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岩茶的焙火與火功的一些分享(其二)

再聊聊關於岩茶焙火中「焙透」的概念,在微信中與許多茶友的交流當中,我發現關於這個概念,許多茶友都是一知半解。故此一篇,旨在與諸位茶友交流子舟關於「焙透」這個概念的一些見解。

說到岩茶焙火中的「焙透」,其實還有一詞亦常被提起:焙到位。

一些人把這兩個概念等同起來,子舟卻認為不然。

「焙到位」的茶,應是指在這個茶在當前的狀態,是處於科學的,合理的最佳水準了。

「焙透」的茶,應是指這個茶的狀態已經是穩定,不易變化的,是處於這個茶在它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表現最佳的水準了。

那這兩個概念有什麼關係呢?「焙透」的茶,一定是「焙到位」的茶;而「焙到位」的茶,卻不一定是「焙透」的茶。

我們打個比方:10歲的小孩子能提起20斤的東西,雖然這遠非人類的極限(焙透),但是我們還是會誇獎他力氣大(焙到位);等到這個小孩子長到18歲了,他可以提起50斤的東西,50斤也並非人類的極限(焙透),但是我們依舊會誇獎他力氣大(焙到位);而等到小孩子長到25歲了,他能提起100斤的東西了:這已經基本是普通人類的極限了,那麼我們會稱他為大力王(焙透了)。

相信這樣比喻,諸位應有一個更直觀的理解了:「焙到位」的成長發展中階段性的成就,而「焙透」則是最高的榮譽了。

再來說說為什麼會是這樣的。

聊到這裡,我們需要引入一個概念,叫「做透」。這個概念是指岩茶在粗製時的製作工藝基本處於完美狀態(走水走的透、發酵到位剛好)。

我們在交流焙茶時,經常會說:「這個茶做的透,好焙。」、「這個茶沒做透,不好焙。」

先不說做青做透詳細的理論,只提或許一些茶友會有的一個問題:「那既然都知道茶做的透好焙,那為什麼不把它都做透來呢?」

這是一個悲傷的問題。

事實是,由於採摘天氣、粗製工藝水平、茶樹管理方式、茶山小環境影響等因素,茶葉不是你想做透就一定能做透的。

做透的茶當然好說。那做不透的茶呢?便只能用焙火來彌補了。

我們常開玩笑的一句話,叫做:「做茶不用功,焙茶就用火攻。」:D

做的透的茶,走水、發酵都很到位。這個時候,厲害的焙茶師傅是有可能在第一次焙火中便一次性把茶葉焙透的。

而沒做透的茶呢?便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焙火,來消弭它由於工藝不當所出現的缺陷。

至於這一次又一次的焙火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單篇詳細說明,在此便不多贅述了。有興趣的茶友,請自行翻閱。

好啦,到此為止,後會有期。

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

TAG:武夷岩茶 | | 茶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