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網站做社交,是門好生意好嗎?

好生意不好做

昨天,愛奇藝召開了一次周年見面會,不同於常規的新劇推介會或者是新聞發布會,這次的主角是愛奇藝泡泡,在發布會現場,不僅有相關的合作夥伴和嘉賓到場,愛奇藝CTO(首席技術官)湯興、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和市場部副總裁陳宏嘉也出席,可見高層對其重視程度。

現場也披露了一些關於泡泡增長的數據,唆麻在這裡做一些簡單的整理和匯總:

泡泡日均活躍用戶峰值是6849萬,同比去年增長了107%;

人均停留時長峰值是15.37,同比去年增長了18.7倍;

對於愛奇藝app的幫助很很大,相對使用泡泡前,用戶月啟動次數提升了160%;

當然更重要的是對於影視宣發的助力作用。

以《中國有嘻哈》為例,泡泡作為重要的宣發渠道,總共導入了6382.6萬流量,有759萬人加入了圈子,討論的貼數超過2210萬,話題閱讀量480萬。

包括之前愛奇藝非常火的自製劇《河神》,泡泡導入了7500萬的流量,圈子人數52萬,話題互動超過280萬。

網劇《河神》海報

可能還有人不太理解泡泡到底是什麼,我簡單說明一下,官方定義泡泡是一個娛樂粉絲社區,其實你可以簡單理解成貼吧+娛樂資訊+微博的混合體,泡泡三大核心功能,圈子(類似XX貼吧),明星來了,以及明星專訪,都是針對娛樂明星和粉絲設定的,包括一些定期的應援,打榜,明星探班等應有盡有。

作為2015年11月份上線、剛剛好兩年生命的產品,這個成長速度已足以讓愛奇藝欣慰,但我們也別被這些亮眼的數據和漂亮的增長曲線蒙蔽了雙眼,認為愛奇藝已經一統泛娛樂市場。

首先,泡泡對外披露的是峰值,均值不知道,而即便是峰值,這個數據和一些重量級的娛樂,社交產品相比,還尚有距離;其次人均停留時間增長了差不多快20倍,是因為之前基數太小了。考慮到社區的屬性,這個數據並不算多亮眼。

視頻網站一直是燒錢的重災區,最大的成本來源於CDN帶寬,版權採購,過去大家比拼的是砸錢能力,騰訊,優酷,愛奇藝——這些影視劇的超級買手中曾經還有諸如搜狐視頻的身影,當視頻網站意識到版權成本可以通過自我生產抵消時,於是紛紛開啟了自製劇模式。

自製劇還延伸出一些眼花繚亂的玩法,比如IP,比如影游聯動,包括切入影視作者和宣發環節,甚至連「電影行業的基礎設施服務商」這種概念都出來,但還沒有多少人去切社交這塊領域,因為兩者隔得實在是太遠了。

所以視頻平台去做社交,是一門好生意嗎?

視頻網站做社交,不如說是做宣發

一個例子是,在愛奇藝推出泡泡後,在不久之前,騰訊視頻也緊隨其後,推出了DOKI。

DOKI和泡泡的功能非常相似,該有的都有,連入口都一致,幾乎可以說,嗯你懂的。

為什麼都要做社區啊,因為大家都看中了社區的核心價值:宣發和粘性。

我舉個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比如一位用戶觀看了一個熱門的電視劇,然後開始追劇,在這個過程中她可能加入了這個劇的圈子,然後通過這個圈子,又關注了喜歡的演員,我們知道現在自製劇大多一周兩三更,所以沒事的時候,她可能會上泡泡去看看帖子,看看網友們的討論。

這個圈子的宣發價值就非常大了,因為這些主動加進來的用戶都非常精準,不管是以後出續集,還是相關明星的其他劇,這個圈子都是非常理想的宣發渠道。

圈子的商業模型更接近於一個漏斗:從海量用戶中過濾出感興趣的用戶,然後匹配到不同的圈子,最後通過話題,信息流,以及線下互動,明星訪談等模式,沉澱出社交關係鏈,最終形成粉絲-明星-作品多維度的內容生態形式。

其次,視頻網站的流量會因為熱門劇的更新時間發生「抖動」,也就是熱門劇播放的時候流量高,沒有好內容流量低,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平台推出更多的內容,以及錯峰排期來解決,但終歸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因為用戶跟著內容走,內容來,用戶來,內容走了,用戶就流失了。

社區相對是一個流量比較溫和的渠道,用戶因為興趣而主動關注,即便是內容沒有更新,社區依然可以產生大量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又會吸引用戶去互動,評論,形成一個良性的流量循環機制。

視頻網站是在搶誰的生意?微博,貼吧

泡泡如果崛起了,最緊張的應該不是騰訊視頻,而是微博和貼吧。

在傳統的內容消費過程中,觀看和追星/討論/是兩個彼此獨立割裂的場景,大家會在優酷上看《軍師聯盟》,然後在貼吧和微博上討論劇情和演技,而後者佔用用戶的時間可能更多——也就是說,視頻網站沉澱了討論的內容,但卻大把大把的為社交平台和社區貢獻時間和流量。

說白了,就是圈流量。

遊戲是一個更加典型的現象,比如你玩《絕地求生》的時間,可能加起來還沒有你在鬥魚熊貓上看直播的時間多,這說明了什麼呢?在killing time這件事上,社交是一個理想的溫床。

為什麼說微博和貼吧該緊張,從最近貼吧的改版就能看出來,貼吧現在走的是年輕化+娛樂的路線,典型的28理論,20%的熱門頭部貼吧貢獻了80%的流量,而這些頭部貼吧中,又以娛樂明星類的居多,貼吧只有不斷傾斜扶持,才能維持貼吧整個龐大的內容生態和貼吧群整體的流量。

而微博更不用說了,明星早就把微博玩爛了,日常宣發/劇照/自拍堪稱流量三大寶,你們看看鹿晗和吳亦凡在微博上有多火就知道了,粉絲跟明星近距離接觸,微博應該是最好的途徑和渠道,大的事件也都是通過微博發酵的,如果丟了娛樂這塊,那微博可以直接宣告完蛋了。

沿著這個邏輯,所以我們反觀泡泡在做什麼,明星專訪,明星來了,強化明星和粉絲之間的互動,此外還折騰線下的活動,比如明星見面會,影視發布會,粉絲公益,獨家探班,說白了,就是想通過各種活動,去強化自己明星和娛樂的屬性。

總結

1、視頻網站把手伸到社交這塊,本質上還是圈流量,因為影視這個產業鏈太長了,作為一個長期不賺錢的行業,視頻網站也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比如會員付費,比如切入上游宣發領域等等。

2、基於視頻app的社交,更像是漏斗過濾出高凈值忠實用戶,他的目的是為平台增加粘性,為產品提供宣發服務,它更像是app內的社交生態聚合,而非典型意義上的社交平台。


推薦閱讀:

讀圖時代來臨,短視頻如何才能成為下一個風口?
快手如何變為短視頻社交領域獨角獸?
短視頻主如何賺到首個1千萬?BY美食類第一品牌「日日煮」
如何評價短視頻產品「貓餅?」?
冷眼看「視頻社交」

TAG:社交软件 | 社群 | 短视频社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