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明代皇帝居然這麼能吃

光祿寺偏頭痛,說銀兩不夠重。

已經是年末了,勞累了一天的你小跑著離開公司,迎面寒風呼嘯,看得見自己呼出的白氣在漆黑的夜裡變幻著形狀。你嘆口氣,心裡尋思:再過一陣子,鼻毛又該凍住了。這個時候,如果能給你端上一大碗熱騰騰的食物,那簡直是心靈復甦大保健啊。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膳」)里,寶玉同姐妹們在大雪天,用鐵爐、鐵叉、鐵絲網烤著鹿肉吃,成為大觀園裡歲末的溫馨一幕。豪門貴族如此,那麼皇帝們又是怎麼填滿自己的胃呢?

南京光祿寺志里記載了一則明永樂元年(1403)十月明成祖朱棣的宮膳用料,讓現代人得以一窺皇家飲食。但那些期待看到山珍海味的人們可能要失望了,即使貴為一國之尊,明成祖的飲食也不過是燌羊肉、清蒸雞、椒醋鵝、燒豬肉之類,一個月的用料也只是豬肉七斤、羊肉六斤、鵝一隻和雞三隻,至於蔬果更是寥寥。

比起太祖朱元璋早膳十二道、午膳二十道的奢華(洪武十七年(1384)六月的御膳內容),明成祖顯得簡樸許多,食材品類比起現代人也有所不足。不過,父親膳食里沒有的香油燒餅、砂餡小饅頭之類的北方面食,卻被端上了兒子的餐桌。

點擊查看大圖

到了弘治三年(1490),宮廷菜又變得闊氣起來。《大明會典》記載的殿試禮部晚宴所需的食材品類已達二十種,其中不乏鹿、香蕈等珍稀食材。而理論上,動輒豬兩口、羊三隻的分量讓新晉進士們一天的人均食肉量達到了明成祖的數倍。值得注意的是,遷都北京後,宮膳也順其自然地減少了米飯的使用,麵食開始在宮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到了萬曆年間,大明宮廷更加窮奢極欲。《寶日堂雜鈔》記載了萬曆三十九年(1611)一月的皇家食材,共計達五十種以上,其中御膳所用材料三十二種,包括豬肉一百五十斤,雞三十三隻,鵪鶉六十個等,足足夠他的皇帝祖宗吃上一年。

相比皇帝,李太后的食譜較御膳更為豐富,有豬肚、香藎、石花菜、榛仁、松仁等新鮮食材。皇后則基本上只享受了太后份例的一半。諸皇子公主的份額更顯得寒磣,但每月豬肉十八斤、雞四隻、鵝兩隻的待遇還是能與永樂元年不相上下。

而這些食材甚至還只能算是小頭,萬曆年間除了上述每日的膳食還有三日一進、六日一進的諸多花樣。以太后為例,每月的三日一進共用豬二十口,羊二十口,甚至豆豉都用了一百五十斤之多。

根據邱仲麟所著《皇帝的餐桌:明代的宮膳制度及其相關問題》文內圖表重製。

至於菜色,據萬曆年間《事物紺珠》載,當時的皇室飲食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僅麵食一項便有八寶饅頭、菊花餅、紅瑪瑙茶食等六類五十一種,肉類則有荔枝豬肉、玉絲肚肺、錦纏雞等近四十種,湯品、蔬果更不用提,大概能讓現代人吃上一年不重樣。不過即便如此,當時的「美食」放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挑剔的吃貨們也許會覺得並不好吃。

與菜品種類增長相對應的是飛速上漲的預算。萬曆年間,宮膳一月膳食用度竟達銀一萬二千兩之多,折每天四百二十餘兩。而在當時,一兩銀子能購買兩石米,合三百七十餘斤。按照2.5元/斤的購買力估算,萬曆年間皇宮內外每月就要花掉超過一千萬的伙食費,實在是讓被貧窮限制了想像力的現代人瞠目結舌。

不過老朱家還是為他們的口腹之慾付出了代價。當崇禎面對著搖搖欲墜的江山時,也失去了吃飯的心情,把宮中各級食材份額削減了多半。而現在,用買買買填補心靈空虛的人們是不是也能體會到這種後悔呢?但當代人至少比明朝前輩們為樂觀: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是下一次館子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次。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網易數讀」(ID:datablog163),原文標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明代皇帝居然這麼能吃》,作者李創碩,設計師趙鵬路。

推薦閱讀:

《女醫·明妃傳》服飾的歷史解析:允賢篇(女主角)
如何評價明朝的崇禎皇帝?
為什麼我覺得萬曆朝鮮戰爭明軍被日本爆的挺慘的??

TAG:明朝 | 美食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