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如果不進攻俄國會怎麼樣?雙方會保持合作關係嗎?
我來小答一下這個問題。
答案是: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不可能不進攻蘇聯,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希特勒上台以後,納粹德國的一系列動作都是按照希特勒的意志一步一步實現的。而這些目標和步驟在《我的奮鬥》中說的清清楚楚。《我的奮鬥》中特意提到了德意志的生存空間,德國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開路。那德意志的生存空間在哪裡?德國西面是法國,南面是奧地利,北面是丹麥,德意志的生存空間只能是向東,沿著古條頓騎士團行進的道路開拓,而東面的斯拉夫人也是希特勒所認為的低劣種族,不配擁有生存空間。
當時德國的軍官團和保守勢力最大的想像也就是把德國的疆域恢復到1914年一戰爆發前。但是希特勒特意批評了這種想法,當然他所想的疆域不是一戰爆發前的範圍,甚至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範圍,他的目標是。。。。。全世界。。。。
那既然希特勒對斯拉夫種族如此蔑視,為什麼還偷偷和蘇聯簽訂了和平條約(此條約未公開公布),跟蘇聯甚至一派歡樂友好的氛圍?
這是由當時的戰略形勢所決定的。
希特勒上台後,納粹德國相繼吞併了奧地利,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再往東就已經是波蘭了。而到波蘭這一塊的時候,一方面是英國和法國坐不住了,兩國漸漸窺透了希特勒的野心;另一方面,精明的斯大林也一直垂涎波蘭這塊肉。而德國進攻波蘭後,英法立即向德國宣戰。因此,希特勒為了避免德國陷入兩線作戰,選擇了跟蘇聯合作。也就是說,英法都是大佬啊,得先收拾收拾西線的法國了,但是收拾法國的時候東邊的蘇聯你可別趁火打劫。因此,波蘭嘛,成了砝碼,有利益咱倆分吧。同時,如知友所說,德國還承諾把自己先進的機器設備啊等工業產品出售給蘇聯。
其實 @Lee General 答案中也提到了,當時英法和德國對峙,蘇聯是由自主選擇權的,可以選擇和德國合作,也可以選擇和英法合作。但是當時英法的領導人顯然沒有意識到蘇聯的重要戰略地位,丘吉爾作為自由民主的大英帝國的領導人,對於斯大林的專制獨裁是心懷芥蒂的,當然也少不了蔑視。因此在爭取蘇聯的時候,英法有點愛搭不理的味道,而德國則是派級別較高的官員來談。斯大林多精明,一看英法根本沒有誠意,自然選擇與德國合作了。
但其實希特勒內心是非常蔑視蘇聯,仇視斯拉夫人的,只是為了現實形勢所迫作了暫時的妥協。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法國是個偽大佬,六個星期給打扒了了。而對英國的空戰則不是很成功,陷入了僵持。僵持久了,希特勒坐不住了,反正英法現在也不能構成實質威脅,先把蘇聯幹了再說。
其實,軍國團對於攻打蘇聯是反對的,認為這完全是瘋了。但希特勒就是個瘋子,他一直是按自己腦子裡的思想一步步來做的。
其實二戰中很多疑團都可以用希特勒本人的思想和意志來解釋。例如,敦刻爾克那麼好的團滅英法的機會為什麼沒抓住?為什麼希特勒在打掉法國,英國又獨木難支的時候反而掉頭進攻蘇聯,為自己樹敵?打完了自己好好當獨裁者不好嗎?打到這個程度收手可能成為德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人物了。但是個人的行為和命運是一貫的,是始終的。如果希特勒按我們認為的做法做,就不是希特勒了,也走不了那麼遠。他既然走了那麼遠,就得一直按其一貫性走下去。有興趣的可參考李:希特勒和他的行為藝術。假設希特勒不發動巴巴羅薩,那麼德三和蘇聯的和平狀態,還可以維持三年以上。
這三年里,小鬍子把主要精力用來對付英國和美國。
而蘇聯了
默默地完成三五計劃,
默默完成戰前擴軍計劃,修復大清洗、大擴軍等造成的軍官斷檔
在蘇德貿易和外交問題上繼續和德國扯皮
和英美就對德開戰問題討價還價(和歷史相反,這裡會是羅斯福和丘吉爾求蘇聯開闢第二戰場)
支持下德佔區的共產黨開戰抵抗運動
。。。。。。
最後的結果,大概是在美軍攻入法國腹地,牽制德軍主力後,對小鬍子背刺一把,付出幾十萬傷亡推進到奧得河或易北河吧,然後拉開鐵幕。
至於一個比歷史上少死2700萬人,國土精華區沒有被戰爭摧毀和強制搬遷的蘇聯,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冷戰結局,那是另外的問題了
如果丘吉爾不是歷史上這樣的腦殘
那麼蘇聯會和英美結盟也說不定但是丘吉爾是個腦殘,那就沒辦法了,德國就算海獅計劃不成,英國也撐不下去的。
為什麼說丘吉爾腦殘
【對於邱吉爾的評論,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邱吉爾在廣播講話中已經宣布,任何人或國家,只要反對希特勒就可以得到英國的援助,所以,他應該象他的前任一樣,盡最大的努力去激發德國內部的反希特勒勢力。可是從1940年起,德國反希特勒的人物曾多次努力想得到英國的幫助,而每一次都受到冷遇和拒絕。 [ 作者註:參見李特爾著《德國的抵抗》,第212頁。 ] 邱吉爾對希特勒有一種盲目的仇恨,因此,他把所有的德國人都看作是一丘之貉。這樣,他也就犯了和希特勒一樣的錯誤。希特勒就是沒有在蘇聯人民當中把擁護斯大林和反對斯大林的區別開來。邱吉爾不僅沒有與德國內部的反對勢力合作,反而想用杜黑主義的思想對德國採取戰略轟炸,破壞德國的民族精神。 [ 作者註:參見下面第7節。 ] 第二,根據英波條約,英國政府應該對波蘭盡保護的義務,因此,在波蘭被瓜分,而斯大林的罪惡與希特勒的罪惡一樣深重時,邱吉爾不應該那樣衝動地投入到蘇聯的懷抱中去。他應該等待,等待斯大林向他求援。到那時,他就可以要求斯大林首先廢除1939年8月23日的蘇德條約,要求他釋放所有的波蘭戰俘。只有同意了這些條件,他才向俄國提供援助。 第三,他應該懂得,以斯大林來取代希特勒是既得不到道義上的優勢,也沒有政治上的優勢。而且,事情果真如此,那就不僅在政治上使戰爭失敗了,而且使歐洲的權力平衡也終要操縱在俄國人手中。 凡此種種,都是對政治手腕的一種否定,而在這種否定中,邱吉爾有自己的夥伴,他就是美國的羅斯福總統。 】——《戰爭指導》 J.F.C富勒 &事實上德國進攻蘇聯之前,雙方都有簽署和平協議,而且蘇方更是主動邀請德國軍方參加他們的閱兵式,達到拋出橄欖枝的目的,與此同時,在德國和他國交戰直至向蘇聯開戰前,蘇聯一直在給德國提供例如鋼鐵煤礦稀土等戰略資源,所以如果德國不打蘇聯,短期內蘇聯主動進攻德國的可能性並不大。 然而德國方面卻預謀已久的想除掉蘇聯,從而穩定東部戰線進一步可以和日本回合包夾遠東的剩餘蘇聯部隊。 所以,從戰術上來說,德國不打蘇聯是可以保持一定的和平並且蘇聯會提供德國原料,但是,戰略上來說,德國軍部深知蘇聯對於德國是巨大的危險,所以德國打蘇聯可以說是最為合理也是無奈的選擇,時間線上的必然事件。
很有趣的假設,個人認為這是德三中後期唯二可以在戰爭中不輸的假設之一,由於沒有對蘇宣戰,也就蘇德戰爭的消耗,在戰爭後期德軍依舊會具有可觀的數量及優質質量.本文後面所有推演都是在本假設下可能發生的大概率事件.沒有蘇德戰爭,德軍在後期面對英美有可能的登陸,在法國沿岸肯定會有大量德軍守備,再進行類似真實中的諾曼底登陸傷亡更慘重不說,能不能成功都是問題,個人感覺英美不會選擇在法國直接登錄,而選擇在44年或者45年在挪威或者希臘這些德軍守備薄弱的地方登陸,但這些地方離德國本土道阻且長,境內多山也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兵團推進.然後雙方會在希臘,南斯拉夫境內打成慘烈的消耗戰,因為英美國力及資源上的優勢,而且蘇聯看到英美登陸,也肯定會背後捅一刀,對德宣戰。盟軍最後攻入德國本土肯定只是時間問題。但這樣的情況個人認為至少要等到1947年才會出現。但由於現實中美帝爸爸45年就有蘑菇彈了,為了減少傷亡以及美帝先歐後亞的政策,蘑菇彈大概率會扔到德國本土。此時德國雖然依然擁有大量佔領區,但由於戰爭消耗巨大,底層人民生計艱難,蘑菇彈的戰略威懾力也使高層軍官們知道戰爭已無法繼續,就算小鬍子想繼續打下去也不可能。最後結局很可能跟一戰一樣,未失寸土而先降(議和)。由於英美法吸取一戰教訓,並且需要德國擋在自己前面阻止蘇聯的鋼鐵洪流,戰後不會把德國剝削的太狠,而蘇聯在這場戰爭中貢獻有限,戰後並沒有什麼話語權。因此德國大概率依舊保有奧得河尼斯河以東的國土和東普魯士,並沒有什麼損失,所以德國方面稱之為議和亦不為過。
?【不斷進攻就是希特勒的合法性】?
【感覺希特勒不進攻蘇聯的話,希特勒就要下台了】
【直到今天,德國和俄國都在爭奪兩國之間的20多個緩衝國】二戰後基本屬於蘇聯,今天又基本屬於德國。
德國西面都是密集的發達國家,東面是密集的不發達國家。打誰更容易其實很清楚。
蘇聯當時也做好了進攻德國的準備,沒想到被小鬍子搶了先手……
如果德國不打蘇聯還有一條路先打下直布羅陀,全力支持隆美爾元帥打下北非,另一路從南斯拉夫打希臘,下土耳其,然後得到中東,那個時候就算斯大林想發動大雷雨,恐怕也怕腹背受敵吧
在蘇德條約里,希特勒試圖贏得時間,但是蘇聯人卻加強了對愛沙尼亞和布科維納(歐洲東部一地區,曾屬羅馬尼亞, 現分屬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我現在給大家讀一下當時蘇聯的有關文件,這些文件會對我們有所啟發。先來聽一下伏羅希洛夫元帥是怎麼說的: 「我們現在有時間把自己變成已經混亂不堪的資本主義世界的掘墓者。但是我們必須謹慎行事。德國人一定還不知道,當他們進攻法國的時候,我們就是他們背後的那隻黃鵲。否則,他們就會改變總體部署而進攻我們。
Choponitov元帥寫道:「希特勒的德國與蘇聯之間的共存僅僅是暫時現象,我們不會讓它持續很久的。」Timoshenko元帥則認為他們不應這樣草率;「我們不應忘記,我們在西伯利亞工廠里的戰爭物資在秋天到來以前不會運到前線。」這些都是他們在1941年初的對話,並且秋天以前他們的確沒有充足的戰爭物資。Commisariat兵工廠的報告中說:1942年以前,我們不能提供充足的物資。朱可夫元帥則有一個確切的看法:「希特勒在忙於(準備)進攻我們,他有很好的理由這樣做。 的確,希特勒有很好的理由馬上進攻俄國,因為他認為如果他不這樣做,自己就會受到俄國人的攻擊。朱可夫又加上了一點:」我們在1941年結束以前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修補我們的漏洞,我們還需要18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部隊的現代化建設。」 這個時間表是非常精確的。1939年,在最高蘇維埃第四次大會上,規定了軍官將服役3年,士兵將服役4年,海軍人員將服役5年。所有這些都是在蘇德和平條約簽定以後不到一個月時間裡作出的決定
因此,蘇聯在「和平」的幌子下瘋狂地準備戰爭。1939至1940年間,超過2500個全新的混凝土防禦工事建成投入使用,160個師做好了戰備,60個坦克師進入了完全戒備狀態。而德國僅有10個裝甲師。1941年,蘇聯擁有17000輛坦克,到1942年這個數量將是32000輛。他們擁有92578門各式火炮。1940年,他們擁有的17545架作戰飛機也超過了德國空軍。 這就很好理解他們是在做著怎樣的戰爭準備。希特勒剩下的選擇就只有一個:馬上進攻蘇聯,否則等著他的就是滅亡。
德國一樣是在以戰養戰。之前看過以前報道,作者列舉了一堆數據,意思是說,德國在巴巴羅薩至前,債台高築,國家預算30%以上總在國防,這讓德國的戰車根本停不下來,只能通過不斷的下一場戰爭,獲取資源和經濟。至於為啥是蘇聯,因為德國的陸軍空軍優勢很大,德國海軍始終沒有個戰略性的目標,無非是獵殺運輸船這種打游擊的騷擾。曾有人說10萬德軍就能征服英國,但是一個英吉利海峽,就像我們這的台灣海峽,不是那麼容易跨過去的
蘇聯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真的很不好說,
因為蘇聯確實在軍力上落後德國很多,裝備和戰術都存在一些差距,尤其在大規模裝甲兵戰術上,蘇聯可以說是泡在紅軍士兵的屍山血海里跟德國人學出來的。蘇聯主動進攻,那麼基輔大合圍這種重大戰術失敗很可能依舊會換個地方上演。
(基輔大合圍,蘇聯西南方面軍43個整編師被殲滅,西南方面軍損失66萬人,幾乎全軍覆沒
而作為防禦方的地利優勢在蘇聯發動大雷雨計劃的前提下同樣會成為國防軍的助力,同時作為防守方在情報上也會存在更多優勢,至少保盧斯的軍隊肯定不會再因為補給而損失戰鬥力,也不會察覺不到數十萬紅軍預備隊秘密集結。
(蘇聯軍人慶祝殲滅作為國防軍精銳的保盧斯第六集團軍
作為入侵者的紅軍和作為自衛一方的國防軍在戰鬥意志上也會有明顯區別。如果德軍不打巴巴羅薩,換成蘇聯打大雷雨,真的不好說。最後很可能是初期遭遇慘重損失的投機民族主義者斯大林再次和德國媾和。
(巴巴羅薩計劃
而且德國的核技術雖然在戰略上的研發落後但技術上和資源上都是足夠的,挪威的重水工廠很大程度上證明了德國在核技術上進行嘗試的意願。多拖幾年核彈拖出來進入常規戰爭武器庫也是個很大的變數。
(挪威的秘密重水基地
非常複雜,大家也只能在一兩個自己熟悉的領域討論。全面討論需要很多人合作推演。
最後,我主觀認為很可能會拖出核彈,進入冷戰
斯大林是高超的國際戰略大師。按照德國所處的波德平原這個位置,兩線作戰對德國沒有好處。斯大林以常規邏輯來考慮,所以在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的時候死活都不相信希特勒真的來進攻。而希特勒在思考問題時加進去了個人的民族傾向和一些幻想。有人曾經說過,如果二戰德國和蘇聯能夠聯手,那麼以蘇聯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和無窮的戰爭潛力配合德國的先進科技,美國不是對手,世界都會是他們的。蘇聯要洗刷《布列斯特和約》的恥辱,希特勒要對整個西方開戰迫切需要資源,這兩個國家不會握手言和,誰先攻打誰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問題宋鴻兵老師說過啊。
德國不可能不打蘇聯。
因為,德國沒有石油啊。
羅馬尼亞的油田不夠德國民用和軍用的支出,德國必須要打下高加索油田才能稱霸。但問題是,手下的各路大將都要打莫斯科,打到後面一滴油都沒有,打個毛線。
有坦克,飛機 ,汽車,飛機杯,但是沒有油,那不就模型嗎。
蘇聯有大雷雨計劃,進攻是遲早的事情,而且連俄羅斯歷史學家都承認大雷雨計劃的存在,這基本上就是真的了。
民選政府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執政者不按照人民的期望行動,將會在德國掀起一場關於元首過於軟弱的呼聲,所以很可能導致下台。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英國布爾戰爭時的南非集中營,維多利亞女王是不是一個類似於希特勒的人物?
※如果希特勒19歲那年考上了維也納藝術學院,歷史會怎樣改變?
※「Heil Hitler」是什麼意思?如何翻譯?
※二戰如果希特勒贏了,現在的世界會是什麼格局?
※沒有元首,德國會更好一些么?
TAG:歷史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