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體系大洗牌

作者/ @死君

編輯/ @001

二十一世紀以來,以人工智慧為首的科技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以前所未有近乎瘋狂的速度提高著生產力。

當生產力提高到維持整個社會正常運行的人(即工作的人)遠少於整個社會總人口會出現什麼情況?我們現在正處於整個人類文明史平衡點的門口,就差臨門一腳迎來瘋狂失業潮了。

一個會一臉壞笑的AI,T800

當大部分底層和中產都失業,或者說沒有工作的必要,甚至是沒有活著的意義時,我們將面臨以下問題:

  • 整個世界又將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 世界秩序走向何方?
  • 會誕生幾種全新的主流意識形態?

每個國家的執政黨會有什麼變化?以上歷程都是我們此生可見的。

以中國為首的一批發展中國家,國力飛速提升,逐漸改變二戰後形成穩定的世界秩序。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世界的意識形態發生了變化。凡是體力的,重複性的,程序化的,弱智能的,甚至連知識密集的工作都在逐漸被機器取代。

這個趨勢的現象在21世紀前10年並不是特別明顯,但是我相信處於某些行業底端或頂端比較敏感的人已經發現了些許端倪。機器取代人力大家都不陌生,雖然我們沒有生活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如今的變革看似沒有那個時代那麼轟轟烈烈,但是我們一直都在以遠超那個時代的速度變革著。

新時期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增速越來越快。

然而,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還沒退去,我們已經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2013年德國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推出了「工業4.0」戰略。「工業4.0」也被人們稱為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生產系統及過程中形成「智能工廠」,在生產物流管理上實現「智能生產」,整合物流資源上實現「智能物流」。

去年,中國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主要由於中國人口紅利的流失,隨著勞動力價格要素的上升,人口結構的變化,低質、低價的「中國製造」形態需要向中高端轉型。

隨著各個學科理論的不斷進展,受過高等教育人口越來越多,整個世界的研究能力一直在穩步提升,科技的進步速度越來越快,最低知識門檻的行業門檻一直在提高且被取代的人數越來越多。

某地區2017屆高校畢業生招聘會

現在各種職業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取代著。

各位所看到的歐美政治動蕩從而引發的全球政治動蕩則是在主要原因和其導致的次要原因有以中國為首的一批發展中國家,國力飛速提升,逐漸改變二戰後形成穩定的世界秩序。

假設你是個美國人,你會在21世紀初到現在看到底層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當人類整體的生產力大幅提高,又遇到了一批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快速崛起,使得歐美不僅失去了一大塊中低端工業製品傾銷市場,還被迫與其競爭高端產業。歐美現今所面臨的狀況在前三次工業革命中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自從我們建國以來中國威脅論此起彼伏,從未斷絕。因此,歐美國家人均生活水平增速降低、停滯、甚至略微倒退,都是情理之中的事。而這種現象恰恰是全球更多人過上了更好生活的表現。

一方面,在全球化,全球人民試圖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所謂的歐美人均生活水平降低,其實是向他們現有的生產力對應的生活水平靠近。

另一方面,第三、四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飛速提升,整個世界需求的各行各業工作人員,尤其是佔有總崗位一大部分的中低端產業工人崗位,相對已經擁有工業化素質總人口所擁有的適齡勞動總人口比重持續降低。

生產力大幅提高,可控核聚變大規模應用,量子計算機滿天飛,甚至強人工智慧出現,月球火星與地球之間來來回回的飛船,現在大多數的人的工作都要被機器替代。

現在與未來的未來中間,隔著一層未來用來過渡。那現在的社會制度能適應未來么?

現在的幾種意識形態能用於未來么?

節日愉快。(?)

很多人都先想到共產主義。

共產主義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實現人類自我解放的社會,也是社會化集體大生產的社會,面對惡勢力也會團結一致。

共產主義者認為未來所有階級社會最終將過渡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將進入高級階段。

商品的存在意義就是滿足人的需求,買東西的人沒了商品生產的意義也就沒了。

經濟的本質是商品的交換不是商品的生產,如果交換的某個環節斷裂了,影響的是整個鏈條而不是只有斷裂的環節。所以機器人的大規模使用和技術的提升首先會是商品降價,低端的商品降價了人們就有更多的錢去購買高端的商品,這就促進了高端商品的生產——就是我們的產業升級。

而高端的商品也因為技術降價了又會促使商品向更高端發展。

而對高端或者更高端的商品生產的促進就是工作機會的產生。其實每一次的經濟發展的瓶頸期都是創新成本最低的時候,在這一時期都會醞釀出新的產品和新的產業,而它們將在未來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動力。除非人的需求真的都被滿足了,不然經濟發展整體上都是會向前發展。而如果人的需求都被滿足了,就已經是像天堂一樣的理想社會了。

但是這次不同的是,我們要邁向未來了。正是因為科技發展已經超前於社會結構發展,舊的社會結構、意識形態已經不能與將要到來的生產力大幅提高相適應,倒逼了世界人民推翻舊秩序,探索全新的體質。

現在世界的社會結構已經自二戰後持續了太久了,在人們心中已經成為了正統的代名詞,就好像人類以後只能這麼過,所以才會覺得冰島、瑞典的海盜黨,川普等等感到不好接受,覺得他們是異端。但是目前的人類恰恰需要這樣的探索才能走向未來。

川普他的主張建立在目前美國過去的反面,這只是探索的第一步,即反舊。海盜黨可以算是之後的立新,只不過還遠遠不足以在推翻舊思想後站住腳跟,早晚會被新黨派拉下來。對於每一個人,生活就是其全部,所謂意識形態只不過是不同生產力對應不同社會結構的名稱罷了,根本無需在意,只要看清主義的背後是怎樣的社會結構就好了。事實上,美民眾還在糾結於「中國崛起搶走了工作」、「思想進步」呢。

美國大選結束我說幾句話,首先祝賀川普。

也祝賀美國。

為什麼我要祝賀美國呢?

因為就算川普不當選,下層對上層精英政治的不滿也早晚要有一個出口。但是現在壓力終於減少了,若是希拉里當選,沒準就該是全國性罷工或者暴亂,當然我也有可能高估了沉默的大多數的力量。

若是美國暴亂、罷工,很可能會引發其他這股力量無處發泄的歐美國家的共鳴,到那時,世界將會更亂。

全世界都對川普上任後能做出什麼實質性的改變抱有期望。實際上,川普許下了太多根本無法實現甚至自相矛盾的諾言了。

當然,競選時的許下的豪言壯語完全不能等同於未來的行動,這一點有史為鑒。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川普大概率將會推動就業率的上升。

美國大部分中低端製造業早就遷出了,此時想要提高就業率必定會將一部分中端工業遷回美國,而遷回的中端製造業必定不是可以被成本更低廉的機器自動化流水線生產的,而是仍舊需要大量人力的。

綜上,我認為美國最主要遷回的中端製造業是各種家電和不是特別複雜的組裝機械。因為這最適合較高價值產出和需要不少人力的特點。至於富士康這一類,肯定還是得交給中國。

本來中國現在就處於想用利潤率比低端製造業高一些的中端製造業換錢換機器換技術來促進升級高端製造業,所以我認為川普上台會對中國中端製造業造成打擊。隨著生產力提高人類必須也一直在摸索相適應的體制,除非人類跨不過這個門檻,否則世界的混亂在找到合適的體制前不會平息。無論是川普還是希拉里都是在逆勢而行,就算川普在破除傳統的精英執政、畸形的政治正確方面有所突破,也依舊改變不了逆勢而行的現實。

因為所謂的「創造就業崗位」,根本就不是在創造,而是在現實需求不足而日益提高的生產力導致總崗位數逐漸減少的趨勢之中從其他國家手裡奪過來一些崗位罷了,有何「創造」可言?

人工智慧現在只是處於初期,只能替代一部分職業。

人工智慧目前有13個細分領域,每個領域發展參差不齊,且得到的投資有差異,最先投入市場的機器,必定是發展最快、資本投入最高、應用前景最廣的。

某一種機器代替某一種職業的順序永遠是:

1.出現了,不如人力,大部分人不在意,小部分人很警覺。

2.部分替代(一般被稱作「協助人類」),不如但是接近人力,有的人警覺,有的人感覺機器只能輔助人類。

3.基本或完全代替,效率遠高於或成本遠低於人類,有的人持悲觀態度,認為大清要亡人類要絕;有的人非常樂觀地認為,這個被取代了我可以干別的。

當然並不是任何機器都可以取代人類,都會快速的取代人類。

抱有這些想法的人們在前三次工業革命期間無時無刻的存在著,這第四次,也不例外,你我都是其中的一員,至於最後誰對誰錯只能靠時間檢驗。

教育與就業多虧了我們所生的時代,得以讓我們俯瞰整個人類歷史。

中國基礎教育有啥用,自己和很多學生和「社會公知」一樣曾經無數次懷疑過批判過中國的教育制度,總認為歐美的基礎教育就是比我們厲害。中國「繁重的」基礎教育正好迎合了如今時代的發展,可能是當年中國教育界有意或無意之中為未來埋下的最大的種子,如今依舊在茁壯成長,撐起了中國過去、現在和未來在各個領域的發展。

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和教育水平絕對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讓每個人盡己所能的學習,並且都能保有持續學習的動力。

中國式教育(12年)確實滿足了讓大多數人盡己所能的學習,但是保有持續學習的動力就不行了。而歐美教育,尤其是某些歐洲國家,根本不能讓大多數人盡己所能的學習,後者也不好說。在精力最充沛,對世界最好奇的年紀多學習一些在我看來是完全合理的,這是在為每個人日後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付出,同時也在為社會做貢獻。

讓我們來一個反例:

數學差讓英每年損失200億英鎊。而這僅僅是因為數學不好,實在不知道在其他方面的知識缺陷導致他們損失多少。我認為未來在基礎教育上偷工減料的某些歐洲國家會有更多的「引進中國式教育」(本質是大幅增加教育大綱里的內容,並定期進行硬性考核。)的情況出現。

如果只從「因材施教」角度來看中美兩國的教育,肯定是美國勝出,所以很多人就以此為依據斷定美國教育比中國先進。

但是,中國教育大綱里對語數英史地政物化生的知識要求對於一個即將進入社會的人都是極其有必要的!作為一個社會人本應該學習的基礎知識偷工減料,最後的結果必定是人的素質降低,整個社會前進的步伐肯定會減速。

所以我們看到了英國在實驗性的引進中國式教育,並且已經在數學這個學科開始落實了!中國式教育通過「應試教育」強制性的設立了考核指標,保證了最基本的學習質量。雖然歐美教育更自主、更有趣味,但是由於其學習總時長較短、在文藝課程數量上更多,明顯削弱了課程的深度和學習質量。

中國式教育的本質是:

1、學習內容多,知識涉及面廣,且保持一定深度。

2、定期進行硬性考核

3、削弱平時成績,看中大考成績。

而國家如此制定教育大綱,本是為了從龐大的人口中公平的選拔人才,當初也實屬無奈之舉,但卻無心插柳柳成蔭,正好迎合了生產力大幅提高帶來的就業知識門檻上升這個趨勢,再配合中國改革開放、入世的節點,使得接受過中國基礎教育(12年)的人與接受歐美國家基礎教育的人相比變得競爭力更強了!

人類探索世界是從哲學出發,進一步擴展到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能與生活聯繫緊密的學科。

經過科技的不斷積累,到了18世紀,恰好支持蒸汽機的發明,開啟了工業化的大門。之後為了使得機器更具效率,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學術研究的大軍,學科門類變多,單個學科快速分化。現今再也沒人能像達芬奇一樣同時掌握各個學科的前沿知識並推動發展。

在未來必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科研,才能推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人類自從重視科學並發現科學可以創造財富的那一天起,就註定走向了「全民科研」的不歸路。

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問題是,面對快速提升的生產力,伴隨而來的是勞動最低門檻快速上升,從現在的初中會一路躥升到高中甚至本科,就算是曾經在建國僅僅62年後,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99.7% 人口基數在10億量級的中國,有沒有魄力和條件讓目前全國僅有不到10%的受過本科教育,不到四分之一受過高中教育的龐大人口,上升到如今的初中普及級別也是個未知數。

況且,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因為教育的成果具有延時性。

若第四次工業革命在加上還沒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襲來,勞動最低門檻一定會達到高中甚至會上升到本科,你認為教育擴張能跟得上么?

跟不上就一定會面臨大面積失業。

很多人都認為未來會出現更多的領域,更多的工作。我同樣認為未來會出現更多的領域,更多種類的工作,但是不會出現更多工作,而出現的新工作知識門檻都不低。

想要將被取代職業的失業人口轉化到新工作是很難的。

中國目前3億農民工,7億農業人口,就算把3億農民工從農業人口排除,農業一塊也剩下4億人。美國農業人口不足百分之一,把中國耕地的地形算進來,假設農業機械化5%農業人口就夠了,那麼只需要6900萬人。剩下過億的失業勞動力怎麼辦?很多人認為「反正我不會失業」。

在社會巨變面前,我們沒人可以獨善其身。

確實,在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前後,存在一個斷層,會產生暫時的失業潮。這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也有小範圍發生,只不過因為教育門檻提升不大,大部分的舊工作人口就被新工作吸收了。這一次,我們不看世界,僅看中國,這股陣痛究竟能有多痛?讓我們親眼見證歷史吧。

我認為,對於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人,失業的也不在少數。

至於能有多少人能再就業,就得看未來人類能否創造出全新的需求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備選是可控核聚變、量子計算機、基因編輯技術。綜合起來看,現在世界科技發展有這樣幾個趨勢:

一是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大數據、雲計算、高端晶元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將帶動眾多產業變革和創新

二是圍繞新能源、氣候變化、空間、海洋開發的技術創新更加密集

三是綠色經濟、低碳技術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

四是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帶動形成龐大的健康、現代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環保等產業。

由於90後成長的時代是家庭娛樂中心從電視轉移到網路的時代,所以我們身上接受的文化既包含了傳統電視內容也包括了網路內容。

網路視頻娛樂興起初期即是依靠複製電視內容存活,之後才出現了所謂的獨家網路內容。由於受到日本動畫影響,我們這一代人普遍都很「中二」,但是使得我們更多的想起未來,因為動畫作品的超能力,機甲設定都是未來科技。

學習專業知識成本大幅下降,就算你在初中也能看到世界一流名校的課程,自學能力上升。只要你感興趣,總能找到自學材料。

所以我們這一代從小接收信息遠超90前的人,必定會比90前更加優秀,可以說我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批成長在海量信息,最先利用網路變聰明的一代人。

互聯網對我們來說就是第二大腦。90後從小就接受海量信息,處理信息能力更強,隨之而來的就是閱讀量和閱讀速度的增長

當然,自網路嵌入我們生活的伊始,我們這一代人就開始了「思考的兩極分化」,我們的網路生活是伴隨著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的依次興起,這些我都認為是「自媒體」的不同形式的信息分發方式帶來了思想的碰撞。有的人只看不求甚解,有的人看得多想的更多。

綜上所述,世界格局總是處在不斷地變化當中。

後記:

這篇文章的本意並非向大家傳播恐慌(生產力並未真正提高到如此程度),只是想向大家提個醒,一直盡己所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在任何時代都是真理。

本篇文章不是我自己直接下一個定論,而是通過不斷與知友們討論,各路想法相互碰撞的開放性文章。

延伸閱讀:

死者:死者就是死者

知乎用戶:英國脫歐、特朗普上台是否意味著全球格局劇變的開始?


推薦閱讀:

你用多久放下初戀,或者根本就放不下?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如何避免形成(或者改變已經形成的)父母身上的性格缺陷?
在人生一些重大選擇,應該是理性的謹慎,還是感性的勇敢?

TAG:人生 | 科技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