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現象是如何發現的?

一旦對其中的任一個測量,量子對的糾纏態就會彤縮,影響測量結果。

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及證明量子糾纏關係的?


量子糾纏現象的發現是愛因斯坦為了說明量子力學理論的不完備性時舉出的一個例子,文章發表在Physical Review上,說明如果量子力學理論成立,則可能存在這樣一個所謂糾纏狀態,即一個粒子態波函數的塌縮會導致與之處在糾纏態的另一個粒子態波函數塌縮,愛因斯坦等認為這是超距作用,和相對論理論矛盾,所以量子力學的描述是不完備的,這又叫做EPR佯謬。

至於實驗方面,糾纏態的製備和各種測量仍然是現在前沿研究的一個熱點話題,比如塞林格製備光子糾纏態,驗證量子通訊方案的工作,他的學生潘建偉則在糾纏更多的光子對。驗證糾纏態不困難,比如你有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只要測量一個粒子態使其波函數塌縮,另一個粒子應有確定的狀態,只要在選定的正交空間內把這些狀態測量做完備,那就知道最初兩個粒子是否處於糾纏態。比如對於光子,可以測量偏振性質。

糾纏態的製備一般利用各種級聯過程,級聯能級在簡併狀態時,級聯躍遷得到的光子一般是糾纏的。


量子糾纏是推算出來的。

簡單來說,兩個粒子發生相互作用後,進入量子態,其狀態不可知,但如果其中一個狀態被測量,則因為動量守恆(角動量守恆,等等),可以推導出另一個粒子的狀態。

量子糾纏是在EPR佯謬的解決中被提出的,EPR佯謬是個思想實驗:

EPR佯謬


量子糾纏可以從貝爾不等式得到,而貝爾不等式的實驗驗證也早在上個世紀就完成了。實驗上在測量的時候並不是只測一次,而是要對很多複製的量子系統進行多次測量,得出概率分布後看量子關聯是否存在。而你說的態的坍縮並不會阻止我們實驗驗證量子糾纏,因為態坍縮並不是任意的,而是和你測量另一部分得到的測量結果有關的。


將波量子化後,糾纏現象就必然出現,如果糾纏是假的,那量子化就是錯的


建議閱讀《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學史話》


關於科學史的資料自己動手尋找可能會更好。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物質,擁有第三種磁性狀態。麻省理工學院稱之為「液態自旋量子」,他們表示這種新物質將改變電腦的數據存儲方式。

量子自旋液體將有可能消除量子位周圍物質中的污點,而這些污點有可能在量子計算中突然改變數子狀態。英國《自然》雜誌報道稱,液態自旋量子是一種固態晶體,但它的磁態卻呈液態。與其他兩種磁性不同,液態自旋量子的單個粒子磁性取向始終處於變化之中,與真正液體中的分子運動類似。

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Young Lee表示,這種物質內部沒有靜態磁性取向。他說:「但粒子之間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由於量子效應,它們不會固定在某個地方。」 從理論上講,量子自旋液體將有助於數據存儲、改善計算能力,防止量子位的衰減等。

其實,早在40多年前,一支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就已經從理論上提出了量子自旋液體這一概念。但直到2012年,量子自旋液體才首次被發現。Young Lee指出,這種怪異的狀態很難進行測量或者說很難證實它的存在。這是迄今為止得出的最具有說服力的實驗數據,證明存在這種現象。物理學家在最新研究論文中介紹說,量子自旋液體以其電子分裂屬性而出名,但研究人員此前從未在真實物質中發現過這種分裂的發生。這種新的物質形態會導致電子分裂成名為「馬約拉納費米子」碎片粒子。近日,物理學家們已經能夠在兩維物質(類似於石墨單原子層)中探測到這種粒子。

所謂的鐵磁性是指磁鐵或者指南針的簡單磁性。而反鐵磁性是指金屬或者合金的離子磁場相互抵消,它是現代電腦硬碟讀頭的基礎。不過,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它們只有溫度冷卻到一個確定溫度之後才能具有磁性。

普通的磁性物質工作原理是:在磁性物質中,當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電子的行為方式就像是旋轉的條形磁鐵一樣根據磁極進行自我排列。然而,在含有量子自旋液體的磁性物質中,這些電子仍然會不斷起伏波動,即使物質已被冷卻到絕對零度,條形磁鐵無法整齊排列,而是由於量子起伏而形成一種混沌湯狀態。為了探測這種起伏波動,物理學家對實驗物質中的電子進行了觀測,他們發現在量子自旋液體物質中形成的形態與此前理論中預測的結果相一致。

1987年,著名理論學家菲利普·安德森首次提出存在第三種磁態。「自此之後,物理學家便希望製造出這種磁態。過去幾年,我們才在這一研究領域取得進展。據了解,液態自旋量子本身是一種被稱之為「herbertsmithite」的礦物晶體,以礦物學家赫伯特-史密斯(Herbert Smith)的名字命名。

從2011年開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一直對這種晶體的性質進行細緻研究。絕大多數物質都擁有不連續的量子態,量子態的改變用整數表達,相比之下,液態自旋量子表現出碎片式的量子態。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被稱之為「自旋振子」的量子態能夠形成一個連續體。

重要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成果有助於改進數據存儲或者通訊,可能的方式是利用一種被稱之為「遠距離纏結」的怪異量子現象。遠距離纏結是指兩個相隔很遠的粒子能夠同時影響彼此的狀態。此外,這一研究成果也有助於研發高溫超導體,讓這一領域取得新進展。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蘇比爾·薩奇德夫表示:「這是一個重大研究發現,為研究多主體系統內的量子纏結打開了新的通道。」

科學家發現第三種磁性:或是量子計算又一突破


當你向水裡丟進兩塊石頭水面上會出現兩個漣漪在兩個漣漪的交匯處會有一個節點瞬間消失,我們只是看到的水面現象在空中也有這種現象只是我們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用現代手段對其進行測定加密和數據化就是量子糾纏。


推薦閱讀: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背後的科學家潘建偉,中國最大的魅力,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科學家製造宇宙最稀薄的液體,這意味著什麼?
【視頻】「感人」!龍愛會員千里送「溫暖」,老總收衣服收到手軟。丨無路可套
龍愛量子依舊平安?

TAG:物理學 | 理論物理 | 量子 | 量子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