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質」的丁世光和他的《神經志》

顯然,這是擅長遺忘的年代,薄情得很。就算年末回想這一年,都得掰著手指頭好好算一番——那可都是當時我們以為影響重大、記憶很久甚至永遠的事。資訊太多了,遠遠超過承受負荷,於是遺忘就成了生存智慧,遊戲心態則是遺忘的獨門配方,一起服下才能有療效。專治認真的病。

當遺忘成為常態,認真的人反而顯得神經質。和搭著時代列車飛馳相比,主動喊停需要更大勇氣。和隨著腳步往遠方奔跑相比,拷問自己才更殘酷。這兩個命題,丁世光都選擇了後一個選項,更難的那個。作為歌手的第一張專輯就這麼大膽,多少有些意外。畢竟身為創作人、製作人他成績斐然,作品包括《Catherine》(陶喆)、《心酸》(林宥嘉)、《你們的愛》(周筆暢)、《親愛的樹洞》(S.H.E)等,早就深諳流行市場規則。

《神經志》大意為「精神世界的日記」,以愛為切入點,100個問題串聯起十首歌,分解在5個篇章《夜與日》《感今懷昔》《古今中外》《黑色幽默》《悲歡離合》。由邂逅開始,經歷掙扎蹉跎,最後以步入婚姻殿堂的《永恆的主題》結尾。這既是完整的故事,又預示著命題的無限循環。愛是路徑,「你」是參照,100問的立足點其實是個人身份的確認,而這同樣是超越時空的永恆命題;曲風上,揉合R&B、funk、soul甚至disco、motown、gospel、ballad等風格,以復古元素呼應「永恆命題」,使論證更立體、完整。

旅程被稱作party,別緻的Intro以推門、寒暄等聲音採樣,象徵著STEP INTO THE PARTY,承接起「夜與日」的《愛在什麼地方都有》和《神探》。前者以funk的強律動和大量和聲營造party舞動感,突出綺麗和意外的邂逅;後者突然轉向狂歡過後的疲憊和回想,這是對邂逅的追尋,也是對狂歡的不適,明明是親身經歷的昨天,非要以蛛絲馬跡才能確定,繼而發問「我是誰?我在哪?/你是誰?你在哪?」。

《Simon》堪稱最驚艷之作,強調敘事、情感的ballad曲風使它宛如完整的散文詩,舒緩、縝密。以「你沒有放棄吧?」為核心動機,探尋個人與自己的關係、與外界的關係。從a段鋼琴伴奏到b斷和聲和弦樂的加入,實現情感的遞進。在特定語境里,那些未必需要答案的問題成了唯一出口,而Simon可以是親人、兄弟,也可以是自己。接近6分半的時長、尾奏和聲的大段反覆,都使追問的深刻和懇切螺旋上升。停下來發問變得奢侈,昂貴,但卻必需。

還有兩首非常值得一提,一首從《Simon》所處的今天前溯,便是《如果我們當時一起會怎麼樣(IF)》,觸景生情引發對過往的感念;另一首《不散的筵席(I miss you)》,歡快的disco來備註散場,哀而不傷的結束意味著對重逢充滿期待。

總體上來說,《神經志》在音樂語言上仍屬節制,色彩的節制是為了更好的溝通讓步,一切音樂設計都是圍繞溝通情感展開。

《神經志》從創作到母帶處理,丁世光展現出全能型製作人的能力。而專輯幕後團隊也大有來頭,知名製作人程振興、趙靖、李吉吉以及格萊美級別音樂家Jairus 『J-Mo』 Mozee、David「Dae Dae」Haddon、Ron Avant等組成強大的國際化音樂班底,專輯問世後在業內的好口碑也就不難理解。與此同時丁世光獲得Apple Music矚目新人計劃推薦,可謂首戰告捷。雖然年底樂壇迎來發片熱潮,但轉型唱作人的丁世光以新人姿態,大有突出重圍之勢。

不管世界怎麼變,音樂語言如何發展,溝通情感仍是核心議題。聯想到互聯網把城市切割成孤島、集體焦慮的當下,誰能給這種情緒提供安全出口,誰就能入心,比如丁世光。


推薦閱讀:

在音樂方面上,陳奕迅與張國榮還有多少距離?
在你喜歡的歌裡面,有沒有一首歌的某個瞬間讓你的心融化掉呢?
如何評價鄒小櫻在QQ音樂盛典一文港台歌手提名中使用誰能撼動「EASON`S LIFE」的標題?
如何評價蘇打綠這支樂隊?

TAG:华语流行音乐 | 唱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