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禁閉法案
什麼也感覺不到
直到你開始反省
……
請看視頻吧
https://www.zhihu.com/video/937712217362288640————【擴展貓糧】————
感官喪失箱
感官喪失,顧名思義,就是想辦法屏蔽人的所有感官,讓你什麼都感覺不到。最早約1954年的時候,研究者為了研究感官剝奪,設計出了一種封閉倉。在倉里,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刺激都被想辦法盡量限制了。一般來說,感官喪失箱的配置大概是這樣的:
- 倉內完全黑暗
- 倉內有液體,深度10cm-30cm
- 液體是瀉鹽溶液(epsom salt),也就是硫酸鎂(magnesium sulphate)溶液,因此人會在液體中處於漂浮狀態
- 液體溫度接近人類體溫37度
- 倉內有空氣循環系統
感官喪失箱的外觀,一般長這樣:
感官喪失箱——傳統款
感官喪失箱——時尚款
在感官喪失的環境下,人們極易產生幻覺。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曼先生的回憶錄《別鬧了,費曼先生》里,記錄了他體驗感官喪失箱的經歷。他前後體驗了總有12次,每次大概在倉里躺上兩個半小時。在感官喪失箱里,他有了冥想中描繪的「出神」體驗,也就是「元神出竅」——他感到 「自我」可以在身體內移動,甚至飄出體外觀察在水中漂浮的自己。
事後,他覺得自己應該是產生了幻覺。因為進入感官喪失箱以前,他和人們進行了一些關於「元神出竅」的討論。除此之外,他還產生過很多其他的幻覺。隨著幻覺的出現,很多記憶和潛意識中的「垃圾」也不請自來,形成很多隨機的、混亂的幻象。
上面提到的感官喪失箱,給人帶來的體驗往往是正面的。
例如:可以減緩焦慮、壓力、抑鬱感;可以緩解肌肉和骨骼疼痛;提升睡眠質量甚至降低血壓;提高意識清醒度和視覺皮質興奮度;提升創造力和專註力等等。
有意思的是,研究表明,感官隔絕實驗也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這也就是我們視頻里出現的,懲罰罪犯的禁閉室的原型。
最早的相關實驗,大概是加拿大 McGill 大學的研究者在上個世紀50年代進行的。他們讓招募來的試驗者,也就是男性學生,戴上半透明眼罩和棉手套,躺在空氣流通的膠囊房間里,除了進食和如廁,不能進行任何其他的活動,然後看看他們最長可以承受多長時間。
當時,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探求「人在一個沒有意義的環境下會發生什麼」。
結果發現,很多被試的學生變得易怒、認知能力下降、併產生明顯幻覺。比如,有的學生看到背著小書包的松鼠排著隊在自己的肩上齊步走,有的感覺自己被火箭模型砸了一下。這個研究的結論是,發現長時間、無意義的環境,會對人類產生確切的有害影響。
2004年,研究者們讓13個健康的被試者蒙著眼罩生活96個小時,並通過錄音記錄自己每日的生活。結果發現13個被試者中有10人產生了視幻覺,癥狀有的是看到簡單的白光白點,也有的能看到複雜的景象、人臉等等。他們看到的,或許類似於下圖:
視頻里提到的微軟 Building 87 消音室同樣也是真實存在的。這間消音室的平均背景雜訊僅為 -20.35 分貝。
正如微軟首席工程師戈帕爾·戈帕爾(Gopal Gopal)指出的那樣:「這裡處於物理學的邊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 前往這個網站 了解 Where sound goes to die 。
同樣有試驗結果表明,僅僅在 Building 87 這種極度安靜的隔音小屋裡待上15分鐘,被試者們就產生了情緒低落、幻覺、妄想等癥狀。
時間認知的偏差
這期視頻節目中的殺人犯,他覺得自己已經度過了「十年」幽閉刑期,但實際上在護士的視角來看,時間只過了5秒。
1961年,法國地質學家 Michel Siffre 為了研究位於法國境內阿爾卑斯山的地下冰川,開始了為期兩周的探險活動。黑暗生活對人體生物學的影響令他心醉神迷,於是他決定不用任何方式記錄時間,像動物一樣在地底生活。(下圖是他從地底回到地面的照片,由於無法適應光線,他需要戴上眼罩)
在他自認為大約過了2周後,他回到了地面上。然而,地表時間實際上已經過去了2個月。後來,研究團隊對Michel Siffre 進行計時測試,發現他花了整整5分鐘的時間,才數完他所認為的2分鐘。
還有另一個類似的實驗。
1933年,社會學家兼洞穴愛好者 Maurizio Montalbini 在義大利靠近佩薩羅(Pesaro)的一處地下洞穴里待了366天。這處洞穴原本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了模擬太空任務而設計的。回到地面上後,他以為只過了219天。因此,他的睡眠周期實際上幾乎延長了一倍。
自那時起,研究人員就發現黑暗中的人們會逐漸適應48小時的周期——其中36小時是活動時間,之後的12小時是睡眠時間。具體原因尚不明確。
綜上所述,正如同視頻里的犯人所感受到的,感官喪失會令人產生幻覺和對時間的認知偏差。這類似於愛因斯坦在文章《外在感受對時間膨脹之影響》中所描述的:一個男人與美女對坐一小時,會覺得只過了一分鐘;但如果讓他在火爐上坐一分鐘,他會覺得過了不止一小時。
當然了,感官喪失和相對論其實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參考系會影響時間」這件事,確實有點兒像。
現在,你可能會想到一個新的問題:你怎麼知道,我所體驗的一定是幻覺,你所體驗的就是現實世界呢?
我的世界,也是你的世界嗎?
提到感官喪失,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它到底什麼是感覺。
人的大腦本身既聽不到、看不到、也聞不到任何東西,它被關在又黑又靜的頭蓋骨里,它能看到的只有不同「數據線」傳來的電化學信號。另一方面,大腦非常擅長於捕捉這些信號,從中提取信息、賦予含義。大腦就是以這種方式解讀這個內部宇宙,合成人的主觀世界。在經過大腦處理之後,你才產生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在自然界,每一種動物感知世界的能力不同,因此他們「看」到的「世界」也不同。對於又聾又瞎的扁虱子來說,世界反饋給它的重要信號是溫度和丁酸——周遭的氣味;在黑鬼刀魚看來,它的感官世界充滿五光十色的電場,遠比人類看到的世界豐富;對於蝙蝠來說,它們的世界由空氣壓縮波構成。
在每種動物的「眼中」,都存在著一種與眾不同的「客觀世界」。
注意,上面「觀察世界」所利用到的都是「生理感官」。現在,研究者們已經在研究,如何通過技術和生物相結合,拓展人的生理感測器,讓人感受到生理感官所感覺不到的世界。例如將視網膜里植入納米攝像機,將視覺信號數字化,並直接將電極網對接到視神經上。
現在甚至有研究團隊試圖將微型網格電極放在盲人的舌頭上,將視頻轉化為微弱的電觸覺信號傳導到盲人的舌頭上。盲人的大腦很快捕捉並成功分析了這些信號,於是這些盲人便可以在複雜的障礙場地中順利穿行,甚至能夠把籃球投入籃筐。也就是說,他們可以通過他們的「舌頭」,「看見」周遭的環境。
這件事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不過別忘了,視覺不過就是穿行於大腦中的電化學信號,大腦並不特別在意這些信號從哪裡來,它只是擅長處理這些信號。到底從眼睛捕捉的,還是從舌頭捕捉的,對大腦來說都是一樣的。
視頻中對犯人進行的「催眠」,利用的就是上面這些實驗結果和結論。犯人頭上的電極起到感官替代的作用,也就是阻斷原本傳輸給大腦的電化學信號,然後用新的電化學信號替代舊的,讓犯人的感官發生改變(或者說大腦對周遭世界的認知發生改變),從而讓他產生一種全新的認知,認為自己被關在了一個光線進不去,聲音傳不來的小黑屋裡。
那麼,究竟哪個世界才是對個人有意義的現實世界?
刑罰?懲罰?
這期節目如果拋開臆想成分,其實是對「人們應該如何對待罪犯」這樣一個問題的小思考。
人類社會到底為什麼要有刑罰?公認的首要目的是阻止人們犯罪。另外,學者們也對刑罰的3個附帶目的達成了共識:
- 改造(又稱「復歸社會」),改變罪犯的人格,使其被釋放後能夠遵紀守法
- 剝奪犯罪能力,與社會隔絕,死刑即永遠地剝奪了犯罪能力
- 威懾,讓還沒有犯罪的人不敢犯罪,以及罪犯不敢再犯罪
視頻中的禁閉室刑罰,主要起到第3條作用。因為對於現實世界來說,罪犯只被限制了5分鐘的行為能力,以剝奪犯罪能力為目的的話,這個時間長度可以忽略。那麼,第一禁閉法案是否起到了改造的作用呢?
罪犯實施的大多數犯罪的犯罪率,取決於犯罪的凈收益,也就是罪犯期望得到的精神上或者物質上的收益,減去風險(包括刑罰的風險)後的結果。改造無法影響到犯罪的預期凈收益。研究發現,所謂「改造」,目前最多也只是一個沒有實際的辦法可使之實現的理想。
數據表明,累犯的犯罪率並沒有收到改造項目的太多影響。改造可能影響罪犯個人,但是不能影響犯罪率。例如,研究數據表明,謀殺主要是由初犯實施的。就算不會受到懲罰,大多數激情犯罪的罪犯,也不大可能在衝動之後再去犯別的罪。那麼對這類犯人施以懲罰,也不是為了對他們進行改造。
因此,視頻里的刑罰,主要只起到了威懾的作用。這種威懾,理論上應該不僅僅是針對罪犯本身,也包括那些尚未犯罪的人。那麼,問題又來了。禁閉法案取代的是死刑。雖然人們不知道死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但它的確是人類社會共同認可的終極刑罰——所有人的對死亡本身,都是恐懼的。然而,視頻中提到的禁閉方式,只有體驗過的人才明白究竟有多麼痛苦。很多時候,極端的感官體驗往往是無法描述的。
那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這條刑罰來威懾那些尚未犯罪的人呢?換句話說,人們無法得知這條刑罰有多恐怖,需要靠人們自己的想像力去腦補,那麼威懾力度是存疑的。畢竟對於不同的人,想像力和忍耐力一定是不同的。好比說,同樣是罰款500元,對於赤貧的人和大款,威懾力度有天淵之別。
另外,即便對於大家有共識的威懾,例如死刑,也無法在每時每刻都起作用,無法威懾所有人。例如,慣犯相比之下更不容易受到威懾的約束;同樣不受約束的還有毒癮強烈的癮君子,以及容易受激情控制的那些人。
這個話題其實非常深刻,就像「是否應該取消死刑」一樣,在人類不同的發展階段,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爭論。
世界是多元的,問題是多角度的,希望大家能夠各抒己見,把自己的觀點分享出來 ( ??? .? ??? )?
花絮:禁閉室里的黑色塗料
就像微軟的 Building 87 消音室一樣,節目中提到的 Vantablack 黑色塗料也是真實存在的,它由英國 Surrey Nano System 科研機構研發。
由於開發成本高昂,英國政府開始限制銷售這玩意兒,並對配方進行了保密。更過分的是,過了一陣兒,一個叫卡普爾的雕塑家買斷了這種顏料,想要獨自享用,這讓其他藝術家感到憤怒。因為這種顏料對於藝術創作來說,可以帶來更加震撼的表現。
因此,藝術家們決定自己動手,研發一個更NB的版本。
最終,在不懈努力之下,英國藝術家 Stuart Semple 成功研製出了黑洞級黑色塗料的升級版——Stuart Semple Black 2.0。這個升級版不僅實現了與 Vantabalck 同樣的高吸光性,而且還會散發出類似櫻桃的果香。
我們薛餓團隊也搞到了一些 Stuart Semple Black 2.0 準備自己玩玩。如果你也對這種看上去無聊並且也沒什麼用的東西很感興趣,可以前往我們的微店購買 ↓↓↓
Stuart Semple Black 2.0 黑洞級的黑顏料
或者前往我們的淘寶店購買 ↓↓↓
Stuart Semple Black 2.0 黑洞級的黑顏料特別鳴謝:
《地心引力》《黑暗侵襲》《活埋》《黑洞表面》《異星覺醒》
< 完 >
關注微信公眾號:薛定餓了么(xuedingeleme)
看完我們三分鐘漏洞百出的科學小視頻,你的生活也並不會變得更好。
推薦閱讀:
※沒有味覺的人吃東西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貝殼放在耳邊為什麼會有海的聲音?
※為什麼現在的技術可以把聲音和視覺模擬的無比逼真,但是對於嗅覺和觸覺卻幾乎沒有建樹?
※你對日常里的什麼細節有著超出常人的敏感度?
※人眼看東西有沒有像差和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