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融監管政策遏制創新後患無窮

剛剛過去的一周,一系列金融監管新規出台。與此同時,金融業加快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這兩個方面可以說一個比一個重要。不過,在肯定這兩方面協同推進積極意義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其中存在的巨大不足以及嚴重缺陷。這個缺陷與不足非常突出,如果不及時糾正與指出來,那麼對中國金融發展將非常不利,或會阻礙中國經濟金融的發展,不僅不能預防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投資者,或成為中國金融發展的制度性嚴重羈絆,將會犯下歷史性錯誤,甚至成為歷史「罪人」。

值得肯定的是,這次系列金融監管措施的出台,對於金融機構的通道業務強監管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對於金融機構之間相互倒騰、層層嵌套、惡性炒作金融資金行為進行釜底抽薪的監管是非常及時的。與此同時,幾個明顯不足與缺陷也暴露出來。

傳統思維、傳統金融監管方式貫穿於整個監管過程。新金融思維監管因素基本沒有,創新型監管思路蕩然無存,讓市場自由出清的市場化監管思路幾乎沒有,行政思維、權力思想滲透於整個過程,過度扼殺了金融市場機理,結果會扼殺金融市場活力。這是我們最為擔心的。

我多次強調,監管絕不能跑在創新前面。而這次出台的資產管理監管辦法中明顯存在監管跑在創新前面的問題,比如央行發布資管新規里第二十二條提到智能投顧方面的監管,感覺裡面提到的監管內容一是淺嘗輒止、蜻蜓點水,明顯是坐在辦公室里自我想像出的所謂缺陷與風險,有些完全是驢頭不對馬嘴。人工智慧金融在全球都尚在摸索與試驗階段,其規律、風險、缺陷、運作程序、準確率等沒有定論與成型。在連實際研發與操作機構都沒有整明白的情況下,監管竟然倉促伸手,監管政策竟然出台了。這完全是瞎子摸象的監管做法,必然導致最終監管要麼形同虛設,要麼把創新遏制在萌芽里。

一句話,監管跑在創新前面必然遏制打壓創新。過度強調監管,「管」字當頭,鼓勵創新不足,金融創新調子不高,是出台的一系列金融監管政策的最大缺陷與遺憾。

一系列金融監管辦法出台,一方面是傳統金融思維的監管方式,另一方面最大的擔憂是全面對金融創新的打壓與阻礙。就是開放的幾大金融領域和行業,也基本是傳統領域的,這些開放金融領域或已經過氣,在新金融面前或已經顯得越來越不那麼重要了。

一個問題雖然比較尖銳,但必須提出來。現有的一行三會幾乎所有監管人員都是傳統金融領域的,傳統金融思維已經根深蒂固,讓這幫子監管人員來保護支持新金融,支持金融創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最擔心中國已經形成的良好金融創新環境與在世界處在前列的金融創新、新金融好勢頭,毀在這幫子守舊的傳統金融監管人手裡。

必須明白一個基本經濟學原理,那就是金融監管如果立足在消除一切金融風險,那是最不經濟的。因為消除最後增加的那點邊際風險,其付出的邊際成本異常之大,甚至超過消除那99%風險所付出的成本。

金融監管政策穩定、可預期、鼓勵創新,任何時候都沒有今天顯得重要。捉摸不定的金融監管才是最大風險。中國正在面臨這種風險。我經常說過這樣一個觀點。所有金融業一個共性是其脆弱性。即使非常健康,經營非常良好的金融機構,一個謠言,一個負面消息,都可能讓其發生擠兌風潮,最終關門大吉以至於走向倒閉。原因在於,金融機構、平台經營的是特殊商品的貨幣,一個負面消息會引發儲戶等本能地、一窩蜂地湧向金融機構提取存款以自保,從而引發擠兌風潮。

對待金融機構,無論是監管部門的監管措施,還是媒體的資訊報道,都要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類似目前對待網貸平台、現金貸平台等聲勢浩大、鋪天蓋地的監管措施,就是放在傳統銀行身上也會出現擠兌等風險,經營良好的傳統金融也絕對承受不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互金企業已經久經市場的、行政手段監管的摔打甚至扼殺,最終還是頂住了,這個不容易的。

必須明確其是大勢所趨、歷史發展的必然,誰也無法阻攔,監管應該採取疏堵並舉、以疏為主的方針。否則,必將給地下高利貸預留空間與土壤甚至網貸逼迫開始走下黑市交易、風險更大更隱蔽的地下。絕不能逆潮流而動。

要通過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讓民間金融包括高利貸走向透明、陽光、公開的網上,無論從風險識別,還是風險監管控制,甚至對中國整個金融業都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中國新金融面臨的另一種風險必須引起重視,那就是監管機構部門突然「變臉」的風險。金融監管政策政出多頭,想出就出,隨意出台,沒有一個可預期的監管政策環境與穩定的監管政策預期,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的另一種不該有的風險。

推薦閱讀:

互聯網消費金融信披標準(意見稿) 曝光,涉23項披露指標
互金整改延期的背後,行業發展早已步入深水區
P2P理財如何合理規避風險?

TAG:金融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