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叫「羅德學者」的年輕人,真的能拯救世界嗎?

原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職問」(ID:zhiwen_15)

25歲年輕人的頂峰在哪?如果不考慮身家和身價,大概最優秀的年輕人都集中在羅德學者的入圍選手中。

最近,第三批中國羅德學者名單出爐,四位年輕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其過人之處:

侯逸凡16歲就成為了最年輕的女子世界國際象棋錦標賽冠軍,她至今仍然是女子國際象棋世界排名第一名。

李雨晗是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區的實習生,曾經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與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

曹起曈從小痴迷語言學研究,在滿分2400分的SAT考試中,他不需要任何培訓指導,就考出了2390的高分。

毛曉深耕少數人選擇的國際法研究,以研究員身份為阿姆斯特丹國際刑事司法中心和上海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工作。

而對「一般」的年輕人最暴擊的一點是,羅德學者入選者必須滿足牛津大學的學位項目條件:專業成績前5%,托福110分(小分25),擁有相關的學術經歷等等。也就是說,羅德學者不僅在課外領域相當優秀,還同時都是大學霸。三屆中國羅德學者獲得者均畢業於清北復交以及牛津、斯坦福等國內外名校。

一張「上流社會」的遊戲邀請卡

在「本科生的諾貝爾獎」標籤背後,我們可以把羅德獎學金理解為牛津大學眾多獎學金之一。羅德學生可以獲得近50萬人民幣的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就讀感興趣的專業,這個獎項在全球的錄取率僅萬分之一。

這個獎項的申請里最有意思的流程是晚宴形式的終面。今年的終面在上海一家酒店舉行。

當天晚上,候選人來得很早,到得最晚的一個女生是在晚宴開始前半小時到達酒店的,她正在哈佛大學讀碩士,到達以後,她像其他候選人一樣,開始小範圍地聊了起來。

毛曉申請這個獎學金時還在荷蘭讀國際犯罪理學碩士。為了這場終面,她專門飛回國,在獲獎後沒有多作停留就又回到學校。在候選人里,她是為數不多的穿著褲子的女生——一條筆直的西裝褲子,搭配的是白底襯衫和黑色外套,梳一個利落的馬尾辮。這樣的裝束,常出現在她的各種照片里。

另一位女生李雨晗稍稍化了點妝,只不過在青海三江源晒黑了一點,她的粉底顏色顯得不是那麼自然。

她不是那麼確定自己能選上羅德學者,但已經開始捨不得三江源。自從聽了女神老師的課,她就愛上了山水自然保護,因此本科畢業後,她走進了一個除了自然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地方。如果獲得了羅德學者,李雨晗在三江源的故事將會暫告一段落。

晚宴正式開始,14位候選人和10位評委間隔著坐在兩張圓桌共進晚餐,大概半小時,評委會換一下座位。不像中式晚餐的熱鬧,這場終面晚宴更偏西式,相鄰的3到4人小範圍地聊天。不等評委開口,不少候選人已經像向老師請教的學生,主動向評委拋出問題。

侯逸凡最擅長國際象棋,但她沒怎麼聊這個。她更享受跟其他候選人和評委分享她在智利、印尼等國家支教時的經歷。最有意思的一次,她在歐洲一家幼兒園裡發現老師會用國際象棋來啟蒙小孩子。

其他候選人也很少糾結在自己熟悉領域的話題上,他們更喜歡聊一聊最近的世界政治經濟問題,聊聊在海外交流旅程中的趣事。

獲得羅德獎學金的年輕人,進入的是一個終身會員制的大家庭,這裡邊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總統、麥肯錫現執行長、哈佛大學校長等全球領域的名人。中國的三屆羅德學者獲得的不僅是與他們共同的頭銜,還有定期的酒會交流。

在英美國家,精英族群大多在小圈子內活動。以羅德學者的形式邀請一些年輕人進入精英圈子,事實上是給他們發出一張遊戲邀請卡——歡迎來到世界級的「上流社會」。

也許羅德學者的評選沒有那麼濃重的政治意味,但不可否認的是,雄心勃勃的年輕人進入羅德學者的行列,可以為他們所關注領域的發展獲得更多資源的支持,也可以為各自的國家爭取更多來自國際的關注。

這會是他們此生唯一一次的閃光時刻嗎?

畢業於清北復交,拿斯坦福和哥大的全額獎學金,擁有豐富的海外交流經歷。在得到這個光環之前,羅德學者們早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優秀的年輕人。

如果按一般的習慣,以標籤來「預測」一群年輕人的未來,那麼中國的羅德學者們未來可能是國家領導人、全球偉大企業的高層甚至是創始人、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

聽著這些遙遠的頭銜和標籤,我們多少會懷疑,那張名叫「羅德學者」的所謂上流社會的入場券,會是一張光明未來的直通車票嗎?

我的高中不是一所多厲害的學校,好不容易有一位學長考上了北大,研究生申到了麻省理工。自從他高考完以來,師兄在初中部如何刻苦認真,在高中部時如果邊做學生會主席邊考年級第一,這些故事大概一直被傳頌至今。

但是到拿到麻省理工的offer,他對父母說的第一句話是:「不能在親戚朋友面前主動提起麻省理工,不要跟我說『華爾街』三個字。」鮮花和掌聲他拿得手軟了,但他沒有信心可以承受得起隨之而來的「泯然眾人」。

有一陣子大學生村官、清北高材生去賣豬肉很火,GQ寫了一篇文章《GQ報道 | 耶魯村官秦玥飛:權力的局外人》。在這篇報道中,作者塑造了一個以托福滿分、全額獎學金的身份,畢業於耶魯大學、懷著改變中國農村的熱望的「大學生村官」秦玥飛,他憑藉一己之力籌錢、修水渠、修馬路,可他終究是無力的。

村官沒編製,沒權力,在村子裡又是外來人,哪裡有資源給他去推進任何項目,村裡人覺得他是來鍍金的,他覺得是湖南耽誤了他,他突然有點懷疑自己此行幾年的意義。

其實不管是秦玥飛,還是中國大陸去目前已有的12名羅德學者,還是一批又一批的世界名校全校獲得者們,他們也許都暫時放棄了最賺錢的投行、諮詢、商業律師等等康莊前程,轉頭投身於農村建設、自然保護、少數族群利益等等缺乏資源和關注的領域。

此刻他們站在了所謂頂端,是方圓十里的家長嗑瓜子時都會聊起的「好孩子」,是小學中學大學校友都引以為傲的學長學姐,但以後呢?全球8000名羅德學者,在10年後,是否還在當下的領域裡繼續兢兢業業?是否真的能為這些少數派議題帶來改變?

我們想知道。

在外界對秦玥飛的評論中,知乎上有一個秦的朋友@zou johnny在結尾這樣說道:

「話說,你知道誰是"局外人"嗎?"我們",鍵盤俠的"我們",每天如喪考妣地撻伐生活的不公,卻又不會因此而作任何改變;每天帶著有色眼鏡看著有理想的人,以為他們是"利慾薰心"的自我陶醉者;每天質疑著國家的一切,卻在自己擁有不對稱利益時,狠抓不懈,如獲至寶;每天在朋友面前高談闊論,卻又因為小小的挫折和別人有意無意的中傷而中斷任何有意義的嘗試。

這大多數"局外人"構成了中國輿論光譜里有趣的風景,而所謂精英主義的"政治正確"彷彿讓人飄飄所以,每天周遭談論的都是虛無縹緲的"估值"、"收益率"和"套路"。如果秦玥飛是"局外人",那難道你們真把自己當"盛世的螻蟻"了?

人人都知道投行、諮詢、金融能讓這些天之驕子走上人生坦途,那是普世價值,那是成功標準,羅德學者獎學金是在這個普世價值之外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套價值取向。

可能暫時沒錢,可能前途不明,但卻是真正地想要為改變世界做一點什麼的。

是不是真的能改變世界,不重要。

告訴你世界上還有人想要為改變世界而奮鬥,這很重要。

-END-


許多同學私信我一些求職上的問題,時間有限不能逐條回復,抱歉抱歉!如果有求職方面的難題可以加我的同事,職問職業發展諮詢師Max的微信號:Maxdxh ,歡迎騷擾~ 更多四大、諮詢、法律、投行等求職乾貨分享歡迎圍觀微信公眾號「職問」


推薦閱讀:

誤入空哥空少的職業?(( 論從事一個喜歡的工作與成功))?
閑言碎語就要講
我是物理師範生,我不想當老師,還有兩年時間,我能積累哪些東西,逃離教師這個行業?
南京能動少兒英語和瑞思學科英語都給了我offer,職位是少兒英語老師,我應該選哪個?

TAG:罗德学者项目罗德奖学金 | 青年 | 职业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