靠的信息輸出者,應該具備以下4個條件:

1.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意味著他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會人云亦云。

2.具備至少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這意味你至少可以諮詢他這一個專長的領域。

3.有終身學習習慣。這意味著他會與時俱進。

4.沒有利益相關。這意味著他不太可能故意騙你。

同時具備以上4個條件的人很少,所以大家的要求不用太苛刻。如果你把這4個條件當作擇偶標準,那你可能註定孤獨一生了。

而且,網站和書以及其他文獻,我都可以為大家推薦,但朋友是沒法推薦的。你需要自己去結識新朋友,拿出有價值的東西去和他們交往,通過各種方式拉近彼此的社會距離。總之,大家需要自己不斷努力,才能提升自己的「信息朋友圈」里的優質信息濃度。

練習:挑出5位與你互動最密切的親朋好友,思考一下,他們各自符合以上4條標準的哪幾條?

不斷走出信息繭房

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這個課程模塊的第一節課中,我們的作業是查找「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這個概念的含義。現在,我們來談談這個概念給我們的啟示。

每個人都有興趣和愛好,都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信息。人類的天性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避開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於是,我們所主動輸入的信息,大多只有自己喜歡的那一類。我們所結交的朋友,我們在互聯網上關注的圈子,也都是自己熟悉的那一類。我們就像是弱小的蠶寶寶,吐出絲來,把自己包括在一個熟悉而又溫暖的信息繭房中,不去接觸陌生的信息。這個世界那麼大,我們只願意看到繭房裡的這一畝三分地。

繭房是保護我們的庇護所,也會束縛我們的牢房。繭房外面的陌生世界,也許危機四伏,但蘊藏著未知的寶藏。

練習: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中,有沒有收穫一些意外之喜,或者逆耳的忠言,或者自己圈子外的人給自己帶來的洞見?

講個自己的案例吧。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他人成為一個更好的思考者,擁有更強的思考能力,或者叫信息處理能力。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也是從自己熟悉的信息繭房中入手。

最開始,我關注的多是針對大學生設計的批判性思維課程內容,後來又關注針對高中生設計的Theory of Knowledge課程,再後來又開始關注針對職場成年人的培訓材料。現在,我還需要關注一些個人提升類的知識付費產品。這個過程要求我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離開自己的信息繭房,去接觸自己原本不熟悉的領域。

這個過程給了我許多收穫。大家知道,我原本僅從分析哲學和認知科學這兩個偏學術研究的領域出發,因為我心目中理想的優秀思考者,是那些分析哲學家和認知科學研究者。後來,一些被我完全忽略的優秀的思考者出現了,他們是商界人士。那些優秀的投資人、企業家、管理諮詢行業者,等等,他們之中的佼佼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法,都是值得參考和借鑒的。

大家不要看我這麼輕描淡寫,實際過程並不輕鬆。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相當於承認自己目前的愚蠢和缺陷。見識更多陌生的材料,相當於往自己的頭腦里塞入更多矛盾的東西,同時還要維持正常的思考和行動。最初,我不願意接受分析哲學和實證科學這兩種風格之外思維方法。因為它們已經足夠嚴格和精確,它們已經是思維的利劍了。然而,要想成為頂級的思考者,我們的思維工具箱里不能只有利劍,還需要盾牌、盔甲、飛鏢、弓箭等裝備。哲學和科學之所以不夠,是因為它要求人們有一定邏輯學和數學知識,而這個要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現實。

而且,哲學和科學都自帶反修辭學屬性,它們太高傲了,只等別人來認可它,永遠不會試著主動說服他人。但在這個時代,說服的重要性絕不亞於證明。能看懂證明的人,自身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已經足夠高了。所以,我們無法證明那些看不懂證明的人應該學會看懂證明,我們只能試著去說服那些看不懂證明的人學會看懂證明。

廣告和市場營銷都在我的信息繭房之外,都是我不熟悉也不太喜歡的東西。最初我以為這些東西都是騙人的花言巧語。但現在我會認為,是我自己低估了自己的愚蠢程度,沒有意識到廣告和市場營銷作為信息傳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既要有營養,還要足夠美味,這樣人們才愛吃這些信息。如果高營養信息總是太枯燥,那麼劣幣就會驅逐良幣,市場上的垃圾信息就會四處橫行。這是所有知識傳播者的失職。

在給學員們上課時,我遇到過一些信息溝通上的挫折。好些學員聽不懂課上講的知識點,覺得我講得太難了。如果固守於信息繭房之中,那我大可說是學員們太蠢、基礎太差。實際上,這是個非常懶惰和愚蠢的做法。真正勤奮和明智的做法,是逼迫自己走出信息繭房,逼迫自己去改變,去為不同類型的學員的設計不同的課程,去增加更多通俗易懂的案例,設置更多由易到難的習題。

總之,如果不走出信息繭房,如果一味責怪外界環境而不是改變自己,那我們無法成為更有力量的人,從而改變外界環境。

概括性地說,我們頭腦中的思維工具,絕不能僅有一種。我們需要搜索和評價各類信息的能力,需要處理跨領域高複雜度信息的能力,需要說服力強的信息輸出能力。要想達成這些目標,沒有任何捷徑,只能選擇不斷學習。裝備更多不同的思維工具,學會更好地思考。學會如何更高效率地學習。學會判斷哪些東西值得學,哪些東西不值得學。

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否定當下的自己,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斷去接觸陌生的領域。至少要做到一門專精,多門粗通。

小結

人的思維能力就等於概念辭彙量加上邏輯語法能力,積累辭彙量是提升思維能力的必經之路。負責任的知識傳播者總是會將最關鍵的辭彙和最重要的方法全盤托出,而智商稅榨取者則總想著私藏一些信息當作商業機密。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多地尋找到靠譜的知識傳播者,屏蔽智商稅榨取者。

在上節課中,我們強調有90%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這讓我們很怕被垃圾信息所誤導。然而,學完這節課後,我們會發現光是那10%的優質信息也太多了,根本吸收不完。

但是,優質信息太多並不是煩惱,或者,這是一個幸福的煩惱。其實,我們不需要把所有的優質信息記在腦袋裡,我們只需要具備強大的信息輸入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輸出能力即可。有些優質信息需要我們經年累月去積累,有些優質信息等需要用的時候,臨時再去查找就行。

查找優質信息的首要途經便是網路搜索引擎。在這節課中,我們介紹了谷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也介紹了若干個網站,供大家從中查找優質信息。

比起網站,優質書籍是我更常用的信息輸入渠道。之前曾向大家推薦過很多書,往後還會推薦更多好書。那些經典著作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被我們以如此低廉的價格和如此短暫的時間就得到,真是太划算了。

我們的朋友會主動向我們輸出信息,也就是說,我們會被動地接受周圍親友輸出的信息。這些信息不一定可信。多結交優質信息輸出者為友,可以提升我們的「信息朋友圈」里的優質信息濃度。大家需要自行努力,才能實現「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其實,具備開放精神的高手很多,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大群。

人類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突破自我,也就是承認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我們需要不斷打破自己溫暖的信息繭房,去見識外面那個精彩但又危機四伏的陌生世界。

作業

這節課有4個作業:

1.完成這節課的所有練習。

2.將這節課中提到的優質網站都放進自己的收藏夾。

3.從今天起,試著去做一個開放的人,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範圍內,把你腦袋裡寶貴的信息拿出來和他人分享。寫一個500字以內優質信息分享計劃。

4.深入反思自我,用1000字以內的文字描述自己的信息繭房,並思考如何打破它。

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中的關鍵知識點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整個課程模塊中,全部三節課里那些關鍵的知識點:

1.想要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如魚得水,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水平。

2.信息素養分為信息評價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3.信息的營養和味道是兩個完全不同且相互獨立的評價維度。

4.批判性思維的四字真言是「要看情況」,也就是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5.在所有領域裡,90%以上的信息都是不值得吸收的垃圾信息。

6.信息處理能力最強的專家所生產的信息是最可信的。

7.區分真專家和偽專家沒有簡單的方法,要麼自己也成為具備高信息評價能力的專家,要麼讓自己身邊的專家朋友幫我們鑒別真偽。

8.在互聯網時代,尋找優質信息並不難,只要我們利用搜索引擎去檢索關鍵詞即可。

9.思維能力=概念辭彙量+邏輯語法能力。換言之,思維能力=關鍵詞+方法論。

10.積累概念辭彙量和各個學科的方法論的途徑,就是不斷走出自己的信息繭房,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相關課程:

緒論(1):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緒論(2):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緒論(3):如何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1):信息素養是什麼?

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生存指南(2):我們應該相信什麼?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人生意義的熱力學解讀
這年頭,隱私都成了天方夜譚。

TAG:信息 | 思考 | 批判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