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普洱茶叫價1500萬,這是為什麼?
十八年前的一件普洱茶放到現在價值幾多?答案可能超越了多數人的想像力——1500萬!這並非天方夜譚,而是正在琶洲展館舉行的廣州秋季茶博會上真實的一幕。
一件茶,84餅,摺合每餅近18萬元、每公斤單價44萬餘元,克價比當前國際黃金價格還要高出近一倍。
一座人造的「金山」毫不起眼地擺在展位上,卻讓所有路過的看客禁不住倒吸一口涼氣:還有比這更瘋狂的生意嗎?
這已不能簡單以「升值」概念來衡量年份茶的價格天花板到底能去到哪裡。老班章2017年春茶都能炒到32萬一公斤,人家苦苦存放了十八年,要價44萬一公斤夠「厚道」了吧?是貧窮限制了你們的想像力。
不過,茶友咋舌之餘也大可不必懊悔自己當初少囤了這款茶,而錯失了暴富的機會。事實上,無論跟風的散戶買入哪款茶,最終贏家只能是極少數「圈內人」。茶市炒作本質上就是一場零和遊戲,一款茶的「增值」抑或「升值」,財富不會憑空產生,這是簡單不過的道理。
普洱茶價比黃金,直接後果便是對消費需求的抑制而非促進。一個品牌一旦跌入這樣的價格陷阱,勢必騎虎難下,進退失據。
這兩年,茶市正、悄然颳起一股奢靡之風。沒有最貴,只有更貴。反市場規律的小眾品牌、圈子品牌們,從古樹、名寨、單株到單株拼配、單株發酵,噱頭越來越離奇,開價越來越高企,產品與消費者漸行漸遠,摸摸胸口,不知茶人「初心」尚在否?
天價「老茶」、「中期茶」迭現,折射出資本的焦躁與貪婪。每一輪炒作都是炒作者的狂歡,與消費市場無關,更與喝茶者無關。關起門來的自娛自樂,終不過是茶杯里的風暴。
這一輪消費升級,廠商尤其應警惕炒作資本的回潮。消費升級不是讓你「升級」價格,而是把消費者當人,擯棄暴利思維,升級服務,升級形象,升級品牌。
資本令人迷失,茶人也會膨脹。茶人的身價其實不在於製造出了多少天價茶,而在於為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貢獻了幾多正確的理念與思想(當然,那些自命不凡的茶界「軟文作家」們不在此列),或者為天下喝茶人貢獻了幾多能喝得起的好茶。
人為製造「稀缺品」、「奢侈品」並非難事,但應明白,稀缺的另一端同時意味著用戶的稀缺,曲高而和寡,物極則必反。
永遠不要忘記肩負的社會責任,是一個合格茶人應有的擔當。
文:老茶鬼 2017.11.24(圖據朋友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