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末日: 全球停電?走,水族館吃燒烤去

編者按:你摸黑關掉電視,摁亮手機屏幕充當電筒。門外是鄰居們關於哪兒停電的討論,你漫不經心地換了4G刷朋友圈,一邊在筆記本電腦上點開剛下載的電影。跳閘了吧,你想,最多5分鐘就來電了,可如果電一直沒來呢?

現代社會,停電不過是一則不痛不癢的都市插曲,但在《生存家族》這部電影里,全世界停電,一停就是兩年半。這部矢口史靖導演的末日喜劇片今年一經上映,便拿到了IMDb7.1 和豆瓣8.1的不錯分數,被外界評為「反好萊塢」「治癒」和「魔幻現實主義」。然而,披著日式溫情的外衣,它卻揭露了一種更為緩慢卻殘忍的末日:沒了電,地球不會毀滅,可我們連一天都活不下去。

似乎每年夏天都有這樣的宿命。你從戶外38度的中高火模式里衝進家門,用按核彈發射按鈕的激情敲打著空調遙控器卻發現毫無反應。冰箱門下積著一灘清水,冷凍室里的可愛多、夢龍、哈根達斯和東北大板已其樂融融地變成一堆奶昔。

衝出家門抬頭看,紅色液晶數字屏幕發著無情的光。你知道,又他媽忘記買電了。

21世紀的都市,停電經驗大抵如此。隨便一個支付工具,加上幾分鐘的等待時間,你就可以消除這種尷尬,如同中世紀的巫師,祛除了自己身上一個叫做「停電」的詛咒。

在現代城市生活中,沒有電,相當於你被剝奪了一半兒的人權。馬斯洛需求三角新地基已經穩固,降噪耳機與智能設備讓交流變得不再必要。作為都市的巨大蜘蛛網上一個個節點,只要有電,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星球。

▲201x年的新版馬斯洛三角

那麼,想像這麼一天:你從戶外38度的中高火模式里衝進家門,用按核彈發射按鈕的激情敲打著空調遙控器卻發現毫無反應。冰箱門下積著一灘清水,冷凍室里的可愛多、夢龍、哈根達斯和東北大板已其樂融融地變成一堆奶昔。衝出家門抬頭看……

電錶上……什麼都沒有。

一個突然沒電的現代都市,人將面臨什麼樣的生存條件?這就是《生存家族》整部電影唯一的高概念設定。

停個電而已,聽起來一點兒也不科幻。然而這並非簡單的供電網路癱瘓,而是所有用電器都無法工作——汽車沒法發動,因為火花塞無法打著;馬桶不能沖水,因為供水系統的水泵也需要電力。一切備用電源攜手完蛋。iPhone 僅剩作用就是一塊黑色鏡子,充電寶則光榮晉級為鎮紙。腳踏車搶在食物和飲用水之前,成為最搶手的資源。

《生存家族》的第一層命題即在於——失去電力後,我們會失去多少?

停 電 社 會 學

電力全面喪失,人類文明會變成什麼樣子?10層以上的建築失去實際意義,運輸業退回蒸汽時代,通訊嘛,郵政系統估計要重新復興,騎著自行車、拖著郵包的小帥哥會替代外賣騎士成為街頭景色。城市低矮、擴散、去中心化,星球運轉的晝夜重新成為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節拍器。

照此推演,其實結論很簡單——前工業社會法則的重建

2012年7月30日,從衛星上看,南亞次大陸北部一片漆黑。一場波及人口最多的大停電持續了48小時。人類總人口的十分之一(約6億7千萬)的印度人在黑暗中度過了漫長的兩天。導致這場災難的原因,主要在於印度本身脆弱的供電網路穩定性。

▲ 2012年7月30、31日印度停電事故受災圖,深紅色省份停電48小時以上,紅色省份停電24小時以上

人類對於供電的依賴逐步躍升的年代裡,也有1965年美國、加拿大的安大略區域大停電,1977年紐約大停電,以及2008年初那次凍壞了中國南方人的大停電這些黑漆漆的時刻。因此,你知道,那些寫著國家電網的大樓里,住著的可不只是一堆抄電錶收錢的人。

我曾經最羨慕的一個朋友,在該集團里過著值一天班休息兩天的、令人髮指的公務員生活。然而前兩天,他因為玩手機遊戲耽誤了一次合閘,害得縣城和附近一個水庫停電一小時,直接經濟損失七八位數,處理結果尚不清楚,寫檢查已經把硬筆書法練成了。

失去電力意味著什麼?對個體而言,是黑暗、孤立和危險;對社會而言,則是秩序的喪失與叢林法則的瞬間建立。《生存家族》里標榜秩序井然與溫情脈脈,背後也隱藏著冰冷的現實——超市裡空蕩蕩的食品貨架,路邊一路攀升的純凈水價格,都是在敲響生存成本的警鐘。

《生存家族》的有趣在於,我們能從極小的(一家人)切口中,體會一次現代城市秩序喪失的過程。政府與警察有心無力,居民自己組織糧食與水的統一管理。選擇離開的話,耐儲存超越可口成為食品的第一原則,這就是為什麼殺豬之後要做熏肉和香腸,而不是燉一鍋蹄髈。

個人在片中最喜歡的兩個元素:一是大阪水族館遭殃。觀賞魚類被周遭居民全部捉出來當街燒烤。另一個則是狗的變化。愛狗者的末日幻想里,總有一人一狗浪跡天涯的瀟洒背影。

然而《生存家族》中,被遺棄的狗比人更迅速地適應了新環境。失去依附性,狗狗們迅速恢復了動物野性,並製造了電影中最大的一次危機。兩個元素都體現了生存需求超越之後,人與自然關係的重構,它提醒著我們,高級動物放歸自然,終究也只是動物而已。

所以,真有如此災難來臨,家庭電影的蜜糖絕對是不能相信的。拿夠食物和水,帶上火種與防寒衣物,閱讀重裝徒步野外生存指南。遠離茫然的人群,不要相信任何穿著高跟鞋的生物。必要時,犯點兒小罪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砸碎便利店玻璃,撬開路邊的共享單車,等等。

當你的所有生存計划走上正軌後,可以抬頭看看城市光污染與霧霾退散後,久未謀面的星空。但這時候,小心你兜里的那半截火腿腸,不要被野狗叼走。

農 耕 社 會 禮 贊 一 曲

矢口史靖是個很壞的導演,影史劣跡斑斑,特殊癖好包括用心險惡地質疑科技進步,烹制假冒的熱血青春毒雞湯,扒光妻夫木聰和玉木宏進行花樣♂游泳訓練(《五個撲水的少年》,2001),將孤寡老人假扮成機器人參加科技展(《機器人大爺》,2012),矇騙全世界的男青年在日本的山林小村裡有無數單身恨嫁的長澤雅美(《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等等。

本次《生存家族》,矢口當然不是打算從良了拍個家庭科幻片,而是夾帶了大量的自然主義私貨。簡而言之,矢口史靖質疑信息時代,質疑都市生活,質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孩子、每天拿著掌機塞著耳塞的所有霓虹小青年兒。在這位導演的價值觀里,鹿兒島上釣魚務農,岡山縣裡餵豬種田,才是理想的社會組織形態。

看過《小森林》兩部的人都能體會到,日本政府對於都市年輕人的冷漠疏離多麼揪心——適齡青年沉浸電玩、網路、二次元,結婚和生育率一降到底。一群老人抓耳撓腮沒辦法,只能請一些文藝工作者來,選一位青春偶像,在大熒幕上表演足足兩個小時的種地、烹飪和吃吃吃,號召大伙兒回歸傳統生活。

▲首都高,限速30km/h

相比之下,矢口老賊要陰險得多。《生存家族》整個片子就是一個反大都會的現代寓言。兒子永遠戴著耳機不理人,女兒是玩手機的低頭族,母親收到鹿兒島姥爺寄來的活魚卻不知如何烹飪,老爹則是蠅營狗苟、點頭哈腰的上班族。他塑造了一家子典型的東京病人,然後壞笑著拉下電閘。

黑幕降臨的瞬間,都市成為獰笑的鋼鐵叢林構成的迷宮。經濟體系與社會關係迅速崩盤後,以水、食物等生存資源為根本的叢林法則迅速建立。於是,一家人在高速路上風塵僕僕時,遇到了遠足經驗豐富的公司領導,帶著老婆孩子奔赴鄉下尋找清潔水源,也遇到了蹬著組裝自行車,一身戶外裝備,把末日過成輕鬆度假的家庭。

一切改變提醒著東京一家:社會資源已在停電那一瞬間重新分配。越先行動的人,越會在新規則中受益。

於是,東京一家人暴走東海道線。大阪水族館變身海鮮賣場,都市白領扎入爛泥大戰家豬。這些搞笑場面配合著「在哪兒上廁所」的尷尬,一下下敲打著都市性,直到將其全部消解。很快,挑食的女兒吃下不愛吃的紅豆餅,自閉的兒子發現了電池補充液可以飲用,從而一躍成為家庭頂樑柱。看著一家人有點試探又羞澀地重新回到曾經的家庭關係中,喜劇感後面也是思考——技術讓我們逐漸喪失的家庭結構,是不是人類文明存續的必需品?

▲媽,這不是爸,這是爸的假髮

離開城市,目標是鹿兒島的鄉下。《生存家族》悄悄地在這裡植入了一種多義性——回歸農耕社會,既是生存需要,同時也是都市人精神意義上的歸位。顯然,矢口史靖認同「資源越多,人性越少」的論調。暴走路上,一家人再次放棄了都市人的各種矜持與疏離,重新建立了家庭的體系。「生存」與「家族」兩個詞,在這次逃亡中合二為一,成為了電影給予災難的最終解藥。

溫 水 型 末 日 模 型 試 舉

在《生存家族》中看到人們撤離城市時,我其實在揪心那些走不了,或者選擇不走的人——老人、病人、殘疾人,他們是否會面臨殘忍的拋棄?健全的都市人已經如此灰頭土臉,那路邊會不會有倒斃的屍體?技術退行後,人類撤退的大數據里,一定有被丟棄的小部分。它們標識著文明堡壘高築時的脆弱關節。

但《生存家族》無意做深刻的「撤離倫理」探討,一切的遺棄都被簡化為鄰居在人去屋空之後,門裡傳出的狗叫。公路上依然是一副井然有序的撤離場面,盲人大媽做起了帶人過隧道的生意。哎,家庭片嘛,沒辦法,溫情脈脈一點原諒你了。

兒子摘下耳機,女兒丟掉假睫毛,父親的假髮也隨風而逝。一家人逃到爺爺所住的海邊漁村,與其他倖存的人類一道,過起了男耕女織的傳統生活——男人們出海打魚,女人們紡紗織布,孩子們歡笑著迎接漁船歸來,一派世外桃源的烏托邦景象。

這樣的世界末日,似有溫水煮青蛙的嫌疑。然而,對於早已把動物性喪失殆盡的都市人而言,這種溫水型末日,也許才是最有可能出現的、讓人類從地球上大面積退行的現實狀況。

關於溫水型末日,下面的例子並不一定是最佳,我只是試著模糊地劃清這種末日的類型。它們大概有這樣幾個特徵:

不直接威脅生存。像各種殭屍片和病毒肆虐的科幻電影一樣,災難可以直接剝奪個體生命的,不算。

沒有直接造成毀滅的力量。《哥斯拉》《世界之戰》《火星人玩轉地球》,抱歉這裡沒有你們的座位。

災難開始的烈度較低。《後天》里不打招呼就來的新冰期,《2012》瑪雅人的冷笑話,《聖安地列斯》里的超級大地震,以及好多好多電影里的彗星撞地球,你們先休息一下。

我其實猶豫了很久《時間迴旋》是否應該算在內,但最後還是決定劃掉。《時間迴旋》這種「給地球貼膜」的狀況並未對人類社會的客觀環境有直接影響。溫水型末日,應該是一個基礎條件的變換和缺失,帶來的文明大廈緩慢崩塌的過程。

水溫60°C:饑荒和環境惡化。《星際穿越》里的蕭索世界,來自人類古已有之的常見災難——全世界範圍的糧食絕收。在2008年之前北京生活過的人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人類會被沙塵暴逼得移民太空。不過諾蘭兄弟也沒把這個事情想得太明白,至少Cooper 還在門廊上和岳父喝著需要糧食才能釀造的啤酒。

水溫70°C:不僅是停電。電力喪失本身並不會導致大面積的社會災難,最要命的反而是經濟體系和貨幣系統勉強維持不到100小時後的崩潰,信息世代的瞬間潰散,所有社會地位的重新洗牌——比房產中介成為歷史之夜,流浪漢瞬間成為叢林社會的老司機。

鮭魚子刺身會失去美味價值,大米與泡菜變為珍饈。水族館的海鮮吃完了怎麼辦?《生存家族》是值得收藏的一部教學片。

水溫80°C:全球結紮……?《人類之子》為我們描述了一個頗有些宗教性的溫水末日景觀——人類莫名其妙喪失生育能力,像摩西在埃及降臨十災一般,毫無道理。一人結紮,全球光榮,人類社會面臨一個最多120年的倒計時。

這種水溫並不會像停電一樣瞬間摧毀都市體系,卻會對整個社會產生摧毀性的震蕩——一個種族喪失了生育與撫養下一代的機能,這種「抄底」式的生物性摧毀,讓一切哲學、宗教與成型的價值觀瞬間垮塌。阿方索·卡隆為我們描繪了一副類似今天歐洲的難民潮湧、獨裁泛濫與人性泯滅的環境。

水溫90°C:沒水了。《夢之海》在劉慈欣的作品裡並不算第一梯隊,但我倒是覺得它非常適合拍成電影——沒有水資源的殘酷末世,同步軌道上冰凍海洋的視覺奇觀,以及足夠現實主義的求生題材。

當然,單把末世拎出來,失去絕大多數海洋,這可比停電、核戰爭、殭屍危機之類加在一起還要狠。它基本掐滅了地域性苟延殘喘的可能,而附帶了生態崩潰、氣候變化和一系列的附帶災難,哪個都足夠讓地球變成火星那麼荒涼了。嗯,對,還有相對光明的結局。人類在渴死一大半的情況下瘋狂發展科技樹,簡直是一曲航空航天事業的讚歌。

《生存家族》結尾(既然劇透就徹底一點吧),一列蒸汽機車成為全片最明確的文明復興標誌。我不禁想到,其實電力退行,也只是工業文明的一條路被堵死了而已。或許,這樣一個洗牌一般的災難後,我們會有一個重啟科技樹的機會。

飛艇會重新上天,鐵路繼續鋪設。汽車如同二戰後期的巴黎,加裝煤炭和馬糞燃燒後勉力行駛,新的發明被重新在真正的紙張上設計,鐵砧、皮帶傳動與手工織布機再次煥發勃勃生機。畢竟對於一個物種來說,走100年的彎路太正常了。回到19世紀重新開始的日本,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矢口史靖,這個idea 能拍出來不?

?? | 關鍵詞 |#生存家族##廢土##矢口史靖#

?? | 責編 | 西威主

?? | 作者 | 高小山,大齡犰狳,性溫和,喜床。西壩河畔文字工作者,淡粉色愛的戰士

推薦閱讀:

TAG:科幻 | 废土风 | 矢口史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