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馬拉松比賽越來越安全 別再拿猝死黑馬拉鬆了!

中國曆年馬拉松猝死事件最新最全記錄!順便分析下為什麼半馬猝死率更高。

11月19日舉行的2017重慶國際半程馬拉松,又傳來不幸消息:一名首次參加半馬比賽的33歲男子,在19公里處倒地,心臟驟停、呼吸停止,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這是繼11月5日河南新鄉半馬之後,兩周來發生的第二起業餘跑步比賽參賽者猝死事件。

悲劇發生後,各種媒體照例跳出來大肆炒作。一種流行說法是,近三年時間內,「國內的馬拉松賽事中已經有超過16人猝死」,死因均為跑步中出現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這難免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覺得:馬拉松真的好可怕,好危險啊!

可惜這些媒體都比較偷懶,只是語焉不詳地傳話,沒有任何一家清楚列出這16起「馬拉松猝死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和賽事。

喜歡較真的筆者只好自己動手,對歷年中國有報道的馬拉松比賽——其實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業餘長跑比賽」中發生的猝死事件,進行地毯式窮盡搜索,並製成以下表格。

2016年5月以前的數據,主要參考肖克凡2016年發表於《體育成人教育學刊》的《我國馬拉松選手猝死事件調查研究》一文。

筆者根據媒體報道,對文中一些數據差錯作了訂正,同時將多處「衝過終點後」等欠妥提法——我們不掌握他們通過終點方式的證據,有可能只是「走過」,改成「終點過後」。

2016年5月以後數據,系筆者根據能找到新聞報道進行補充。黃色底色標註的是全程馬拉松及以上距離賽事,灰色則是港台舉辦的境外賽事。

中國馬拉松比賽第一次發生猝死事件,是在2004年10月17日舉辦的北馬。

據2004年10月19日《南方都市報》報道:

「2004全日空北京國際馬拉松賽跑中,據參與救護工作的人員介紹,共有13名參賽運動員途中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其中兩男子猝死。 死者檔案:劉紅斌,男,20歲,北京交通大學機電學院2003級學生,參賽項目為半程馬拉松;胡守禮,男,64歲,北京供電局退休職工,參賽項目為全程馬拉松。 中國田徑協會昨日就此發表聲明稱,這是自1981年舉行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以來,第一次發生參賽選手死亡的意外事件。」

仔細研究完這張表,筆者的結論是:以前一向認為的「馬拉松很安全」觀點並沒有改變,而且還注意到一個事實:中國業餘長跑比賽的猝死率實際上出現顯著下降。

其依據是,在四五年前「馬拉松熱」出現之後,雖然2014至2017最近這四年,每年均有猝死事件發生,但數量卻保持相對穩定:

就境內而言,2014年4起,2015年4起,2016年5起,2017年迄今4起。

形成對照的是,近幾年業餘長跑比賽數量和參賽人數,每年都呈井噴式迅猛增長。

僅中國田協認證賽事的參賽人數,就從2014年的90萬,猛增至2015年的150萬,再到2016年的將近280萬。

如果算上數量龐大的非田協認證賽事,全國長跑比賽的參賽總人數應該不下三四百萬。

發生猝死事件的絕非只有馬拉松。我們在新聞中,不時可以看到猝死相關報道:從計程車駕駛員、公交車司機到乘客,從上班族到登山者和泳客,還有不少人在睡夢中長眠不醒。

根據2010年的相關報道,一項國家「十五」攻關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心臟性猝死的年發生率為每10萬人41.84例。

這一比率低於歐美,但以2014年中國人口13.6782億推算,每年死亡總人數仍多達57.2萬(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冠心病、慢性心血管病發病率的上升,中國心臟性猝死人數還將繼續增加),平均每天1567人。

和這個數字相比,你覺得在每年在數百萬名跑步參賽者中,死亡四五個人的比例很高么?

假如你連續數小時追蹤數百萬人,哪怕他們什麼事都不做,誰又能保證其中不會有一些人不幸遭遇猝死呢?

當然,每一起死亡事件,都是應當儘力避免的悲劇。但在採取了一切必要的防範措施——包括保障賽道補給,多配備心臟除顫儀(AED)和醫護人員之後,誰也不敢拍胸脯擔保:一定可以做到零猝死!

正如筆者曾經作的比喻:這就像哪怕再固若金湯的車輛安全防撞裝置,也無法完全保證車禍不死人一樣。

中國在這方面缺乏系統性研究,我們不妨拿《美國運動醫學期刊》2012年5月發表的《2000至2009年美國馬拉松跑者死亡研究》(Mortality Among Marathon Run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2009)作個參考。

該論文指出,從2000至2009年十年間,美國馬拉松(全馬)完賽者從299,018人增至473,354人;平均完賽時間變化不大:從4:34:47到4:35:28。

這十年全馬完賽者總計3,718,336名,共有28人(22男+6女)在比賽期間至完賽24小時內死亡。

男、女性和總體死亡率,分別為每10萬之0.98,0.41和0.75。十年間三個群體的死亡率均無變化。死者年齡中位數為41.5歲,其中50%(14人)不到45歲。

文章結論是:在2000至2009年間,馬拉松參賽人數的增加,對總體死亡率和成績並無影響。

2012年1月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一篇論文,將研究對象擴大到半馬:2000至2010年間,美國全馬或半馬完賽者將近1100萬名,心跳驟停事件共發生59起(51人為男性),造成42人死亡。

結論: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導致心跳驟停及猝死的風險很低。

美國全馬死亡人數10年28人,加上半馬42人;中國由於城市馬拉松比賽出現得很晚,37年(自1981年北馬算起)來全馬僅死亡四人,加上其他業餘長跑比賽也不過26人。

這說明不管在中外,馬拉松死亡率都是非常之低。

順便再說說為什麼半馬和短距比賽比全馬猝死率更高。

研究上面那張表,你會發現:至少在中國,半馬和短距離長跑比賽,確實比全馬更容易發生猝死事件。

在2004年至今大中華區總共26起業餘長跑比賽猝死事件中,真正的全程馬拉松只佔四起:2004和2005年北馬;2014年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2016年楊凌馬拉松。另有兩起發生在50公里以上越野賽中。

其餘20起猝死事件,距離都在半程及以下。它們還有其他一些共同點:

  • 除一人外,死者均為男性;
  • 年齡多在35歲以下;
  • 倒下地點多在終點附近。

這些或許說明了一點:猝死者可能因為比較爭強好勝,在比賽最後階段衝刺過猛,從而導致悲劇發生。

那麼,難度比半馬大遠不止一倍的全馬,為什麼反而猝死事件很少出現呢?

筆者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全馬跑者對馬拉松更加「心存敬畏」,具體體現為:

賽前他們會進行更認真準備——通過跑量更大的訓練。

在心理上,他們也知道馬拉松不容小覷,尤其對後半程的艱難煎熬心中有數、留有餘地,所以前面不敢跑得太浪太拼。

而到了最後衝刺階段,由於大多數人在經過極點之後,身上已經沒剩下多少力氣進行猛烈衝刺了。


推薦閱讀:

這周末沒報比賽的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跑步
馬拉松很好,但不值得你用生命去紀念
為了跑馬拉松,應該怎樣訓練和準備?
他連續奔跑52年39天,這是羅恩希爾的傳奇跑步人生!
如何提高馬拉松的速度?

TAG:马拉松 | 猝死 | 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