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互聯網公司開始熱衷於玩快閃?
內容快閃崛起?
在上周,知乎在三里屯太古里辦了一個名叫「不知道診所」的快閃活動,果然,這個快閃活動成了整個三里屯周末最熱鬧的地方:門口排滿了隊伍,熱度足以甩出(隔壁)以排隊著稱的喜茶三條街。負責安保的大哥說:這是半年以來他所見過的,橙色大廳排隊人數最多的一次。
快閃簡單來說就是「限時供應」,在特定的區域,通過全新的裝修和布置,舉辦限時的主題活動,就像街頭的快閃藝術一樣,比如像阿迪達斯,LV,香奈兒等零售品牌就非常熱衷於快閃這種形式,我家附近的朝陽大悅城,幾乎每個周末都有不同形式的快閃活動上線。
作為親臨現場的媒體&用戶來說,最直觀的感受是,整個診所布置的極為用心和巧妙。比如進門中間是一個輸液室,掛著一個個鹽水袋和輸液管,但其實是充電寶和數據線,沒電的觀眾可以坐在這充電,但遠遠看去卻感覺像是在輸液。此外,每個「診室」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比如電影,美食,氣味等等。
一些細節的地方也做的非常好,比如隔一段時間播報的診所廣播台詞也設計的非常有意思:
「「又沒有衣服穿了症」正在流行,請大家到外科就診」
「「59分吃貨症」正在流行,請大家到口腔科就診,主治醫師將為大家提供急救餐飲包。」
一個細節是,知乎對於這次三里屯的快閃活動並沒有大規模宣傳,有一部分用戶是通過知乎專欄文章、微博等渠道發布的「預告」,主動過來的;也有一大部分是此前對知乎並不了解,只是路過三里屯,但被吸引的。
總之,以效果和市場的反饋來評估,這個為期5天的『不知道診所「應該是超出預期的。
事實上,這並不是知乎第一次做快閃。
在9月開學季,知乎在高校雲集的宇宙中心五道口開了家「必勝客知乎主題餐廳」。從裝潢到菜名全部改成了知乎style;
9月22日~24日,知乎聯手餓了么在三里屯開了家「知食堂」快閃店。顧名思義,這是一家販賣美食和知識的餐廳。裡面的菜也是腦洞大開,可以喝的墨水、芝士就是力量、冷博士知識冰庫、百科全書有點甜……
以知乎為代表的內容快閃正在崛起,而且很可能會代替服裝零售業,成為快閃在中國落地的主要推手,而內容+線下快閃的形式,接下來也會成為整個內容生態行業的主流。
過去的快閃,一直是服裝零售業在主導
已經很難追溯到底誰將快閃(Pop-up)的文化帶到中國來並發揚光大,總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平台開始將快閃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方式去嘗試。根據RET睿意德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的報告,從2015年開始快閃進入一個快車道,平均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預計2020年快閃店在中國將超過3000家。
絕大多數的快閃,還是零售業態的變種,也就是依託原有的商超店鋪,甚至包括集裝箱,路邊臨時搭建的活動區,加上特定的主題和商品,去吸引觀眾瀏覽和購買。
服裝玩快閃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出太多太多了, PHM Saints Peres,Levi』s、Fendi、LV、ModCloth……
之所以服裝業玩的樂此不疲,因為快閃活動同時具備三個功能,一是新品的推廣和展示、二是滯銷商品的清倉、三是品牌曝光的同時,吸引了非目標客戶的人群,比如原本這家店的顧客,我們換個互聯網的說法,洗量。
其實我們從商業的角度分析一下就能知道了,首先快閃活動短則一周,長則幾個月,租金更接近於短租的形式,成本可控,更何況有些不需要花錢,剩下就是物料和商品,流量因為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所以基本上不愁,但「在一個原本就賣衣服的地方繼續賣衣服」,這個物料搭建成本比起動輒幾百萬的發布會,實在是便宜很多了。
勢頭良好,但其實問題也很多。
比如說,除了像耐克阿迪達斯這種全民通用的品牌,大部分快閃店背後的品牌主是有相對比較精準的用戶群體和階層性的,那麼就要考慮到獲客這個因素,如果品牌識別度不夠高或者人流稀少,那麼很有可能會出現門可羅雀的尷尬場面;還有,快閃店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銷售,因此從裝潢布置上,不可避免的要考慮到促進銷售的功能,這勢必會削弱用戶體驗。
互聯網公司做快閃更有優勢,為什麼?
不吹不黑,除了知乎之外,還有一大波類似的公司也在嘗試快閃:
比如今年10月份,網易新聞聯合Someet、京A,在北京的衚衕里開了一家「拖延棄療小酒館」。
9月份,鳳凰新聞也做了一個新聞快閃店,這個快閃店裡除了新聞資訊之外,還包括風直播、鳳凰號、大魚漫畫等。
除了知乎之外,QQ音樂也在三里屯玩過快閃活動。今年6月份,QQ音樂在三里屯上線了一個持續10天(6月30日-7月9日)的QQ音樂不斷電能量站。
還有英雄聯盟的快閃活動,第一站設在深圳歡樂海岸狂歡廣場,現場布置成召喚師峽谷的風格,我放一張圖你們感受一下:
為什麼互聯網公司這麼熱衷於做快閃活動呢,除了之前沒有嘗試過之外,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互聯網公司的快閃活動沒有銷售壓力,接地氣,更像是品牌曝光和展示,因此體驗更好。
為什麼服裝行業做快閃,因為要麼是為下一季的新品做宣傳,要麼是想清倉,服裝和互聯網不一樣,庫存壓力很大,賣東西還是首位的,但互聯網公司不一樣,首先,除了一些周邊商品之外,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沒有銷售需求,賺錢的方式,也是在活動中植入一些品牌合作方,從B端賺錢,因此從用戶體驗上來說,能夠更純粹,更直接。
尤其是像知乎、網易新聞這樣本身擁有良好口碑和形象的ip,在線下更容易獲得用戶的青睞,因此能迅速的積攢人氣和流量,快閃作為「打一槍就跑」的商業模式,如果不能吸引用戶進來,尤其是自然用戶進來,那基本上就宣告失敗了。
其實這也給很多線下商鋪一些啟示:同樣的店鋪,為什麼人家就吸引人?
其次是,互聯網產品也需要線上線下融合
不管是微信,知乎,還是今日頭條,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產品,在線上擁有大量的用戶和流量,但在線下的滲透率並不高,也就是在線下這個場景下,大家是缺失的。
有沒有想過按一下按鈕,給你的好友點個贊?或者掃碼看看知乎大V告訴你是怎麼識別香味的?甚至用手勢去滑屏,瀏覽新聞資訊?以快閃活動的形式去做品牌曝光,包括新功能的測試和用戶體驗反饋,都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場景。
其實線下流量的價值大家已經注意到了,比如現在商場進門大廳都會有一個體驗交互的大屏,小朋友可以通過手勢去玩遊戲,某個層面,這也是線上和線下融合交互的體現。
最後是,IP的跨界合作,其實效果更好。
包括像知乎之前和必勝客、餓了么合作,以及這次包裝成診所的快閃活動,都是非常好的例子,通過「診所」的主題,將知乎各種產品和優質內容分類,包裝,重新組合,把一些用戶喜歡的元素,比如美食,氣味,電影,植入進去,最後的結果就是引發了輿論和社交媒體的廣泛觀眾,從而引爆了話題。
某種層面上,快閃就像扔到沙盒裡的一粒金子,至於用什麼樣的形式去發掘它,找到它,引發關注和討論,則是體現各家功力的部分。
推薦閱讀: