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窮游現象?
如題
默默的寫一下知乎路上的第一個回答。本人是大一黨,家裡條件也很一般,所以出去玩大多都預算吃緊,去年高考完暑假去了兩次青島,一次桂林,每一次花銷都是剛剛好預算。 竊以為,和窮游相對的不是富游,出去一次大致劃為以下四種狀態:
1.無預算出行。也不是說真的兜里沒錢,只是說相對於正常預算差的遠。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一張身份證/護照,一個相機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2.有預算但相對吃緊。在一些不太影響旅行質量的地方盡量減少預算,把錢留著去~多的景點和吃吃吃。例如硬座和軟座之間選硬座,飛機和火車之間選火車,下榻的地方選平價的連鎖酒店或青年旅社,當地遊覽選擇坐公交或徒步而不包車打的。我就是屬於這種。 3.相對預算充足。只用稍微考慮花銷,大致的定一下計劃,出門防被坑多花錢就可以了。可以用舒適的方式旅行,個人覺得這是最好的旅行狀態。 4.預算無限高。帶著信用卡銀行卡,邊玩邊逛,刷刷刷,買買買。然後分別來看看這四種都會以什麼心態(目的)旅行。
1.第一種是大部分文青嚮往的,「一個背包走遍中國」,聽起來很文藝有木有?還有就是人窮志不短(沒有鄙視意思)的,想出去看看這個世界。當然正如其他回答所說,現在的跟風太多,開始變了味,比誰花的更少,有種美味佳肴不吃偏挑鹹菜的感覺。 2.第二種是大多學生黨的狀態,可能有很多地方想去,但是又苦於沒有穩定收入,所以只能這樣。其實這樣的旅行也是很有樂趣的,畢竟去哪個城市哪個國家是為了看人文,看風景,吃美食。 3.相信很多不常旅行的或者沒有出去過的人都是準備了充足的預算,然後就想去哪個地方完成心愿,比如想看海,想爬長城……這樣的旅行一年一次,兩次還是能讓人放鬆身心,完成小心愿的。4.我是不懂有錢人生活……但是我也想到香港瘋狂購物,到澳門賭場去體驗一下。一年到頭工作學習累了,只想出去,至於去哪已經不重要,反正這次不去下次就去。到了那裡想幹嘛幹嘛,就是個小度假。
剛剛躲著老大碼了些字,現在繼續搬磚賺錢,攢個2000塊,下個月想再去玩一個城市!文青們既不肯花錢,又要享受免費的服務,這讓我們感到很為難啊。
很多人為了窮游而窮游,結果成了斗誰花得最少錢遊戲,旅途中每天和幾十塊做鬥爭當地有什麼全不知道,我個人認為窮游只是把錢花在應該花的地方,例如我時間很多的話我會選擇火車而不飛機,酒店我會選擇錦江之星,但我會去吃當地好吃的就算貴點也可以,怎麼去都是為了去這個地方,上了床800塊還是170塊一晚的房間也是一樣的,窮游只是看你如何花手上的錢而已。
說是窮游,可是當真正上路的時候發現,每走一部都是需要錢,不管你去哪裡,寸步難行!
來來來。這個詞都給用壞了。窮游是個旅行狀態好吧,不是個階級鬥爭詞語啊。
窮游的也不是都窮,只是相對奢侈旅行比較省而已。基本旅行的要素是一樣的,只是方式和細節上的差別。能走路的不坐車或者自行車,能公共交通的不計程車,能住青旅睡機場就不去大酒店尤其在高消費國家,但這沒什麼好不好的界定,自己喜歡,不影響社會不影響他人就沒問題啦。
最後,窮游不代表沒質量,住陌生人沙發,聊聊人生聊聊理想,一起出去兜風什麼的,是種讓自己舒服的旅行狀態。可能即使以後非常富有,仍然喜歡在小街巷裡的餐廳什麼的,覺得比在富麗堂皇的大酒店來的快活。但有些人就喜歡在漂亮的酒店過夜,會覺得更舒適,更像旅行。我們不評價哪種方式正確,因為這沒有什麼好爭的。窮游這個現象,也沒有什麼好爭議的。
我在杭州某青旅前台工作時,有次一位二十來歲的女士進來說想存包。當時我們規定是只向住客提供寄存服務,加上我們的寄存區域確實也已經滿了,我就婉拒了她的要求,並告訴她可以去三百米外的另一家青旅問問。
她聽了我的答覆當時就馬上不樂意了,用手指著我說你們青旅不是應該給免費寄存的嘛,憑什麼不能給我存? 我又跟她解釋一遍,我們沒有義務為非住客提供服務,並領她看了看我們的寄存區域究竟有多滿。她說那她不管,然後不斷強調自己是窮游的,是背包客,(她沒明說,不過我感覺她意思是青旅就該無償給窮遊人士提供幫助和便利)這一路上沒見過哪個青旅像我們家這樣不講道理的。我還有事要忙就沒再理她,過了會她自個走了。
那會接觸的人不多,這也就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過這位自稱窮遊人士的女士表現出來的素質和態度著實讓我對這類人群產生了不好的印象:他們是不是覺得全世界都該無償幫助自己呢?窮家富路!沒錢游個毛,出去住不好吃不飽還不如在家睡幾天懶覺吃頓好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