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心理:實用心理學課堂(五)

33、不要緊張與放鬆

當我們告訴自己不要緊張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會變的更加緊張。因為當我們在暗示自己「不要緊張」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接收到的信號是要緊張,潛意識是會過濾到否定用詞「不」的。而且當我們告訴自己「不要緊張」的時候,我們是在關注和對抗緊張,這反而會把緊張感放大,又因為對抗緊張的臨敵狀態,使我們更加緊張,而且也並沒有做什麼能使自己放鬆的事情。

所以,當你下次感到緊張的時候,就可以告訴自己:我感到緊張,我允許自己緊張,我可以做點什麼使自己放鬆一些呢?比如,我可以做幾個深呼吸,觀察周圍的環境和人,找點事情做,找個人聊聊天,或者我什麼都不用做,就陪伴著自己的緊張。

34、害怕被人看不起

自卑的人,對被看的起的渴望特彆強烈,他人沒有看的起自己,就是在看不起自己。比如在人際關係里常見的忽視、拒絕、否定、貶低、嘲笑,都會讓自卑的人無比痛苦,這也是自卑的人迴避社交的主要原因。自卑的人一邊渴望著被他人關注和讚美,另一方面也在恐懼被他人忽視、拒絕、否定、貶低和嘲笑。

而實際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會看重和欣賞自己,也不可能有任何一個人在每時每刻的每一件事情上都認可和接受自己。還是要放平自己的心態,允許他人沒有關注、看重和欣賞自己。

再者,他人沒有關注、看重和欣賞自己,並不是因為自己一無是處,而是這是非常正常的社交現象,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35、喜歡評價與指責

如果在生活中經常會被他人評價和指責,就會誤以為相互評價和指責就是人際關係的常態,不管別人做了什麼事情,自己都會評價一番,在心裡評價或者直接說出來。如果對方做了違背自己的標準和意願的事情,還會進行指責,這樣就是語言上的冤冤相報。如果是這樣的話,人和人之間就沒有尊重、理解和接納可言。特別是在親密關係里,互相關愛就變成了互相傷害。

我們可以嘗試建立一種新的人際關係模式,就是互相尊重、理解、接納和欣賞,接納對方的缺點和不足,欣賞對方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是去試圖干預和控制對方的言語、行為和態度。人與人的關係是相互的,自己的尊重、理解、接納和欣賞,也會讓對方對人際關係產生新的認識,進而逐漸學習新的人際關係模式。與其被動的接受或抗拒,倒不如主動的引導人際關係的走向。

36、道理壓抑了情感

有的人就喜歡講道理,比如,你不應該那樣、你應該這樣,這樣是對的,那樣是錯的。然而,道理是對情感的壓抑,道理越多,情感越被阻塞,長期情感壓抑,人就會出現心理問題。

所以,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多關注一下想法和感受,把道理放下。道理誰都懂,過不去的是情感。而情感是需要被關注、傾聽、理解和接納的,情感得以表達,心結就不會產生。

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人,多半也是因為情感壓抑,不會表達或者不敢表達,就更需要被傾聽、理解和接納,以打開心結。心結打開之後,再運用各種方法,心理問題就可以很好的解決。

37、希望他人更糟糕

有一位朋友說:看見別人過的不好,我就很開心,我是不是心理扭曲?這其實只能說明他比較自卑、要強,而又感覺自己沒有能力超越他人,所以只能通過讓別人變差的方式來提高自己。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無力創造的時候,他會更傾向於破壞。

就好像兩三歲的小孩喜歡摔東西一樣,通過破壞來感受自己的力量。作為父母也不宜過多的指責小孩,他有多大的破壞力就有多大創造力,可以引導孩子通過創造來感受自己的力量。

所以說,如果出現了「別人越不好,自己就越開心」的情況,一方面要理解自己,這只是自卑、要強引起的心理反應,也是一種對自卑感的補償。再一方面,可以多想一想如何提高自己。

38、重要場合會緊張

在重要的場合、見重要的人的時候,會感到緊張。一般人都會緊張,只是程度不同。無非是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犯錯,害怕失敗。自信、勇敢的人和自卑、膽怯的人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能夠允許自己犯錯、失敗、緊張,而後者不能允許自己犯錯、失敗、緊張。這和過去的生活經驗有關。如果一個人的優點和長處經常能被他人看見和欣賞,並且他的錯誤和失敗也能被他人理解和接納,他就會比較自信和勇敢。而如果一個人的優點和長處經常被忽視,而他的缺點和不足卻經常被看見和指責,他就會比較自卑和膽怯。如果已經是一個比較自卑和膽怯的人,一方面要多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給予欣賞,再一方面也要理解和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同時,可以多和自信、勇敢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更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且也能理解和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自己就更容易變的自信和勇敢起來。

39、閑著就胡思亂想

人在閑著、什麼都不做的時候,就會胡思亂想,想到過去、想到未來;或為過去懊惱,或為未來擔憂。人是閑不住的,有句話說,心理問題是閑出來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在沒有事情可做,不與外界交互的時候,就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就會越來越偏離現實,嚴重的還會出現幻覺、妄想。

所以說,休息其實不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做會比什麼都做更容易疲憊和煩躁。休息是換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常說的勞逸結合,逸指的是吃喝玩樂,充實、放鬆、愉悅自己的身心。

40、自己判斷和選擇

人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大都會徵求他人的建議,做出對與錯、是與非的判斷和選擇,而有的人就會過度依賴於他人的建議,沒有自己的主見,而實際上即使他人幫自己做出了判斷和選擇,也不會為自己承擔責任,即使別人的判斷和選擇是錯的,那也只能自己承擔後果,怨不得別人。通常來說,別人在幫自己做出判斷和選擇的時候,並不會深入了解自己的具體情況。或者說,其實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處境。如果要自己判斷和選擇,在面臨兩難的情況的時候該怎麼辦呢?就是說不管做出哪個選擇都是既有利又有弊的,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不選,或者選哪個都可以,因為不管做哪個選擇,都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後果,這是無法推卸的,在某些時候兩全其美是不存在的。

本文作者于飛,資深心理諮詢師,催眠治療師,音樂、繪畫治療師,心理督導師,綜合正心療法創始人,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擅長各類人際關係、戀愛、婚姻、家庭、親子教育、學習、工作等一般心理問題和各類社交恐懼、焦慮症、軀體癥狀、失眠、疑病症、驚恐發作、強迫症、抑鬱症等嚴重心理問題的療愈。QQ和微信:11570968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心理学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