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領域有多逆天?中國還有多少差距?


謝邀,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一共有19個發射台,但是大部分都不能用了。

而中國最好的文昌卻只有兩個。

航天是綜合國力的象徵,體現著國家方方面面的能力。

不過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增長,我相信一定會超過美國。 聽說美國聯邦政府關門了(/^▽^)/


謝邀

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經評價過當時世界航天發展情況,稱美俄兩國停滯不前,而新生的發展中國家卻在儘力還原美俄兩國60-70年代的產物,對,還原。這裡的新生的發展中國家就是指中國,當然這話說的有點過,但確實反映了現在中國的航天情況,努力追趕美蘇兩國60-70年代的產品,當然很多我們看不到的方面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也是運用到很多現在的創新技術,像地面的航天控制中心對於整個流程的把控是現代科技賦予航天事業的新突破。但差距還是很大,將近30-40年的差距,這些差距不只是一個火箭的運力大小決定的,還有大量採集的數據、經驗、整套航空體系的的成熟程度還有背後的產業鏈支撐的,中國航天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順便一提,中國航天的經費真的是少的可憐,由於資料保密,我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其他科研資金沒算在裡面,網上預算眾說紛紜,沒有實際數據都是吹水猜測,最低說10多億美元,最高是500億人民幣,你們愛信哪個是哪個,而nasa呢?是185億美元,這還是蘇聯解體後這些年砍下來的。

其實我還想提一下,中國的航天商業化走的還是比較慢的,美國有很多科技巨頭把走向深空當做自己的事業新目標,而中國的話由於政策約束,商業化也是去年才有消息的,我所說的商業化是指非政府機構或個人所成立企業對航天發射事業進行商業化運作,現在的中國很多發射任務還是帶有政治性質的,不能稱之上商業化。這也是差距所在。

——————

評論里很多人提醒我數據的問題,這個確實是我的問題,我現在對這方面的印象還處於神州五號那段時間的數據,當時是有個新聞發言人說中國預算10多億,但現在這個數據肯定提升了很多,一是隨著經濟的增長,投入在航天事業上的錢是可以越來越多,二是我也提到的商業化,很多衛星發射承包給了中國航天,這些所帶來的利潤去稅後很多成為了科技研發的很重要資金來源。三是通貨膨脹,看看近幾年m2的增長率就知道。

但即使如此,中國的航天預算可能還是美國1/10,更別說美國民間的投入還蠻大的,馬斯克和一眾科技巨頭可不是說笑的。中國仍需要努力,後發需要更多的精力才能追趕上。

謝謝大家的提醒和斧正。

——————


差距還在錢上。

錢先給夠,給夠再談差距問題。

震驚:我國載人航天20年投入390+億。。

載人航天啊,不是航天。看清楚。。

看看美帝的經費

再看看我國的經費。

錢給夠,再談差距。

沒錢真的是萬萬不能


單論航天技術的話,說美國只領先你五十年算是誇你了。中國一直在試圖完成美國雙子星計劃時期的工作。1965年左右。

至於差距,天宮應該算中國最大的航天器之一了吧,太空梭可以把兩個天宮裝貨倉里運回來。


作為一個資深航天工程師,自己主動前來答一波,前面有個兄弟答的相對比較靠譜,差距在50年以上,不服的人可以參考中國的長征五號與美國的土星五火箭(我們剛試射,土星五什麼時候?),美國人1990年左右發射的哈勃(直到現在我國也只是具備初步的技術門檻資格,藍星上可再加上歐盟和俄羅斯具備這技術資格門檻,俄羅斯太窮基本沒有相應經濟實力了),2019年即將發射詹姆斯韋伯(在我國技術人員看來幾乎是天頂星科技,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空間站、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卡西尼探測器(美國把卡西尼探測器免費轉讓中國,中國能接收到信號並發送控制指令就算牛,更不要說這幾十年過去了這貨還能正常傳回來信號,這航天可靠性令人不寒而慄),至於通信衛星、導航衛星、測繪衛星、氣象衛星等一系列應用技術方面也存在相應差距,只是這些方面差距不一定都有50年之多而已(其實大部分也是這個距離,比如GPS相對於北斗,對地偵查等,要看美國人達到我國當前的水平是在什麼年代,大多在70-80年)。上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經濟實力相差太遠,經費投入的強度和時長差距過大,想追趕的想法是好的,這些年也有些進步,但是那是靠著有限預算下中國航天工作者的低收入和長期加班來實現的,這些進步只能是說參考自己和大部分藍星國家來說,對於美國來說差距擴大了還是縮短了真不好說。

現實問題是,科技積累時間沒有人家長,每年的經費投入遠遠小於美國,怎麼能談追趕呢(如同在高速上,美國以120公里/小時行駛,我國以50公里/小時,其他大部分藍星國家是5km/小時或者0),唯一的優勢就是中國的航天工作者收入比美國同行收入低得多,加班時間長而已,厚積薄發吧!


一個體重75公斤的漢子每天建議攝入蛋白質60克。

現在中美差距相當於:

一個12歲/35kg的小屁孩每天攝入20g蛋白質,想要通過健身在肌肉量上超過體重90kg、每日攝入將近200g蛋白質的健美冠軍。

那個健美冠軍也在天天健身。


差距仍然非常大。可以說中國距離蘇聯頂峰的時候 還有差距,更別說美帝了。

之所以中國航天最近突飛猛進 主要原因是中國現在富裕了 在不斷的砸錢。有錢了 真的好辦事 。航天工程燒錢 真不是一般的多。

我簡單舉例子吧。美帝登月的時代 每次登月的費用 基本上就相當於 把兩個航空母艦的錢燒沒了。 對沒錯 就是這麼土豪。 你想要美帝到底燒了多少錢。

美帝現在航天技術儲備 隨著冷戰的結束 基本都凍結了。中國還需不斷努力。


明年就是阿波羅登月50周年了


最大的問題是體制吧。。。我們的體制使得航天業留不住人才。。。要是能留住人才就好了,像SpaceX的核心技術人員應該是天價工資加股權分紅。。。如果我們以國有體制去搞,怎麼能給得出這樣的誘惑?

具體我也不清楚,但是還是希望國家能夠充分發揮制度優勢,能夠調動最多的最聰明的人,來為我們國家民族的航天事業做出最NB的貢獻。


保守估計二十年

美國技術存量太恐怖了

阿波羅登月就不知道攢了多少

後面的太空梭(翼展40,機長70,載重十幾噸)更逆天

蘇聯有液氧煤油發動機(這個說不定能買)

但美帝的液氧液氫發動機買都買不到

中國航天一直在用低比沖高毒性的偏二甲丙

最近才搞出了推力只有五噸的氫氧發動機

(煤油有積碳,氫氧才是正道)

美帝幾十年前就有空間實驗室了,我們現在才有。。。。。。。。。。。。

人家都全太陽系周遊過一遍了,我們連地月系還沒走出去。。。。。

我們。。。。。。。。。。

航天經費那麼少,一群公知還瞎逼逼

再不發力,星辰大海就徹底沒份了!


差多少年不好說,最恐怖的問題是在核心技術方面這個差距還在加大…


佩服中國宇航員的勇氣


這問題不應該業內資深人士回答嗎?普通人懂個屁啊?看的新聞還有一些資料?


303所長大的強答一波,今天差距大概40年,目前在減小,畢竟曾經落後100年以上(真的,某位所長級的人講的)...追到今天不容易了,麻煩大家嘴上饒人,不是我國的研究人員不努力,真的是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據某位已退休的姚大工程師(曾經負責火箭研發,不能多說了)來說,如果不出意外,這40年要用100年來追


完全外行 但我知道 阿波羅登月的時候 中國絕大多數人還吃不飽飯呢 那個時候比都沒的比 望塵莫及 現在不管差距多大 起碼有機會比一比了 差距再大 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 我相信航天人的待遇 地位 自己他們的夢想都會實現的


美蘇冷戰時科技的產物多的要死。


很多回答都說的很到位,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無數基層人員日以繼夜地搏命,就是為了努力能看到前方的車位燈。

我以前是覺得宣傳口徑一向很歪,各種搏命,不過真正幹了幾年才發現確實有這麼些人就是在搏命苦幹,真心敬佩。

我是不知道他們為啥啥都有了還如此拼搏,大概這就是情懷。


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鳴得意,一步一步向前走就是了,人家的光芒你蓋不了,我們也有自己的成長啊,


看了下好多評論,都拿今天中國的發射能力,比較美國六七十年代的發射能力,認為中國航天不行。不顧發射的目的是應用!測繪,高分觀測,遙感,通信,電磁波通訊,激光通訊,追蹤,控制,氣象系統,導航定位,這才是現實的價值。


阿波羅登月的時候,中國還在奮鬥拖拉機,美國的太空梭出來之後,中國還在窮的叮噹響,吃了上頓愁下頓,直到今天中國的航天水平不止沒有太空梭那麼高,連阿波羅那樣的水平都沒有,看得出來中國前進的步伐很快,但是你要說美國這四十年的時間裡什麼也沒做,nasa的那些巨額經費全被那些科學家們拿去買車買房娶媳婦揮霍光,航天科技水平一直在原地踏步,那是說不通的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人才 | 中國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