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8隨筆四】CES 2018上的十個顯著和非顯著趨勢

2018-01-26 李驥 狐狸獵手

(本文原載」非顯著趨勢研究院」公眾帳號)

CES本是全球消費類電子產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展會,現在由於「消費類電子」概念的擴展,CES業已成為全球科技界的巔峰盛會。畢竟當今的技術進步,幾乎沒有與「電子」無關的,而所有技術進步的終級結果,不都是造福於消費者個人,以及消費者所組成的社會嗎?

科技本身業已成為改變當今世界、重塑人類社會組織方式的最重要的力量。所以在CES 2018上,不僅能看到當今全球「泛科技」領域內新理念、新實踐和新產品,也能讓人思考一個更宏觀、更深層次的問題 --- 技術革命將觸發什麼樣的政治、社會、經濟和價值觀層面的變化?

在CES暴走幾天下來,發現倍數級增長的科技趨勢越來越「顯著」,而因之產生的「周邊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趨勢,則還在「非顯著」狀態中。

以下是個人觀察和總結的十個顯著和非顯著趨勢:


1,顯著趨勢:AI與IoT

今年的CES上AI幾乎是無所不在的。終於,人工智慧不再只是阿爾法狗和機器人,它幾乎深入到所有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帶,從汽車到智能家居,從智慧城市到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的時代將很快讓位於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這些概念,真正「聰明懂你」的設備和服務可以說呼之欲出。我們完全可以有信心:人類所能創造和掌握的「智能」,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與AI相匹配的「底層架構」,應該是萬物互聯(Internet of Things)這個CES上各行各業競相討論的熱門話題。這個概念十年前即已提出,只有到現在,隨著通訊網路和雲計算能力的不斷成熟完善,特別是5G網路時代的來臨,萬事萬物互聯互通才正在成為可能。

2,顯著趨勢:感測與識別

AI和IoT構成的基礎架構上能「跑」過去完全不能設想的海量數據,於是獲取「新數據」的各類感測和識別技術應運而生。例如自動駕駛領域內眾多的激光和雷達設備,都試圖解決實時交通中的數據採集問題。Intel也攜其收購的Mobile Eyes,毫不含糊地將布滿車身的感測器與Intel的車載晶元聯結到一起——數據和數據處理,是一切一切的核心。

本屆CES上Amazon Alexa 和Google Assistance 都被當作智能家居的關鍵性「Hub」得到重點呈現,語音識別這一AI最基礎和廣泛的應用正在成為主流。此外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等技術也正被廣泛運用到汽車、交通、家居產品等領域,人類與「機器」進行交互的方式正得到大大擴展。

Google Assistance 和 Amazon Alexa

3,顯著趨勢:AR與VR

CES上AR和VR也都是常見的主題,同樣也從概念向實用擴展,這也都有賴於硬體、軟體、晶元、數據、通訊網路等方面全方位的進步。料想AR進入更廣泛的消費者端應用會快於VR,現實與虛擬相融合是正在到來的趨勢,這一趨勢將大大拓展人類感知的邊界,也許會促成未來一場更深刻的「認知革命」。

比較深的印象是Intel推廣的虛擬媒體和遊戲技術,例如以一種更身臨其境的方式觀看體育比賽,會讓觀眾獲得一種類似運動員的「主觀感受」。這種「用虛擬增強現實」的感受,不僅會帶來更多樂趣,更會突破人類「體驗」的生理界限。

Intel的交互媒體展區

4,顯著趨勢:機器人與智能設備

這次CES上看到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和智能設備,會感到二者其實並無本質區別。在我們預想的機器人管家、機器人工人、機器人伴侶出現之前,將會有大量的智能設備,包括無人機,(其實就是「長得不像人」的機器人而已),會首先運用於工業和公共服務,之後進入人們的生活。

比如Honda今屆並未帶來真正的「汽車」,而是一組智能化的交通工具和「人類幫手」,比如能深入火場的智能救援車。另外尼康和博世聯合展出的智能機器手臂,就能讓攝影機打破人類手持的局限,帶來前所未有的新的角度。

Honda的智能工具車

5,顯著趨勢: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

汽車和交通領域內,自動駕駛是撲面而來的潮流,全球汽車界、科技界甚至政界,似乎已達成共識:自動駕駛將是人類出行和交通的未來大趨勢,於是CES上會看到大量汽車和非汽車廠商都在自動駕駛主題上發聲,從各個層面展現它們在未來自動駕駛領域內不可或缺的地位。

但福特關注的不僅僅是汽車和交通工具,它更關心整個交通的生態,於是提出「活的街道」概念,試圖展現福特與城市管理者正在努力創造的「智慧城市」。實際上CES多個論壇活動都圍繞「智慧城市」展開,私營的技術界、企業界與公共服務機構開始進行技術之外更宏觀議題的探討。

福特的智能城市概念

6,顯著趨勢:智能家居與「聰明設備」

CES期間拉斯維加斯滿城都是Google的「Hey Google」廣告,代表著這個技術巨頭在智能家居方面的雄心,也拉開與Amazon直接競爭的序幕。此外大批展商,例如三星、松下、LG、Sony和中國的華為、海爾,都著力呈現他們設計的互聯互通的智能家居系統,宣示他們在這個大熱領域內的布局。

與之相配,我們還看到大量更小巧、更具實用性的「聰明設備」(Smart Gadget),比如能幫助小朋友通過編程學習畫畫的智能筆(其實也是一個小小的機器人),還有能識別童書的智能閱讀器,而這個領域內中國企業其實是大有作為的

來自中國的智能閱讀器「Luka」

7,非顯著趨勢:公共服務與社會協同

隨著人類計算能力的飛速提升(「算力革命」),科技無疑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在增長,而即便是西方社會的公共服務已遠遠滯後。技術所帶來的可能性和衝擊,已超出了行業、產業範疇,進入社會領域。如何更好地利用技術造福消費者個體和社群,是擺在公營部門面前的新的難題。

而一難題並不是靠科技界、企業或政府單一力量能解決的,而需要多方的協同式溝通和推動。CES上已有法國、荷蘭、英國、美國的政府和行業機構的參與,未來我們還將看到越來越多的此類公、私部門之間的協同性努力。

8,非顯著趨勢:政府監管和TechLash

CES上的「普適價值觀」是一種關於科技改變世界的樂觀情緒,但飛速發展的科技實際上已遠遠超越普通人的想像,也正跨出人類現有倫理、道德和法律邊界。在一些論壇上,我們也看到關於個人數據隱私權、AI取代人類工作方面的探討,從中看出某種焦慮。

聯繫到近年興起的TechLash議題(意即權力急速膨脹的高科技公司,將面對來自政府和法律界的「反制),我們似乎可以預想到,科技加速度進步的同時,將有越來越多的政府監管和法律訴訟,之後在立法和社會倫理層面還將有巨大的爭議和重構。

9,非顯著趨勢:教育再造與自我學習

CES上引領AI和機器人技術的企業,自然對技術進步的社會效應持樂觀態度,比如某演講人認為,雖然AI將取代部份人類的工作(「低端和重複性的體力勞動」),但同時也在創造數據分析師、軟體工程師、交互體驗設計師等新的職業。

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但被AI取代的藍領工人,不會在一夜之前就變成一名軟體工程師,得到重新僱傭。技術進步帶來的人口和職業構成的深刻變化,關鍵在於社會的教育體系,和人們的學習習慣能不能作出快速的響應和調整,以驅動就業者整體向高知識、高技術過渡。這將是未來社會的一個大的議題,也與每一個人生活、工作和自我學習習慣密切相關。

近期《紐約客》封面

10,非顯著趨勢:技術恐懼與質感回歸

「技術至上」的CES在宣告世界的美好未來的同時,也會讓人感到一種擔心:世界正變得越來越虛擬,驅動產品、商業和社會生活變化的力量,正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一切都變得那麼不可掌控。這種恐懼感會造成一種「閉目塞聽」的隔絕心態,正像我在拉斯維加斯碰到的那位計程車司機一樣,他對自動駕駛是完全採取嗤之以鼻的態度的。

但我想普通人的「技術恐懼」並不會拖慢技術的進步,但人們會尋找一些更真實、更有質感、也更可以掌控的產品和體驗,形成某種平衡。例如現在也還有人在收集黑膠唱片,很多品牌還在推出機械和模擬的復古型產品。當然CES上展出的這支配備了Alexa,但也能模仿日出光感、發出咖啡和烤麵包香味的鬧鐘也在此列。

Vobot Halo 智能鬧鐘

結語

在CES這個科技盛會上,我們對於當今全球科技的大潮看的是越來越清楚了,但對這樣突飛猛進的科技大潮所帶來的衝擊,我們似乎還只在技術和產業層面進行預測,而遠遠沒有深入思考過政治、社會和生活層面的改變。在那些「顯著」的科技大潮之外,實際上我們更需要開始思考那些社會和人文層面的「非顯著趨勢」。

CES的某個活動上,有人開玩笑地提到了與「人工智慧」相反的「天然愚笨」這個概念。雖然未及深入,但也是發人深省——人類的認知、行為及社會體系方面,有那些「天生」的固有局限,會跟不上科技發展的腳步呢?

也許這才是未來人們要面對的一個更深刻的議題。


關於CES和非顯著趨勢,請繼續關注本帳號的推送文章,或長按以下二維碼購買《非顯著趨勢》中文版。


推薦閱讀:

[Weekly Report]互聯網前沿資訊——Demo++創新研發室[2016-7-4]
生活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這裡有十個故事讓你感受一下
5分鐘讀懂中國人工智慧40年的發展史

TAG:非显著趋势 | CES2018 | 科技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