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類型的玩具,非常有助於孩子大腦的成長?

你知道玩玩具一段時間,娃大腦會有啥變化嗎?

孩子出生後,大腦的神經元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和發生「裁剪」,沒經常使用的神經元會萎縮消失,經常使用的神經元會得到強化而最終保留下來。所以兒童成長初期的生活經歷能直接作用於神經元,從而影響大腦哪方面功能更加強悍。

1995年,心理學家Benloucif, S.和同事有過「玩具環境對大腦影響」的研究。研究人員在大-鼠的籠子裡布置了平台、梯子等簡單「玩具」和彩色圖片,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這些有「玩具」的大-鼠,它們的大腦比沒有「玩具」環境的大-鼠的大腦更大、更重,皮層更厚,單個腦細胞上的突觸數量更多。除此之外,這些在玩耍中長大的大-鼠動作行為表現更多。所以,玩具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改造」大腦的作用。

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擁有無數玩具,但不是所有玩具都能對孩子有積極的作用,比如那些「一鍵型」的玩具會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懶惰。但有些玩具非常有助於大腦的成長,尤其是下面三種:

1、不會「限制思維」的玩具

類似於「開放性遊戲」,想起幼兒說前幾天對「開放性遊戲」的推文了嗎?越簡單的玩具,越不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更有幫助。這些玩具沒有「標準」的玩法,不會把孩子的思路限制在人為設定的玩法里,比如電子玩具槍就是撥一撥扳機,靜候「噠噠」聲和看著燈閃,這便是人為設定的玩法。而好的玩具,應該是「百變」的,能讓孩子的主動性思維加入,玩法也是隨性的。最典型的代表是積木玩具。

巴西有這樣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姐從小被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妹妹跟父母一起生活。爺爺奶奶買玩具的原則是孩子喜歡就買,所以也沒什麼目的,老人也很疼愛孩子,什麼玩具都有。而年輕的爸爸媽媽習慣選擇「開放性的玩具」。後來,年輕父母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把姐姐接到身邊。姐妹團聚的那天,爸媽給雙胞胎買了兩個動物園主題的積木玩具。姐姐只是簡單地將小動物模型歸類,小樹木歸類就完了,並且玩了一次就沒多少興緻。相比之下,妹妹具有更多的創造性。媽媽回憶說,僅僅一周,妹妹就做了16個不同的動物園場景,並且饒有興緻。所以,父母從一開始選擇什麼玩具給孩子玩耍很重要。

2、能培養動手能力的玩具

心理學上有肌肉記憶的說法,就是說「動作」能通過肢體行為讓大腦「抓取」,通過小腦協調作用回動作,能起到加強和加深的作用,也就是熟能生巧的意思。所以那些能培養動手能力的玩具,會讓孩子的手越來越巧,大腦皮層相關神經聯繫建立得就更多。有人曾經嘗試讓孩子記憶一組號碼,發現那些通過「動作」記憶的會記得更牢,即讓這些孩子一邊念一邊用手指撥相關數字型大小碼。所以,能培養動手能力的玩具有助於大腦的成長。最典型的是手工類的玩具。

我想到小時候有位小夥伴,跟我差不多同齡,但她小時候喜歡跟老人做針線活。她5歲那年,沒有任何大人幫忙,她就能在一隻破襪子內塞棉花,然後用針線做出了一隻布兔子玩具,惹身邊很多小朋友羨慕。甚至還有小朋友用零花錢跟她租布兔子玩。長大後,她的手不僅很巧,幫孩子做的幼兒園手工一開始常常得0分,為什麼呢?因為老師認為她是買的!後來沒辦法,她不得不在原材料上讓孩子塗鴉和寫名字作標記。頭腦也很靈活,很年輕就身居要職。

3、能重複玩耍的玩具

重複,是年幼孩子心智發育需要,也是幼兒學習的最佳路徑,有實驗證實。一位叫桑代克的心理學家用籠子裝了一隻飢餓的貓咪,籠子外放了一碗香噴噴的食物,飢餓的貓咪四處撞和咬,憤怒的折騰中,門突然開了,其實是它在四處撞和咬中無意碰觸到了門的開關,但是它並不知道。在多次的實驗中,這隻貓咪偶爾能碰觸到,但是它並不知道是自己「打開」了門。但隨著實驗的不斷重複,在重複了十多次後,實驗人員發現貓咪每次瞎折騰的時間越來越短,最後能做到一進籠子就精準地按到開關。所以,重複是心智發育的需要,也是學習的路徑。

因此父母們給孩子選擇玩具,需要選擇那些能重複玩耍的玩具,另外更有研究表明,大堆的玩具令孩子玩得更少,少量的玩具能讓孩子玩得更頻繁。所以父母首選質量過關的玩具,能經得起孩子的重複玩耍,並且玩具不宜多。

達芬奇曾經說過,「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玩具的功能,就是在兒童大腦發育的前期,不要讓「重要的智慧」枯萎。

本文關鍵字:玩具、大腦成長、養育環境、早期教育

幼兒說,一枚親子心理諮詢師,專愛淘國外心理學家們有價值的育兒知識。


推薦閱讀:

小孩子是應該以鼓勵和誇讚來樹力起自信心呢,還是應該讓其承受足夠的挫折和打擊來建立自信?
緊急求救!三歲寶寶張口閉口「媽媽死掉了!爸比死掉了!」怎麼教育?
給寶寶打針吃藥有多難!!!可能你沒有找到正確的打開姿勢
2 歲半的孩子稍微有不合就無理取鬧,怎麼樣教育他改變這種行為?

TAG:儿童玩具 | 家庭教育 | 幼儿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