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AP項目的節奏感

文 | @SAP大話君

不知道你有沒有做過這種項目:顧問們的技術還ok,客戶的配合度也還ok,但是整個項目總覺得走得不順。

這麼說可能太抽象了,用個比喻,就好像一支足球國家隊的隊員在各自俱樂部隊都是大牌,俱樂部比賽里都踢得行雲流水,但湊到一起踢國家隊比賽就不行了,突然變成了一幫烏合之眾,配合打不起來,永遠都在空跑,傳球沒人接應。

是的,就是這個感覺。

不是具體某個人的技術問題,而且整個團體的節奏感不對。

什麼是好的節奏感?你想想美劇和國產劇的差異。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愛看國產劇了,因為太拖沓,一點點的情節能拍兩集。與此相反的是《權利的遊戲》之類的美劇,情節切換如手術刀一般的精準,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一波一波的劇情始終帶著觀眾往前走。

更重要的,是抑揚頓挫,SAP項目也是如此。

曾經參加過一個規模不小的項目,規划了三周的上線切換階段。因為是個全球性的大項目,客戶從上到下,大大小小的老闆都很盯著呢,莫名的壓力之下,諮詢公司也有點過度重視。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動作變形」,整個上線過程中,每天都彙報進度,巴不得在第一周就把三個禮拜的活幹完。每個顧問都嚴陣以待,緊張兮兮,明明用戶的數據根本沒提交上來,也莫名其妙的加班到晚上9點。

電視劇的劇情不可能一直在高潮上,就好像SAP顧問不能總是處在上線的緊繃狀態中一樣。

第二周還沒結束,項目組上上下下就已經撐不住了,首先退縮的是關鍵用戶,一個接一個的請假休息。然後是顧問們,雖然還在堅持,但早已經不像上線剛開始時候那麼精神振奮,而是如霜打的茄子一樣,只是機械地重複著上班/加班的輪迴。

可想而知,到第三周真正大批量的業務數據到來的時候,顧問們都已經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工作質量已經無法保證了。

整個過程,正如曹劌論戰描述的一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可惜氣竭之時,卻才是正需要發力的時候。

這樣的情況,相信無論是客戶還是諮詢公司都沒人願意看到,可它卻真實地發生了。

怪誰?是誰沒帶好節奏?我沒資格怪別人,因為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事後反思,節奏感這個很虛的東西,其實可以理解為對內在規律的把握,並作出合理的行動。

往大了說,小學生都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因此才有每天的日出日落,才有每年的春夏秋冬,這就是地球的節奏感。正是把握了這樣的節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秋收,人類這個物種才能繁衍至今。

只有找到規律,一件事才能長期地做下去。村上春樹曾經說過他是如何維持自己的寫作節奏的:

寫長篇小說時,我規定自己一天寫出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即使心裡還想繼續寫下去,也照樣在十頁左右打住;哪怕覺得今天提不起勁兒來,也要鼓足精神寫滿十頁。因為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規律性有極大的意義。

能在某個特定的時點上的作出最合理決策和資源投入,就是找對了節奏。

別搞一上來就掄板磚玩命那一套。

節奏感有多重要?這就好像玩王者農藥,你傻乎乎的衝出去浪,導致團滅。這麼搞上兩次,以後就沒人陪你玩了。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猥瑣發育,別浪。

原文鏈接點這裡


推薦閱讀:

Worktile接入釘釘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軟體工程實踐的十條軍規

TAG:项目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