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在說話、寫文章時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並不是說的話不多,而是感覺自己沒說到點子上。
詞彙(辭彙)量小,不會恰當的挑選並運用詞彙,組織語言的能力不強。建議:
1. 多看書,仔細揣摩別人如何駕馭詞彙。
2. 多交流,在交流中盡最大可能表述自己的意思,至少是最相近的那個意思。
3. 多寫寫,寫日誌是個好習慣,不需要專門去寫小說編故事什麽,就是試著記錄描繪自己經歷的一些什麽,或者一些小感想小感觸。不拘字數多少,不拘文體格式,每天寫點就好。
4. 多思考,看見什麽,聽說什麼。一首歌,一部電影,一個人,一件事,一處風景,一個問題,不一定用筆寫下來,多想想自己的感受,多思考一下,試著在腦海裡挑選合適的詞彙去描繪,並組織成句子,這個會很有幫助,還能在無聊的時候打發時間。比如我就經常在排長隊的時候,就在腦海裡組織語言描繪前面站著的歐巴桑或者小正太,自娛自樂,也是蠻有意思的。
總之,概括成一句話:多讀多說多寫多思。就坐在那兒愁著,是愁不出那妙語連珠,下筆如神的境界的。********************如何操作*****************************
一. 平時經常開啟預設模式。先抽乾貨,再潤色豐富。
回顧過去,有哪些表達欠佳的場景?昨天的小組討論大家沒聽懂,上次給朋友的建議沒被採納...展望未來,有哪些需要表達的場景?大到面試,小到勸父母別總催婚...那麼一個人散步的時候,背著書包去教室的時候,無聊的時候,想想在這種場景下,怎樣表達效果會更好:
1. 把自己的幾層意思用腦子也好,用筆也好,羅列下來。2. 就著這幾層意思,自己嘀咕出來。3. 感覺不好,再來一遍。如此反覆到自己滿意為止。
時間久了,練得多了,這個過程會越來越快。而遇到需要你即時反應的情況,也會比之前鎮定許多。
寫文章同理,先確定文章結構,再豐富內容,最後修改調整。
二. 觀察總結。
聽過你信服的表達,看完你贊同的文章後,別急著走開。想想對方是怎麼說/寫的,主幹是什麼,又是如何豐富枝葉的,如果換成自己,哪些方面是自己沒想到的,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模板套用**************************
起步版:開門見山亮觀點—&>逐一闡述—&>總結式收尾。
我想說三條:一。二。三。一。XXX二。XXX
三。XXX這就是我想說的三條:一。二。三。進階版:啟發式引入—&>深入拓展—&>呼應式/升華式收尾。(舉例:柴靜《穹頂之下》)
我想大家都遇到過這種問題,很困惑對吧?那它是怎麼一回事呢?XXX怎麼解決呢?XXX以後再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就不難了吧。/相信這麼做,未來會更好。***********************完**************************掉到河裡的時候,大家一般會喊,
「救命!」
而不說,「水很涼,我能游泳,但不會換氣,手機不防水,大家來幫幫我,還急著回家吃晚飯...」,因為時間不多了,只能說最重要的話。
試著用最簡短的話,表達你的想法。如果只能說三句,你會說哪三句呢?
多做做這樣的練習,有助於理清思路。謝 @frida lee 邀。
確實在我看來,準確的說清楚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裡面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小tips,說話的時候如果注意一些,慢慢的就能表達的更加清晰了。正如下文。
這個問題要分為兩類,當面的情況和文字上的情況。
當面的情況:
總述。當面的時候,對方能看到你的臉,能聽出你說話的語氣和重音,因此表達清晰是要容易一些。具體如下:1、在每句話中,盡量區分出重音和非重音。例:你今兒穿那件新衣服了么?
重音在「今兒」,和重音在「那件」,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重音在「今兒」:著重問你【今天】是不是穿了。重音在「那件」:著重問你今天穿的是不是【我們說話雙方彼此心知肚明的那件】衣服。有重音,對方就能很了解你的意圖。再例:我跟我這女朋友在一起四年了。重音在「四年」,是很正常的一句話。重音在「這」,好像信息量就略大了。是吧?2、咬字清晰。
3、熟練掌握你和對方交流所用的語言,一般是普通話。
在方言中表達一個意思,和用普通話表達同樣的意思,可能會不同。我是北京人,上了大學之後學著用普通話的邏輯去和別人交流,自身的體會是,和北京話有挺多不同的。4、判斷語境中哪些是對方【和你一樣同處於同一環境而自然而然的知道的】事情。
在說話中,邏輯是很重要的。有些邏輯鏈條中,你省略了其中的某一環,對方可能就不懂你的意思了。這種時候,盡量完全的表達整個邏輯過程。【後天我要和妹子去看電影,可是我老舅明天要來。】這種話可能和恰當的人說,是可以懂的。但是如果對方並不懂,他可能會覺得你這兩件事不衝突,畢竟一個明天一個後天。所以呢,正確的說法是這樣:【後天早上我要和妹子看電影,可是明天我老舅要來和我喝酒,估計會喝一宿,第二天肯定是起不來的了。】這時候就都能明白了。就是說,省略的話越少,表達的越清晰。
不要怕費口舌,把話說明白比少說幾個字更加值得。
然後是文字上的情況,這個就複雜的多。
總述。文字上,對方看不到你的任何錶情,聽不到任何重音,只能從冷冰冰的文字來理解你的情感。所以這時,說清一件事要比當面更難。也正因如此,很多語氣上能表現的話,只能用文字【直接地】表達。具體如下:1、儘可能多的不省略副詞!形容詞!各種定語和狀語!
例:2、儘可能多的在指示代詞後面明確表示指示的是什麼!
例:這個理論用在這兒我覺得不是很嚴謹。那個理論我覺得雖然也不是那麼嚴謹,但是它有更加廣泛的適用性。這個「它」,指的是哪個?這個理論用在這兒我覺得不是很嚴謹。那個理論我覺得雖然也不是那麼嚴謹,但是它有更加廣泛的適用性,所以【那個理論】更能描述這個問題。
這個理論用在這兒我覺得不是很嚴謹。那個理論我覺得雖然也不是那麼嚴謹,但是它有更加廣泛的適用性,所以我想【這個理論】的不嚴謹性可以忽略,這個理論更加合適。所以正確的說法是,這個理論用在這兒我覺得不是很嚴謹。那個理論我覺得雖然也不是那麼嚴謹,但是那個2號理論有更加廣泛的適用性。
3、盡量少的省略主語和賓語!最好不省略!
例:4、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例:(男女朋友關係)——這個講座好麻煩啊,時間剛好在飯點,而且要走好遠。——那就別去了。——可是我好想去,你竟然不讓我去。。。你怎麼能這樣。。。這個例子中,第一個說話者的說話方式就不好。如果這樣說:
——這個講座好麻煩啊,時間剛好在飯點,而且要走好遠,但是我好想去,我要不要去呢?這樣就好很多。5、明白對方要的是什麼!
例:領導想要改一個宣傳文稿,想要把最後兩頁放到同一頁。而我沒什麼時間了我要下班回家做飯看孩子。於是我說:領導,這樣不好改啊,排版會很困難。我不如說:領導,這樣不好改啊,改完了我們 logo 和宣傳字體就變小了。再例:談一個項目,我們有某些領域(不妨叫做領域A)的科技優勢,但是對方比我們更強大,對方想要利用我們領域A的優勢來發展該項目。
於是我說:您好,這次合作我們需要你們在xx,xx,xx,方面給予支持,我們才能貢獻出我們的科技成果。我不如說:您好,這次合作我們可以提供我們的成果,但是這個成果需要一些技術的支持,所以您能不能提供xx,xx,xx方面的支持呢?【進行一下綜述。】
在說話時,覺得自己說不清楚話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況。但是這種情況可以被很大程度的避免,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不省略,多表達。教師之間有這樣的說法,學習的過程,先把書學厚,再把書學薄。
很有道理。而用在這裡,我想說,先把話說多,再把話說少。說多,是為了把話說到位,說到點上,說的別人能懂。等這個階段差不多了,再學著把話說精鍊。想的明白,就說的明白。
以上。謝邀
我自己的經驗當中,變的善於在說話、寫文章時準確表達意思,多少是人生修鍊的一個旅程。
第一步,你要想表達才行。不管你有多少可以表達的東西,如果對表達沒什麼慾望,那麼你壓根就不會上路。我們表達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別人更好地理解我們,所以表達慾望的背後是被理解的慾望。想要讓自己更善於表達,看看你是否渴望被理解。我在留學的時候一直寫博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獨自在外非常的寂寞,少有可以對話交流的朋友,所以非常缺乏那種被理解的感覺,於是就一直堅持寫東西,並且希望有一天誰能看到這些文字,從而能夠理解我。
第二步,你所表達的東西對你來說很重要才行。如果我們表達的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們可能不太會在意別人是否有準確理解我們的意思。如果你寫的東西是你內心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個你非常關注的話題,那麼你就會更加努力地去表達。比如我寫博客的時候,兩個最常見的話題是我的個人成長感悟以及心理學學習的心得。對我來說,別人可以不了解我其他的一切,但是這兩方面是我最希望可以表達,可以被理解的部分。
第三步,剛開始嘗試表達時,你會變得很羅嗦。當你有表達慾望,又有重要的意思要表達時,會有這樣一個過程,你會很想把一切思緒事無巨細地全部描述解釋清楚,不願意放過每一個細節。當我回顧自己當年的文字是,就會發現自己大段大段的嘮叨,非常冗長,看著都覺得累,但是寫的時候渾然不覺。不要害怕這個狀態,表達冗長羅嗦在我看來是一個必經的步驟,是你表達慾望被激發的必然結果。
第四步,你會開始讓自己變得言簡意賅。羅嗦的好處是大量表達和訴說的空間,讓你感到酣暢淋漓毫無保留。可是慢慢地你也會意識到,羅嗦雖然很爽,但是從接收者的角度來說體驗卻不太好,所以反而是影響了你被理解的。有不少朋友卡在這一步,認為自己不被理解是因為表述的不清楚,所以加大了表述量,其實是因為別人閱讀/聆聽體驗不好,所以給你的反饋讓你覺得你不被理解。
我自己的博客,讀者開始慢慢多了之後(尤其是我那個新聞業的處女座老爸),也慢慢開始感到了讀者閱讀體驗的重要性。在他人的建議提點以及自己的反思嘗試之下,讓自己的寫作和表達風格由詳細豐富冗長過渡到清晰精彩簡練。這一步我認為是最有挑戰的,因為你在有意識地改變自己表達方式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改變你自己的性格和自我認知。大家都會對改變自己有些不情願,所以能否堅持下來就看你的毅力和決心了。
第五步,找到個人表達中高於個體的價值。隨著表達方式的不斷進化,你會開始慢慢發現自己所表達的東西,不光可以讓你更好地被理解,也會影響甚至改變一些人或事。有些人能從你的表達中找到理解與共鳴,有些找到鼓勵和信心,還有些找到啟發和靈感。總之你會慢慢意識到你的表達,意義不僅在於個人,你會慢慢發現文字的力量,是一種不經意之間的觸動。
在擁有這種力量的同時,你也會感受到責任感。你會明白自己多少肩負了去為周圍的人帶來積極影響的責任。我想很多在知乎上分享和創作的朋友,都能夠理解這種感受。走到了這一步,你將會有更強的動力去雕琢自己的表達能力。
這是我關於表達的心路歷程,我認為你也走過這樣一段路就夠了,至於技巧方法,那都是點綴在路上的各種花草果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採摘。溝通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所以我們看到那麼多的電影、文學作品、公益廣告都在談溝通問題,但依然是個難題。特別是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的溝通上,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禪宗有言: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時間關係,我覺得【曾仕強】先生談到的一個說話和傾聽技巧很受用(大概意思如下):
- 說話的時候,要照顧到聽者,所以要注意方式方法;
- 聽別人講話的時候,不要太在意他的形式,更關注他的發心和內容。
總之,一切的語言和思想源於心,心的問題解決了,便是晴空萬里,所以,最重要的是:
用【真誠的心】,這是最基本的。
僅供參考。
最近很少上知乎,剛剛才看到題主的邀請,抱歉!
大致瀏覽了一遍各個回答,從理論上來說,也就是這些了。不過,還是想針對題主的問題嘰歪兩句,算是續貂。語言藝術確實是個綜合藝術,需要長期積累、訓練和實戰。所以,360度無死角的訓練和積累無疑是必要的。但是,考慮到題主的問題僅僅是「怎樣才能在說話、寫文章時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得太大而全,艱而深就有點泛了,不如就題論題給些「小而美」的建議:
1、就像寫廣告文案,其實是兩個層面的問題:說什麼和怎麼說。題主的問題更偏重於說什麼。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你自己首先想清楚自己想表達的意思,或者說,你自己的想法是清晰的、明確的,而不是含混不清的。
這句話看似廢話,其實不是。很多人在寫文章或說話時,往往並沒有真正弄明白自己的意思,所以談何準確表達?當然,也有很多是寫應景文章,或講場面話,這種時候講不清楚就另當別論了,打哈哈,其實也是一門藝術(但與題主的問題無關了)。2、在明確自己的想法後,如何準確表達?就速成的辦法來說,就是整理清楚邏輯,同時別說廢話,最重要的,要像跟人聊天似的用最直白淺顯的話說出來。俗話說: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用心思考一下,抓住自己 要表達的核心點,提綱挈領,爭取言簡意賅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最可怕的是,用複雜的辭彙來表達淺顯的思想。很多人不幸都犯有這個毛病,特別是在提起筆來寫文章的時候,會在心裡時時告訴自己:我是在寫文章了,要有文采,要光鮮亮麗。結果卻成了博士買驢,廢話連篇,不知所云。本人看過太多平時說話還挺利索,一寫文章就思路混亂,東拉西扯的人,我認為其中大多數都是犯了這個毛病,一拿筆就先端著了,結果,連人話都不會說了。反過來講,只要不端著,把態度放平實,只要會說人話,就能基本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從長遠功夫來說,多看書是必須的,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準確表達,倒不一定要看多少純文學的書,而是看一些偏理論說明的書會更有效(是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某個領域)。尤其建議多看外國人寫的這類書。我發現,老外在說明一個事情的時候,通常講得比中國人更透徹,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裝逼,實話實話,有一說一,同時會認真思考清楚問題的前因後果,方方面面,所以能夠讓人看得更加明白。我明白你的困惑,但能夠一語道破我覺得並非表達能力的較量,而是在某方面經驗豐富程度的較量。
一個人在自己所經歷過的事情上,是本能的有思考和總結的,假如再能刻意的去思考和總結,那就更好,於是當遇到別人類似的經歷的時候,你才能夠一語道破,因為你明白他想表達的是什麼,你經歷過。
反過來說,如果你沒有這個經歷,你的表達能力再強,最多就是別人會認為你說的很精闢,但並不一定在點子上,因為你心裡壓根不明白對方想表達什麼。
至於方法論上的東西,其他樓基本覆蓋全了,我就補充一點:真正投入到生活中去,把每一次體驗都當做自己寶貴的經歷去挖掘,而不是由著情緒蒙蔽自己的五感,忽略了體驗本身。
你的障礙不在表達 在理解放鬆 不要帶著自己固有的模式理解別人然後做出回應寫文章覺得自己沒說到點子上那是抓不住中心思想 ?還是缺乏理解的深度 廣闊地呈現你自己樓主意識到這個狀態很好這說明你的意識、無意識和潛意識正在開始溝通看看 《西藏生死書 》 或者宗薩仁波切 或是克里希那木提的書
不是,我覺得自己也總這樣,不過在看書時總有種感覺,就是那些文字能把我說不出來的意思很好的寫出來,非常簡單的幾個字就能表達清楚,我這才發覺原來是自己讀書太少。
書讀少了 思考的少了 說的少了 人見少了 磨練的少了 知道的少了
謝邀。
首先是多多看別人的習作,試著模仿著寫寫. 還有就是建議你,寫作文不要想太多,不要想著怎麼修飾啊,怎麼用技巧啊,就像平時說話一樣,想到什麼就寫下來,對於題目有什麼看法都先寫在紙上,最後再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所以寫作文最多的時間是用來想,而不是用來寫,對一個題目有了自己的看法,就把作文稿紙作為一個"人",把你的想法說給他聽就可以了,不要計較太多什麼文字怎麼樣啊,用了什麼花哨的修辭手法啊,一片作文的靈魂是你個人的看法,你的想法,而不是花哨的"外衣".
作文重要的是內容,有了充分的內容以後進行再一步的加工就容易多了. 我想你平時說話別人聽不懂也許是因為說話有時候思路會比較亂吧,那作文的時候就正好能補足你這一點,把紛繁的想法先寫出來,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整理. 試試看哦,再有什麼地方有問題呢,歡迎再來提出,我們可以做進一步的討論,但是首先是,要去嘗試.提高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只有循序漸進,長期訓練,作文水平才可提高。 如何提高作文水平 作文是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
在教育教學中作文教學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作為一個專門的項目來訓練,但實際上作文教學從小學一年級的寫一句話,寫一段話就已開始,然後年復一年,作文教學直至中學,大學乃至社會領域中;但就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這一問題卻一直困撓著教師和家長,也是人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在此我對如何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談談我的幾點初淺的認識。
一、培養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由此可見,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在寫作中有一種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創造各種機會,激發對作文興趣,逐步養成愛動筆的習慣。
首先,結合閱讀教學培養語句興趣。課內和課外閱讀,則可以擴大知識領域,豐富作文的內容,教材的每一篇課文,特別是習作例文,其布局謀篇,遣詞造句更為典範。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稍加留意俯拾皆是。如《瀑布》中的「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讀之,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一種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由然而生。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繼續和延伸,也是課內活動的補充和發展。魯迅先生說:「必須像蜜蜂一樣,採過很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利用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廣泛涉獵。以博覽為基礎,以精讀為目的,以筆記為要求,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讀物,進行具體指導;並結合實際定期不定期組織各種閱讀活動。如文學作品朗誦會,讀書心得交流會,調動閱讀興趣,發揮課外閱讀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荀子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如果能把讀到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一一摘錄下來,時常溫習,在潛意識裡,對文章的遣詞造句產生愛意。愛之則親之,親之則效之。日積月累,定能厚積而薄發。
其次,結合活動課培養日記的興趣。對作文的認識由模糊至清晰,由於所寫的又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情。因此寫起來,不再有「無米下鍋」之感,而是感於外物,不吐不快了。一下子從「要我寫」的強求之感面變為「我要寫」,欣欣然奮筆疾書了。這樣用我手寫我口,可以放開手腳去寫,使禁錮的思想得解放,訓練的氛圍寬鬆,從被動作文向主動作文的方向轉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自覺,自願的做讀書筆記,記記生活趣事,寫寫心得體會,那作文之泉的活水就會源源不斷的匯成渠中的淙淙泉水。待到作作文時,各種豐富、翔實的材料一呼百應,信手拈來,有利於提高作文水平。
二、弄清有關作文的三個問題。對作文有了興趣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有了興趣以後,就會有一種把自己所收集到的各種素材一吐為快,寫成作文的慾望。但寫之前還得弄清作文是怎麼一回事,即「寫什麼」,「怎麼寫」,「怎樣寫好」的三個問題。 1、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因為作文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創造性活動;因此,一開始接觸某一種習作文題,總是感到無從下手,也就是不知寫什麼好。在這種情況下,
1、要解決一個「寫什麼」的問題。比如:以記事為主的文章就要懂得,必須寫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而且經過是重點,要詳細的寫;結果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又比如,記一次活動,要懂得必須寫清楚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參加的人物,活動的結果。以寫人為主的文章,必須抓住人物外貌,語言,行動,性格等特點來寫。寫景的文章,必須抓住景物的位置,景物的特點來描寫等。這就是說每一種類型的文章首先要明確寫什麼。也就是給文章搭個架子。
2、解決怎麼寫的問題。在明確「寫什麼」的基礎上,要解決「怎麼寫」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布局謀篇的問題。布避謀篇不外乎兩點要求:一是條理清楚;二是層次分明。所謂條理清楚,就是要把材料有次序的安排好;所謂層次分明就是要合理化分段落;要做到這兩點,就得動一動腦筋,把已經選好的材料進行比較比較,分析分析,歸納歸納,哪些先說,哪些後說,哪些放在一起說,哪些分開說,哪些多說,哪些少說;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讓讀者有一種通順流暢的感覺,這一步解決了言之有序的問題。
3、解決「怎樣寫好」的問題。要有突出新穎的立意。最大化利用平時所積累的知識句子。一個優秀的開頭和一個完美的結尾,是作文亮點。怎麼寫好還是得靠自己。
弄懂這三個問題,認清寫作的本質,有利寫作水平的提高,但就如何提高寫作水平,一定要按其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不會到會,由會到精,這樣一個客觀發展的訓練過程。並結合其他方面的訓練。
三、作文技能的訓練。有了興趣,弄懂了寫作的本質以後,接下來就應進行作文技能的訓練,即進行「體、察、讀、寫」四項技能的訓練。
1、「體」(積极參与,體驗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有目的深入自然,社會,家庭等體驗生活,積极參与各種活動,勞動。正如毛主席所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新口嘗一嘗。從新身經歷的實踐活動中得到直接的感性認識,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讓我們的作文「有米可炊」,這樣寫起來才得心應手,寫出生動,具體,真情實感的文章。
2、「察」(教給方法,仔細觀察)記敘文寫作的起點是觀察和形象思維。從指導觀察入手,有利於訓練學生的觀察,表達和理解能力,為此在作文學習中要在觀察人物,事物,景物上下功夫,學習觀察的方法,學會觀察的本領。一是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景。二是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②按順序觀察;③選角度觀察;④按特徵觀察;⑤觀察要有科學依據;⑥發揮聯想。
3、「讀」(博覽群書,吸取精華)讀是學習作文的一條重要途徑。通過博覽群書,可以從書中吸取精華,學到寫作技巧,豐富寫作的內容,寫起作文來才能得心應手。正如唐代詩聖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此我們在作文學習中要強調「讀」的環節,著重從三方面入手:(一)粗讀課文,通過學習寫作的方法,優美的詞句的摘抄,對精彩片斷的背誦,結合課文進行仿寫練習,訓練寫作技能。(二)讀課外書。可以豐富知識,積累作文材料,還可從中受到思想教育。在書籍的海洋里遨遊,吸取豐富的科學知識。(三)學習方法。①摘錄式。讀書時把書,報上精彩的,有意義的,富有哲理的優美詞句,重要的片斷摘抄下來;②體會式。把心得,體會或認識,感想聯繫自己的實際寫下來;③提綱式。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④批註式。把重點語句和重要內容用圈,點,畫等符號勾畫出來,在空白處寫上批語,心得,體會或意見;⑤卡片式。用厚紙剪成大小一樣的卡片,按照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分門別類的摘記下來。
4、「寫」(積累素材,寫活作文)在「體驗生活,仔細觀察,精讀書籍」的基礎上,豐富寫作內容,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指導過程中,採取「三不限」的形式,即:寫作形式不限,篇幅不限。寫作訓練具有廣闊的空間。 「寫」的訓練過程中,要特別注重自能修改習作的訓練。「三分文章七分修改」,修改不僅是寫好作文的重要步驟之一,也是綜合運用寫作知識的實際鍛煉。
綜上所述,從「體、察、讀、寫」四個方面訓練作文技能,在實踐中獲得新知,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只有以興趣為基礎,認識作文的本質,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加強對作文技能的學習及作文訓練;並且循序漸進,長期訓練,你的作文水平才可能得到提高。
相信你在作文水平提升時,你的說話成文都不成問題。
謝邀。。。作為一個在知乎長期潛水的人,第一次被邀也是蠻受寵若驚的。。。好的下面我們開始正題~說不到點子上,只有大概的意思,這算是寫作中比較麻煩的問題了。這個問題的起因一是在於用詞不精,二就是沒有邏輯性。首先,我覺得一個人讀過多少書往往並不等於他最終所可以積累的辭彙的多少,比如有的人會舉一反三,看一本書的收穫就會比別人大很多,有的人呢就只是看多少記多少了,當然,如果你一邊讀同時還一邊忘的話,麻煩出門左轉500米找棵小樹自行了斷=.=。。。以英語舉例,delight和happy有什麼區別?答主你這是在逗我啊,這不都是高興的意思么?!其實是有區別的,delight所表達的語氣是要比happy強的,程度也更深。所以對於用詞不精,我建議的解決方法是,每當看到想積累的辭彙時,不僅僅是去積累,還要去發現和它意思相近的詞,或者區別於程度,或者區別於語境。積累的多了,什麼情況用什麼詞自然也就會心中有數,更容易說到點子上。另,建議題主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疏遠網路書籍,愛上現實文明:-)第二個問題是關於邏輯條理性和框架結構的問題。。。怎麼說呢。。。這個就真的因人而異了。不過也是有解決辦法的嘛~這個就簡單多了,比如說平時讀書時多多去概括一下文章主要內容就很有用啊。抓住文章的中心,查看它的條理,既可以鍛煉自己的邏輯,同時還能積累一些寫文章有條理的方法,一舉兩得啊~還有另外一個速成法,啥呢?讀古文。讀古文是提高條理性最快的方法,文章已經短小精悍了,你能看懂當然是會讓邏輯性也跟著一起直線上升的啊~嗯。。。個人覺得《戰國策》不錯。。。回答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到題主啊O(∩_∩)O
謝邀。我認為寫文章最重要的是邏輯,其次是辭彙。理清思路有重點,不要面面俱到。提升自己的辦法:多讀,多寫。無捷徑。
1 ,推薦公眾號『壹心理』
信任是溝通的根本2,解決情緒是溝通的前提3,溝通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4,邏輯是溝通的根本線索謝邀題主想問「說話或寫文章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話和寫文章在我看來其實略有不同,容後再表,我們先看什麼是準確。準確在百度上的解釋:漢語詞語,基本解釋為嚴格符合事實、標準或真實情況;與實際或預測完全符合。可以看到「準確」的強調點在於與事實相符,按照這個標準「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意思就是心裡怎麼想的,嘴上或者筆下就能表達出來,且與自己心中所想相差無幾。舉個例子,張三問李狗蛋:你今天早上吃飯了嗎?李狗蛋:吃了。回答很準確。張三又問李狗蛋:吃的什麼啊?狗蛋:油條豆漿。回答還是很準確。我們發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的閑聊,大多數情況我們都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對事實的陳述判斷。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也有不知道怎麼說或者覺得自己說不到點子上的感覺。我覺得原因有這幾條:1.缺乏描繪細節的能力現在讓你描述一下自己的爸媽,或者老師同學的特點,你會怎麼說?身高體重?寬臉圓臉?平頭草寸莫西干?雀斑痦子有傷疤?這些都是描述一個人的形象特點,但是把這些特點放在一起就是你要描述的人了嗎?不一定,但是你要是能描述的仔細一些,效果肯定更好。比如雀斑是長在鼻子附近還是臉蛋附近,笑起來嘴朝哪裡歪,等等。具體描寫可以參見如《包法利夫人》,《歐也妮葛朗台》,《天龍八部》等等,這幾部作品裡都有極精彩的外貌描寫。當然,僅僅通過外貌特點來描繪一個人有時感覺不夠豐滿,所以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上中學時聽出耳繭的「用能夠體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小事來描繪一個人」,典型代表:朱自清《背影》。這其實是我更推薦的一種方法。因為剛才說到大多數人在陳述事實的時候多半能做到準確,所以當我們用講述小事的方法來刻畫人物時就容易做到既準確又形象,形神兼備。既然講到這了,那不妨把描述範圍擴大,描寫一個宏觀的場景甚至是更為宏大的歷史,都可以用細節勾畫的有聲有色。不信,你看:「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白描的妙處在於對細節恰到好處的描述:「上下一白」,「痕」,「點」,「芥」,「粒」,自己品品吧。若是想描繪某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期或是某位身世浮沉的歷史人物,從小處著眼,抓住細節,用一個個雖小但能反映時代特徵或人物特點的事件來構築整個故事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具體可參見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等。2.缺乏抓住重點的能力關於表達是有著不同層次的,最開始你腦子裡只有一句話,你就只能說一句話,這個層次很常見,很多人在說話時好像說了很長時間,其實翻來覆去就那一句話。隨著你閱讀量的增加,你腦子裡想的可能就有了一段話,這段話或長或短,但不管長短,你也別無選擇,有什麼說什麼唄。但到了下一個階段,你腦子裡有好幾段話,這時候就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選擇。很多人說話為什麼總是啰嗦?很多是因為他們選擇太多。如何在眾多選擇中做出抉擇,見仁見智,但多去體驗抉擇的感覺,也許是最快提高說話水平的方法之一。當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這時你已不再細究自己腦中有幾段話了,腦海中有的應該是觀點而不再是論據。看待問題是否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對於表達想法至關重要,沒有自己觀點的人永遠是他人的復讀機,只有能夠自己獨立思考,你也才能被稱為「表達自己的想法」。總而言之,很多童鞋說的都很對,多讀多說多思考都很是好辦法,更重要的在於自己一定注意自己說的是什麼,點點滴滴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總會有所收穫。就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