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兩年,特斯聯如何斬獲十億訂單?| 愛分析調研

指導 | 凱文

調研 | 凱文 李喆 關蕾

撰寫 | 關蕾

摘要:特斯聯是目前國內物聯網領域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戰略定位「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台」,在商用、市政等公共領域重點布局,為地產商、政府等客群提供軟硬體一體的行業解決方案。高舉高打的特斯聯,產品和服務體系逐漸完善,2017年訂單額突破十億量級。未來發展上,服務模式、技術合作、平台開放等方面或將成為突破點。

隨著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技術的興起,在傳統產業中,近幾年逐漸形成一波新的技術浪潮。

在物聯網應用中,常見的場景分為民用、商用、工業、城市、醫療等幾大類。這些細分領域特點鮮明,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發展較快的民用領域已出現不少代表性公司,如小米、嘀嘀、摩拜等。相比之下,其他幾個領域起步較晚,在商用及城市類應用中,特斯聯是極具特點的一家。

2015年底成立的特斯聯,在商用、市政兩個領域重點布局,戰略定位「城市級智能物聯網平台」,致力於成為公共領域的小米。

成立早期時的特斯聯曾短暫嘗試過用智能門鎖、智能通行等智能硬體產品探索民用市場,但C端市場極度分散,以若干通行類硬體為主的產品形態,難以形成較厚的競爭壁壘,市場開拓速度也不及預期。

2016年初,特斯聯及時做了方向調整,從家庭場景轉向公共通行領域,重點布局建築和市政兩個方向,在豐富智能硬體品類同時,將研發重心放在物聯網平台等軟體層面,為物業公司、開發商、政府三大客群提供完整的軟硬體行業解決方案。

2017年,特斯聯的產品和服務體系逐漸完善,覆蓋未來建築、未來城市、未來金融三大板塊,獲客效率大幅提升。特斯聯副總裁謝超在訪談中表示,2017年特斯聯訂單突破十億量級。

三大業務兩主一輔,整合能力突出、自研能力較強

未來建築業務是特斯聯轉型後打造的第一個行業類解決方案,服務大型物業公司和房地產商。相對於周期較長的新樓盤建設,特斯聯目前更多集中於做舊樓盤的智能化改造。

近幾年,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舊樓盤對應的物聯網市場更具吸引力。通常情況下,普通商用樓盤的智能化改造費用在百萬量級上下,潛力市場空間巨大。由於樓宇場景覆蓋多種設備,包含多個管理系統,是相對綜合的細分領域,因此對供應商的集成能力要求較高。

從產業鏈角度分析,特斯聯處於高價值的中間核心環節。特斯聯上游以智能硬體供應商為主,市場競爭相對充分,對其業務影響積極;下游直接服務地產商、政府客群,核心客群預算充足、付費能力強,屬於優質客群。

特斯聯自研核心產品——物聯網開放平台(DARWIOT,或稱達爾文平台),既整合了硬體接入、數據採集,又兼備數據分析、開發者導入等功能,已在數十個項目中落地實施,涉及社區、寫字樓、商業綜合體、酒店等多個場景。

特斯聯先以樓宇的運維需求切入,逐漸覆蓋需求,打造樓宇綜合類行業解決方案。具體而言,特斯聯提供智能門禁、攝像頭等硬體設備,對樓宇各業務子系統進行數據接入分析、ABAS雲平台建設,滿足樓宇運營管理、能源管理、設備健康管理、智慧通行、停車等需求,同時用戶端可以通過BI系統、移動應用APP進行操作。

與傳統樓宇系統相比,未來建築業務具備三個優勢。第一,支持樓宇各業務子系統的一站式雲端管理;第二,通過數據採集與分析,實現對設備的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M);第三,通過AI模型,對設備進行自主調優,以能源管理為例,通過找到設備運轉參數與能效比的關係,建立節能模型,支持對設備的分鐘級動態參數調優,自主節能。

未來城市是特斯聯的另一核心業務,主要面向區級政府客群。與未來建築業務類似,提供門禁、攝像頭、停車抬桿等硬體設備,軟體層面提供視頻直播平台、人口管理綜合平台等雲平台。

視頻直播平台,支持標準的RTSP實時流傳輸協議,可兼容主流視頻設備接入。核心產品人口管理綜合平台,對應城市級維穩建設需求,一方面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員標籤和危險識別;另一方面通過邊緣計算,提供人群行為軌跡分析。

目前階段,特斯聯主要聚焦在人口管理這一細分應用,打造軟硬體一體的智慧人口管理解決方案,憑藉在重慶、上海、北京等地區的落地項目,利用標杆效應,逐漸開拓各城市、區縣的人口管理應用。

智慧人口管理屬於雪亮工程細分領域,城市的智能化改造對於維穩等剛性需求,一般來說,區級政府客群預算在千萬到億的量級,市場空間巨大。

在智慧城市領域,即使是單一的細分領域,一家供應商很難做到全面覆蓋,相比之下,供應商生態建設更加重要,眾多供應商以競爭與合作的方式長期共存,特斯聯亦是如此。

與演算法類技術公司相比,特斯聯覆蓋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有一定的數據積累。2017年11月,特斯聯與商湯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將商湯的AI演算法通過SDK接入特斯聯達爾文平台,技術實力得到補充。

除了與技術輸出類公司建立合作,特斯聯的未來金融業務以融資租賃、投資上下游企業等方式,助力前兩種主營業務發展,加強生態建設。

直銷+渠道獲客,工程、客服能力較強

獲客實力是特斯聯的絕對亮點。成立兩年,特斯聯在地產領域獲得了綠地、萬達、凱德、華夏幸福、陽光100等三十家行業頭部客戶,落地數十個標杆案例。在智慧城市領域,獲得重慶渝中區、上海長寧區、徐匯區、靜安區等十餘個老舊社區改造項目。

從落地的項目分布來看,特斯聯在一線城市的開拓效果更好。一方面,一線城市基礎設施相對完備,對建築、社區的智能化改造認知較深,網路建設等工程落地相對容易,整體發展節奏較快,機會較多;另一方面,在一線城市,特斯聯採用直銷策略,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武漢等地設立分公司,分管銷售與市場拓展,有近百人的銷售和市場團隊,市場開拓速度較快。

在二三線城市中,特斯聯依靠合作夥伴開拓市場,已在新疆、內蒙等取得項目,這類市場起步較晚,發展一直慢於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基礎設施薄弱,城市智能化改造的預算投入普遍較高,市場潛力較大。但二三線城市易受一線城市的標杆效應影響,由此判斷,目前特斯聯的獲客重點仍是一線城市的智能化改造。

運營層面,與技術驅動型企業服務供應商類似,特斯聯的主要成本來自於人員。目前有五個分公司,共350人,研發佔半數左右。除了售前、產品、測試等常見的技術團隊以外,特斯聯還有工程團隊、客服團隊。

特斯聯定位為AIoT公司,致力於解決B端客戶的全場景覆蓋,在項目落地時,更多偏向於軟硬體結合的解決方案工程實施,而非單點硬體。但硬體實施門檻較低,特斯聯除了自己的工程團隊以外,也採用了一部分外包業務。

在項目的後續運維中,客服是提供客戶粘性的有效手段,在特斯聯2B2C模式中,C端最終使用者有客服的直接需求,長遠來看,客服團隊將長期存在。但項目數量的增加,對客服成本的影響不大,隨著智能客服的逐步滲透,人工客服的比例將逐漸減小,客服成本得到控制。

評價模型

愛分析從應用場景、獲客、客群、產品、技術五個維度對特斯聯做出評價。

場景層面,特斯聯的初創團隊在地產行業具有十多年背景,對行業的運作模式、業務場景理解深刻。兩年間,取得百餘個項目落地,在樓宇場景中覆蓋較深,設備健康管理、能源管理、智能通行等應用場景涉及較多,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

營銷模式方面,在一線城市中,特斯聯以直銷為主,二三線城市依靠渠道獲客。特斯聯在國內五個城市先後設立分公司,有近百人的銷售與市場團隊。兩年間,特斯聯在地產領域獲得了綠地、萬達等三十家行業頭部客戶,落地數十個標杆案例;在智慧城市領域,獲得了重慶渝中區、上海長寧區等十餘個社區改造項目,市場開拓成果顯著。相比多數創新公司,特斯聯的獲客能力是絕對優勢。

特斯聯以地產商、政府客群為主。地產商客群,建築的智能化改造趨勢明顯,對智能硬體終端、雲平台、大數據分析等需求充分,付費能力強,雖然目前滲透率較低,但未來潛力市場空間較大。政府類客群,智慧人口管理是智慧城市下,重要的細分領域,對應維穩和安全需求,老舊社區智能化改造是各級政府的硬需求,預算充足,客群價值高,有標杆效應,市場空間巨大。

產品上,特斯聯布局硬體、軟體均有布局。從落地項目看,特斯聯具備提供包括智能硬體、演算法、系統、軟體平台等解決方案的能力。在智能建築細分市場中,特斯聯目前的解決方案具有一定通用性,隨著項目積累、軟體工具的不斷開發,都將促進產品化率提升。

特斯聯成立2年,入場的時間不長。從智能硬體起步,第二年轉型樓宇、市政領域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軟體核心產品達爾文平台有十餘個落地項目,有一定的技術實力。整體團隊中,研發人員佔比約50%,屬於行業平均水平。此外,資本的促進下,特斯聯與商湯達成戰略合作,在AI演算法、模型等層面得到技術補充。

在核心產品達爾文平台上,第三方開發者可根據自己的業務邏輯,通過開發套件自主開發APP。目前平台上已落地的項目包括,Liking Fit、微家、龍和等共享類企業。平台具備易用屬性,技術能力得到肯定。

近日,愛分析對特斯聯副總裁謝超、李楊進行專訪,現將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硬軟體結合,打造城市級移動智能物聯網生態平台

愛分析:特斯聯成立至今兩年,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謝超:特斯聯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5年,我們從物聯網和O2O起步,從單體硬體突破,切入智慧社區市場。同年發布了智能門鎖、智能通行等產品,但智能硬體C端市場發展速度低於預期,由此我們思考新的方向。

第二階段,2016上半年,在智慧通行領域,我們開發了物業公司、開發商等客群,從家庭場景轉變成公共通行區域,獲客效率大幅提升,積累了幾百萬用戶。

第三階段,2016年中至今,特斯聯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我們形成了三條業務線,未來建築、未來城市、未來金融,服務於開發商、物業公司等。未來建築業務,是對建築做智能化改造,包括硬體、演算法、系統、運營平台等一整套產品。未來城市業務,為政府客戶提供城市人口管理,是一套實戰系統,包括硬體、軟體平台。

愛分析:在技術上有哪些調整?

李楊:隨著業務發展,我們從單點硬體變成平台公司。核心產品達爾文平台,是一款物聯網開放平台,目前廣泛使用在社區、寫字樓、商業綜合體、酒店等場景。達爾文平台為物聯網應用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將物聯網協議做了標準化封裝,構建開發者套件,引入開發者。

愛分析:能大概介紹下達爾文平台?如何體現多層級?

李楊:雲端分兩層,IoT PaaS和IoT DaaS。PaaS層主要對接設備,為業務場景提供服務,是物聯網屬性的平台,多用自建機房和阿里雲;DaaS層用於數據採集、挖掘清洗,數據存儲,數據層是自建的。底層包括有通訊層,有開發者套件,我們提供標準化的通信協議,以及自建的邊緣節點。

建築類項目用我們的機房和雲,政府類項目要求機器架在公安機房和黨政口的機房,私有雲部署。

愛分析:引入開發者是處於怎樣的考慮?採用什麼合作方式?

謝超:物聯網最關注的是應用,但應用不是去重新創造市場,而是與傳統廠家合作。很多傳統硬體企業不具備智能化、雲計算、大數據等平台建設能力,我們將達爾文平台開放,降低傳統企業的進入門檻,激發他們的能力。

開放平台、構建生態,是我們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我們為開發者提供開發套件,用授權的方式提供基礎介面,使其能可以快速實現自己的應用,包括包含業務邏輯的APP。目前階段,SDK免費,硬體需要付費。

愛分析:目前平台上有哪幾類客群?

李楊:有社區充電樁客戶——龍合、社區O2O客戶——實惠,共享健身房商家——Liking Fit,共享辦公客戶——微家,客戶用我們的智能門禁、SDK、API,做自己的共享辦公場景開發。

寫字樓是一個完美的客群場景,我們提供完整的樓宇智能化解決方案,不管是休閑健身、停車、物業管理、自動化辦公、能源設備管理,都能實現。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像是公共場景里的小米,覆蓋建築、市場兩大場景。

愛分析:對特斯聯來說,主要對接哪些上游供應商?

謝超:上游硬體供應商分成幾類,一類是成品智能硬體,像安防、建築類;第二類是晶元級硬體,像藍牙、通訊晶元;第三類介於成品和晶元級之間,如固定模組、LORA功能模組,成品模組離實際應用具有很長距離,我們會共同把產品做調整、變更落地、二次開發。

軟體供應商以攝像頭企業為主,像海康、大華、商湯等AI公司。我們有豐富的業務場景,他們的演算法落地會與我們合作。比如為公安提供的人口管理,我們與商湯合作,把它的技術應用到人口管理和安防領域中。

愛分析:下遊客戶有哪幾類?

謝超:下遊客戶主要是大型企業和開發商,2B、2G較多。2G是公安、綜治、政府,用於維穩、安防、老舊城區改造等城市建設。

我們直接面對政府獲客。人口管理業務是智慧城市的一個細支,屬於雪亮工程的一個環節,市場潛力很大。第一,攝像頭以幾何倍數增加投放;第二,傳統攝像頭數據有結構化、精細化的需求強烈。我們在上海、重慶市有幾個項目落地,上海有300萬用戶,重慶有50萬用戶,這是很難模仿和超越的。

愛分析:智慧金融業務具體是指?

謝超:智慧金融,第一個目的是向前兩種業務引入金融工具、金融槓桿,促進發展,比如引入融資租賃;第二個目的是,我們會對上下游的傳統企業進行戰略投資,增強合作,共同發展。

未來建築,舊樓盤市場潛力更大

愛分析:建築業務是服務於物業公司和開發商?

謝超:對。以前與物業公司更多,現在開發商較多,開發商現在更關注後面的服務。最大的客戶是綠地,有一兩百棟的單子,一般是舊樓盤改造。

愛分析:如果是改造項目,特斯聯提供哪些產品和服務?

李楊:包括停車、門禁、攝像頭、ABAS、能源管理、設備設施管理。樓盤類項目,前期需要2周勘查期,對大廈中設備進行摸底,制定方案,ABAS系統開發1-2個月,實施1個月,兩個月收集運轉數據,調優之後就可以正常運行。

愛分析:這類項目做舊樓盤的智能化物聯網改造,一般需要多少費用?

李楊:像鄭州千璽大廈,費用在百萬到千萬量級。第一,對整個樓宇的自動化控制、暖通、空調、水電等子系統,進行一站式管理。第二,通過數據採集,做設備運維的預警分析。第三,我們用機器學習的AI節能模型,找到設備運轉參數與能效比的關係,支持分鐘級的動態調參。

愛分析:智慧建築業務如何落地?

李楊:建築業務比較全面,我們把建築里所有子系統接入我們平台,相當於我們做了一個安卓系統,每個子系統是一個應用。底層有數據集成,通過大數據分析做挖掘和模型訓練,輸出各種應用場景。

愛分析:智慧建築類客戶,一般需求有哪幾類?

李楊:通過我們的通行類產品,停車、閘機、攝像頭等樓宇智能化設備,平台覆蓋了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能源管理、人通行管理、停車管理、企業服務、共享辦公、企業服務等場景,提供樓宇綜合化的解決方案。將我們的ABAS操作系統軟體平台部署在機房,C端用戶使用APP。

愛分析:這塊業務的自建機房伺服器有多少?

李楊:建築業務相關的,阿里雲上有幾十台,自建也有幾十台,一比一比例。幾百個項目,目前也夠了。

愛分析:建築業務中,對於運維和節能需求,客戶預算投入有多少?

李楊:參考物業公司管設備的成本。我們搭建系統,做實施,包括硬體等物聯終端,設備設施管理用託管和數據服務模式。

愛分析:數據服務如何付費?

李楊:基礎的數據服務在ABAS中,定製部分有額外的服務費,主要是能源的數據分析,停車場的運維費用等。

未來城市,獲客能力是優勢

愛分析:在未來城市項目里,特斯聯提供了哪些軟硬體設備?

謝超:在智慧城市領域,城市精細化管控是我們技術的出發點。這類項目中,我們提供了門禁、攝像頭、停車抬桿等硬體。門禁可通過實名制發卡或電子鑰匙做人口管理。攝像頭方面,我們搭建了一整套視頻直播平台,支持標準化RTSP協議,可對接商湯、海康、大華的視頻設備,支持視頻流的分級播放。

軟體層面,提供了特斯聯人口管理綜合平台,是達爾文平台的一個分支。我們平台分多層級,通過邊緣計算,對人群進行行為軌跡分析,做預警判斷,對關愛人群進行管控。採集時,通過人臉識別,對人員做標籤化不按理,有警用機器人的概念,依據數據分析結論,推送預警信息,減少人力工作。

愛分析:現在做的工程主要是智慧人口管理,還有其他?

謝超:我們現在主打產品是這個。我們希望能夠把這塊做更專精,這是政府最關心的東西。

愛分析:面對政府客群,從頂層設計考慮客戶需求,是否更普遍?

謝超:不是,這是我們與以往智慧城市項目的最大區別。過去5-6年,很多智慧城市建設從大平台建設、頂層設計開始,然後再落地。在頂層設計中,每個環節鋪開都非常廣,很難有城市有精力把每塊全做下去,落地較難,做最成功的是銀川,做了電子政務。

相比之下,我們的整體解決方案更加務實,非常精確的針對某細分領域,落地相對簡化。現在政府比較務實,我們跟政府合作的理念是,先把項目做起來,自下而上的反推。

愛分析:政府類客群,如何獲客?

謝超:一線城市主要靠直銷,集中在區級政府,像北上廣、武漢、重慶。在上海十來個區,重慶的江北、南岸、渝中區。在這一塊,區、街道、居委、派出所都有預算。對於二三線城市,像新疆、內蒙,依靠合作夥伴。

愛分析:客單價通常是什麼量級?

謝超:街道類項目在100-200萬,我們逐漸在與區級政府合作,規模較大,數量不多。

整體行業剛起步,場景落地、技術細節仍待突破

愛分析:以上兩項業務的營收比例如何?

謝超:建築業務營收更高,佔六七成以上,比例在逐漸趨同。建築類項目比較標準,單個項目時間是3-6個月。政府項目周期略長,小項目2-3個月,大項目需要1-2年,像整個崇明區。

愛分析:整體團隊規模如何?

李楊:目前有五個分公司,共350人,其中研發150人,包括軟硬體開發、實施部門。後台部門包括銷售、市場、客服。客服為2C客戶提供在設備使用、維保的幫助。

售前團隊一百人。實施有自己和外包。研發團隊有硬體、軟體,軟體有大數據、移動端、UI測試、業務後台、產品團隊。按業務線分,負責智慧城市等。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是重點。硬體投入較多,有異構計算,人臉識別,在晶元級有自主研發。

愛分析:管理團隊背景?

李楊:高管團隊來自各垂直領域的資深人員,平均有十年以上積累。

愛分析:未來城市領域,政府投入預算是什麼量級?未來的市場空間如何?

謝超:雪亮工程中,一個地級市能達到百億量級,二三線城市的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因而投入會越大。

前幾年政府更關注硬體投入,現在關注整套解決方案,包括軟硬體和服務,定價包括軟硬體、部署、實施、服務、運維等費用。每年的服務包括兩塊,一是傳統系統的運維服務,約20%比例;二是參考融資租賃方式,我們先投入建設,再按照提供各類服務的次數進行收費。

目前階段,政府偏向傳統運維方式較多,我更看好服務模式。

以前測算的市場空間是百億量級。2017年,市場在萬億量級。未來3-5年,政府在技防的投入預算非常大,雪亮工程是萬億量級,也只是國家技防的一部分。

愛分析:區級政府的投入是什麼量級?

謝超:區級在千萬到億的量級。一個街道是1-2千扇門,渝中區項目有8千扇門,一扇門幾萬塊錢。

愛分析:智慧城市領域,還有哪些同類廠商?

李楊:這個市場不是一家公司通吃,是一個生態。市場上有做單點應用的廠商,像門禁、停車廠;有做底層技術架構的公司,像IBM;有硬體廠商,像江森、霍尼韋爾、海康威視。

我們的定位是AIoT,用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解決B端客戶的全場景覆蓋。這裡面包括了實施能力、物聯網硬體及平台能力。我們通過物聯網開發平台,打包解決方案,建立開發者生態,做場景化應用。另外,我們利用供應商的技術優勢,完善我們的解決方案,對政府、開發商提供的整體服務。

愛分析:國內物聯網市場處於什麼階段?行業內存在哪些挑戰?

李楊:起步階段,將要爆發。在智慧城市領域,合作的方式較多。主要挑戰在於,第一,物聯網、AI與傳統線下企業的結合,演算法與業務場景的結合;第二,追求輕量化、低成本的技術突破,像人臉識別技術還達不到全場景覆蓋,以及異構計算。

愛分析:商湯與特斯聯有哪些合作?

李楊:我們與商湯是聯合開發,商湯不是一家做應用的公司,輸出演算法為主,我們支付技術服務費。我們平台上有face ID庫,結合商湯的演算法,完成人臉識別預警布控。他們有演算法,我們有數據,通過數據訓練演算法。我們用SDK調用它底層的技術架構,再做二次開發,打造產品應用方案。

愛分析是一家專註創新領域的獨立投研機構,研究領域包括新金融、企業服務、人工智慧、教育科技、汽車出行和新零售等。關注愛分析公眾號ifenxicom,及時獲取重要信息。

添加愛分析群小秘微信(ID:ifenxi419)即刻加入愛分析行業討論群。


推薦閱讀:

智慧城市更健康
高德地圖這個實驗室,會成為交通行業的黃埔軍校嗎?

TAG:智慧城市 | 物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