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詳解:眼見一定為實嗎?
本文節選於公眾號: CG加油站
歡迎關注!
第一節-眼見未必為實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美術是清醒的夢
視力與視覺
魔術想必大家都看過。無論把眼睛瞪多大,你都很難發現其中的破綻。可是魔術再怎麼真實。你都不會傻到覺得那是「超能力」。
你的智力告訴你這是假的,可是你的眼睛卻告訴你這是真的。所以眼見往往不為真。
印度通天繩(又名神仙索)這個魔術有很多版本。其中一個版本中,一位印度苦行僧人把長繩子的一端緩緩升到空中,最後消失在雲霧裡。繩索始終保持筆直,一個小男孩向上爬,最後也消失在雲霧裡。
接下來的情形令人驚心動魄,突然,男孩的一隻胳膊、一條腿從空中落了下來。最後他的肢體被放進一個籮筐,繩索也隨之落在了地上。最後,男孩卻從羅框里站起來,安然無恙。視覺器官是我們繪畫能力中最為有力的感官,它們佔去了大腦一半的資源。但是,你要知道,我們所看到的,僅僅是大腦告訴過我們應該看到的,並不完全是眼睛的結果。
《旋轉的舞女》圖。如果在網上仔細觀察這個圖,你會發現,舞女一會兒順時針旋轉,一會兒又逆時針旋轉,總之,在意識里,你既可以讓它順時針旋轉,又可以讓它逆時針旋轉。按照我們的常識,一個物體是不可能同時順、逆時針方向旋轉的,但是此圖上的舞女,卻似乎有悖常理,我們的意識似乎隨時都可以讓它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
這張GIF動畫曾經是網路上非常火的一張測試大腦左右腦的圖形。被誤傳為:耶魯大學耗時5年的研究成果。其實此視錯覺原作者是日本廣島大學經濟學系1995屆畢業生,Flash專家Nobuyuki Kayahara
- 你所看到的「真實」,取決於你的思維模式。
- 順時針,逆時針可以交換著看,表明我們人有兩套截然不同的觀察模式,並且可以交換。
- 觀察模式的交換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視覺參考點,二是「意念」力。
通過眼睛看到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能夠感知到的事物,其原因就在於大腦對觀察對象會有加工作用。在繪畫里,看見不等於看到,眼見不一定為實,我們所看到的是大腦需要我們看到的相貌。所以藝術訓練首先就是要學會觀察,學會看到真實的物體。觀察訓練就是幫我們透過錯覺,看到畫面的本質。
所以美國藝術家科蒙。尼可雷德斯在其重要的著作《自然的繪畫方式》里給我們提出一個開宗明義的重要觀點:
學習繪畫其實就是學習如何看待事物,正確的觀察不是僅僅用眼睛去看。
註:科蒙。尼可雷德斯Kimon Nicola?des (1891–1938) 希臘人,美國藝術教師,作家和藝術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法國前線為美國軍隊設計迷彩.
《自然的繪畫方式》1941年出版,是美術教育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首先來看看我們的視覺是怎麼產生的
光線通過眼角膜和晶狀體的聚焦作用,在視網膜上投影出物體的像,視網膜對這些顏色信息轉為電信號,電信號通過視覺神經的傳輸給大腦,大腦又經過主觀經驗的修正我們才看到了大千世界。比如你把你的左眼用手遮擋起來,會發現右眼的世界和平時看到的角度有區別,而你所不知道的是,我們的大腦接受到的原始光學信號是反過來的,也就是大腦經過一種自動的翻轉讓我們不至於看到一個顛倒的世界。
這些生理常識告訴我們,眼睛只是視覺神經系統的一小部分,視覺皮層位主要於後腦勺。換句話講如果我們能夠解析大腦解讀視覺信號的密碼,那麼人造眼睛也一樣可以代替我們的視覺接受功能。所以當年學美術的時候被老師教訓說: 繪畫觀察又不是比誰的視力好,很多畫家都是近視眼。 視覺為很多功能的總稱,我們常說的視力僅為其內容之一。
大腦的信號解讀與再加工機制又可以分解為以下三種情況:
- 圖像共鳴;
- 圖像再造;
- 藝術表現。
所以每個人所經驗到的形狀和色彩總是與其一生之中相關的經驗不斷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新的圖像。觀察者總是很難擺脫過去固有圖像的影響。
同時,我們在一大堆紛繁複雜的現實界中,選擇對我們有意義或者美感的物品進行觀看,這本身就體現了一種主觀的選擇性。我們將這樣的現象稱之為圖像的共鳴。
比如在上圖中,一個初學者看到的僅僅是一張寫實的CG美術作品。而對於有經驗的CG畫家來講不僅能看出這張作品哪些地方使用了照片素材,哪些地方使用了軟體工具,更能看出作者的繪畫思路。而這些信息就是經驗所帶來的額外福利。所以視覺又可以被認為是視力活動與心理活動的組合。
圖示中A花為外部刺激,HK為大腦里的關於花的圖像庫,在呼應下,大腦感覺到了花朵B,經過描繪生成了花朵C。由此過程,我們發現,繪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再現,只不過這種錯誤往往被我們稱為「風格」。
錯覺的原理
美術創作在技巧上的本質就是利用製造視錯覺的原理,人為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錯覺。
為什麼本是同樣長的線在加上了不同方向的箭頭或者加入了不同的參照物後感覺他們之間的長度有了差異?
為什麼本是同樣長的線在加上了不同方向的箭頭後感覺他們之間的長度有了差異?
同樣本是四根垂直線,分別加上方向不同的斜線後,卻讓人感覺線條不再垂直。
視覺錯覺的原因
當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帶著物體表面的信息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經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了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衝動,沿著視神經傳入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即大腦皮層的枕葉部位,在這裡把神經衝動轉換成大腦中認識的景象。這些景象的生成已經經過了加工,是「角度感」、「形象感」、「立體感」等協同工作,並把圖像根據攝入的信息在大腦虛擬空間中還原,還原等於把圖像往外又投了出去。虛擬位置能大致與原實物位置對準,這才是我們所見到的景物。視覺錯覺就是當人或動物觀察物體時,基於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
經過大量的實驗證明
每一個視覺基本元素對人來講都包含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這種力有作用點、有方向、有大小,心理學家稱之為「知覺力」。正是由於各種各樣的視覺元素所顯現的這種「知覺力」使得藝術家運用視覺語言傳達意義成為可能。
這種知覺力主要靠對比產生作用。所以在繪畫裡面所有的空間,色彩,形體都是相對的關係。繪畫中並不存在「絕對」的概念。比如:A作品中鮮艷的顏色到了B作品就可能不再鮮艷。
比如我們在經典的艾賓浩斯錯覺圖中可以看到,原本兩個一樣大小的圓形由於周圍參照物的不同和自身色彩的不同而產生了大小和空間上的區別。明顯黃色的球讓人感到小而遠;而藍色的球則會顯得大而近。
究其原因,來自於我們日常經驗中的空間透視感受。在日常的空間感受里,會發生我們常說的透視現象。(PS:這種透視現象並非客觀現象,而是我們人類感知世界的一種角度而已,如果你叫一隻蝙蝠一隻狗來呈現它們的感知,肯定和我們人類不同,也不一定有透視現象。 )
決定透視現象有兩種主要的因素,一是顏色的對比度會隨著空間變遠而變得降低,即我們常說的【虛實感】。這是由於空氣隔離了事物,使我們看到的物體呈現出近實遠虛的差別。二就是隨著空間的退遠,物體會越來越小。這是由我們眼睛的玻璃體結構決定的。
而「近大遠小」和「近實遠虛」這兩個要素就是所有寫實繪畫的基礎。 也可以說,別的繪畫法則都是為了補充或者說明這兩個基本原則而產生的。因為這兩個原則是我們視覺規律的基礎。「錯覺」,並不是出錯,那只是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
我們的藝術創作在技巧上的本質就是利用製造視錯覺的原理,人為創造出一種全新的錯覺。
立體感的錯覺
左邊的平面上如果加入了表現牆面的要素:
1.磚頭的側面,2.亮黃色牆灰的位置等,一個平面的圖像就變為立體的圖像。要想學畫學得快,就要記憶那些表現立體感的要點。
這個原理告訴我們,我們在學習繪畫的早期都見過這樣一張講解三大面,五大調的素描圖。
請注意,這張圖的真實意味不來自於告訴我客觀的物理光學現象,而是叫每一個學習美術的人都把這五個要素死背下來。一旦你覺得畫面中物體的立體感不夠了,直接把這五個要素放到畫面里,誰都能畫出具有立體感的畫面。
繪畫的本質是平面的,畫家不過是在平面的紙上製造了立體感的錯覺。
一個人如果掌握了在平面的紙張上創造立體感錯覺的方法,那麼他就被稱為畫家。
光源的錯覺
這種思維在光源的表達里同樣奏效。大部分的繪畫學習者在光源與色彩的學習中都從物理現象的角度加以理解.比如:他們會認為畫面中有「光」,光是需要畫出來的。
所以一旦遇到畫面中需要處理光與色的時候他們就會下意識地試著用大腦去模擬一個真實的色光環境。而實際上這種色光的感受是虛假的幻覺,自然界並不存在任何繪畫中出現過的光與色,只是有些類似而已。所以那些想明白的學習者會把問題理解成:「畫面中根本沒有光,光感的造成是固定的黑白和色彩搭配所引起的錯覺。如果我能直接把這種光與色的搭配和感受聯繫起來使用,就能一步到位。」
我們根本不用理解什麼是光!我們只管什麼樣的平面搭配產生了什麼樣感覺的光感而已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視覺錯覺=美術,可以給人們帶來精美的視覺享受,比如,我們看到的驚險刺激的立體電影,主要是利用視覺錯覺的原理製作的。還有令我們流連忘返的三維立體圖。
美國密西根藝術家庫爾特·溫納(Kurt Wenner)是一個藝術大師和設計大師發明三維立體畫聞名。也稱為:三維街畫,三維路面藝術,三維彩繪藝術,或街頭3D藝術彩繪,它們是一種變形的藝術形式。
在歐洲的文藝復興史上,一代繪畫巨匠達·芬奇給後世留下了一幅現藏於盧浮宮的繪畫巨作———《蒙娜麗莎》。它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是達·芬奇早年(1503—1506)為之苦心經營的留世傑作。
在不久前,一個藉助於現代化技術手段的發現揭開了這個持續了幾個世紀的神秘微笑的面紗。原來,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天才的達·芬奇以其出神入化的繪畫技巧所造就的一個視覺假象。
根據視覺系統的工作原理,我們通過兩個獨特的區域來看這個世界,一個中央區域,稱為中央凹。這個區域負責最強烈的視覺刺激,使我們具備看到色彩的能力。而它的外圍區域則負責黑和白、陰影和運動。而人們凝視一副面容時,常常會把大多數時間花在看眼睛上。
因此,當一個人的視覺中心集中在蒙娜麗莎的眼睛上時,則精確度較低的外圍視覺則集中在蒙娜麗莎的嘴上。由於外圍視覺對細節不感興趣,它會非常「樂於接受」來自蒙娜麗莎頰骨的陰影。外圍視覺工作時又會使影像更加模糊,這就強化了蒙娜麗莎笑容所涉及的陰影。但是,當欣賞者的眼睛直接轉向蒙娜麗莎的嘴時,他的中心視覺並未看見陰影。所以微笑的效果就不明顯了。
如果你能根據這個原理設計一張繪畫作品一樣能夠獲得蒙娜麗莎那迷人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笑容之所以會忽隱忽現,是由於人們的眼光在圍繞她的面容遊動。當你凝視蒙娜麗莎的嘴時,你將永遠不會看到她的笑容。——-哈佛大學神經學家瑪格麗特·利文斯
後話:
曾經在網上刊載過一個楊姓的農民自幼學習民間方術,後來掌握了一門水中撈錢的絕技。他可以當著眾人的面赤膊上陣,在一個覆蓋著紅綢緞的水盆里憑空撈出數萬元的現金。後來隨著名氣越來越大,不斷有國內知名大學的專家教授出來證明其功夫不是魔術而是民間失傳已久的「逃遁術」,甚至地方政府還給予其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在此事越傳越玄乎的時候,日本NHK電視台帶了一個魔術師和一個製片前來採訪。此魔術師來頭不小,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近景魔術師劉謙的師傅。結果,這個楊姓騙子被日本人當場揭穿,還有錄像為證,大大地丟了中國人的老臉,也給那些為他「正名」的專家教授一記響亮的耳光。
我也曾經在很多不同的場合聽朋友們聊起靈異事件,大師顯聖,個個都說親眼所見。
眼見就一定為實嗎?我持懷疑態度:)
http://weixin.qq.com/r/UDjw6PHE0ayurbWL921C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節選於公眾號: CG加油站
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這樣的水平可以接原畫外包嗎?
※電影老炮兒下來的美術李龍開的原畫班是否可以考慮加入?
※我是純藝術的學生,想進入原畫或插畫行業,應該怎樣訓練自己?
※沒有美術基礎,如何畫出好看的雲?
※現在數位屏解決定位不準的問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