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說說終身學習的幾個層面

提倡終身學習,這已不是什麼新知了。但學習的內容不同,學習的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

這裡藉機器學習與人類學習的對比,來談一談該怎麼終身學習。

人們最熟悉的學習,即Know what,也就是學知識。

有了輸入,我們要做的是對其進行分類,也就是know which,再進一層,是學技能,Know How;再下一步,是know why;學道理,而最難的一層,是know when and where; 也就是學會在什麼時候展示何種知識,怎麼去展示。

學知識,機器早就做的很好了,你想知道什麼,搜索一下就可以了。

而學習技能,機器目前也正在越做越好,機器學習就可以讓機器學會那些人類會做卻說不出怎麼做成的事。

但要機器解釋為什麼做出決策,也就是模型的解釋性,卻相對更困難一些。

至於讓機器能夠在不同的乃至陌生的環境下調用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則是屬於強人工智慧才能做到的。

之所以要有以上的類比,是因為學習的目標不同,學習的方法也不同。

對於學知識,閱讀就好了,零碎時間的聽有聲書,看電視上的新聞,在這個階段,終身學習指的不是你要每天學到新的東西,而是說你要保持開放的心態,不要拒絕與自己看法相悖的觀點。

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分類,是需要批判性思維的。分清楚那些是觀點,那些是事實,那些僅僅是推測。

看到的文章,有那些段落是在打感情牌,那些又是嚴謹的論證。這樣的分類,是一個會隨著你的見識增長而改變的過程,將之前的喜歡的文重新翻出來看看,重新做評價,這也是終身學習。

學習技能,那就一定要去練習,要不斷的突破舒適區。但刻意練習不是學習技能的全部。

將碎片化的知識,圍繞著一個技能連接起來,讓你調用知識的過程自動化,讓你可以在受到干擾時也能完成的同樣的好,也是在持續的學技能。

在這個層次的終身學習,體現在面對新的任務時既有急迫感,也有興奮感,這是一種素質,而不是一個姿態。

而對於Know why的學習,最好的方式是輸出。輸出不是去摘抄看過的書,而是試圖用你看過的練習過的已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的東西去說服或感動別人。

持續寫作不難,難得是寫作的東西是多種多樣的。 是因為會講故事,使得人類得以展開靈活而大範圍的合作。

在這個層面,終身學習意味著不斷改變自己的故事,不斷改變自己輸出的方式,只有不拘泥於一種寫作的模式和風格,才能駕馭不同的主題。

而學習該在何時何地使用知識或技能,最好的方式是交流與模仿。

這是人類天生就會做也擅長的,小孩子從身邊的父母那學到的最多的就是這一類,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有欺騙和隱瞞,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學會了欺上瞞下。

社會的風氣變了,同一個人的表現也會改變,即他如何應用他的知識和技能的方式也會改變。

在這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是終身學習者。

然而,人不應該是環境的傀儡,應該具有主觀能動性,終身學習在這一層面,意味著反思環境的影響,選擇和誰進行交流,怎麼交流,並不斷的內省自己運用技能和知識時有多少是舊時經歷被動留給自己的,有多少是自我選擇的。

總結一下,終身學習,對於在不同的層面,有著不同價值坐標和時間維度。

Know where and when, 更多是對應善的層面,目標在於不做一個沉默的大多數,不成為平庸之惡的代名詞,其價值體現在世紀年的粒度,你的付出也許你的下一代才會欣賞,並從中獲得收穫。

而對於持續輸出,其對應的是求智,目標在於讓你和你身邊的人從蒙昧中走出,其價值要被認同,要以十年為單位,堅持十幾年,也許才能有所收穫。

對於學習技能,一萬小時定理表明了其價值的回收可以以年來看,今年學會一門技能,明年就能用上。

而對知識的分類以及獲取,關注的是求真,其可以在數天內見到成效,但半衰期也最短。

終身學習不應該只成為一句口號,也不應該成為焦慮的來源,願這篇小文能夠對你有所啟發,如果你對終身學習有自己的想法,歡迎交流分享。

By Peter·混沌巡洋艦


推薦閱讀:

Kris人物故事:集齊七龍珠,召喚神龍
如何理解大學教育和終生學習的關係?

TAG:终身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