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和周圍的事物取得感應
毛澤東是一個開悟的人,他的知識非常淵博,非常通透。他有一句話——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很符合佛教的核心思想,在佛教裡面叫做「提起覺照,護持正念不丟失」。
修道人的層次:上等根基既能覺察,又能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中等根基能覺察,但不能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下等根基既不能覺察,也不能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完全是一個沒有方向的人,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昏了頭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一個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的人,誰幫得了他呢?佛菩薩之所以幫助一個人,是因為他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外在的力量才能夠幫助他。
毛澤東是一個開悟的人,他的知識非常淵博,非常通透。他有一句話——提高警惕,保衛祖國——很符合佛教的核心思想,在佛教裡面叫做「提起覺照,護持正念不丟失」。一個修行人不能時刻提起警覺心,提起覺照,不能看住自己的言行舉止,把握自己的起心動念,他肯定偏離了道。一個人之所以能悟道,根本原因在於他有覺照功夫。丟失了覺照,就丟失了道。
一個有覺照的人,不僅能覺察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和起心動念,還能主宰自己的言行舉止和起心動念。一個連言行舉止、起心動念都警覺不到,把握不住的人,拿什麼獲得他人的信任?我們通常說一個人有責任心,我們跟他共事就會覺得踏實。那是因為他每時每刻都處在覺照之中,能覺察到自己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能清楚地感覺到自己是否脫離了道。
廣義地講,各行各業的規則統稱為道,並不是我們信仰宗教、學佛修道的道才叫做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道。一個人之所以犯錯誤,是因為他沒有按這個行業的規則做事,違背了道。基督教有這樣一句話:上帝要讓你滅亡,先讓你瘋狂。也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丟失了覺照」「丟掉了正念」。當一個人丟掉了正念,沒有了覺照功夫,就會忘乎所以,迷失自我。
佛教講萬物同一體。既然你和萬物同體,就不要想著你做事和別人沒關係。學佛的人都知道,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和周圍的人事物息息相關。只是我們的心比較粗糙,看不到這一點。如果你能深入禪定,就會發現你和周圍的一切是同一體的,你的每一個念頭和周圍都建立了因果關係。
所以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為菩薩在起心動念的同時就看到了果。而眾生看不到果,所以在起心動念造因的時候沒頭沒腦,沒有畏懼,不知道自己造的是無明之因,甚至是惡因。
無論是一個修道的人,還是一個普通人,如果丟失了正念,丟失了覺照,就會失去周圍的力量,成為一個獨立的孤體。為什麼一個人能和周圍的事物取得感應呢?因為他處在覺照之中,讓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符合道,都和道銜接。比如某支香我們坐得很輕鬆,就會感覺自己的身體融化了。
當腿開始痛時,又感覺身體像一具殭屍一樣,實實在在、沉甸甸地坐在這裡,和周圍是分離的,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我們的身體可以和周圍融為一體,也可以變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修行就是要把小我融入大我,才能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如果活在我執當中,失去覺照,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遠離了整體,遠離了道。所謂的修行,就是回歸自己的本性,和萬物融為一體。
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3次7年閉關、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萬場開示、千萬餘字的開示錄、16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791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推薦閱讀:
※如何解釋上課被點名起來回答問題前,會有強烈的心裡感應? ?
※如果我有心靈感應的超能力,我能贏李昌鎬嗎?
※說一說,你經歷過的「心靈感應」。?
※剛做了某事就發現別人正在談論此事,這是巧合還是第六感還是某種未知的力量?
※親人之間會有心靈感應嗎?
TAG:事物 | 心灵感应Telepathy | 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