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商業地產:什麼是值得經營的事
從近期一線城市的商業地產存量增幅,可以想像未來十年的競爭會有多壯烈,絕非三言兩語能說完劇情。
2016年全球新建購物中心1250萬平米,中國以575萬平米新建面積佔據全球最大份額。資本的邏輯傾向於投入回報大於經濟增長的項目,大者恆大的競爭力就會更加劇。
商業地產的馬太效應非常明顯,北上廣深的回報率會比較穩定。即使如此,還是會有很多的變數。
所以,
很多人常問一個問題:「在未來的十年里,會有什麼新變化?」
但是,
卻很少人有會這樣問:「在未來的十年里,有什麼不會變的?」
這麼問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能掌握十年增長的核心,必然是你值得經營的事。
2、有效增長的策略,必然是建立在未來生態的應對。
未來的十年除了是資源之爭,還是一場內修之爭,就算提前想多了也很值得(見笑了)。言歸正傳,真正影響商業地產的增長核心是:
坪效變數
國內商業地產商很少會以商戶坪效的角度來考量,然而,策略的關鍵點就在於這個「變數」。
首先排除不符合硬性條件的變數
零售經濟85%來自線下實體,但大部分是零散的(感覺沒賺到什麼錢),小部分集中了(投資回報率很好)。所以,什麼是地段好?
了解坪效變數,會對開鋪選址以及買/租寫字樓的判斷會有點幫助。其實細節很多,只寫大致方向:
比如半徑500米範圍內,沒有8-10幢以上的甲級寫字樓(或住宅大樓)、沒有地鐵出口的商圈、商場的商鋪凈高不到3米5以上,任一條件少一項,坪效至少下降30%。
只要脫離這些硬性條件的商業地產,不會有高頻次消費、不會有號召力的頭部企業進駐,大多數開發商也不會自持,會切開散售給小商戶加速資金流轉。
這樣的商業地產通常投資回報很難到5%,要引來流量、提高坪效的商鋪經營更是難上加難。
而好的地方,只會更好,無論是租金回報還是店鋪經營的效益。從觀察人潮的熱力點,可經營的地段大部分是前面提到的範疇里:
熱力點就是人潮聚集的多寡(不同的獲取樣本,人潮分布情況會稍微有所不同)。重點是,熱力點是聚集化的,越聚集的地方轉型新零售、進行O2O的效益也會更好。
紅色的熱力點也參雜了外地遊客到訪的原因。所以,為什麼有些大型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會扎堆的靠攏,更多的是品牌形象宣傳的作用,為的是放眼全國的經營。
另外,青綠色的熱力點是一般商家比較容易進駐的,也有一些硬性條件:
- 半徑500米範圍內有兩座知名大學(或兩家大型購物中心)的商圈;
- 有歷史積累、能代表城市文化的小吃一條街(或購物一條街)的商圈;
- 通往近郊知名景點,距離高速路口500米內佔地千畝的休閑購物中心;
這些硬性條件說到底,基本都是消費行為的慣性,能形成聚攏效應就會有更好的增長機會。簡單來說就是:向好靠攏,好會更好。
當然,經營的重點是把坪效盤活,贏過成本。
關鍵是盤活商業空間的變數
從城市規划到購物中心都是同理,完善業態是宏觀的,是需要刻意引導的逐步過程。可以閱讀 黃奇帆3萬字長文解讀經濟大勢 ,非常精闢的報告,把投、融、活、退的階段都講全了。
回到商業操作的本質問題,以購物中心來說,除了地段和商家的展店策略有關之外,還有什麼原因讓商家願意進駐?
答案是:購物中心本身具有吸引人潮的賦能,也就是「主動造勢」的能力。
這麼說吧,資本化的增長分為兩種,一種是講究「規模」,一種是講究「效益」,坪效就是效益的體現,主動造勢就是企圖拉動效益的展現。
以目前零售經濟到商業地產的情況,都是供過於求的狀態,如果是以成本為主導的商業地產,招商能力和業態運營能力通常就會偏弱。
從表象來觀察,就是那種連造景都很敷衍的、裝置藝術很簡陋的,或是只有「創意產業」這樣的抽象口號而沒有具象表現的,效益增長絕對乏力。舉一個有趣的現象,香奈兒為什麼要開快閃店?從財務報表很明顯的看到,再大的品牌也需要持續注入活力,只是聰明與否。
現實就是這樣,能帶動消費力(效益)的,永遠都是靠著一種披著表層的東西。在未來十年里,商業地產的營銷、運營人才是一種稀缺資源。
那麼,主動造勢提高坪效的變數要素有哪些?
- 施力點的差異化
- 場景化營造空間
- 多元化空間運用
1、
施力點或是差異化,全是一個意思,都是在層層篩選的過程之後,找到自己有利的位置。舉個簡單的例子,可以這麼看:
每個城市、每個商圈的每一座購物中心都有它特別的生態佔比,比如休閑娛樂佔了消費者支出比例也蠻多(可能是為了滿足孩子需要),就有可能是一個施力點,只是簡單舉例。
也就是說,從消費者習慣的支出比例上,找到對自身有利的施力點,產生獨特經營的定位,然後逐步擴大經營生態。
施力點除了確定招商的重點方向,也是定義場景化營造空間的方向,一座購物中心的施力點越多當然也就越好。
整個商圈生態、某些購物中心一定有特彆強勁的經營類別,對經營同樣類別的商鋪,就非常適合入駐。
總之,了解一個商圈、一座購物中心的生態規劃還是挺值得的事。
2、
所謂的場景化營造空間,是以公共空間賦能,來提高商業空間的附加值。
比如說環保、時尚、藝術、二次元、多媒體科技可視化等,公共空間的裝置(包含外圍廣場)或內部庭廊舉辦的活動,要和經營主力類別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另外,對於一站式大型購物中心綜合體來說,公共空間布置的場景以及舉辦的活動,可以按每層樓的經營屬性進行相結合。
如果還能搭配錯落規劃的餐飲區域,讓人潮可以引流到最頂層,那麼商家的坪效就會提高許多。
餐飲和電影院是人潮駐留的基本配備,單靠這些是不夠的。另外,兒童教育(遊樂園)、蛋糕烘培、美妝美甲、健身SPA、手工創作、生活講座等體驗業態也是一種賦能的主流方向。
總之,無論是定期或長期的活動,黏度,才是購物中心的主要作用。無論是商家還是商業地產,對於人潮駐留的體驗業態,都是值得經營的方式。
3、
多元化空間運用包含集會講座、展覽、內購會、休閑活動中心等短租功能。
將公共空間與進駐的商家,或是第三方策展進行合作,帶來的是1+1>3的人潮效果,而且帶來的是優質的消費者。
或是將難引流的區域、人潮較少的樓層,或是較難產生銷售的樓層作為VIP積分兌換(退稅)的專屬貴賓服務樓層,提高優質客戶的忠誠度是很好的辦法。
目前很多商業地產高樓層作為寫字樓銷售(或長租),如果有個健身中心的寫字樓其實還蠻吸引人的,比如曼谷新的住宅樓盤都配置泳池和健身房,這些對於提升坪效的價值非常有幫助。
美國權威市場調查機構J.D. Power發布「2017酒店忠誠度計劃滿意度研究」。
針對過去12個月里旅行次數超過5次的4,826名酒店忠誠度計劃會員進行調查,最終根據四大因素:獲取和兌換積分的便利性(35%)、積分獎勵(27%)、賬戶管理(22%)和會員交流(16%)評分。萬豪禮賞以806分位居第一,凱悅天地和希爾頓榮譽客會緊隨其後。
萬豪禮賞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是其多樣的兌換選擇和合作夥伴選擇,更多的選擇意味著更高的會員滿意度。總之,消費者是分層級的,用空間提供獨特服務留住優質的消費者,是聰明的。
說這些,不是在提供什麼指導建議,只是在尋找商鋪的時候的判斷。當然,有能力投資一個幫我賺錢的商業地產,會更爽氣。
(待續,還有乾貨)
歡迎點擊鏈接關注我的知乎專欄,隨時掌握新零售的消息和分析。
新零售
推薦閱讀:
※小區里開奶茶店有客流嗎?
※這20家不務正業的店,才是東京最時髦的買買買
※一個文具店最重要的事
※怎麼在菜市場提高競爭力?
※如何提高洗車店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