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蔥日食記」——燒麥:解密燒麥的前世今生!

燒麥,又稱燒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美食,也是上班族日常的早餐,但是好像沒有幾個人可以說清燒麥,為啥叫燒麥,今天小蔥就和大家一起解密燒麥!

燒麥的歷史由來:

燒麥的歷史相當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已有燒麥的出現,史料記載十四世紀高麗出版《朴事通》中,就有關於元大都即現在的北京出售「素酸餡稍麥」的記載,一直流傳到現在。

相關典故燒麥一詞的來歷,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早年的燒麥都在茶館出售,食客一邊喝著濃釅釅的磚茶或各種小葉茶,吃著糕點,一邊就著吃熱騰騰的燒麥,故燒麥又稱「捎賣」,意即「捎帶著賣」之意;也有人說因為燒麥的邊稍皺摺如花,故又稱之為「稍美」,意即「邊燒美麗」;還有一種說法是,燒麥最初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邊象快熟的麥穗,隨改名為燒麥。現今燒麥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一般人約定俗成叫「燒麥」。

早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裡村王氏,就在北京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個浮山燒麥館,並製作炸三角和各種名菜。某年除夕之夜,乾隆從通州私訪歸來,到浮山燒麥館吃燒麥。這裡的燒麥餡軟而噴香、油而不膩,潔白晶瑩,如玉石榴一般。乾隆食後讚不絕口,回宮後親筆寫了「都一處」三個大字,命人製成牌匾送往浮山燒麥館。從此燒麥館名聲遠揚,身價倍增。

另有一種說法是針對羊肉大蔥燒麥的。

據說燒麥真正的起源在清朝的綏遠,也就是現在內蒙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明末清初時,在呼和浩特舊城大召,有哥倆兒以賣包子為生,後來哥哥娶了媳婦,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歸哥嫂,弟弟在店裡打工包包子、賣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飽以外,再無分文,為增加收入今後娶媳婦,弟弟在包子上爐蒸時,就做了些薄皮開口的「包子」,區分開賣,賣包子的錢給哥哥,稍賣的錢積攢起來,很多人喜歡這個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賣」,後來名稱演變,向南傳播就改叫燒麥了。

現在呼市舊城人稱它為稍美。吃它也很講究,吃前要吃一些當地的點心,作鋪墊,吃後要喝磚茶,其他茶都不如磚茶去膩。

燒麥的家常做法:

主料:小麥麵粉、牛肉餡

輔料:胡蘿蔔、木耳(干)

調料:食鹽、蚝油、香油、胡椒粉、雞汁、水

具體步驟:

1、 牛肉餡攪拌開,放入白鬍椒粉,蚝油、食鹽、雞汁攪拌

2、調過味道的牛肉餡,放入香油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3、邊攪拌邊放少量水,順一個方向攪打上勁,做成水打餡

4、泡發的黑木耳切幾下至碎

5、胡蘿蔔去皮擦成絲,再用刀切幾下至碎

6、把木耳碎和胡蘿蔔碎放到肉餡中,用食鹽調味後,攪拌均勻,淋上香油封住香味

燒麥還有南北之分,而且材料與製作方法都大不相同。如老北京、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北方地區,南方的廣東、上海、江西等地區都有燒麥,但是不管是哪一種燒麥,都不能改變人們對於它的喜愛,這正是中華飲食文化魅力所在!


推薦閱讀:

如何像行家一樣在西餐廳點牛排?
東北名菜——小雞燉蘑菇
「小蔥日食記」——混沌:解密混沌的秘密!
河豚美味—秧草燒菊黃豚 用舌尖把玩西施的乳

TAG:美食 | 饮食文化 | 自制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