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拉麵痴們最愛的三家東京拉麵店究竟好在哪裡
曾經問過倆日本吃貨,上tabelog(http://tabelog.com)和「拉麵資料庫」(ラーメンデータベース,http://ramendb.supleks.jp)寫拉麵點評的人有啥區別,日本吃貨說:「上tabelog的人就是你我這樣的普通拉麵愛好者,上拉麵資料庫的是……拉!面!痴!。
(圖片來自網路)
所以,在日本拉麵的問題上似乎看拉麵資料庫更靠譜些吧。這個網站的排名是時時變化的,現在top 10東京拉麵店名單是這樣的。你可能覺得意外的是這張名單里並沒有米其林星級拉麵店Japanese Soba Noodles蔦和創作麺工房鳴龍,因為前者排在榜單第16位,後者排在第22位。吃飯很多時候就是見仁見智,越親民的料理,有發言權或者認為自己有發言權的人就越多,拉麵正是如此。
(圖片來自拉麵數據網,截至2017.12.24)
我對拉麵的熱愛顯然沒到痴狂的地步,但也很好奇高分拉麵店的妙處,所以按圖索驥去了東京排名前三的面屋一燈、面屋吉左右和金色不如歸。這些拉麵店都在挺偏僻的地段,不過這對我來說倒不很困擾。自從關注美食之後,旅行的方式也隨之改變,一般是先確定要去的餐廳,然後再有組織或者很隨性地在餐廳附近閑逛一下,倒也有很多意外之喜。
金色不如歸:創意拉麵的腦洞
金色不如歸(SOBAHOUSE金色不如帰)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畢竟是近幾年的米其林推薦餐廳,在《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里也閃亮出鏡。小店在澀谷區幡ヶ谷的一個小衚衕里,去吃飯的時候剛好不是高峰期,居然沒怎麼排隊。
(金色不如歸出現在《愛吃拉麵的小泉同學》第一集,圖片來自網路)
店裡的招牌拉麵是醬油拉麵,也做鹽拉麵、沾面。還會在特定時間或每周特定日期推出限定拉麵,比如鴨脂與蛤汁拉麵(晚餐限定)、煮干拉麵(周四限定)、牛肉湯味噌拉麵和雞湯拉麵(周五限定)等等,而且當日還會更換店名為「裏不如帰」(周四)或「中華そば金色不如帰覇」(周五),從菜單安排也可以看出店主的創意和進取心(老闆,給一個店起這麼多名字,你你你其實是人格分裂了吧……)。
(有三個店名的拉麵店,圖片來自網路)
點了醬油拉麵和鹽拉麵。湯底是用蛤、豬骨、昆布鰹魚出汁調和而成,兼有豬骨的濃厚味和海洋之鮮。面是細直面,煮的偏軟。醬油拉麵以牛肝菌油和牛肝菌碎調味,鹽拉麵是以白松露油調味。無疑,店主希望突出本土風味與西洋風味的融合創新。不過個人覺得有點用力過猛,菌菇,尤其是白松露霸氣的味道很容易蓋過湯底本身柔和的鮮味,而且菌菇油的加入會讓湯底變得油膩,一層浮油的既視感,個人不喜歡吃得滿嘴油的感覺。
(醬油拉麵)
低溫慢煮豬肩肉顏色粉嫩,吃起來有些嚼勁。拉麵店用低溫慢煮的做法來做叉燒其實很常見,但水平有高低,理念有差異。金色不如歸偏生、偏硬朗的叉燒風格不是我所喜歡的。溏心蛋做的不錯,很入味。
(鹽拉麵)
總之,金色不如歸是家挺與眾不同的拉麵店,但是不是我的菜。倒不是反對創新,只是更喜歡更自然流暢的創新吧。以及,默默記下店主給這家店起了三個店名並輪番食用的創意,總有一天會用的上吧。
(離開的時候,門口又在排隊了)
面屋吉左右:二人店的抱歉表情包和治癒系叉燒
面屋吉左右(麺屋吉左右)在江東區東陽町另一個偏僻的小街上,去的時機也剛剛好,幾乎沒怎麼等位,離開的時候門口又開始大排長龍。
(門前)
去之前查餐廳信息的時候注意到,這是一家只在中午營業的拉麵店,名店不做晚市總會有點原因吧。去了以後就恍然了,原來這是一家夫妻店,顏值頗高的男店主負責做面,顏值頗高的女店主負責服務,別無其他工作人員。因為客人不斷,他們倆一直在馬不停蹄地工作,而且還會用很有儀式感的語調互相通報一下出菜信息,一唱一和很有畫面感。
(沾面)
雖然一直在忙乎,上菜還是比一般拉麵店慢好幾分鐘,所以向所有客人說抱歉成了這二位的工作日常,每次一上菜二人就拋出各種真誠抱歉表情包,特別可愛。看著牆上掛的「一生懸命」的題字,覺得這可能就是想像中職人的樣子吧。
(溏心蛋)
同樣因為是二人店,面的種類很少,只有拉麵和沾面二種,果斷點了沾面。沾汁湯底是傳說中的w soup(Wスープ),即肉類高湯和魚介高湯分別煮好後再混合的雙重美味湯底,入口海鮮味很鮮明,但也可以感受到肉湯的柔和存在感。沾汁里有肉碎、筍、海苔。
(沾汁)
麵條是店裡自家制面的中太面,不算很粗,口感柔滑,偏軟。溏心蛋很一般,但豬肩肉讓人眼前一亮。肉選的很好,油脂分布均勻,肉香迷人,應該是用傳統方法慢慢燉煮的,極其柔軟舒適,調味很淡,入口只是純粹的肉香。這就像任何一道家庭料理一樣,看似簡單直白,卻可以治癒人心。
(麵條)
(叉燒,一份三片,想起拍照的時候已經這樣了,嗷……)
面屋一燈:亮點太多,晃瞎雙眼
面屋一燈(麺屋一燈)在遙遠的葛飾區新小岩,路上差不多一小時,門口等位又半個多小時,吃碗拉麵也是不容易。沾面和拉麵都想試一下,所以點了半熟味玉濃厚魚介沾面(半熟味玉濃厚魚介つけ麺)和特製鹽芳醇香味拉麵(特製塩芳醇香味そば)。
(門前,排隊到絕望)
店裡的招牌料理是沾面,味道和質感的確比拉麵更出挑。麵條都是自家制面,店裡常用的三種麵條是用六種麵粉製成的。沾面的麵條用了太面(粗面),因為麵條更粗,煮麵的時間會稍長,店家特意貼了溫馨小提示。
(粗粗的麵條看起來就很帶勁)
沾汁是用燉煮八小時的雞白高湯加五種魚介調製而成的。燉湯用的雞是茨城縣的名柄雞「つくば茜鶏」,以脂肪鮮味強著稱。雖然加了多種原料燉煮,沾汁的風味很平衡,海鮮味並不突兀,被雞湯調和得溫和鮮香。沾汁里添加了煮得軟軟的筍、大蔥蔥絲、小蔥碎和雞肉丸,雞肉丸最別緻,裡面加了雞脆骨和柚子,質感和味道都比一般丸子有趣多了。
(沾汁,超愛小丸子~)
將太面浸在沾汁里,面體上立刻裹滿濃厚的沾汁,入口麵條彈韌、嚼勁十足,沾汁里的複合香氣滿溢在口中,再來一顆雞肉丸,頓時大滿足。面屋一燈的熏制半熟玉子(溏心蛋)我也很喜歡,在拉麵店吃到溏心狀態好的雞蛋不足為奇,但面屋一燈的溏心蛋有很清幽的酒香,後味很長。
(溏心蛋)
另一碗特製鹽芳醇香味拉麵,湯底依然來自つくば茜鶏,但這次是八小時燉煮的雞清湯,鹽用了兩種:日本產的粟國鹽(粟國の塩)和法國葛宏德(Guérande)的鹽之花。麵條比沾面的細一些。個人覺得這碗拉麵的湯底比較平淡,雞的脂肪香氣不夠,再加上裡面加了包括豬肉在內的幾種叉燒,叉燒肉汁讓湯的味道變得更陳雜。當然,想吃到一碗令人感動的雞清湯拉麵其實挺難的,因為素材越清淡,料理時的不足越無法遁形,要做到淡而不白、平中見奇談何容易。
(特製鹽芳醇香味拉麵用的是細一點的麵條)
雖然湯底一般,但令味蕾又現高潮的是裡面三片胖乎乎的叉燒。面屋一燈的叉燒都是用真空低溫慢煮的方法製作,店裡也特意又貼了溫馨提示(看出來了吧,此店是溫馨提示專門店)說,淡麗系叉燒只是顏色淺淡,其實都是熟肉是熟肉是熟肉,請大家放心食用,實在有心結就放湯里浸一會再吃。
(溫馨提示)
先吃味道最淡的雞胸肉,肉緊緻而柔嫩多汁,邊緣用黑胡椒調味,清新利落。豬肩肉很緊緻,但並不難嚼,顏色很粉嫩,難怪被人誤解為生肉,沒有加複雜的調味,只有周正的豬肉原味;最後一片是豬五花肉,柔潤肥美,用叉燒醬汁調味,豬肉的脂肪香氣澎湃。三片各有千秋,料理的思路也很清晰,淡味者就其原味,味濃者以醬汁調和,叉燒一項甩金色不如歸好幾條街。
(叉燒啊,叉燒)
另外,面屋一燈在這幾家店中對品牌擴張最不保守,在東京有拉麵燈郎(ラーメン燈郎)、豚骨一燈(豚骨一燈)、沾面一燈(つけ麺一燈)、煮干拉麵一燈(煮干し中華そば 一燈)幾個分店。然而這些店並沒有分布在東京各處,而是集中在面屋一燈所在的新小岩地區,每家店各有不同特色,從店名我們也可以了解一二。此外,面屋一燈近兩年在台北、曼谷開了分店,豚骨一燈也在台灣、新加坡、泰國等地開了分店。如果可以保證品質如一,開到國內倒是令人開心翻滾呀。
(說個不開心的事兒讓你們開心一下。為什麼我會對分店的名字這麼熟悉呢?因為第一次去面屋一燈的時候趕上「社員研修」,吃了一個很悲傷的閉門羹,默默將這個通知讀了十遍,嚶嚶嚶……)
最後,祝大家都可以遇到好吃的拉麵哦~
麺屋一燈
地址:東京都葛飾區東新小岩1-4-17特色:沾面、叉燒麺屋吉左右地址:東京都江東區東陽1-11-3特色:沾面、叉燒、老闆夫妻的抱歉表情包SOBAHOUSE金色不如帰地址:東京都渋谷區幡ヶ谷2-47-1特色:店名三連擊
(處註明外,圖片由作者拍攝。原創文字,原載於公眾號【丸食堂】,轉載請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怎樣吃一碗蘭州拉麵也能吃出逼格來?
※神保町的人們——開拉麵店的阿三
※刀削麵機器人是什麼?
※請問牛肉麵(拉麵)怎麼吃才叫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