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二十五)

(原文)8、含胸拔背,沉肩墜肘

 「胸要含住勁,又要虛。」

 「胸要虛如磬。」

 「胸如鞠躬向前微彎,四面包涵住。」

 「中間胸腹自天突穴至臍下陰交、氣海、石門、關元,如磬折如鞠躬形,是謂含住胸,是為合住勁,要虛。」

 「平心靜氣,勿使橫氣填塞胸中。」

「胸要含蓄,氣降丹田,無留橫氣於上。」

 「胸隔橫氣卸到腳底,即不能,亦當卸至丹田。」

 「胸間鬆開,胸一松,全體舒暢,不可有心,亦不可無心。自華蓋至石門要虛虛含住,不可令橫氣橫於胸中。」

「胸亦隨手轉圈。」

「(白鶴亮翅勢)胸間勁亦若隨住右手與左手先從右向下,而左而上至右,繞一大圈。」

「胸中內勁如太和元氣轉圈。」

 「太和元氣運胸中,一動一靜合輕重。」

(介紹)含胸拔背就是心胸開合,就是心胸部位隨著以心行氣的能量在任督二脈之間的傳簇而形成開合。能量下行時,心胸為開,左右隨兩腿分陰陽虛實,開始吸納敵人之力;能量上行時為合,陰陽虛實相合,將吸納之能量吐出。心胸及胳膊手是接敵的主要部位,心胸的能量開合控制胳膊手的能量開合,共同完成吞吐。

「平心靜氣,勿使橫氣填塞胸中。」如果有意求氣,就會導致氣滯於胸腹之間的橫膈膜處,一打拳就如針刺,久久不散。我師叔就曾經如此,所以經常教導我們不要刻意求氣,要平心靜氣,自然而然。

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均為內里能量傳簇使然,外形動作也要如此。挺胸塌背為一害,而肩肘不沉墜,則無法與內里合一。

(原文)「打拳運動全在手領,轉關全在松肩,功久則肩之骨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松不下則轉關不靈。且松肩不是軃肩,骨節開則肩自松下。」

「肩塌下,不可架起來。」

「轉圈機關,全在於肩,故肩中骨縫,宜令開張。」

「胳膊如在肩上掛著一班。」

 「肩顒、肩井、扶突,皆松下。」

 「肩膊頭骨縫要開,始則不開,不可使之強開,功夫未到自開時心說已開,究竟未開;必攻苦曰久,自然能開,方算得開。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蕩,活潑潑地毫無滯機,皆繫於此。此肱之樞紐,靈動所關,不可不知。」

 「兩肩要常松下,見有泛起,即將松下;然不得已上泛,聽其上泛,泛畢即松。不松則全肱轉負不靈。故宜泛則逍,宜松則松。每勢畢,胸向前合,兩肩彼此相呼應。此兩肩式。」

 「俯肩一靠破銅牆。」

 「兩肘當沉下,不沉則肩上揚,不適於用。」

 「肘尖下……蓋與肘尖上下相照。」

 「肘在前後、左右、上下,要呼應合住勁。」

(介紹)沉肩墜肘則可以令胳膊手與內里相合,肩肘張開則死,著力後不能運化。沉肩墜肘是三心歸聚內拉的結果,不是故意下沉肩肘,故意下沉肩肘也是死的。

大家可以試驗一下,假設是將肘抬起使胳膊抱圓於胸前,則胳膊受力後無法收身吸對手之力,而沉肩墜肘就可以應付自如,胳膊、肩膀受力後就可以自然收身化力吞吐。

(原文)9、運柔成剛,剛柔相濟

「打拳以鼻為中界,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各足隨各和動之。輕運動,以手領肘,以肘領臂,手中之氣僅僅領起手與臂而已,不可過,過則失於硬。上體手如何運動,下體亦隨之,上下相隨,中間自然皆隨,此為一氣貫通。襠要開要虛,襠開然後心氣發動。」

(介紹)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這不是太極拳故意這麼規定的,而是由太極拳虛實轉換髮力決定的,虛實是在身體左右兩邊陰陽轉換的,所以兩手之力是與虛實轉換緊密聯繫的。

有人將「左手管左半身,右手管右半身」視為武氏太極拳的特點,是謬解也。

(原文)「肌膚骨節,處處開張。」

「欲剛先柔,欲揚先抑。」

 「世人不知,皆以(太極拳)為柔術,殊不知自用功以來,千錘百鍊(百鍊此身成鐵漢),剛而歸之於柔,柔而造至於剛,剛柔無跡可見。但就其外而觀之,有似乎柔,故以柔名之耳,而豈其然哉?且柔者,對乎剛而言之耳。是藝也,不可謂之柔,亦不可謂之剛,第可名之為太極。太極者,剛柔兼至,而渾於無跡之謂也。其為功也多,故其成也難。」

 「陰陽互為其根,不可分為兩橛。」

 「克剛易,克柔難。」

 「柔能克剛,以退為進者,坤道也;坤錯乾,乾,剛也,坤至柔而動也剛。此拳外面似柔,其實至剛。」

 「故拳術以柔克剛,因而中也。」

 「打拳何嘗不用氣,不用氣則全體何由運動?但本其至大至剛之氣,以直養無害焉已耳。」

 「一陰一陽,要必以中峰運之,中峰者,不偏不倚,即吾心之中氣(不滯不息,不乖不離,不偏不倚,即是中氣),所謂浩然之氣也」。

 「此氣行於手足中,不剛不柔自雍容」。

 「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行同乎水流,止侔乎山立。」「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

 「胸中一團太和元氣,充周四體,至柔至剛,實備乾健坤順之德。當其靜也,陰陽所存,無跡可尋;及其動也,看似至柔,其實至剛,看似至剛,其實至柔,剛柔皆具,是謂:陰陽合德。」

 「運動似柔而實剛,精神內藏而不露,此為上乘。」「坤至柔,而動也剛。」「柔順濟以剛直。」

 「乾剛坤柔,陰陽並用,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陰陽互用,天道所藏,動靜無偏,乃爾之強。」

 「久練純熟,則起落進退,旋轉自由,而輕重、虛產、剛柔齊發。」

「任人四面來侮,此身全仗虛靈,官骸無所不雇,……任爾奸巧叢生,自是剛柔素具。」

「拳以太極名,古人必有以深明乎太極之理,而後於全體之上下、左右、前後,以手足旋轉運動,發明太極之蘊,立其名以定為成憲,義至精也,法至嚴也,……雖曰拳為小道,而太極之大道存焉。……後之人,事不師古,不流於狂妄,即涉於偏倚,而求一不剛不柔,至當恰好者,以與太極之理相吻合者,蓋亦戛戛乎其難矣。」

「虞廷執中,孔門一貫,此外無餘蘊。……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然剛柔既分,而發用有別。四肢發動,氣形諸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氣屯於內而外現輕和,柔勢也。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環繞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迫不捷。剛柔相濟,則粘、游、連、隨、騰、閃、抖、空、掤、捋、擠、捺,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武豈可忽耶!」

(介紹)剛柔也不是太極拳故意規定的,而是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發力方式本身就是柔的,習練到漲筋騰膜、真氣鼓盪的程度就是剛強之極。

太極之剛,是由柔習練出來的,與肌肉緊張發力的剛是不一樣的。肌肉緊張發力的剛是肌肉的剛,太極拳的剛是能量周身傳簇的剛,內里的剛。

「太極者,剛柔兼至,而渾於無跡之謂也。其為功也多,故其成也難。此拳外面似柔,其實至剛。」,大家將此句話與正在習練的太極拳比較一下,看看自己習練得對不對!

「當其靜也,陰陽所存,無跡可尋;及其動也,看似至柔,其實至剛,看似至剛,其實至柔,剛柔皆具」,大家再比較一下這句話,看看能夠做到不?做不到就還是肌肉緊張發力。

此段剛柔之論,與陳長興先生所論一樣。

(原文)10、先慢後快,快而復慢

「由起至止,須慢慢運行,能慢儘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靈到十分,惟能靈到十分火候,斯敵人跟不上我,反以我術為奇異,是人之恆情也,殊不知是先難之功之效也。」

 「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順其自然之勢,而陰陽五行之氣運乎其中,所謂:『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是所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此即太極拳之本然。」

「練太極拳之步驟有三層功夫:第一步,學時宜慢,慢不宜痴呆;第二步,習而後快,快不可錯亂;第三步,快後復緩,是為柔,柔久剛自在其中,是為剛柔相濟。」

(介紹)快慢的階段與太極拳的習練方法有關。形意拳是以明勁、暗勁、化勁的過程習練,太極拳不打肌肉緊張發力外三合的明勁,而是直接習練內外合一的暗勁,即直接習練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所以剛開始習練時就慢,要讓身體感覺能量在體內的生成、傳簇,習練出以心行氣。習練出以心行氣後,能量傳簇順當了,自然快一些。但是到了漲筋騰膜的階段,是能量傳簇的又一次飛躍,但是還得讓身體努力去感覺體會,更加細緻周全地體會能量在四梢、皮毛之下的傳簇,所以還得慢下來,此時打拳,要有內里與外界能量轉換之意,呼吸之時,吸氣要能夠吸收外界能量,在體內將濁氣呼出---------這也是太極拳的健身功效。

太極拳在真氣鼓盪階段能量蓄髮的奇快無比,是「殊不知是先難之功之效也」!所以用外形動作去理解太極拳的,是永遠也不會知道太極真諦的。

(原文)11、竄奔跳躍,忽上忽下。

(介紹)此段描述青龍出水、倒捲簾、玉女穿梭、野馬分鬃、二起腳等習練方法。

(原文)12、剛柔俱泯,一片神行

「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故此拳不可以剛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極之無名名之。」

「當其靜也,陰陽所存,無跡可見;及其動也,看似至柔,其實至剛;看似至剛,其實至柔。剛柔互運,無端可尋。」

「太極理循環,相傳不計年,此中有精義,動靜皆無偏……開合原無定(活潑潑地),屈伸勢相連(卻有一定)。太極分陰陽,神龍變無方,天地為父母,摩盪柔與剛,生生原不已,奇正不尋常。乾坤如橐龠,太極一大囊,盈虛消息故,皆在此中藏。至終復自始,一氣運弛和,有形歸無跡,物我兩相忘。」

「闔辟剛柔順自然,一揚一抑理循環。」

「終而復始,始而復終,惟始與終,循環不窮。」

「太極不過陰陽之渾淪耳。……泯然聲臭之俱無,纖巧悉備者,化工也。渾乎雕刻之不作。」

 「一來一往運一周,上下氣機不停留。」

「天機活潑,浩氣流行,動靜緩急,運轉隨心。……至疾至迅,纏繞迴旋,離形得似,何非月圓。精練已極,極小亦圈。」

「純乎天則打拳皆隨天機動宕,莫非自然而然,活潑潑地,太極原象,皆從吾身流露。」

「人身處處皆太極,一動一靜俱渾然。」

「至虛至靈,一舉一動,俱是太極圓象。」

「圓轉自如,渾浩流行,絕無滯機,每勢完仍歸到渾然一太極氣象,絕無跡象可尋,端緒可指。」

「打拳熟而又熟,我形跡可擬,如神龍變化,捉摸不住,隨意舉動,自成法度,莫可測度,技至此,真神品矣。太極之理,發於無端,成於無跡,無始無終,活盤托出,噫!觀止矣!拳雖小道,所謂即小以見大者,蓋以此拳豈易言哉!」

「故吾身之運行或高或低,或反或正,且忽遲忽速,忽隱忽現,或大開而大合,忽時行而時止莫非一片靈氣,呈於色象,真如鳶飛魚躍,化機活潑,善觀拳者必不於耳目手足之鼓舞於跡象間者深嘉賞也。故學者必先研其理,理明則氣自生動靈活,非氣之自能生動靈活,實理使之生動靈活也。知此而後可與言內勁,如第以由內發外者為內勁,此其論猶淺焉者也。」

 「誠於中,形於外,千變萬化自無窮,火候到純青,法密理精,渾身輕靈,左右拿出應應應。」

 「神穆穆,貌皇皇,氣象渾淪,虛靈具一心,尤象藏五蘊,寂然不動若愚人,誰知道,陰陽結合在此身。任憑他四面八方人難近,縱有那勇猛過人,突然來侵,傾者傾,跌者跌,莫測其神;且更有去難去,進難進,如站在圓石頭上立不穩,實在險峻,後悔難免隕。豈有別法門,只要功夫純;全憑著,一開一合,一筆橫掃千人軍。」

「太極陰陽真造化,鴛鴦綉出從君看。」

「腳踢拳打下乘拳,妙手無處不渾然,任他四圍都是敵,此身一動悉顛連。我身無處非太極,無心成化成珠圓,遭著何處何處擊,我亦不知玄又玄。」

「一氣旋轉自無停,乾坤正氣運鴻濛,學到有形歸無跡,方知玄妙在天工。」

(介紹)「闔辟剛柔順自然,一揚一抑理循環。終而復始,始而復終,惟始與終,循環不窮。」,如果只將太極拳的陰陽轉換理解為自身的陰陽轉換,則過於狹窄。太極拳的陰陽轉換包括自身與對手的陰陽轉換,即自身能量與對手能量之間的陰陽轉換,就是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的吞吐、吐納。

太極拳剛柔皆在於能量傳簇所致,但還不是致剛致柔,因為以心行氣壓縮旋轉也是緊的,還不是松沉到極致的剛柔。待習練到漲筋騰膜、真氣鼓盪的狀態,就柔得把以心行氣壓縮旋轉也放棄了,就達到致柔,致柔則生成致剛。到了漲筋騰膜、真氣鼓盪的致剛致柔的狀態,就是隨心所欲的神行狀態了。

剛柔俱泯,一片神行,就是周身皆空,真氣鼓盪了。

神行,就是太極拳習練到能量自動傳簇的程度,不用外形動作,只憑心意抽絲,則能量串通於筋骨、皮毛之下。神行的程度就是郝為真先生說的打太極拳的第三層意思。

後面幾段文字是描述太極拳的打的,大家看看,比之於大家理解的四兩撥千斤有多大差距。大家看看太極拳是不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技擊術!

(原文)13、培養本元,勤學苦練

「心為一身之主,腎為性命之原,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無使傷損,根本固而後枝葉榮,萬事可作,斯為至要。」

 「任說千言萬語,舉莫若清心寡欲,培其本原,以養元氣,身本強壯,打拳自勝人一籌。」

 「用功各因自己力量運動,其遍數一遍可,十遍亦可不拘遍數;有力儘管運動,無力即止,不必強為運動,以致出乎規矩,惟順其自然則得矣。」

「每一勢拳,往往數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經現身說法,甚覺容易,所難者工夫,所尤難者長久工夫。諺有曰:『拳打萬遍,神理自現』信然。」

「空要拳勢,原無定格。……平居耍拳,不可不守成規,亦不可拘泥成規,是在學者能善用其內勁。至於形跡,或為地勢所限,隨其地勢斟酌運用可也。」

「自初勢至末勢,所圖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於無形,而心機入妙,終歸於無心而後可以言拳。可見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機流動,活潑潑地觸處皆拳,非世之以拳為拳者比也。此是終身不盡之藝,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所圖這勢皆太極中自然之機。……千變萬化,錯綜無窮,故終身行之不能盡。學者勉之。」

「拳當功力既熟,端正恭肅,敬其所事,不敢自滿。……不矜不張,局度雍容,雖曰習武,文在其中矣。」

「孟子曰:『大匠誨人,必以規矩。』規矩者,方圓之至也。以之誨人是則大匠所能也,至於巧,大匠不能使,惟在學者。苟至於巧,則是遵規矩而不泥規矩,脫規矩而自中規矩。而要志不可滿。諺有曰:『天外還有天,一滿即招損。』」

 或者曰:『此拳不能打人』。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純熟,由其大無外之圈,造到其小無內之境,不遇敵則已,如遇勁敵,則內勁猝發,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孰能當之。」

 「今之學者未用功而先期效,稍用力而即期成,其如孔子所謂先難後獲何?問:工夫何以用、必如孟子所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而後可。理不明,延明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未能,再加終曰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曰久自到。問:得幾時、小成則三年,大成則九年,至九年之候,可以觀矣。抑至九年之後,自然欲罷不能,蒸蒸曰上,終身無住足之地矣。神手復起,不易吾言矣。躁心者其勉諸。」

 「人言此藝別有訣,往往不肯對人表,吾謂此藝無甚奇,自幼難以打到老。打到老年自然悟,豁然一貫神理妙。回頭試想懶惰時,不是先知未說到,說到未入我心中,我心反覺多煩惱。天天說來天天忘,有心不用何時曉?有能一曰用尋,陰陽消長自有真。每曰細玩太極圖,一開一合在吾身,循序漸進工夫長,曰久自能聞真香。只要功久能無間,太極隨處見圓光,此是拳中真正訣,君試平心細思量。」

 「人人各具一太極,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曰久能無懈,妙理循環自然通。」

(介紹)此文告誡大家要學太極拳之實而不是形,要讓身體細細體會能量傳簇,掌握正確的習練方法,長久堅持,才能功成。

「或者曰:『此拳不能打人』。不能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是功夫純熟,由其大無外之圈,造到其小無內之境,不遇敵則已,如遇勁敵,則內勁猝發,如迅雷烈風之摧枯拉朽,孰能當之。」,大家看看,太極拳能打人不。不能打到此程度的,甚至連個邊都不挨的,就是練錯了。

陳鑫先生的太極拳論顯然將陳長興先生的拳論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但是並沒有走出炮錘的陰影,堅持圓襠弓馬步雙重,不吸收其他門派的精華,導致了陳式太極拳落後於其他太極拳。可嘆可惜!

而其他各派太極拳則進化到收身中定了!

從陳式太極拳的大開大合發展到其後各派太極拳的收身中定,就確定了現代太極拳的定義。如果說陳式太極拳弓馬步的大開大合及與外家拳一模一樣的發力外形動作還留有外家拳的痕迹的話,那麼收身中定則就完全看不到一點外家拳的影子了!收身中定開啟了內家功夫技擊的先河。


推薦閱讀:

關節技是不是日常推搡中使用的最合適的技法?
為什麼武術經常要講到哲學的東西?
電影《師父》中拿段紅布纏刀柄上是什麼用法?
像薛顛、郭雲深這些武術家,葉問、李小龍這些人,如果去和自由搏擊或者MMA的選手比武,能不能把他們橫掃?
武術里的敗勢招法是什麼?

TAG:武术 | 内家拳 | 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