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圖這個實驗室,會成為交通行業的黃埔軍校嗎?

12月7日,高德召開發布會,宣布將與中國公路學會成立「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並推出「十百千計劃」——實驗室將堅持十年投入、與百所高校合作,培養千名面向未來交通出行的專家級人才。這一實驗室的主要目的是整合產業、學會和科研/高校的資源,探索未來交通和城市計算的解決方案。初看「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這個名字,有些不明覺厲的感覺,未來交通比較容易理解,城市計算卻是一個陌生辭彙。

互聯網巨頭對未來交通興趣濃厚

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城市化率一直都是20%左右,從1980年到現在,每年增加大概1%,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7.35%。高速城市化的過程導致了許多城市病的產生,最明顯的就是交通擁堵,又導致了尾氣污染等系列問題。許多城市都不得不採取限行限號等方式來降低擁堵係數,這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治標不治本。

如何治本?如日中天的特斯拉、現象級獨角獸UBER、遍布街頭的共享單車,都屬於大出行市場,都是通過革新出行方式,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互聯網巨頭對於城市交通這個痛點也有諸多動作,一方面在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和共享出行等出行業務上或合作、或投資,全面布局,另一方面也希望從底層計算角度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阿里除了通過高德布局未來交通外,還有阿里雲的ET城市大腦解決城市擁堵等問題,以及AliOS的入車計劃。騰訊與多個省市簽訂的「互聯網+」戰略協議合作內容的重點也有智能交通,在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位置服務與發改委綜合運輸所戰略合作,通過大數據等技術來實現智慧交通。微軟則是「城市計算」的最早發明者,城市計算旨在建立一個計算機科學跟城市規劃、交通、能源、環境、社會學和經濟等學科融合的交叉學科,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等計算科學,來解決城市所面臨的挑戰(如環境惡化、交通擁堵、能耗增加、規劃落後等)。這一理念得到諸多科技巨頭的認可,高德建立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實驗室,從交通入手來治療「城市病」。

在高德地圖成立未來交通實驗室的同期,百度地圖宣布將與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立「百度地圖慧眼中規院聯合創新實驗室」,「藉助於對城市規劃重點領域的深入研究,助力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設國家智庫,為我國城市規劃和建設貢獻力量,這將是數據賦能城市規劃的重要實踐。 」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專註於交通出行的高德地圖成立未來交通實驗室就在情理之中了。地圖在過去的交通出行中已經扮演重要角色,比如規劃、導航、交警地圖等等,不過,交通出行還有許多可為之處,地圖公司將從數據驅動轉化為技術驅動,通過技術來解決交通出行的問題。

未來交通實驗室如何開花結果?

互聯網公司都在做實驗室,甚至有的創業公司都成立了高大上的研究院,表明互聯網行業對於探索式、前沿性和基礎型技術研發正日益重視。不過,要讓實驗室開花結果,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應用場景和研發條件,高德的技術、數據和場景,構建起了很好的研發條件和實踐場景。

在技術方面,高德於2002年成立,從軟體服務商到應用服務商轉型,但本質都是在跟交通出行打交道,15年來儲備了很強的交通出行和地圖測繪領域的人才和技術。在路況預測、智能調度、場景感知上需要應用大量的AI技術,這一點阿里集團可以提供大量的支持,阿里擁有業界領先的集群計算技術,專屬於雲端深度學習的OS和資料庫系統,同時也有ET系列大腦平台訓練AI演算法。同時,阿里還啟動了NASA計劃、投資1000億元成立了達摩院深耕底層技術。

高德已經可以做到基於大數據進行全局交通優化和路況預測,實時地影響交通系統中的路、車和人,比如在北京部分路段上線的智慧誘導屏不僅顯示擁堵狀態,還通過複雜的數據計算,提示預計擁堵時長以及最優通行方案。路況預測數據2分鐘即可更新一次。以北京交警在高德地圖上透出京承高速進京方向的一個事件為例,在發生事故後,高德地圖引導後方用戶分流,在第一個出口分流10%的用戶,在第二個出口就可再分流45%的用戶。而在路況預測上,交通大腦可以做到像天氣預報一樣,結合歷史交通數據和天氣、交通事件、城市活動、消費習性等綜合因素來預測路況,預測的粒度已經從節假日細化到每周甚至每天。

因此不論是AI技術還是交通出行的專業技術,高德都有豐富的儲備,可以被未來交通實驗室所用。

在數據層面,地圖是數據驅動型業務,需要大量的數據採集工作。高德不只是有地圖圖層數據的專業採集,還一直強調「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眾包數據採集思路,目前高德日均接收的浮動車定位超過200億頻次,月度覆蓋的駕駛里程超過200億公里,月度交通事件報送量也超過260萬個,同時還有來自合作的公安交警、交通部門的權威數據。在地圖數據生成上,高德已經可以結合阿里系如菜鳥的物流數據、口碑的外賣數據來智能更新地圖數據,真實映射物理世界,實現了「活地圖」。

交通出行的研究,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數據。不論是滴滴、ofo還是交通部門、公共交通出行服務商,要做好交通規劃、調度、優化、管理都離不開數據,高德數據將是實驗室非常重要的研發資料。

在場景層面,任何技術特別是AI技術都離不開場景。一方面,場景可以驗證技術;另一方面,場景可以產生數據反哺演算法、讓技術進步。場景的本質就是市場,市場是技術進步不容忽視的元素。現在越來越多的頂尖技術人才從高校或學術實驗室走向產業,就是看中了應用場景價值。高德未來交通實驗室的宗旨就是連接產學研,交通出行領域的應用場景是它的優勢。

最新的艾瑞APP指數顯示,高德地圖日均獨立設備數達到5834萬(2017年11月),排名行業第一;月均獨立設備數達到41902萬(2017年11月),同樣排名行業第一,是中國最大最主流的地圖應用之一,更重要的是,高德的應用場景不只是有用戶端,還有交警、交通部門、出行應用商等應用場景,今年7月高德地圖推出易行平台,針對「人、車和路」這三個交通要素,在雲端與政府部門合作全局優化調度、在終端與出行服務商深度合作做應用優化、在C端則提供個性化規劃能力,可以看到,高德地圖擁有各種各樣與交通出行有關的場景,以及場景背後的用戶群體和合作夥伴,可以讓實驗室的技術得到驗證,同時促進新技術產生。

可見,因為有技術、數據等研發資料以及各種豐富的交通出行場景的支持,高德主導成立的這個未來交通實驗室要開花結果將是大概率事件,有望誕生改變未來交通出行行業的新技術和新應用。

交通出行技術的黃埔軍校

我們看到,每家互聯網公司成立實驗室或者研究院都十分注重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有了研發資料和應用場景,還要有專業頂尖人來做技術研發創新才會有成果。

高德有大量的交通出行特別是地圖測繪領域的技術人才,同時,未來交通實驗室與中國公路學會協作,後者成立已近40年,有大量的高端交通技術人才資源。目前清華大學李萌、同濟大學楊曉光、中山大學余志等5位交通出行和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團隊已入駐聯合實驗室,成為領軍人物。因此,這個實驗室的啟動人才是有的,而且科學家可以形成旗幟效應,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更重要的價值在於,這個實驗室將為行業輸出更多頂尖交通出行人才。交通出行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學科領域,不過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共享經濟等技術方興未艾的今天,交通出行正在迎來巨大的變革,特別是城市計算,更是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目前人才嚴重匱乏,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交通等問題越來越顯著的今天,城市計算人才會越來越重要。

正因為此,交通出行對於高端技術人才是缺乏的。高德這個實驗室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通產學研、連接人才,從提出「十百千計劃」培養千名專家級交通出行人才也可以看出,它希望將這個實驗室打造為交通出行的黃埔軍校。

整個阿里對於面向未來的底層技術的投入都在加強,不久之前其宣布首期投資1000億元成立達摩院,重點研發人工智慧、IoT、量子計算等底層技術,以支持20年後擁有20億消費者的新經濟體。阿里各個業務如菜鳥、螞蟻金服、文娛都在強化底層技術研發布局,高德地圖成立未來交通實驗室也屬於阿里底層技術戰略的一部分,將成為交通出行行業的原創技術和頂尖人才的輸出平台。


推薦閱讀:

胡小明: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的思考
深度|2018年增量配電改革路在何方?

TAG:高德地图Amap | 人工智能 | 智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