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一生受用的三大效應

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中,各級領導或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靈活運用人事心理效應,就能充分調動下屬或人才的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從而使工作效能達到最優。

一、管理者在管理實踐中自覺運用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全校總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氏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學生,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

運用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就是要求管理者對下屬要投入感情、希望、期望和特別的誘導,使下屬得以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如領導在交辦某一項任務時,不妨對下屬說:「我相信你一定能辦好」、「你一定會有辦法的」、「我想早點聽到你們成功的消息。」...... 這樣你的下屬就會朝你期待的方向發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產生。

我們通常所說的「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經過激勵後,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不行也就變成了行;反之,則相反。

二、管理者在管理中充分運用貝爾效應。

英國學者貝爾天賦極高。有人估計過他畢業後若研究晶體和生物化學,定會贏得多次諾貝爾獎。但他卻心甘情願地走了另一條道路——把一個個開拓性的課題提出來,指引別人登上了科學高峰,此舉被稱為貝爾效應。

這一效應要求領導者具有伯樂精神、人梯精神、綠地精神,在人才培養理念中,要以國家和民族的大業為重,以單位和集體為先考慮問題,做到慧眼識人才,放手用人才,敢於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強的人,積極為有才幹的下屬創造脫穎而出的機會。

三、管理者要在管理實踐中適當運用鯰魚效應。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其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只有一隻漁船能成功地帶活魚回港。該船長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後,人們打開他的魚槽,才發現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

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運用這一效應,通過某個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造成競爭趨勢、起到個體相互競爭作用,它符合人力資源管理的運行機制。目前,一些機關單位實行的公開招考和競爭上崗,就是很好的典型。這種方法能夠使人產生危機感,從而更好地工作。還有就是好多企業喜歡運用優秀的非本企業培養的空降人才。由於優秀人員的加入從而帶動整個團隊的上進心和工作積極性。起到團隊改良的目的和優勝劣汰的效果。

推薦閱讀:

論人類社會的公平性
"馬太效應" 是真理不?
什麼是馬太效應?

TAG:马太效应 | 蝴蝶效应 | 多普勒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