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其實很酷!這些小遊戲把數學融入孩子生活,馬上就能玩
前段時間微信收到一個媽媽的諮詢,問關於孩子數學啟蒙的事情:
「萌芽,我從小數學成績就很差,好擔心孩子和我一樣學不好數學,但提前學習數學對孩子會不會有害,我不知道怎麼辦,你平時跟孩子做數學啟蒙是怎麼做的呢?」
說到數學啟蒙,大家內心應該也都心有餘悸吧。雖然我從小數學不算太差,高考成績也過得去不拖後腿,但說真的,自從大學畢業後,我基本上都已經把數學還給學校了,如果現在你要是跟我講什麼勾股定律、概率論、線性函數和非線性函數的別,我其實也會犯愁。
雖然現在運用數學少了,但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未來生活中,數學非常重要,快把數學忘光的我,也是從養了孩子開始,跟著美國國際文憑組織幼兒園項目(IB-PYP)的教學指標,以及對照孩子的里程碑發展,才又重新「學習」數學,並且更明白這個道理:數學從來都不只是乾巴巴的1+1=2,即便一竅不通的媽媽,一樣可以把握學齡前數學的奧秘,開啟孩子的數學的興趣大門。
對於孩子來說,學齡前的數學其實是無處不在的,而學數學最有效的方法,是給孩子一把探索科學規律、解決和分析問題和開拓邏輯能力的鑰匙。大家感興趣不妨看看這篇文章,這是我帶兩個孩子一起走過的學習數學的生活故事,我想對你一定有啟發。
數學是一門弄清本質規律的學科
學習數學,並沒有年齡限制。如果你擔心孩子提前學習數學好不好,答案是,只要孩子感興趣,幾歲開始學習都不會嫌早。
但如果你擔心,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背誦十進位和乘法口訣表,數學能力是不是很差?答案是,這是本末倒置,數學能力的高低不以數數和背誦為標準來判斷。
很多時候當我們教孩子數數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這個現象,一些孩子看起來背誦數字很流暢,但是經常會「記憶錯亂」,比如數到23過了會是25,數過了29接下去就不知道了,或者孩子一堆豆子,讓孩子數,數到20以上就數不清楚,整盤豆子在他眼中就成了一堆捋不清的賬。
這些都是孩子還沒能掌握數學的思維方式,對抽象數學概念理解並不透徹時的常見表現。這個跟孩子的背誦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很多實際中數豆子數不清楚的孩子,背起加法口訣一點都不含糊,可利索了。
教孩子學數學,不是簡單的教他數數、教他加減乘除、教他一些公式、教一些計算技巧,而是要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讓數學成為訓練孩子思維能力,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幫手,具體來說,就是教孩子學會觀察秩序、建立模式、解決問題、精準溝通。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過很多數學公式,但是我們其實並沒有真正走進數學的奧秘和奇妙之中,比如這道數學推理題:當我們學習奇偶數列的時候,其實我們只是背出了第一步的規律,默寫過第二步的數字,卻很少會去思考第三步的推理和第四步的演繹。
但數學是一門弄清事物「本質規律」的學科,要弄清本質規律,恰恰是需要我們通過演繹、推理和歸納來證明或證偽某些答案,這個推理過程,也是培養和鍛煉解決問題的過程。當我們掌握了數學的這個核心概念,去觀看孩子的數學世界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數學概念極其豐富。不管是在 IB-PYP 的國際通用的教學大綱,還是在我們教育部研發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都清晰列出了各年齡段孩子學習數學的目標參照。
幼兒數學中包含的概念有哪些?例如,透過各種感官覺察辨識環境中訊息的異同,再進行比較、分類、配對、排序、找出規則性,數與量的關係,數的合成與分解、測量(長度、重量、溶劑、時間等),形狀、空間關係,以圖表來組織整理、分析訊息……這些都是數學的一部分,整體構成了數學的廣度和深度。
具體可以從教育部研發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了解究竟:
讓孩子與數學在生活中相遇
很多人覺得數學離我們很遠,但其實,數學本身就是一門來自源於生活中的知識。
幾何學就起源於古埃及尼羅河水的定期泛濫。據史料記載,古埃及時代,尼羅河水定期泛濫,淤積的泥土經常沖毀兩岸土地的界限,水退后土地的界限顯得模糊不清。埃及人將解決此問題,發現的幾何空間關係加以系統化、結構化、形成了幾何學。
教孩子學數學,尤其是小孩子,更要從生活開始。
我們可以巧妙運用日常生活中各種與數學相關的學習情境,與孩子一起發現數學,談論數學、進行數學思考及問題解決,與孩子一起在生活中玩數學。數學,不是背一下記一下就能學會的。
數理邏輯概念的建立,需要透過大量具體的操作積累經驗,再將其發現的現象經由簡單的歸納、整理,慢慢形成心智運作。這需要孩子大量的練習和使用數學。
下面的方法,都是我這幾年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運用的,也推薦給大家。
- 在生活出行中體驗數學
在生活出行過程里,有很多和孩子體驗數學的機會。以學習數數為例,搭乘電梯便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搭乘電梯時,孩子喜歡按電梯樓層。當孩子們年幼的時候,我會跟孩子一起數電梯的數字,從1開始數到頂層樓,再倒著數從頂層樓數到1。
慢慢地,我會開始給孩子進行邏輯小考驗,「若我們從3樓搭到地下3樓,會經過幾層樓?」當孩子出現掰著手指一個一個點電梯按鈕數數的狀態,那是非常正常的表現,孩子最終會告訴我,「6」。
當這個遊戲孩子們熟練後,哥哥Joshua也開始試著自己出題,並扳手指頭解題:「如果我們從2樓到地下3樓,我們會經過5樓,如果我們從1樓到地下3樓,我們會經過4層樓……」這時候,孩子已經在嘗試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
而養成了這個環境習慣的孩子,我們在每一次搭乘電梯的時候,其實都是我們數學的大課堂。現在我家孩子的問題是越來越豐富:「媽媽, 為什麼有負一層,它和一層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有一個『負』字?」、「弟弟,你知道我們從2樓到8樓,要經過多少個樓層嗎?」,這些都是孩子摸索和熟悉數學的過程。
- 在日常家務中開發數學
前面提到了,數學遠遠不只是數數那麼簡單,還包括非常豐富的緯度,而學習和掌握這些,日常最常見的家務,是被證明的、最合適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搖籃。
學習比較、分類、配對等可以通過安排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寓教於樂。例如疊毛巾,清洗餐具,物品歸位等,讓孩子一起動手做,摺疊衣物以簡單的毛巾、手帕開始,再逐步進階到步驟較複雜的衣物。
3歲以上的孩子,能協助的工作類型就更豐富了,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時間,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整理物件。舉個例子,我家弟弟現階段很喜歡按照顏色,給衣物分類;但前段時間,他只按照這些衣服的所有人分類,奶奶的,媽媽的,我自己的;他更會嘗試以衣服、褲子的衣服屬性來分類……
孩子是在情境式的體驗學習中成長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孩子逐步展現出的多種分類屬性,雖然這個過程,孩子可能到了最後還是弄得一團亂,但是這種不厭其煩的探索過程,恰恰是對孩子數學能力的最好開發。
- 在親子遊戲中玩轉數學
除了做家務,我們還可以通過玩遊戲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數學。例如:
- 在繪本中玩數學
繪本和故事向來是孩子學習的好幫手。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探索各種數學概念,我們也可以將孩子的數學學習由具體階段(藉助具體物體的數學學習)過度到半具體階段(藉由照片和圖片的學習)。
如何複述呢?我們可以利用故事的主要情節,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孩子發現、創造與數學相關的問題,並思考和尋找問題的解決策略,促進孩子對數學的探究。在很多通識繪本上都可以運用「複述」的方法。
例如《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一書中,我們可以教孩子學習星期,讓孩子數毛毛蟲每天吃的食物總數,還能讓孩子學習給毛毛蟲吃過的食物分類,我們可以問問孩子:「如果毛毛蟲還是餓,怎麼辦呢?第八天,他還會吃些什麼?」這便是推理和探究。
再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找不同/找相同的遊戲來尋找線索和關鍵人物,學習數學概念中很重要的「找出規律」和「組織整理、分析訊息」的基本知識,這些在很多《spy!》系列的繪本和凱恩斯的繪本《忙忙碌碌鎮》里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起來。
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感觸很深的是,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學習是直覺式、情景體驗式的,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多來自遊戲與日常的生活經驗。
所以我們只有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通過各種數學相關的生活情境和材料,幫助孩子探究、思考、發現和學習的時候,孩子對這領域知識的掌握才是最深的。
在陪伴孩子學習數學的這幾年裡,我才更真實地感受到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能否更好地讓孩子充分展現,其實是在於父母給孩子提供有趣而豐富的學習環境。
我們也許信奉笨鳥先飛,但是在數學這件事情上,飛得不好的小鳥,長大後更容易患恐飛症。
興趣和愛好,是將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打通的關鍵橋樑,也只有時刻關注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我們才能夠真正看到孩子的成長,將學習嵌入生活的過程,我們才能真正挖掘孩子內心的無價之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