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保健品迷局:年輕人正一邊用命換錢,一邊用錢買命

老年人上醫藥販子的當和年輕人瘋狂購買抗疲勞保健品,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

作者:沙撈越 山谷

編輯:大蘑菇

美編:黃山

.

在保健品行業長盛不衰的功勞冊上,寫滿了無數消費者上當受騙的凄慘經歷,尤其是那些身體欠佳的老年人,以及有難言之隱的慢性病患。最初,他們將擺脫健康憂慮的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為此不惜花費重金;結果,在發現上當後痛心疾首,甚至再也不相信社會。

與之相對應的是另一個群體的看客心態。他們通常是一些相對年輕的上班族,自詡理性,是一切騙術的絕緣體。面對不斷揭露的保健品騙局,他們往往自帶智力優越感,報以輕蔑的一笑,將事情歸因於受騙者的諱疾忌醫和缺乏判斷力:

大爺大媽們活了一大輩子,為何還那麼傻。騙子為何多,那是因為你們造就的。——浪潮工作室《騙子們,為什麼不放過我爺爺奶奶》網友留言

九年義務教育都學了個啥?男人真好騙。交的是智商稅。——正午陽光 《壯陽內褲騙局》網友留言

有趣的是,一方面,這個「理性」的群體認為保健品騙局事不關己,而另一方面,各式各樣的進口營養品、防脫洗髮水卻在他們之間悄悄流行起來,當代年輕人「惜命」的方式已經不是健康作息、均衡飲食,而是吃藥。

.

某保健品宣傳圖

.

事實上,中老年人上當受騙和年輕人瘋狂購買營養品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區別。資本橫行的社會一邊掏空著勞動者的身體,一邊賺足了他們的買葯錢。

利益鏈不斷曝光,為何保健品仍越賣越好?

層出不窮的保健品欺詐營銷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保健品行業處在藥物與食物的交叉地帶,有些商販從行業位置的模糊性、以及普通消費者醫藥專業知識的缺乏中看到了可乘之機,在營銷中誇大產品功效、謀取暴利。比如近日被曝光的眼藥水「莎普愛思」,就聲稱自己能夠用藥治好白內障: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該則公告模糊了藥品「合格」與「有效」的邊界,存在偷換概念之嫌。使得消費者相信了「眼藥水就能夠治好白內障」,許多消費者出現併發症、延誤治療等情況。——《莎普愛思滴眼液是否在坑害中國老人?專家:治白內障只能靠手術》

此外,保健品行業的暴利也越發為人熟知。調查顯示,保健品利潤高達200%,科研投入卻不及利潤的1%,遠低於國家規定的3%―5%。也就是說,一瓶價值200元的保健品,成本很可能不到2元。

.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

然而,不斷曝光的利益鏈以及飽受詬病的虛假廣告並不影響保健品販子賺錢。到2015年,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已突破2300億元,企業達2000多家,約上萬個品種。保健品市場猶如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冉冉升起。

男要補腎、女要補血、老要補鈣、小要補腦,只有想不到,沒有補不了!保健品在廣告中宣傳的養生觀精準對位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其中,年輕人正在成為它的消費主力。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54.1%的受訪者表示周圍食用保健品的年輕人多,其中11.5%的受訪者認為非常多。而在保健品的支出費用上,34.2%的受訪者(80、90後佔70%以上)每月在100元以內,32.7%的受訪者每月101~200元。僅19.7%的受訪者表示未曾購買過保健品。

.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

「我和室友都在食用同一種能夠改善發質的保健品。這之後我又加入了維生素配合服用。因為我消化系統不好,我還買了月見草膠囊,雖然眼下效果不太明顯,但我仍在堅持食用」。張靜楠現在每天服用五六粒保健品,她坦言,雖然有的有效,有的沒效,「但習慣了,就會一直吃下去」。——中國青年報 《越來越多年輕人食用保健品,有必要嗎》

吃保健品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一切身體的不適似乎都可以通過一粒粒名字奇怪的藥片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以學生和加班族為主的年輕消費群體與一般印象里的受騙者截然不同:他們在其他方面可能機智過人,可居然被 「不是無效,時候未到」這樣的謊話迷惑;他們對產品背後的利益與騙局也並非毫無聽聞,可是依然毫不猶豫地把錢送入商販的口袋。

醫療水平增長,為何健康焦慮卻越來越嚴重?

在銀行工作的小海告訴土逗,由於銀行下午5點關門之後工作人員仍要留行點數,他每天都是晚上9點以後回到家才吃晚飯,引發了急性腸胃炎。瞞著家裡自己去醫院做了個小手術之後,馬上就回去上班了。從那以後,急性轉慢性,但作息沒法改。現在他的胃口一直不好,比起入職前,他已經瘦了十幾斤。

是的,在年輕人的「明知故買」背後,是日益普遍的健康焦慮。工作和生活壓力一方面滋生出了各種若有若無的慢性病,另一方面讓他們連調理身體的時間都沒有。日漸虛弱卻無力照管的身體,正在成為許多加班青年的隱痛。

在競爭越發激烈的今天,年輕加班族們廢寢忘食地學習和工作,「吃得比豬少,幹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同時還需要時刻費心地揣摩著老闆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眼神,時刻警惕著同行的競爭。這些都給他們造成了了巨大的壓力。卓別林的「摩登時代」演繹了近百年,卻總是昨日重現。

.

圖片來源:《歡樂頌》劇照

.

一個隨機對100名分屬於20個行業的「80後上班族」進行的調查顯示:60%的人「經常加班」,10%的人「偶爾加班」,加班者中月平均加班超過20個小時的多達65%。而調查對象中有逾七成人認為自己處於「過勞」的狀態,只有17.0%的人明確地表示自己現在沒有「過勞」問題。——中國新聞網 《中國白領正面臨健康危機 工作壓力成最大禍根》

過勞埋下的身體隱患最終成了體檢報告上的一串紅色的數字。大到脂肪肝、高血壓、腎結石,小到脫髮、長痘、失眠、健忘症,各項失常的癥狀讓人慌亂不已。中國醫學科學院2004年的一項調查說,中國白領階層「過勞死」現象已開始蔓延,糖尿病、心臟病病人日益年輕化。另外,由於電腦輻射、超時工作、室外運動減少等方面原因,肥胖,記憶功能衰退,性功能減退,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正在增加。

過勞疾病如此普遍,然而,我國法律卻沒有對疾病發作與工作之間關聯性的明確規定,導致過勞者的身體健康處於無法律保護的尷尬境地。即便請得了病假,在績效制度下,生病耽誤的工作也將在上班後被「一併奉還」。這種「過勞無責」不僅加劇了「過勞用工」的肆無忌憚,還使得勞動者連養病的時間和金錢都沒有。

慢性病需要慢慢養的道理人盡皆知,好好休息、加強鍛煉、均衡飲食幾乎是疾病治癒的必要條件,問題是,爭分奪秒的工作狀態讓勞動者根本放不下手中的外賣,少熬夜、多休息更是難上加難。

.

圖片來源:智聯招聘

.

我每天都要坐著上班,還要加班,沒時間運動,怎樣可以快速減肥?——@百度知道某網友

臉上出油很多,晚上經常加班,也沒時間鍛煉,怎麼辦?——@健客網某網友

這幾天流鼻涕,放假生點病也好,工作沒時間生病。——@豆瓣某網友

在這個效率第一的社會中,不僅工作、學習追求效率,甚至連治病、休息也追求越快越好。苦於沒時間調整生活習慣的人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省時省力的現代醫療體系上,畢竟,吞保健藥片的時間與鍛煉、睡覺比起來,實在是短得不值一提。

此外,社會不僅讓人持續地生病,還讓人們因為生病而產生持續地焦慮。對亞健康人群說,真正讓他們抓狂的還不是癥狀本身,而是它背後所包含的象徵意義以及對工作、生活的影響。比如,肥胖意味著沒有魅力,健忘、失眠、脫髮代表過早的衰老,而夜裡失眠則容易導致白天效率低下。

因睡眠問題而導致的擔心:擔心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擔心會因狀態不佳而導致失敗。擔心第二天會萎靡不振,給人留下壞印象……——@百度知道某網友

面對日益加重的生活壓力和人民群眾身體日漸虛弱的矛盾,保健品成了調和之道。商販們瞄準了這些加班族的軟肋,不斷刺激和放大焦慮。各種宣傳不斷誘惑用命換錢的年輕人再用賺來的錢換命。但結果呢?

沒病變有病,有病變瀕危,吃藥才能好?

勞動人民沒時間鍛煉,太忙只能吃外賣,體檢看病不是太麻煩就是太貴,我們感受著人生的艱難,商家看到的卻是充滿商(套)機(路)的藍海。

.

某保健品廣告對「亞健康」的宣傳

.

首先,商家們致力於「製造疾病」,即讓你相信自己有病。個人的身體經驗是一回事,但怎麼定義這種體驗(什麼是「病」、「病」有多重),就不完全是個人能判斷的。以我們耳熟能詳的概念「亞健康」為例:這個概念最初是由青島醫學院的中醫教授王育學在1990年代在《健康報》提出,他認為,造成亞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疲勞症,許多焦慮症和情緒類疾病都可劃入亞健康的範疇。

然而,這項研究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商業利益。清華大學醫學人類學學者景軍、薛偉玲後來發現,當時,青島海爾葯業集團打算推出一種抗疲勞、防健忘、治失眠、通排泄的保健品,但苦於無法定位到特定人群,於是海爾出資幫助王育學完成調查,將具有不同健康問題的人歸到「亞健康」一類,得出七成中國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科學依據」。

實際上,據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李爽稱,國內外均無關於「亞健康」確切定義和診斷標準的文獻,醫學上只有「亞臨床」這個概念。藥商的營銷加上輿論的炒作,讓這個造出來的偽學術概念深入人心。

接下來,商家需要做的就是「製造焦慮」,也就是讓你相信自己得的病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沒事別在百度上亂搜,因為隨便一搜都覺得自己命不久矣:

.

我與百度一相逢,便是躺槍無數……(點擊可看大圖)

.

甚至有保健品廣告直接喊出這種話:

面色紅潤精神飽滿的女人,如花。

加班熬夜的女人?——如塑料花。

為呵護塑料花,XXXX貼心安排了一次周末環遊世界之行。

用48小時跨越地球,去盛產 VC 果王針葉櫻桃的巴西、出產奶中貴族乳清蛋白的紐西蘭、除了 LV 和 CHANEL 還擁有膠原蛋白的法國以及生產深海魚油的挪威……

.

配合廣告的H5。說得好像是我自己喜歡加班熬夜一樣……

.

最後,當然是要讓你相信用了我家產品,你的難受就會一掃而光!不管是強調自家產品的成分稀有、療效顯著,還是找來類似劉洪斌這樣戲精老專家站台,抑或是那些真偽難辨的虛假案例和用戶評價,反正買買買就對了!

一圈套路下來,錢都流進了保健品商販的口袋,給消費者留下的,仍然是那一副苟延殘喘的軀體。

我們和抽鴉片的農民有什麼區別?

《大衛·柯魯克鏡頭裡的中國 : 1938—1948》這本書里講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柯魯克夫婦來到中國四川做田野調查。柯魯克夫婦發現當地辛苦勞作的農民普遍有抽鴉片的習慣。問及他們為什麼要抽,農民答曰:抽了這個就沒那麼累,可以繼續幹活,不然實在撐不下去。

在那個年代,掌握土地、壟斷耕作收入分配的土豪惡霸壟斷著鴉片的銷售。一方面,地主老財不斷壓榨與欺侮佃農,讓他們過勞、挨餓、受凍(參考《白毛女》和《半夜雞叫》);另一方面,地主向佃農兜售鴉片,讓佃農既能短暫地忘記疲勞和痛苦(這樣才能繼續幹活),又能讓他們上癮回購,地主惡霸們坐收漁翁之利,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而對於被套牢的農民來說,他們「不能不」抽鴉片,不然就幹不了活,幹不了活就會失業,失業就會家破人亡……

在21世紀的今天,這個故事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嶄新的面貌重演。佃農變成了加班族,鴉片變成了各種生髮劑、營養保健品和美妝護膚品。地主老財和惡霸土豪的面目更多種多樣,甚至看起來十分「和藹可親」。我們一邊嘲笑商品營銷的套路,為識破商品背後的利潤空間而沾沾自喜,卻依然在資本製造的生活困境中卸下了智商,在牢不可破的連環商業套路面前繳械投降。

.

.

不過,就像柯魯克夫婦明確指出的那樣,解決之道不在於讓農民多抽點鴉片,而是改善他們的勞動和生活待遇。貨比三家地嗑藥不是辦法,拒絕毒害健康的無謂加班,才是王道。

.

本文首發於土逗公社

轉載請聯繫土逗獲得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又說白藜蘆醇 ---我們見證過的「醫學奇蹟」還少嗎!?
什麼是菊粉?它有哪些功效和副作用?以及什麼食物中含菊粉?
父母被保健品詐騙洗腦,怎麼辦?
VitaPulse與心臟健康(詳細評測)

TAG:健康 | 保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