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問01 - 什麼樣的時間觀值得擁有?

我們自己虛構了一些問題,然後又炮製了一些答案。

——西蒙娜·德·波伏娃

HackYourself 大哉問系列第一篇,我們來討論「時間」。

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虛無的話題呢?我在想,人大概有三大限制:時間,空間,認知資源。從這三個角度重新思考我們這種脆弱又作死的物種,大概會挺有意思。

雖然一直身處於奔流的時間長河中,但是我們對時間的洶湧卻(常常)渾然不覺。面對時間這種無人可以掌控的東西,不禁想問:

我們應該持有什麼樣的時間觀?

時間觀是關於時間的觀念,關於時間和自己的關係,如何理解時間,如果依據時間做出種種決策,如何對待時間…… 這裡討論的不是時間管理。畢竟,如果對時間本身都還沒有自己的理解,憑什麼說人家已經是「朋友」,又怎麼去管理它呢?

心理學家津巴多對「時間」做了三十多年的研究,他呼籲我們認真對待自己所持有的時間觀念:

一個健康的時間觀,能讓你以人生的長度來決定如何做最優化的決策。一個平衡的時間觀,是高度的積極的過去觀,中等偏高的積極的未來觀,以及溫和的選擇性地享樂但不衝動反應的現在觀。換言之,擁有一個平衡的時間觀,就是為自己的過去驕傲,有自信;對未來有高期望但並不好高騖遠,對於當下的自己,適當地享受生活,但既不衝動也不是隨叫隨到的無計劃性。 ——津巴多

給時間重新找一個比喻

對我而言,時間是什麼?

除了從小被教育的「時間就是金錢」,除了日漸步入「Time famine」的深淵,我對時間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無情」了,像器物一般的無情。

意義/行動標尺

與無限的時間相比,人太弱小太可憐,不得不沿著單向、不可逆的時間軸往前奔走。如果不是因為生命的時間有限,誰會在意生存、變化、權力、美、愛、有沒有後代?印刻在出廠設置中的生命長度,讓(有自我意識的)生命體開始珍視自己,有了儘力讓生命存在、煥發的意念,也就滋長了種種慾望。所有的慾望,都是「生命有限」這個事實的形容詞。

因為生命短促,人才會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標和意義,好讓這短暫的時間之旅的殘存能夠消散得慢一點。

看起來好像是時間定義了生命,其實,是生命所的持續時間讓人有必要以人的尺度來定義時間:一萬年對人來說不重要,一豪秒對人來說也不重要。

我們太習慣以人活著能夠經常體驗到的時間單位去觀察萬事萬物,也太習慣以滿足當下的需要為理由來消耗時間。這同時也提醒我們,只需要稍微轉動一下時間標尺的角度,我們觀察世界的框架可能就會大有不同:

如果有一輩子的時間來做某件事會怎樣?

如果某件事只會持續 1 秒,我對它的態度會有什麼不同?

如果我與某個人共有 +∞ 的時間(一直相處)會怎樣?如果共有時間為 0 (沒有交集)會怎樣?

可能性的培養皿

時間可能是全能的神 最大/唯一武器。

因為無限,所以造物主根本不需要嘔心瀝血去「設計」生命的所有細節,而是將一切都交給時間,給定初始值,無限演化下去。不論過程中出現了什麼,生命輪迴也好,滄海桑田也罷,生機勃勃也好,萬籟俱寂也罷,都沒有所謂,都只是演化過程的一個片段。

沒有秘訣。

上帝甚至不需要全知全能——只要交給無限的時間就好。只要時間足夠長,可能性就不會窮盡。

我們常常說:「我沒有時間了」、「時間不夠」、「你有空嗎?」……

有趣的是,時間本身不包含任何東西。時間只是度量單位,只是「容器」。我們問「你有時間嗎?」,是不是好像在問:「你有厘米嗎?」、「你有分貝嗎?」。裡面什麼都沒有。

真正的內容,是時間單位內我們投入的注意力、能量、情感、行動等等。我們不擁有時間,我們只擁有注意力、能量、情感……時間只是培養皿,想要培養出有機體,需要加培養液,不是嗎?

有意義的時間觀

什麼樣的時間觀能帶來更大收益?

這是一個傾向性很明顯的問題。我們似乎得先考慮:

  • 什麼是「收益」?它一定是「結果」嗎?(結果可能只是資源,不是目標本身)
  • 要在多大時間尺度/周期內考慮?

時間被如此定義,是因為生命體的有限。那生命又是個什麼東西?

生命似乎是物質的有序和有規律的行為,它不是完全基於從有序走向無序的傾向,而是部分基於得到保持的現存秩序。……生命有機體如何避免衰退為惰性「平衡」狀態呢?通過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的本質是使有機體成功消除了它活著時不得不產生的所有熵。 —— 薛定諤,「生命是什麼」

生命體的偉大之處,在於(一定時間內)抵禦了混沌無序的傾向,製造出(或者說吸收了)「負熵」。

如果回歸到這一層含義,對人有意義的「收益」,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有意義的秩序」?

暫時拋開時間周期的問題,來想想那些時間感消散的時刻。比如說,專註地處於心流狀態的時候,在類似做夢這種意識混沌的時候,我們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身處這些時刻,是不是反而能更真實、直接地觸摸到生命本身?

回到上面的問題:怎樣才算最理想的時間收益?對我而言大概是:

在有意識的所有時刻里,都生機勃勃:投入、沉浸、痛並快樂、見過去所未見,體驗一個生命可能抵達的深度。更重要的是——最終塑造出自己,並且留下能延續一段時間、傳遞某種深度的載體。

那麼,可以如何去調控時間以及對時間的感覺?如何放大時間的價值?

似乎有兩種辦法:融於當下,或者穿越時間

融於當下,是指讓時間感消失——沉浸到時間裡面,讓更多的時間處於聚焦/有序而不是耗散狀態。也就是說,吃飯時就心無旁騖,與伴侶共處時就交心會意,思考時就清理雜亂的慾望,悲傷時就不要阻止眼淚……努力讓真正重要的事情的「過程價值」大於「結果價值」。畢竟,我們全身心經歷的是每一分每一秒,應該更多地為全程的福祉考慮,而不只是獲得結果的那一剎那的高峰體驗。

穿越時間,是指留下能夠抵禦時間侵襲的「晶體」,可以是文字、記錄、作品、人生信條等等,它是你拼盡全力,從混沌無序中凝練出來的「恰好」和「最好」,它們是(哪怕只有一丟丟)有意義的秩序,可以穿越(哪怕只有一丟丟)時間長河而不被沖刷得面目全非。

修鍊生命力

於是,時間似乎是煥發生命力的養料和工具套件。

讓我們把時間當做意義過濾器。哪些事情哪怕只有 1 秒,我們也會珍惜?哪些信息,出現在時間的源頭?哪些內容,能真正穿越時間的洗禮?什麼目標,值得用大時間周期去追逐?

讓我們把時間當做培養皿。在時間這個容器中,我們到底需要傾注些什麼?希望鍛造出什麼?投入產出是否匹配?怎樣把其他資源轉化為時間資源?如果花的每一分錢,都值時間價值;如果花的每一分鐘,都超出經濟價值,那大概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資。

讓我們把時間當做生命過程本身。在時間流逝中,儘可能去抵禦熵增,提煉有意義的秩序,印證我們的存在和延續——不只是基因和生命體的延續,還是探索精神、思考深度的延續,是對自然和美的敬畏的延續。

這麼看來,其實重要的不是時間能送我們到達哪裡,真正應該珍惜的,是時間給了我們修鍊的機會——修鍊一種在任何情境下都讓自己避免熵增、有所獲益的能力,這種神奇能力,大概就是生命力。

生命那隻隨機的大手會把我們降落在哪裡,沒有人知曉。但不論跌落在哪裡,都要生生不息,甚至能留下穿越時間的智慧晶體。

這是生命的責任。

Ref

  • 津巴多時間心理學
  • 生命是什麼

HackYourself 專欄熱門文章

  • 警惕信念的苛捐雜稅 —— HackYourself 避稅指南之一
  • 識別自動思維 —— HackYourself 避稅手冊之二
  • 拖延這件小事,討論一次就夠了
  • 把一個人活成一個公司,你可能就不會那麼迷茫了

推薦閱讀:

TAG:时间管理 | 个人成长 | 心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