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拉開你與別人段位的,是你的專註力

作者:飛芙陽陽(富書專欄作者)

01

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我們上屆學長的捷報。

一個學長考上了中國藥科大學的研究生。

這個學長我們都認識,而且經常在圖書館自習室的東南角見到。

每次看到他,都埋首於書海,專註於自己的考研資料,一本接著一本。

一年多的時間,很少看見他抬頭的樣子。

一天聽到圖書館的大爺談論學長,「好幾次圖書館要閉館了,人都走光了,就剩他在角落坐著,連我走近了都沒發現。這勁頭,將來一定有出息。」

我想大爺想說的應該是他的專註力。

在做一件事情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件事情的效率和成功的幾率。

就像經常一同去圖書館自習的兩個室友,一個回來興高采烈地談論左邊桌子的同學一直在玩兒遊戲,右邊桌子的同學一直在喝水,後邊桌子穿著高跟鞋的同學走路的時候踮著腳……

而另一個室友卻一臉驚訝地說,我怎麼沒發現呢?

一個左顧右盼,看似在學習,卻時刻關注著周邊事物,一點兒風吹草動都能讓他們的耳朵豎起來,方圓幾里沒有他們注意不到的事兒,而另一個則專註於書本,根本注意不到周圍發生了什麼。

兩者的專註力可見一斑,工作效率自然也天差地別。

期末考試的時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室友成績平平。

而那個專註的同學成了我們眼中的學霸,將獎學金一次不落地收入囊中。

我們以為與別人用同樣的時間,做同樣的工作,就能與別人有相同的工作成果。

殊不知,工作時,兩人的專註力已經拉開了彼此的距離。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用心欲專不欲雜。」

講的就是做一件事,要把心放在一處,僅專註於這件事。

而關注的事情紛繁複雜則會影響做事的效率。

雜念越多,放在重要事情上的精力越少,相比於專心致志投入工作的人,效率自然不同。

這就是同樣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兩個人,拉開彼此段位的原因。

02

我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元帥從小就喜歡文學,特別喜歡讀書。

有一次因為看書太過於專註,而錯過了與家人一起用餐。

家人見他如此認真,就把糍粑和糖放在書桌上。

而他的注意力全用在手中的書上,竟用糍粑蘸著墨水吃了半天。

待親戚發現的時候,他正滿嘴墨水,卻渾然未覺。

後來他的文章經常發表在《文學旬刊》以及其他的刊物上,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一度被王統照所看好。

古人云,專註者,能成大事也。

一個十分專註的人,做事情容易投入,學習力也要比精力分散的人要強一些。所以,學習同一種技能。

  • 專註的人更加有優勢,也更加容易成功。

英語老師上課的時候,無意間透露了她能來我們大學任職的經歷。

當時她和另一個姑娘成功地過關斬將,從上百個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當她談及為此所做的努力時,只給我們講了她在圖書館的故事。

在她埋首學習的時候,從來不知道周圍的人都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誰摔了個水杯,亦或是誰誰誰在秀恩愛。

她眼睛裡能看見的,只有英語專業書。她的心思全部用在了研究英語語法和辭彙上。

因為她總是低下頭專註於書本,總是幾個小時也不變換姿勢,最後頸部出了問題,去醫院戴了半個月的矯正脖套。專註學習於此,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的成功。

而那些沒有被錄取的人,不會知道,他們在專業上,已經被別人甩下了幾條街。

在專業精神上,也被專註的人拉開了段位。

那些具有專業精神的人,有著滾雪球的力量。

隨著知識不斷地積累,過程中不斷地進行重複與精進,也會在某一領域拿到更好的成績。

03

找到適合自己專註的環境很重要。

有些人注意力並沒有那麼集中,只有在特別安靜的環境下才能夠專註做自己的事。

去年冬天有一陣子期末複習,我決定在寢室複習,上午按照去圖書館的時辰開始了在寢室的學習,但是不停說話的室友卻一直打斷我的專註力。

在寢室學習,一上午竟然只看了寥寥幾頁的專業書。

而當我去圖書館學習,一上午就能複習兩章。而且我發現,當我帶著耳機學習時,更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不為其他的聲音分心。

而如果我每天都在不適合我的環境下學習,只會與那些專註工作的人差距越來越大。這就是專註力差異導致的工作效率的差距。

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做事情的環境。

不為其他不重要的人和事分心,只專註於當下的工作,這樣才能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人與人的差距,一開始不會太大,但是每天一點點的差距,長年累月下來,也會變成一段不了跨越的鴻溝。

所以,當你看見曾經與你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如今已經看不見背影。這就是每天一點點的量變所產生的質的飛躍。

放在無關緊要事情上的心思越多,專註重要事情的心思就越少,能夠在專業上的進步也就越慢。

一心想要爬上山頂,和邊爬山邊看風景的人,所用的時間必然不同。

不想要被別人落的太遠,想要努力追上別人的腳步,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找到能夠提高自己專註力的方法,創造能夠全身心投入於重要事項的環境。

專註手頭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才能不被別人輕易的拉開段位。

04

專註的人,只做一件事,並且能夠將它做得盡善盡美。

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書中, 作者提到一個「三英尺定律」。

作者指出,伸出一隻胳膊,從脖子到指尖大概三英尺的距離。

在這個範圍內,限制自己隨手可得的東西。

而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個定律,那就是,在做事時,只把精力專註於以自己為中心的三英尺範圍。

「兩耳不聞窗外事」,正是這種專註精神的體現。

大多數人的智商都在一個相似的範圍內,而那些成功的人,也都是普通人,他們只不過是比別人多了幾分專註。

據說牛頓專註於實驗的時候,曾把手錶當成雞蛋煮。這恰恰說明他一心撲在實驗研究上,已無心顧及其他。

在電燈研究成功後,他又先後嘗試了1600多種材料,並且進行不斷地改進,找到亮度最好,能夠發光特別持久的材料。

這樣才得以讓電燈沿用至今。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多方面都能兼顧的人,往往哪一方面都做不好。

而真正能夠成為某一領域的頂尖人才,把其他人甩的遠遠的,無非是那些專註在一件事上的人。

專註於一件事的時間越多,越容易得到提升。

專註力越強的人越容易用最少的時間將事情做得更好,而三心二意的人往往離成功越來越遠。

馬克·吐溫說,「人的思想很了不起,只要專註於某一項事業,那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吃驚的成績來。」

成功人士一定有著非常專註的精神,他們只是專註於一件事,並做到極致。做到這一點,就能比普通人擁有更高的成就。

作者簡介:飛芙陽陽,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一個熱愛讀書寫字的90後,致力於分享更好的思想,希望與你共同成長。微博@飛芙陽陽,簡書ID@飛芙陽陽。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專註力,可能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
想要get"匠人專註力」, 讀這5本書
你要的專註力提高方法,全在這兒,拿走多少你說了算

TAG:专注力 | 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