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數據成了互聯網的「PX項目」
2018年新年伊始,BAT接連遇到了數據隱私問題帶來的困擾。螞蟻金服遭遇「支付寶個人賬單隱私保護事件」,吉利控股的李書福曾發表了「微信天天盯著我們的聊天記錄看」的言論讓騰訊面臨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公關危機,江蘇省消保委則是因數據隱私問題對百度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百度只能在法庭上自證清白。
BAT三個巨頭不約而同在新年第一周遭遇類似的問題,著實讓人感慨,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沒那麼好當。
大數據也成了互聯網的「PX項目」——有點年紀的人可能都知道「寧波PX項目事件」,公眾因為對這種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存在認知誤解,導致相關項目在國內遲遲無法推進。
BAT三家都成了冤大頭
事實上,BAT三家在公眾對數據隱私的敏感性面前,都成了冤大頭。
1月2日,用戶查看支付寶年賬單,因為某些項目會涉及芝麻信用的數據,需要事先同意《芝麻服務協議》。
但同意按鈕非常小,網路上討伐支付寶的聲音愈演愈烈。後來芝麻信用出來道歉稱,此做法初衷沒錯,但用了非常傻逼的方式,愚蠢至極,並已經調整了頁面,取消默認勾選。
1月4日,吉利控股李書福在正和島新年論壇上說, 「微信天天盯著我們的聊天記錄看」。
後來騰訊迅速通過官方微信「微信派」作出回應:
1、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戶的聊天記錄,聊天內容只存儲在用戶的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上;
2、微信不會將用戶的任何聊天內容用於大數據分析;3、因微信不存儲、不分析用戶聊天內容的技術模式,傳言中所說「我們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純屬誤解。
2018年1月5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則是發布消息稱,江蘇省消保委於2017年12月11日對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對此,百度詳細地回應了這場訴訟中江蘇省消保委對百度產品功能許可權獲取的誤讀,並通過親自演示應用安裝過程來進行自證清白——在安卓機上安裝「手機百度」APP時每一步操作都會出現授權彈窗提醒,用戶可自行決定是否接受百度獲取其定位和存儲等許可權,百度APP沒有出現越權行為。
完成「監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尤其是當前6.0以上版本的安卓操作系統對安卓手機許可權的申請更加嚴格,手機許可權申請由手機系統決定,手機APP根本沒有機會進行越權操作。在手機旁邊說話就能實現監聽的情況,在技術上根本沒辦法實現。
坦率說,「被同意《芝麻服務協議》」這件事情中,螞蟻金服有自己的小心思,某些做法確實比較雞賊,在道德上確實詬病很多,但程序上總體是合法的。至於騰訊和百度兩家,則是因為公眾對技術缺乏了解,以至於造成了誤會。
公眾認知的幾個誤區
不管怎樣,這一輪涉及BAT三家的數據隱私輿論危機都證明了一個問題:
公眾對大數據隱私的認知非常迫切,對大數據環境下個人隱私的保護也非常重視。
但是,這種認知有時候存在誤區。最簡單的說,上次某媒體微博發布了極光大數據里有關王者榮耀用戶畫像的一則消息。
下面有一則評論和回復非常具有代表性:
評論說——我只是想問,騰訊哪裡來的這麼詳細的數據,實名認證認證的不僅僅是年齡嗎?難道知道身份證號之後就要把別人的隱私調查個底朝天,然後做成數據在洋洋得意的公布出來?
下面有個懂大數據的朋友則是回復這位網友說——這是粗顆粒的數據,早就脫敏過了。只有群像,沒有單一的個體數據。評論之前最好去讀一讀數據相關的文章和資料。
大數據的採集、挖掘、提煉與分析本身是個技術壁壘很深,而且邏輯非常複雜的產業,大數據產業對公眾認知設立了高高的技術門檻,以至於經常會產生誤解。
簡單來說,對大數據的認知必須把握這幾個基本準則。
1、對於所有互聯網公司來說,都必須遵守所在國的法律規定。濫用數據必然會遭遇法律制裁,對BAT這樣的企業來說,法律永遠是制約數據使用的繩索,觸犯法律拿用戶隱私進行商業分析,隨時都會面臨法律監管。
2、大數據的使用時要進行脫敏的,對某些敏感信息通過脫敏規則進行數據的變形,實現敏感隱私數據的可靠保護。沒有任何一家互聯網企業敢直接拿著用戶數據就拿來使用。
3、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匿名技術也是大數據環境下的普遍使用的數據處理技術。個人其實在大數據面前早已經被分解成了一個個標籤的顆粒,單人的整體數據不可能會被提取。
4、大數據使用早已經進入了不觸及用戶隱私的階段。基於數據失真的技術通過添加噪音等方法,使敏感數據失真但同時保持某些數據或數據屬性不變,仍然可以保持某些統計方面的性質。阻塞與凝聚、差分隱私保護等技術能夠讓用戶在可以保證隱私的同時,使得大數據同時可以使用。
人們對大數據濫用的擔憂的確有必要性,這對巨頭來說,是一種必要的制約,但是過渡擔憂的話,則是有些杞人憂天。
大企業還需普及常識
這次接二連三的事件,其實給了筆者很深的觸動。
因為很多在技術領域可能算是常識的問題,在公眾面前,由於對技術缺乏了解,形成了「大數據隱私恐慌」。結果很多時候公眾會不分青紅皂白,通過憤怒的方式去保護自己的權益。
這種心態值得理解,但是也需要企業去做引導,普及更多有關大數據隱私的常識。
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公司忌疾畏醫,看到公眾的恐慌反而更畏首畏尾,在有關大數據使用這個問題上,三緘其口躲躲閃閃。
此前和某家BAT級別雲計算業務負責人溝通時,提到說大數據採集、利用的問題,這家負責人擺手不談,稱容易會引發輿論危機。私下交流才發現,這位負責人認為大數據隱私的問題太過敏感,公眾對技術並不了解,容易造成誤解,多說無益。
但這種鴕鳥策略實際上並無太多好處,反而容易加深誤解。
就像是當年盛極一時的「寧波PX項目事件」,公眾因為對這種石油煉化一體化項目存在認知誤解,認為對人體健康會造成惡劣影響。當地政府又躲躲閃閃不敢回應,造成了雙方誤解不斷加深。最後PX項目在全國範圍內遭到抵制,每去一個地方都會造成當地恐慌,隨之而來的則是群體性事件要求PX項下馬。
後來隨著產業技術人員、專家不斷普及PX項目的信息,公眾對其環保憂慮才逐漸淡化。
大數據利用就像是互聯網公司的PX項目,這次有關數據隱私的問題在開年就找上門來,也說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過不管是百度這次法庭自證清白,還是騰訊對李書福公開回應都對傳播大數據相關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某種意義上來看,這對公眾跟深刻了解大數據隱私保護,會起到正向作用。
大數據幾乎是潮流。事實上,在未來,大企業還需要更多向公眾普及常識,消除公眾對大數據使用的恐慌。
-----------------------------------------------
作者:深幾度,微信公眾號「深幾度」,歡迎署名轉載。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鈦媒體、品途網2016年度十大作者,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以及數碼家電的產業融合,文章在界面新聞、今日頭條、搜狐科技、騰訊、新浪、網易等30餘家平台發布。
推薦閱讀:
※第三章 圖形初階
※數據同步神器,「同步寶」新版上線
※城市規劃和大數據——將LUTi模型帶到下一個水平?
※周杰倫歌曲可視化分析
※自主創新,打造一站式地理雲平台
TAG:大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