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模是體力工作還是知識工作?
從翻模的表象觀察,這一活動屬於「體力工作」。工作人員十分明確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即模型。同時,我們也可以把體力工作的效率標準套到翻模工作上,即工作時間及產出。例如:甲用了10個小時完成一個住宅的結構模型;乙用了10個小時完成一個住宅的設備模型等。
另外,體力工作的一個特徵,在於其可以通過觀察、分析、重組,優化體力工作的內容來提高效率。也可以通過對員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軟體操作技巧,並通過觀察評估培訓是否有效。而各個BIM公司創建自己的族庫、樣板、建模標準、成果輸入標準等用來規範工作流程的措施,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浪費、無用功,從而提高翻模的效率。
但是,從最終成果的角度來看,翻模同時又是一項知識工作。我們不能說一個人在1小時內完成10個模型,他的效率就高,因為翻模的最終成果,其實並不是模型,而是對模型所承載數據的使用。就一般的翻模過程而言,翻模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判斷設計圖紙是否存在缺陷,這一活動,需要有相關的知識作為支撐,不然無法完成。而在翻模工作結束之後,面對模型所承載的大量數據,我們也無法使用體力工作的效率標準去評價這此翻模的效率。不能說這個模型包涵了工程量信息它就是高效率,或者這個模型沒有房間信息,就是低效率。
翻模人員需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及需求或潛在需求,從模型中提取、整理出適用的成果,提交給項目使用。而這一活動,也要求翻模人員對項目的實況有足夠的了解,對項目的需求有明確的把握。就這一點而言,也是知識工作的範疇。
結合起來,翻模這一活動,既是體力工作,也是知識工作。那麼翻模人員也就是屬於「技術人員」(引用:德魯克著作《管理》第十九章)「技術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判斷工作的內容,即「任務是什麼」。不管是什麼樣的BIM項目,就目前的業務流程來看,都不能避開模型的建立。但在翻模前期,對項目情況的理解,對模型深度的選擇,以及翻模後期對模型的使用,這些問題都因項目而異,沒有標準答案,都需要相關的知識進行明確的指引。
此外翻模的質量(不是模型質量),需要「技術人員」自己承擔。例如,翻模過程中記錄設計圖紙問題。就旁觀者而言,不能說甲發現了10個問題,質量就高;乙找到5個問題質量就低。或者在模型的使用過成中,甲有5個應用點,質量就告;乙只有2個應用點,質量就低。這些都是需要「技術人員」就自身的知識、能力,結合項目情況去實現。我們無法提供一套標準,固定他們需要找到多少問題,或者實施多少個應用點。
與此同時,既然翻模人員屬於「技術人員」,也就要滿足「技術人員」要求,例如持續創新、學習、傳授。自我提升與自我管理等。
本期推薦:劉老師《熔爐》電影解說。社會上很多事情,我都感到無能為力,但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在對施害者的憤怒與受害者的同情之餘,免不了的是對未來的恐懼,因為不知道下一刻,同樣的事情是否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唯有通過轉發的方式,告訴更多的人。
【劉老師】《熔爐》一部改變了韓國法律的電影【真實事件改編】_影視雜談_影視_bilibili_嗶哩嗶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6621459/推薦閱讀:
TAG: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