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伴侶的方式千千萬,為何出軌特別無法原諒?

有個段子說,現在微博伺服器能力的計量單位是「明星出軌」。——也就是說,如果伺服器能扛住幾位明星同時出軌帶來的流量衝擊,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明星的感情生活免不了被放在放大鏡下仔細審視。尤其是出軌事件,就像連續劇,讓眾人忙著搜索證據,忙著痛罵不忠的一方,心疼被背叛的一方。甚至以往出軌劇的主角也會被挖出來遍歷。

無論對於公眾人物的名譽,還是對於一段關係,出軌都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們如此痛恨出軌,又無法避免出軌?在親密關係中,雙方可能會做出很多行為傷害彼此。為什麼單單是出軌,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以至於當它發生的一瞬間,就幾乎判處一段關係以死刑?

上床才算實錘?不,一條微信就夠了

當我們談論出軌時,我們能想到的是什麼?

是一次調情?一段真愛故事?一個偷偷摸摸的小黃片?有償性愛?或是約炮軟體上的「聊騷」?

也許出軌在 1000 個人眼中,有 1000 種標準。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有 87% 的受訪者把「和其他人有一夜情」視為出軌的證據;這也許是理所當然。但有 50% 的人認為「和對你來說有吸引力的人一起出去吃飯」就算是出軌了;另外,甚至有 24% 的人認為在社交網路上關注前任,也算是出軌。

進入網路時代之後,人們對於不忠的定義一直在擴張。而正因為人們對於出軌的組成部分缺少一個普遍認可的定義,對於出軌比例的估值也隨之有很大的浮動:從 26% 到 75%

但無論出軌標準如何判定,無論數據怎樣浮動,事實就是,它是全世界從古至今都普遍發生的。而我們,要如何面對這個普遍發生,卻也普遍被抵制、反感的行為呢?

傷害伴侶的方式千千萬,為何出軌特別無法原諒?

出軌(adultery) 是婚姻中的大忌。在一段感情中傷害對方可能有很多種形式,蔑視、冷暴力、忽視……但唯有出軌這樣一個簡單的越界行為,可以輕易地奪走伴侶之間的穩定關係、他們一直以來堅守的幸福。它到底造成了怎樣特殊的傷害呢?

第一,出軌粉碎的是一個人對於愛情的宏偉信仰。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對於理想伴侶的幻想:有那麼一個人,ta 可以滿足我們各個方面無盡的需求,ta 是我最好的伴侶、貼心的朋友、稱職的父母、可靠的知己,在情感上相伴,在頭腦上匹敵。

而我,正是對方的真命天子/女,我是被選中的那個人,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但是出軌的事實告訴我,我不是。

第二,伴侶的出軌會威脅到一個人的自我認知。

「我原以為我很了解我的生活,我以為我了解你、了解我們的夫妻關係,我也了解自己。但現在,我對一切都產生了質疑。」一位因伴侶出軌來訪者對他的諮詢師這樣說。

我們最開始選擇去相信一個人,選擇與 ta 進入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我們以前所未有的熱忱去信賴對方的忠誠,在相互暴露了自己脆弱一面的同時,也賦予了對方傷害我們的權利。而不忠導致的是信任崩塌,是認同感危機。

讓人們不禁會懷疑:「我還能繼續相信你嗎?我還能相信任何人嗎?」這些疑問會盤旋在腦海里,困擾著被伴侶出軌傷害的人們。

出軌,只有 0 次和 10000 次的區別嗎?

有些人認定「只要一次出軌,就會永遠出軌」,並以此作為勸說別人分手的論據。在過去的時代,離婚對於人們來說是一種恥辱。而如今選擇忍辱負重、抱守殘缺、在可以離婚時「選擇原諒」,就是新時代的恥辱。

無論是娛樂新聞,還是身邊的人,只要出軌事件發生,輿論基本就會倒向「受害者」一邊,「不分留著過年嗎?!」

所以當一個人經歷了伴侶出軌事件之後,ta 根本無法向朋友傾訴,ta 害怕當他跟別人這樣說時,大家會認為 ta 還愛著對方。因為無論和誰說,都只會得到一樣的建議:離開他!讓他自生自滅!那是他活該。

正常的邏輯是,如果在家就能滿足你想要的一切東西,就沒有必要到別的地方去尋求滿足。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那些看起來幸福美滿的人,還要出軌?

其實對於出軌來說,比起性愛,更多的是關於慾望、關於自主權、自由感、新鮮感;它背後表達的是一種渴望,渴望被重視、渴望獲得非凡的感受、渴望用它來彌補自己身上的缺口和喪失,讓沉如死灰的生活又重新獲得生機。

一個令人失望的事實是:你無法一直保持伴侶對你的新鮮感。而正是出軌的核心本質中所包含的那種不完美、它的不確定性、模稜兩可,會讓人一直去渴望無法擁有的東西。也就是說,出軌本身就是一台自轉的慾望機器。

但人,並非只是一台慾望機器

事實上,大多數經歷過出軌的伴侶並不會分開,而是選擇繼續在一起。但他們當中有些只是苟延殘喘。但仍有另一些伴侶,會將危機轉化為機會,將此變成一次支線經歷。

對於那些想要繼續在一起的伴侶來說,應該如何去調和自己在被捲入出軌事件之後的內心呢?

1 重拾自尊感

出軌給人造成的影響是創傷性的。遭受背叛之後,產生的憤怒、恨意、悲痛、感到被侮辱,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並且是必須要被處理的。

在這個階段,關鍵要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處理自己的被撕裂的生活和羞恥感,重建自我和自信,而不是先把所有的火力開向對方。

置身於有愛的環境中,而不是把自己關閉起來,和朋友相處,參與一些活動讓自己感受生活,重拾快樂,找回生活的意義和自我認同感。

2 控制住自己那些鑽研不堪細節的好奇心

不要去糾結「你們去哪兒了?你們在哪兒偷情的?Ta 和我相比怎麼樣?」不要去試圖讓那些出軌的細節生動極致的展現在自己面前,這些具體的問題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

用有關動機和意圖的問題來替代那些想要鑽進細節的好奇心:

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有什麼事情是你願意和 ta 做卻不願和我做的?

你是如何看待我們的關係的?

每一次出軌都會重新定義一段感情。每一段出軌的結果,也都由伴侶兩人自己來決定。

出軌的事情自古就有,之後也不會被消除,而由它所產生的愛情和慾望的困境,絕不會被黑白善惡、受害人與背叛者這樣簡單的答案所化解。

Esther Perel 作為一名婚姻治療師,曾在很多公開場合介紹她的研究領域:出軌,以及如何整合人們對於出軌的認知 。因此很多人問她:你總說「出軌也可能產生好的結果」,這樣為出軌洗白,你是不是支持它,甚至在向我們推薦它?

她說:「不如這樣說,我向大家推薦出軌,就如我向大家推薦患癌症一樣。

「我們常常聽到患有癌症的人,在談及他們的疾病時說道『癌症給他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以前我們看待出軌可能只有一種視角:傷害和背叛,但那只是一方面。它的另一面,是成長和自我發現。」

我們可能對於「讓什麼樣的事情發生在生活中」沒有選擇權,但可以選擇並改變的是,重新書寫生命事件的意義,賦予它們新的視角。

就如 Esther 所說:

「現在在西方,我們大多數人一生都會有兩三段感情或者婚姻,而其中有些人的多段婚姻是和同一個人進行的。現在,你們第一段婚姻結束了,你們願意一同開始第二段嗎?」

你覺得伴侶做了什麼就算出軌?

參考資料:

Adultery in the digital age in the US.

Foster, J. D., & Misra, T. A. (2013). It did not mean anything (about me)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and th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romantic infideli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0(7), 835-857.

Tafoya, M. A., & Spitzberg, B. H. (2007). The dark side of infidelity: Its nature, prevalence,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The dark sid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2, 201-242.


>>有溫度有態度的心理學知識,全球專業心理諮詢師資源,關注簡單心理(janelee1231),我們全都給你給你~(?????)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賈乃亮的聲明?
AB已婚,A在工作中遇見C互相欣賞,兩人彼此看對眼喜歡上了,回去和B離婚和C在一起了。這算婚內出軌嗎?
男朋友男朋友男朋友男朋友?
他出軌一年我才發現,要怎麼做。?
怎麼平靜接受男友多次出軌?

TAG:出轨的爱人 | 心理学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