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戩行事述略

趙戩,《三國志》中無傳,散見於《後漢書·王允傳》、《蜀志·先主傳》裴注中,今將諸書相關內容整合匯總,以求得以勾勒出趙戩生平事迹。

趙戩,字叔茂,京兆長陵人,據《後漢書·趙岐傳》諸傳,趙戩是趙岐的從子。據岐傳,趙岐有從兄趙襲、兄長趙盤、趙無忌、趙仲台。趙戩可能是這其中趙岐某位兄弟的兒子吧。

趙戩為人質樸好學,言談必稱詩書,標準的東漢士人形象。延熹元年(158年),此時趙戩還小,卻受到當時政治鬥爭的波及,此事還要從趙戩的親戚們引起的一件事說起。

當初,宦官唐衡等人幫助皇帝扳倒大將軍梁冀,因功封為汝陽侯。唐衡等人在帝左右,權勢熏天,沒有人不畏懼他們。濟南相荀緄便因為畏懼唐衡的權勢,不得不讓兒子荀彧娶了唐衡的女兒,若非荀彧少有才名,早就要被天下士人噴死[1]。當時,中常侍唐衡的兄長唐玹擔任京兆的虎牙都尉,因為唐玹品行低下,加之他又是借勢宦官,人們對他就沒有什麼好臉色。唐玹上任之後,對當時的京兆尹一點也不買賬,一次入京兆官府門不持朝笏,當時趙岐的從子趙息任京兆尹的功曹,便在廊下呵斥道:「虎牙的禮儀規格當與京兆尹的下屬相同,難道就這樣甩手進府門嗎?」,說話便要收押唐玹的主簿,唐玹急忙取出朝笏才得以進門。這對唐玹是一辱。

唐玹了入門見了京兆尹,也許是京兆尹覺得屬下趙息做的不地道,打算息事寧人,決定設宴款待唐玹,為他買點好菜,吃點好的。趙息又表示:「他算個什麼玩意,吃點食堂飯菜就得了。」結果這頓飯肯定吃的又不爽,不歡而散。這對唐玹是二辱。

之後唐玹到職,遣屬吏奉書拜謝京兆尹,結果趙息勁兒又上來了,他告訴門候:「這些閹人子弟見的多了,寫封書啟就要通報嗎?」結果既沒有立即通報,也沒讓屬吏立即回去稟報,就這麼拖了很久。這對唐玹是三辱。

趙息如此消遣唐玹,加之趙戩的叔父趙岐素來厭惡宦官,與他的堂兄趙襲又對唐玹多次貶損,唐玹得知之後簡直是恨得牙痒痒[2]。一來二去,唐玹實在是忍不了了,下了決心要把趙家滅了。於是寫信告訴老哥,求做京兆尹,十幾天的事,延熹元年(158年),唐玹就任京兆尹。這個時候趙息慫了,目測唐玹是要拿自己開整,便棄官跑路,得以在之後的屠殺中幸免於難,這種裝完逼就跑甩鍋給別人的行為,真是……嘖嘖。之後唐玹又設法召回趙岐的兄弟,時任涼州刺史的趙仲台。一切準備就緒後,唐玹下令督郵搜捕趙氏親族,嚴刑拷打,三尺兒童以上皆殺之,趙岐的兄弟趙仲台、趙無忌都被殺死[3]。

趙戩當時年紀尚幼,大概是得以趁亂逃出,投奔叔父。時在外任皮氏長的趙岐聽說家門不幸,於是立即帶著年僅數歲的趙戩棄官跑路,變易姓名,四方跑路,先跑路至河間,最後逃到北海賣胡餅以隱匿身份,此時趙岐已經十分狼狽,「著絮巾褲袴」,連形象也不顧了。北海義士孫嵩偶至市中,識破了他的身份,趙岐也實在是被唐衡嚇怕了,孫嵩將他引來車前,趙岐還以為是唐衡耳目,嚇得面無人色,臉嚇得煞白。可好在孫嵩是義士,決心搭救趙岐,將其接入家中,藏在家中數年。[2]趙戩此時尚幼,若不是被趙岐安置在別處,應當是一直隨著趙岐躲藏吧。

直到延熹七年(164年),唐衡終於死了,唐氏逐漸失勢死滅。避禍七年的趙岐這才被赦免得出,趙戩也隨之安全了,於是又都回到京兆家鄉。

[1]《後漢書·荀彧傳》:(荀)緄畏憚宦官,乃為彧娶中常侍唐衡女。彧以少有才名,故得免於譏議。 [2]《後漢書·趙岐傳》:先是中常侍唐衡兄玹為京兆虎牙都尉,郡人以玹進不由德,皆輕侮之。岐及從兄襲又數為貶議,玹深毒恨。延熹元年,玹為京兆尹,岐懼禍及,乃與從子戩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屬宗親,陷以重法,盡殺之。岐遂逃難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歷。自匿姓名,賣餅北海市中。時安丘孫嵩年二十餘,游市見岐,察非常人,停車呼與共載。岐懼失色······藏岐複壁中數年······後諸唐死滅,因赦乃出。三府聞之,同時並辟。

[3]《三國志·閻溫傳》引《魏略》:衡弟初之官,不脩敬於京兆尹,入門不持版,郡功曹趙息呵廊下曰:「虎牙儀如屬城,何得放臂入門?」促收其主簿。衡弟顧促取版,既入見尹,尹欲脩主人,敕外為市買。息又啟云:「悺子弟,來為虎牙,非德選,不足為特酤買,宜隨中舍菜食而已。」及其到官,遣吏奉箋謝尹,息又敕門,言「無常見此無陰兒輩子弟邪,用其箋記為通乎?」晚乃通之,又不得即令報。衡弟皆知之,甚恚,欲滅諸趙。因書與衡,求為京兆尹,旬月之間,得為之。息自知前過,乃逃走。時息從父仲台,見為涼州刺史,於是衡為詔徵仲台,遣歸。遂詔中都官及郡部督郵,捕諸趙尺兒以上,及仲台皆殺之,有藏者與同罪。時息從父岐為皮氏長,聞有家禍,因從官舍逃,走之河間,變姓字,又轉詣北海…...後數歲,唐衡及弟皆死。岐乃得出,還本郡。 [3]《後漢書·趙岐傳》引《三輔決錄》:岐長兄盤,州都官從事,早亡。次兄無忌,字世卿,部河東從事,為玹所殺。

初平元年(190年),王允替代楊彪擔任司徒職務,同時兼任尚書令[4]。正是在此時,司徒王允徵辟趙戩入府,後來又任趙戩為尚書選部郎(《後漢書》作尚書[5]),負責選舉之事。此時的漢廷正由董卓把持,董卓起初任用鄭泰、何顒和尚書周毖、尚書郎許靖等人去選拔天下名士為官,「沙汰穢濁,顯拔幽滯。」。初平元年二月庚辰,董卓殺督軍校尉周毖,許靖畏懼投奔孔伷。二年,鄭泰棄官跑路,何顒幽憤去世。這些董卓原來信任的負責選舉的人士都背他而去,姑且猜測一下,趙戩可能在他們選舉人士上也出了一份力吧。董卓想將自己的人充任台閣,趙戩言辭拒絕,態度非常嚴肅,保持了趙氏一門素來的耿直性格。這引得董公暴怒,表示要叫過來宰了他,旁人聽聞都為趙戩捏了一把汗,然而趙戩顏色自若,等到見了董卓,便「引辭正色,陳說是非」,同董卓講道理,董卓大概被趙戩辭屈,亦或是看在尚書令王允、太僕趙岐的面子上,沒有殺他,並向趙戩道歉,然後,讓他滾[6]

[4]《後漢書·王允傳》:獻帝即位,拜太僕,再遷守尚書令。初平元年,代楊彪為司徒,守尚書令如故。 [5]《後漢書·王允傳》:初平中,為尚書,典選舉。董卓數欲有所私授,戩輒堅拒不聽,言色強厲。卓怒,召將殺之,觽人悚栗,而戩辭貌自若。卓悔,謝釋之。 [6]《三國志·先主傳》引《典略》:辟公府,入為尚書選部郎。董卓欲以所私並充台閣,戩拒不聽。卓怒,召戩欲殺之,觀者皆為戩懼,而戩自若。及見卓,引辭正色,陳說是非,卓雖凶戾,屈而謝之,遷平陵令。

被外放的趙戩縣長沒做多久,長安就發生了重大變故,初平三年四月辛巳(23日),董卓被殺。同年五月,李傕等攻長安,城破。六月七日,誅黃琬、王允及其族人十餘人、同黨。當時天子流涕,百姓沒有不為之傷心的,但迫於威懾,沒有人敢為王允收屍,只有趙戩棄官至長安,收王允屍,並經營喪事,這件事也使得他聞名於天下。後來又任萬年令,但他見三輔將亂,便南下荊州,荊州牧劉表厚待之,請為賓客[7]。明代萬曆時所作《尚友錄》還稱趙戩因此被李郭搜捕。但從行文看,這段文字的下半段與《典略》所載董卓事相似,又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就稱《尚友錄》:「諸所紀載,詳略失宜,無所考證,蓋亦為應俗作也。」大概只是誤傳,並非事實。然而於情於理,趙戩敢冒被殺的危險收葬王允,實屬於頂風作案,可以跟七十年後的義士向雄相提並論了[8]。然而李傕郭汜還是蠻橫武人,相比向雄對司馬氏之徒,兇險更甚。

《尚友錄》:戩字叔茂,為平陵令,乃王允故吏也。允被害,莫敢收其屍,而戩棄官營葬之,李郭嘗捕戩,眾人驚而戩顏色自若,李郭乃悔謝,得免。 [7]《三國志·先主傳》引 《典略》:故將王允被害,莫敢近者,戩棄官收斂之。三輔亂(《御覽》卷249上有,「趙戩除萬年令」語),戩客荊州,劉表以為賓客。 [8]《晉書·向雄傳》:雄初仕郡為主簿,事太守王經。及經之死也,雄哭之盡哀,市人咸為之悲······司隸鍾會於獄中辟雄為都官從事,會死無人殯斂,雄迎喪而葬之。

荊州安定,文教興盛,相比趙戩在荊州過得還很滋潤,就這樣客居荊州一呆就是十七年。期間,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派禰衡出使荊州,禰衡是出了名的毒舌,被他損的人不計其數,但直到他見了趙戩,才說出了他對人少有的正面評價:「所謂劍則幹將莫耶,木則椅桐梓漆,人則顏冉仲弓也。[9]」建安六年(201年),劉備投歸荊州,之後「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多。」趙戩可能也是在這一時間也認識了劉備。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劉琮向曹操投降,曹操在荊州接見了這位曾經冒死收屍的義士,兩位年齡相仿的人物站在一起,曹操拉著趙戩的手,不由得唏噓道:「我與你實在是相見恨晚吶!」於是辟趙戩為丞相掾[10]。我想這時,這位漂泊二十餘年的人見識了曹操的功業與成績,堅信他是治亂的英雄。輕鬆被曹公圈粉。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入蜀後與劉璋反目,相互攻擊。當時中土都盛傳劉備的死訊,百官皆賀。曾經跟劉備同在荊州的趙戩大概也是在此時聽聞此事,犯了嘀咕,便詢問士人傅幹:「劉備這次怕是不行了吧?打蜀地怕是打不下來了。」傅幹據理分析,反駁了趙戩的想法[11]。之後,趙戩又任五官中郎將曹丕的司馬,隨後又轉任相國鍾繇的長史。建安二十一年八月(216年),魏國大理鍾繇改任魏相國,二十四年(219年)九月,因相國掾魏諷謀反一案,鍾繇被免去相國職務。趙戩任鍾繇長史,應當就在216年至219年之間。此時的趙戩可能在219年鍾繇免官之後,隨例一同免官。

[9]《藝文類聚》卷二十二引《典略》:是時禰衡來游京師,詆訾朝士,謂無直事,及南見戩,嘆之曰:所謂劍則幹將莫耶,木則椅桐梓漆,人則顏冉仲弓也。(《御覽》卷249此句下有「後辟魏王相國掾」) [10]《三國志·先主傳》引《典略》:曹公平荊州,執戩手曰:「何相見之晚也!」遂闢為掾。後為五官將司馬,相國鍾繇長史,年六十餘卒。 [11]《三國志·先主傳》引《傅子》:初,劉備襲蜀,丞相掾趙戩曰:「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蜀雖小區,險固四塞,獨守之國,難卒並也。」徵士傅幹曰:「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張飛、關羽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備之略,三傑佐之,何為不濟也?」

此時的趙戩已經六十多歲了,身患疽疾,估計也起不了身。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庚子(3月15日),魏王曹操薨於洛陽,這位被趙戩認為是治亂之人的梟雄離開了人間。也許是對英雄的惋惜,也許是對君主的留戀。趙戩聽到消息後哭泣不止,哀傷過度,疽疾發作而去世,他到底沒有看到漢朝滅亡的那一天[12]

[12]《太平御覽》卷742引《典略》曰:趙戩病疽疾,年六十餘。聞魏王薨,哭泣哀過,瘡發而卒。

趙戩生平年表:

150年(和平元年)?-158年(延熹元年)?:趙戩出生

158年(延熹元年):趙氏一族被唐玹搜捕,叔父趙岐攜年幼的趙戩避難,或隨趙岐流落河間、後至北海,為孫嵩所救,藏於家中。

164年(延熹七年):唐衡死,唐氏失勢,趙岐被赦還京兆,趙戩或與此同時

190年(初平元年)-192年(初平二年):王允為司徒,守尚書令。趙戩闢為司徒屬吏,後升尚書選部郎,因遷怒董卓,免死外放為平陵令。

193年(初平三年):四月,董卓死。六月,李郭殺王允,陳屍街頭,趙戩棄官赴長安,冒死收屍歸葬。後授官萬年令,棄官南赴荊州客居,為劉表賓客。

198年(建安三年):禰衡至荊州,見趙戩,評價甚高。

198(建安三年)-208年(建安十三年):客居荊州,行事無聞。

208年9月(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劉琮降,曹操接見趙戩,闢為丞相掾。

213年(建安十八年)?-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入蜀,與劉璋互相攻擊,中土盛傳劉備已死。趙戩不解,問於傅幹。

213年(建安十八年)?-216(建安二十一年)年?:為五官中郎將曹丕司馬

216年8月(建安二十一年)?-219年9月(建安二十四年)?:任相國鍾繇長史,219年,相國掾魏諷謀反,鍾繇免官,趙戩或因此隨例免職。

220年正月庚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薨於洛陽,趙戩時卧病,聞之哀傷不止,不久去世,年六十餘。

註:?指年份不能確定。

歡迎批評指正

關於夏侯霸入蜀事的一點思考 - 明夷的文章 - zhuanlan.zhihu.com/p/32

一個長沙郡吏的故事 - 明夷的文章 - zhuanlan.zhihu.com/p/31

略談吳朝的廣州刺史 - 明夷的文章 - zhuanlan.zhihu.com/p/30


推薦閱讀:

震驚,經濟學又一無限金手指被發現,劉備用直百無限循環剝削人民財富
諸葛瞻的能力很弱嗎?他為什麼不聽取黃崇的建議?
夏侯淵的兒子, 能力卓絕, 為何會投奔殺父仇人? 而且還出兵伐魏
為什麼說到三國,只有魏國和吳國常常被冠以曹魏,孫吳這樣的名字,蜀國卻從不被叫做劉蜀?
魏蜀吳三國真的都具有統一天下的資本嗎?

TAG:三国 | 三国志书籍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